《外兄施伯侃下第赴並門叔父招》 梅堯臣

宋代   梅堯臣 共是外兄文翻幹時者,同為失意人。施伯叔父诗意
言趨太原召,侃下如忍宛陵親。第赴
笳鼓聽臨塞,并门伯侃琴書未離身。招外
別君無鬥酒,兄施下第析和當識士安貧。赴并父招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頭像

梅堯臣(1002~1060)字聖俞,门叔梅尧世稱宛陵先生,臣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译赏漢族,外兄文翻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施伯叔父诗意宣城古稱宛陵,侃下世稱宛陵先生。第赴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後,於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並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外兄施伯侃下第赴並門叔父招》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外兄施伯侃下第赴並門叔父招》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共是幹時者,同為失意人。
言趨太原召,如忍宛陵親。
笳鼓聽臨塞,琴書未離身。
別君無鬥酒,當識士安貧。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梅堯臣的外兄施伯侃下第赴並門,應叔父的招攬。詩人和外兄都是在幹旱艱難的時期裏,失去了原本的地位和富貴,成為了失意的人。施伯侃接到叔父從太原發來的召喚,他像是忍受著親人去世的痛苦一樣,含著眼淚踏上了前往太原的旅途。當聽到邊塞上的笳鼓聲時,他仍然懷揣著琴書,意味著他對文化學習的執著。與朋友道別時,他並沒有帶上鬥酒,而是要明白知識和內涵才是士人真正安身立命的根本。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外兄施伯侃的讚賞和思念之情。通過描繪施伯侃應叔父之召,詩人表達了對於士人應該以學識為重,並要明白知識與貧窮並不衝突,真正的士人應該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目標。詩中的部分意象如笳鼓聲、琴書等,展現了士人對於文化和音樂的追求,以及他們在困境中仍然保持著高尚情操和堅持不懈的精神。整首詩詞流露出對士人品格的讚美和對士人境遇的思考,體現了宋代士人的情懷和價值觀。

* 此內容來自古詩詞愛好者,僅供參考

《外兄施伯侃下第赴並門叔父招》梅堯臣 拚音讀音參考

wài xiōng shī bó kǎn xià dì fù bìng mén shū fù zhāo
外兄施伯侃下第赴並門叔父招

gòng shì gàn shí zhě, tóng wèi shī yì rén.
共是幹時者,同為失意人。
yán qū tài yuán zhào, rú rěn wǎn líng qīn.
言趨太原召,如忍宛陵親。
jiā gǔ tīng lín sāi, qín shū wèi lí shēn.
笳鼓聽臨塞,琴書未離身。
bié jūn wú dǒu jiǔ, dāng shí shì ān pín.
別君無鬥酒,當識士安貧。

網友評論


* 《外兄施伯侃下第赴並門叔父招》外兄施伯侃下第赴並門叔父招梅堯臣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专题为您介绍:《外兄施伯侃下第赴並門叔父招》 梅堯臣宋代梅堯臣共是幹時者,同為失意人。言趨太原召,如忍宛陵親。笳鼓聽臨塞,琴書未離身。別君無鬥酒,當識士安貧。分類:作者簡介(梅堯臣)梅堯臣1002~1060)字聖俞 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外兄施伯侃下第赴並門叔父招》外兄施伯侃下第赴並門叔父招梅堯臣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原文,《外兄施伯侃下第赴並門叔父招》外兄施伯侃下第赴並門叔父招梅堯臣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翻译,《外兄施伯侃下第赴並門叔父招》外兄施伯侃下第赴並門叔父招梅堯臣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赏析,《外兄施伯侃下第赴並門叔父招》外兄施伯侃下第赴並門叔父招梅堯臣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阅读答案,出自《外兄施伯侃下第赴並門叔父招》外兄施伯侃下第赴並門叔父招梅堯臣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就爱诗词网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dd110.com/chengyu/257e39965956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