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思台》 羅隱

唐代   羅隱 芳草台邊魂不歸,望思野煙喬木弄殘暉。台望
可憐高祖清平業,思台赏析留與閑人作是罗隐非。
分類:

作者簡介(羅隱)

羅隱頭像

羅隱(833-909),原文意字昭諫,翻译新城(今浙江富陽市新登鎮)人,和诗唐代詩人。望思生於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台望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師,思台赏析應進士試,罗隐曆七年不第。原文意鹹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編其文為《讒書》,翻译益為統治階級所憎惡,和诗所以羅袞贈詩說:“讒書雖勝一名休”。望思後來又斷斷續續考了幾年,總共考了十多次,自稱“十二三年就試期”,最終還是铩羽而歸,史稱“十上不第”。黃巢起義後,避亂隱居九華山,光啟三年(公元887年),55歲時歸鄉依吳越王錢鏐,曆任錢塘令、司勳郎中、給事中等職。公元909年(五代後梁開平三年)去世,享年77歲。

《望思台》羅隱 翻譯、賞析和詩意

《望思台》是唐代詩人羅隱創作的一首詩詞。詩詞描繪了一個芳草台邊,人們思念已逝的高祖(指唐太宗李世民)的場景。下麵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站在芳草台旁邊,魂魄已不再回來。
蔓延著野煙,高大的樹木戲弄著殘暉。
可憐的高祖曾經治理國家,
卻把是非留給了閑人。

詩意:
《望思台》以芳草台為背景,描繪了一個人們追思已故的高祖(指李世民,唐太宗)的情景。詩人抒發了對高祖治國有方的稱讚,同時也表達了對時下紛爭與是非的無奈和悲歎之情。

賞析:
1. 這首詩以芳草台為景,給人一種寧靜而美麗的感覺,同時也透露出了詩人心中的傷感和思念之情。
2. 詩中的“魂不歸”和“弄殘暉”意味著芳草台的景色和氛圍已經與高祖離別,顯示出了以往的輝煌已經逝去的憂傷之情。
3. 而高祖曾經的治理能力和清明政治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在詩中得到了讚揚和頌揚。
4. 詩的最後一句“留與閑人作是非”表達了詩人對當下的是非紛爭的無奈和悲歎之情,也暗示了社會變遷中的不穩定和混亂。
5. 整首詩氣勢宏偉,意境深遠,既描繪了美麗的自然景色,又表達了對高祖統治的讚美和對當下局勢的關注,是一首具有思想深度和感情力量的佳作。

* 此內容來自古詩詞愛好者,僅供參考

《望思台》羅隱 拚音讀音參考

wàng sī tái
望思台

fāng cǎo tái biān hún bù guī, yě yān qiáo mù nòng cán huī.
芳草台邊魂不歸,野煙喬木弄殘暉。
kě lián gāo zǔ qīng píng yè, liú yǔ xián rén zuò shì fēi.
可憐高祖清平業,留與閑人作是非。

網友評論

* 《望思台》望思台羅隱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专题为您介绍:《望思台》 羅隱唐代羅隱芳草台邊魂不歸,野煙喬木弄殘暉。可憐高祖清平業,留與閑人作是非。分類:作者簡介(羅隱)羅隱833-909),字昭諫,新城今浙江富陽市新登鎮)人,唐代詩人。生於公元833年太和七 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望思台》望思台羅隱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原文,《望思台》望思台羅隱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翻译,《望思台》望思台羅隱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赏析,《望思台》望思台羅隱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阅读答案,出自《望思台》望思台羅隱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就爱诗词网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dd110.com/chengyu/713e39889064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