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歙山寺》 徐照

宋代   徐照 石徑半欹傾,登歙登歙山頭路始平。山寺山寺赏析
步因花樹息,徐照吟忘寺僧迎。原文意
一麵門無水,翻译東隅路入京。和诗
青峰三十六,登歙登歙霜曉見分明。山寺山寺赏析
分類:

作者簡介(徐照)

徐照(?徐照~1211)南宋詩人。字道暉,原文意一字靈暉,翻译自號山民,和诗永嘉(今浙江溫州)人。登歙登歙家境清寒,山寺山寺赏析一生未仕,徐照布衣終身,以詩遊士大夫間,行跡扁及今湖南、江西、江蘇、四川等地。寧宗嘉定四年卒。徐照是“永嘉四靈”之一,其詩宗姚合、賈島,題材狹窄,刻意煉字煉句。他在《山中寄翁卷》中寫道:“吟有好懷忘瘦苦”,可見苦吟情狀。據葉適說,他是“四靈”中首先反對江西派而提倡晚唐詩的詩人。徐照有《促促詞》,通過農民與小吏的勞逸悲歡對比來揭露社會不平,有張籍、王建樂府詩意味,被不少選本選錄。但他主要寫近體詩,五律尤多。徐照一生有三種愛好:嗜苦茗、遊山水、喜吟詠。死後朋友出錢為他安葬。

《登歙山寺》徐照 翻譯、賞析和詩意

《登歙山寺》是宋代徐照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登上歙山寺,石徑半欹傾,山頂路逐漸平坦。步行時因為花樹的香氣而放慢了腳步,忘卻了寺廟中的僧人迎接。寺門一麵沒有水,東側的小徑通往京城。青峰有三十六座,清晨的霜使它們分明可見。

這首詩詞以作者登上歙山寺為背景,通過描繪自然景觀和寺廟的環境,表達了作者在山間的閑適和寧靜。詩中的石徑和山路的描繪,展現了作者攀登山峰的過程,同時也暗示了人生的起伏和努力的奮鬥。花樹的香氣和寺廟中的僧人迎接,創造了一種寧靜和放鬆的氛圍,使人忘卻塵世的煩憂。詩中的寺廟和山峰與自然景觀相融合,增添了一種超脫塵世的境界。

詩中的"青峰三十六"指的是山峰的數量,這是一種修辭手法,通過數字的運用,強調山峰的眾多和壯麗。清晨的霜使山峰的形狀更加清晰可見,也象征著一天的開始,帶給人們一種清新的感受。

整首詩以簡約的語言描繪了山間的景色和人物,通過自然景觀的描寫,展示了作者的心境和情感。讀者在閱讀這首詩時,可以感受到作者對自然與人文的融合,以及對寧靜與超越的向往。同時,詩中的意象和意境也為讀者帶來一種靜心和沉思的感受,引發對人生和自然的思考。

* 此內容來自古詩詞愛好者,僅供參考

《登歙山寺》徐照 拚音讀音參考

dēng shè shān sì
登歙山寺

shí jìng bàn yī qīng, shān tóu lù shǐ píng.
石徑半欹傾,山頭路始平。
bù yīn huā shù xī, yín wàng sì sēng yíng.
步因花樹息,吟忘寺僧迎。
yī miàn mén wú shuǐ, dōng yú lù rù jīng.
一麵門無水,東隅路入京。
qīng fēng sān shí liù, shuāng xiǎo jiàn fēn míng.
青峰三十六,霜曉見分明。

網友評論


* 《登歙山寺》登歙山寺徐照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专题为您介绍:《登歙山寺》 徐照宋代徐照石徑半欹傾,山頭路始平。步因花樹息,吟忘寺僧迎。一麵門無水,東隅路入京。青峰三十六,霜曉見分明。分類:作者簡介(徐照)徐照?~1211)南宋詩人。字道暉,一字靈暉,自號山民, 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登歙山寺》登歙山寺徐照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原文,《登歙山寺》登歙山寺徐照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翻译,《登歙山寺》登歙山寺徐照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赏析,《登歙山寺》登歙山寺徐照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阅读答案,出自《登歙山寺》登歙山寺徐照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就爱诗词网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dd110.com/chengyu/149a39979399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