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中訪袁拾遺不遇》 孟浩然

唐代   孟浩然 洛陽訪才子,洛中洛中江嶺作流人。访袁访袁
聞說梅花早,拾遗拾遗诗意何如北地春。不遇不遇
分類: 訪友寫景感傷

作者簡介(孟浩然)

孟浩然頭像

孟浩然(689-740),孟浩男,然原漢族,文翻唐代詩人。译赏本名不詳(一說名浩),析和字浩然,洛中洛中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访袁访袁世稱“孟襄陽”。拾遗拾遗诗意浩然,不遇不遇少好節義,孟浩喜濟人患難,然原工於詩。年四十遊京師,唐玄宗詔詠其詩,至“不才明主棄”之語,玄宗謂:“卿自不求仕,朕未嚐棄卿,奈何誣我?”因放還未仕,後隱居鹿門山,著詩二百餘首。孟浩然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為“王孟”。

洛中訪袁拾遺不遇翻譯及注釋

翻譯
到洛陽是為了和才子袁拾遺相聚,沒想到他已成為江嶺的流放者。
聽說那裏的梅花開得早,可是怎麽能比得上洛陽的春天更美好呢?

注釋
⑴洛中:指洛陽。拾遺:古代官職的名稱。
⑵才子:指袁拾遺。
⑶江嶺:江南嶺外之地。嶺,這裏指大庾嶺。唐代時期的罪人常被流放到嶺外。流人:被流放的人,這裏指袁拾遺。
⑷梅花早:梅花早開。
⑸北:一作“此”。

洛中訪袁拾遺不遇鑒賞

  這首詩裏包含了相當複雜的情緒,既有不平,也有傷感;感情深沉,卻含而不露,是一首精煉而含蓄的小詩。

  前兩句完全點出題目。“洛陽”指明地點,緊扣題目的“洛中”,“才子”即指袁拾遺;“江嶺作流人”,暗點“不遇”,已經作了“流人”,自然無法相遇了。這兩句是對偶句。孟浩然是襄陽人,到了洛陽以後,特意來拜訪袁拾遺,足見二人感情之厚。稱之為“才子”,暗用潘嶽《西征賦》“賈誼洛陽之才子”的典故,以袁拾遺與賈誼相比,說明作者對袁拾遺景仰之深。

  “江嶺”指大庚嶺,過此即是嶺南地區,唐代罪人往往流放於此。用“江嶺”與“洛陽”相對,用“才子”與“流人”相對,揭露了當時政治的黑暗、君主的昏庸。“才子”是難得的,本來應該重用,然而卻作了“流人”,由“洛陽”而遠放“江嶺”,這是極不合理的社會現實,何況這個“流人”又是他的摯友。這兩句對比強烈,突現出作者心中的不平。

  “聞說梅花早,何如北地春”兩句,寫得灑脫飄逸,聯想自然。大庚嶺古時多梅,又因氣候溫暖,梅花早開。從上句“早”字,見出下句“北地春”中藏一“遲”字。早開的梅花,是特別引人喜愛的。可是流放嶺外,比不上留居北地的故鄉。此詩由“江嶺”而想到早梅,從而表現了對友人的深沉懷念。而這種懷念之情,並沒有付諸平直的敘述,而是借用嶺外早開的梅花娓娓道出。詩人極言嶺上早梅之好,而仍不如北地花開之遲,便有波瀾,更見感情的深摯。

  全詩四句,貫穿著兩個對比。用人對比,從而顯示不平;用地對比,從而顯示傷感。從寫法上看,“聞說梅花早”是縱筆,是一揚,從而逗出洛陽之春。那江嶺上的早梅,固然逗人喜愛,但洛陽春日的旖旎風光,更使人留戀,因為它是這位好友的故鄉。這就達到了由縱而收、由揚而抑的目的。結尾一個詰問句,使得作者的真意更加鮮明,語氣更加有力,傷感的情緒也更加濃厚。

《洛中訪袁拾遺不遇》孟浩然 拚音讀音參考

luò zhōng fǎng yuán shí yí bù yù
洛中訪袁拾遺不遇

luò yáng fǎng cái zǐ, jiāng lǐng zuò liú rén.
洛陽訪才子,江嶺作流人。
wén shuō méi huā zǎo, hé rú běi dì chūn.
聞說梅花早,何如北地春。

網友評論

* 《洛中訪袁拾遺不遇》洛中訪袁拾遺不遇孟浩然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专题为您介绍:《洛中訪袁拾遺不遇》 孟浩然唐代孟浩然洛陽訪才子,江嶺作流人。聞說梅花早,何如北地春。分類:訪友寫景感傷作者簡介(孟浩然)孟浩然689-740),男,漢族,唐代詩人。本名不詳一說名浩),字浩然,襄州襄 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洛中訪袁拾遺不遇》洛中訪袁拾遺不遇孟浩然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原文,《洛中訪袁拾遺不遇》洛中訪袁拾遺不遇孟浩然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翻译,《洛中訪袁拾遺不遇》洛中訪袁拾遺不遇孟浩然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赏析,《洛中訪袁拾遺不遇》洛中訪袁拾遺不遇孟浩然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阅读答案,出自《洛中訪袁拾遺不遇》洛中訪袁拾遺不遇孟浩然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就爱诗词网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dd110.com/chengyu/985b39865616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