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槐堂銘》 蘇軾

宋代   蘇軾 天可必乎?賢者不必貴,槐堂和诗仁者不必壽。铭槐
天不可必乎?仁者必有後。堂铭
二者將安取衷哉?吾聞之申包胥曰:“人定者勝天,苏轼赏析天定亦能勝人。原文意
”世之論天者,翻译皆不待其定而求之,槐堂和诗故以天為茫茫。铭槐
善者以怠,堂铭惡者以肆。苏轼赏析
盜蹠之壽,原文意孔、翻译顏之厄,槐堂和诗此皆天之未定者也。铭槐
鬆柏生於山林,堂铭其始也,困於蓬蒿,厄於牛羊;而其終也,貫四時、閱千歲而不改者,其天定也。
善惡之報,至於子孫,則其定也久矣。
吾以所見所聞考之,而其可必也審矣。
國之將興,必有世德之臣,厚施而不食其報,然後其子孫能與守文太平之主、共天下之福。
故兵部侍郎晉國王公,顯於漢、周之際,曆事太祖、太宗,文武忠孝,天下望以為相,而公卒以直道不容於時。
蓋嚐手植三槐於庭,曰:“吾子孫必有為三公者。
”已而其子魏國文正公,相真宗皇帝於景德、祥符之間,朝廷清明,天下無事之時,享其福祿榮名者十有八年。
今夫寓物於人,明日而取之,有得有否;而晉公修德於身,責報於天,取必於數十年之後,如持左契,交手相付。
吾是以知天之果可必也。
吾不及見魏公,而見其子懿敏公,以直諫事仁宗皇帝,出入侍從將帥三十餘年,位不滿其德。
天將複興王氏也歟!何其子孫之多賢也?世有以晉公比李棲筠者,其雄才直氣,真不相上下。
而棲筠之子吉甫,其孫德裕,功名富貴,略與王氏等;而忠恕仁厚,不及魏公父子。
由此觀之,王氏之福蓋未艾也。
懿敏公之子鞏與吾遊,好德而文,以世其家,吾以是銘之。
銘曰:“嗚呼休哉!魏公之業,與槐俱萌;封植之勤,必世乃成。
既相真宗,四方砥平。
歸視其家,槐陰滿庭。
吾儕小人,朝不及夕,相時射利,皇恤厥德?庶幾僥幸,不種而獲。
不有君子,其何能國?王城之東,晉公所廬;鬱鬱三槐,惟德之符。
嗚呼休哉! 分類: 古文觀止讚頌寫人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頭像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於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三槐堂銘翻譯及注釋

翻譯
  上天一定會展現他的意願嗎?但為什麽賢德的人不一定富貴,仁愛的人不一定長壽?難道上天不一定會展現他的意願嗎?但行善仁愛之人一定有好的後代。這兩種說法哪一種是對的呢?我聽申包胥曾經說過:“人為的因素可以改變天命,天命勝於人為因素。”世上議論天道的人,都不等上天的意願完全表現出來就去責求,因此認為天是茫茫無知的。善良的人因此而懈怠,邪惡的人因此而放肆。盜蹠可以長壽,孔子、顏回卻遭受困厄,這都是上天還沒有表現出來他的真實意願的緣故。鬆柏生長在山林之中,起初被蓬蒿圍困,遭牛羊踐踏,但最終還是四季長青,經千年而不凋零,這就是上天賜予它的天性。關於對人的善惡報應,有的要一直到子孫後代才能表現出來,這也是上天確定已久的。我根據所見所聞來驗證,上天的意願一定會展現的,這是明白無疑的。
  國家將要興盛時,必定有世代積德的大臣,做了很大的好事而沒有得到福報,但此後他的子孫卻能夠與遵循先王法度的太平君主,共享天下的福祿。已故的兵部侍郎晉國公王佑,顯赫於後漢、後周之間,先後在太祖、太宗兩朝任職,文武忠孝,天下的人都期盼他能出任宰相,然而王佑由於正直不阿,不為當世所容。他曾親手在庭院裏種植了三棵槐樹,說:“我的後世子孫將來一定有位列三公者。”後來他的兒子魏國文正公(王旦),在真宗皇帝景德、祥符年間做了宰相,當時朝廷政治清明,天下太平,他享有福祿榮耀十八年。
  現在如果把東西寄存在別人處,第二天就去取,可能得到,也可能得不到了。但晉國公自身修養德行,以求上天的福報,在幾十年之後,得到了必然的回報。如同手持契約,親手交接一樣。我因此知道上天的意願一定會展現的。
  我沒來得及見到魏國公(王旦),卻見到了他的兒子懿敏公。他事奉仁宗皇帝時直言敢諫,出外帶兵、入內侍從三十多年,這種爵位還不足以和他的德行相稱。上天將再一次使王氏興盛嗎?為什麽他的子孫有這麽多的賢人呢?世上有的人把晉國公(王佑)與李棲筠(唐代賢相)相比,他們兩人的雄才大略、正直氣節,確實不相上下。而李棲筠的兒子李吉甫,孫子李德裕,享有的功名富貴和王氏也差不多,但忠恕仁厚,則不如魏公父子。由此可見,王氏的福份正旺盛不衰啊!懿敏公的兒子王鞏,跟我交遊,他崇尚道德而又善詩文,以此繼承了他的家風,我因此把他記了下來。銘曰:
  “啊,多麽美好啊!魏公的家業,跟槐樹一起萌興。辛勞的培植,一定要經過一代才能長成。他輔佐真宗、天下太平,回鄉探家,槐蔭籠庭。我輩小人,一天從早到晚,隻知窺察時機求取名利,哪有空閑修養自己的德行?隻希望有意外的僥幸,不種植就能收獲。如果沒有君子,國家又怎能成為一個國家?京城的東麵,是晉國公的住所,鬱鬱蔥蔥的三棵槐樹,象征著王家的仁德。啊,多麽美好啊!”

注釋
(1)漢、周之際:指五代的後漢、後周。
(2)魏國文正公:指王旦,封魏國公,諡文正。
(3)左契:古代契約分左右兩聯,左契憑以索償。
(4)李吉甫、李德裕:均唐代賢相。
(5)休:美。
(6)皇:通“遑”,閑暇。
(7)有:通“又”。

三槐堂銘讀後感

  宋朝的大文學家蘇軾,曾經寫過一篇膾炙人口的文章《三槐堂銘》,文中記述了三槐王氏祖先的事跡,正是一門忠義,百世流芳,曆經千百年之後,他們忠厚仁恕的浩然正氣依然令人神往。

  王氏先祖王祐,是北宋大名府莘縣人,出身書香門第、官宦之家。王祐的祖父王言和父親王徹,都擔任後唐的官職,一生忠厚勤勉,廉潔奉公。王祐少年時性情豪邁,才氣橫溢,他的文章立意高遠,文辭優美,被人們爭相傳誦。

  步入仕途之後,王祐依然保持著真誠正直的本性。當時正處五代十國的亂世,軍閥掌權、戰亂紛起,朝代頻繁更替,許多將帥背叛君主,擁兵自立。王祐曾不顧個人安危,力勸後晉元帥杜重威忠於朝廷,不要投降契丹,因此得罪了杜重威。遭到貶謫後,王祐仍然撰寫文章,以忠孝因果警示世人。

  宋朝建立後,王祐曾任監察禦史、戶部員外郎等官職。當時有一位功臣符彥卿鎮守大名府,因為受到貪婪狡黠的手下人蒙蔽,致使政務腐敗散亂。宋太祖命令王祐前去代理大名府,調查符彥卿的情況,看他是否圖謀不軌。當時如果符彥卿獲罪,株連坐牢的將達一千多人。王祐仔細查明真相後,把事實稟告皇上,並且願以自己全家老小一百多口的性命,來擔保符彥卿無罪。他直言上疏給皇上:「過去五代十國的君主,大多因為猜忌大臣,濫殺無辜,所以在位時間很短,希望陛下引以為戒。」符彥卿因此免罪,許多無辜的生命得以保全。王祐在同僚有難時,不落井下石,而能仗義執言,舍己救人,世人都稱讚他積下深福厚德,必將蔭蔽子孫。

  王祐很有才幹,而又品行端正,不攀附權貴。他文武忠孝的德行,被天下人讚歎,許多人希望他能升任宰相。然而,王祐直道而行的個性,使得一些心術不正的人忌憚他,想方設法排擠他,因此王祐始終沒有得到重用。

  晚年的時候,王祐將「治國、平天下」的願望寄托在子孫後代身上,他滿懷信心地在庭院中種了三棵槐樹,說:「我們家的後代子孫,一定有位列三公的,此樹可以作為見證。」果然,他的預言成為現實,次子王旦在宋真宗時當了宰相,前後輔佐真宗十八年,當時政治清明、天下太平,王旦被人稱為「太平良相」。

  王祐的三個兒子在父親的嚴格教導和潛移默化之下,都不負父望,德才兼備,學業有成。長子王懿,曾任江西袁州知府,政績頗佳。三子王旭,也是著名的清官,先後在緱氏(今河南偃師縣)、應天府(今河南商丘)等地為官,都有卓越的政績,最後積勞成疾,病逝於任上。

  作為三槐王氏最傑出的代表,王旦在幼年時就沉穩靜默,勤奮好學,成年以後更是胸襟博大,氣宇非凡。宋太宗太平興國五年,王旦考中進士之後,出任平江知縣。他體察民情、關心民眾,以道德教化百姓,把平江縣治理得井井有條,人民安居樂業。當時的轉運使趙昌言到了平江縣境內,讚賞王旦的善政,並把女兒嫁給了他。

  一般人認為,朝中有人好做官。曆朝曆代,利用裙帶關係攀附求高官厚祿的人確實不少。但在王旦這裏卻是例外。後來,趙昌言作了參知政事,擔任相當於副宰相的職務,王旦也已經官至同判吏部流內銓,負責官員的考課。翁婿成為直屬上下級,王旦為了避嫌,主動提出來辭職,改在集賢殿做修改撰寫的文字工作。王旦識大體、顧大局,甘於淡泊的度量,深受宋太宗的嘉許。

  等到真宗的時候,王旦作了宰相,他始終堅持親屬子弟們避嫌,不在朝廷擔任重要官職。他的三弟王旭很有才華,受到皇上的讚賞和群臣的推薦。自從王旦當宰相後,就避嫌在家,不再任職。真宗知道後,就把王旦叫來,說:「以前的朝代,兄弟一起在朝中做大官的很多,何況朝廷任人惟賢,怎麽能因為您的緣故,使令弟懷才不用呢?」真宗想任命王旭做京城的推官,掌管司法,王旦一再推辭,真宗隻好讓王旭改任有職無權的南曹通判。

  王旦有三個兒子,長子王雍、次子王衝都是品學兼優。但因為他們進入仕途時,父親在朝中擔任要職,為了避嫌,兄弟二人一直未能晉升,直到王旦去世時,王衝仍擔任水部員外郎這樣一個候補職務。唯有三子王素,從政時王旦已經去世,沒受到避嫌的影響,仕途比較順利。

  王旦不僅對子弟嚴格要求,對其他親屬也從不利用權勢為他們謀官。他的女婿蘇耆通過了會試,參加皇上殿試的時候,真宗不知道蘇耆和王旦的關係,問王旦此人可否入選,王旦不置可否,結果蘇耆落選。另一個女婿韓億很有才華,真宗想召來加官,王旦竭力推辭,韓億被派往邊遠的蜀地任職。

  王旦身為宰相,以天下國家為己任,任何事情都看得久遠,不舉親眷,不謀私利,就杜絕了任人唯親的流弊。正己才能正人,所以,王旦為相十八年,家中常常賓客滿堂,但沒有一個人敢為私利請求照顧的。王旦並非不愛才,經他舉薦的人才很多。他常常表麵上不說什麽,但是私底下發現真正的人才,絕不放過,一定會推薦給皇上。因為他施恩不求回報,總是默默地這樣做,所以很少有人知道。後來史官修訂《真宗實錄》時,看到王旦的奏章,才知道許多大臣,包括眾多建功立業的棟梁之材,都是出自王旦的推薦。

  作為當朝宰相,同時也是家族中的長者,王旦內修嚴謹,但又寬厚待人,對家人關懷愛護。王氏族人眾多,但在王旦以身示範的引領下,個個友愛篤實,好學勤儉,使人們歎為觀止。對於王旦要求他們避嫌居低位的安排,大家都欣然接受,而且從不以官宦子弟誇耀,更不作威作福,盛氣淩人。

  王旦一生的德行,可以說是「八德」具足,是一個非常完美的人。據傳記記載,他清正廉潔,除了皇上的賞賜之外,從未收過任何人的饋贈。家裏的衣服被褥,家具炊器,都樸實無華。不僅自己簡樸,他也諄諄善誘,教導子弟。有一次,一位出售玉帶的商人上門推銷,弟弟王旭覺得很好看,想購買一條。他拿著去請示王旦,王旦也不說什麽,隻是讓他係在腰上,然後問他:「如今還好看嗎?」王旭說:「係在自己腰上,怎麽能看得見好看不好看?」王旦淡淡地說:「自己負載著重物,目的是讓別人說好看,不是太勞神了嗎?」王旭恍然大悟,趕緊把玉帶還給了商人。

  真宗見王旦的住所過於簡陋,多次提出幫他建新宅,王旦都以「這是先輩的舊居,不忍拆除」為理由,多次推辭了。有人問他為什麽不置田宅,為什麽不留些家產給子孫經營?他回答道:「兒孫當要自立自強,如果父母留下這些田宅財產給他們,無非就是要讓他們造成不義之爭而已。」王旦所重視的,不是錢財,而是優良家風的承傳。他十分注重對後代的教育,要求他們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實實做事,為官者還要清清白白做官。王旦深信,「根深枝自茂,源遠流自長」,他要求子孫後代每六十年修一次家譜,在家譜中要詳細敘述先祖的德行和王氏仁恕忠厚的家風,以緬懷祖德,激勵後人。

  後來,為了更好地承傳家風家訓,王旦的孫子王鞏,在翻修故居、建立「三槐堂」的時候,特意請蘇軾撰寫《三槐堂銘》,以此勉勵王氏後人,效仿祖先的美好德行。

  《易經》雲:「積善之家,必有餘慶。」在王旦的下一輩中,王家又出了王素、王質、王端三個進士,都是德才兼備,孫輩、曾孫輩中也是人才輩出。在整個宋朝三百餘年的曆史上,三槐王氏家族幾乎代代都有人在朝廷為官,《宋史》上專門立有傳記者十一人。自宋以來,悠悠千百餘年,雖然曆盡人世滄桑,三槐王氏的後裔綿延不息,分布在世界各地。他們秉持先祖忠恕仁厚的精神,牢記先祖的教誨,都能做到為民者勤勞生產,艱苦奮鬥;為官者廉潔自持,秉公正直。

  追溯先祖的德範,細思天地萬物之至理,我們且反複吟詠其中的句子:「天可必乎?賢者不必貴,仁者不必壽。天不可必乎?仁者必有後。二者將安取衷哉?」「善惡之報,至於子孫,則其定也久矣。」三槐王氏家族,以及許許多多廣積陰德、以聖賢之道德學問傳家的古今世家,給予我們甚深的啟示和教導。為人當以道德為根本,行孝行善,其福澤蔭庇,方能長潤後世。而「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這是古聖先賢的殷殷訓誡,曆史已經無數次以慘痛的事實證明,我們不可不慎重省思,切勿懈怠放肆,殃及自身和後代子孫啊!

  三槐堂上那蒼勁挺拔的老槐樹,根深葉茂,充滿活力,已成為根植於人們心中的一種力量。透過它的枝幹,把正直、堅強、忠厚、智慧傳遞;透過它的葉脈,將忠誠、仁義、寬容、善良撒播。祖先將世世代代人生體驗的精華,濃縮在一篇篇訓誡中,這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文化的瑰寶,是文明的源頭活水。我們惟有秉承祖誌,矢誌不移,才能麵對任何挑戰,生生不息,源遠流長。

三槐堂銘賞析

  本文是宋神宗元豐二年(1079)蘇軾在湖州任上為學生王鞏家中“三槐堂”提寫的銘詞。三槐堂,是北宋初年兵部侍郎王佑家的祠堂,因王佑手植三棵槐樹於庭而得名。古代傳說,三槐象征朝廷官吏中職位最高的三公。而王佑正是王鞏的曾祖父。

  文章主題在於歌頌王佑的品德和功業,分五段進行。第一二兩段,從天命的有常立論,肯定了善善惡惡的因果報應,提出“仁者必有後”的觀點,為全文的理論基礎。第三四五層,記敘了王佑手植三槐的經過和期待,以及王佑子孫後代多有仁德賢能者的事實,說明王佑仁愛厚施、積善成德,因此才子孫多賢,福祚綿綿不絕,從而論證了觀點,突出了主旨。

  全文貫穿著天命有常、因果報應思想,崇尚仁厚忠恕的德行。認為“善惡之報,至於子孫”,顯然帶有懲創人心、引為鑒誡的良苦用心。文章敘議兼行,揮灑如意。文字簡潔,自然流暢。

《三槐堂銘》蘇軾 拚音讀音參考

sān huái táng míng
三槐堂銘

tiān kě bì hū? xián zhě bù bì guì, rén zhě bù bì shòu.
天可必乎?賢者不必貴,仁者不必壽。
tiān bù kě bì hū? rén zhě bì yǒu hòu.
天不可必乎?仁者必有後。
èr zhě jiāng ān qǔ zhōng zāi? wú wén zhī shēn bāo xū yuē:" rén dìng zhě shèng tiān, tiān dìng yì néng shèng rén.
二者將安取衷哉?吾聞之申包胥曰:“人定者勝天,天定亦能勝人。
" shì zhī lùn tiān zhě, jiē bù dài qí dìng ér qiú zhī, gù yǐ tiān wèi máng máng.
”世之論天者,皆不待其定而求之,故以天為茫茫。
shàn zhě yǐ dài, è zhě yǐ sì.
善者以怠,惡者以肆。
dào zhí zhī shòu, kǒng yán zhī è, cǐ jiē tiān zhī wèi dìng zhě yě.
盜蹠之壽,孔、顏之厄,此皆天之未定者也。
sōng bǎi shēng yú shān lín, qí shǐ yě, kùn yú péng hāo, è yú niú yáng ér qí zhōng yě, guàn sì shí yuè qiān suì ér bù gǎi zhě, qí tiān dìng yě.
鬆柏生於山林,其始也,困於蓬蒿,厄於牛羊;而其終也,貫四時、閱千歲而不改者,其天定也。
shàn è zhī bào, zhì yú zǐ sūn, zé qí dìng yě jiǔ yǐ.
善惡之報,至於子孫,則其定也久矣。
wú yǐ suǒ jiàn suǒ wén kǎo zhī, ér qí kě bì yě shěn yǐ.
吾以所見所聞考之,而其可必也審矣。
guó zhī jiāng xìng, bì yǒu shì dé zhī chén, hòu shī ér bù shí qí bào, rán hòu qí zǐ sūn néng yǔ shǒu wén tài píng zhī zhǔ gòng tiān xià zhī fú.
國之將興,必有世德之臣,厚施而不食其報,然後其子孫能與守文太平之主、共天下之福。
gù bīng bù shì láng jìn guó wáng gōng, xiǎn yú hàn zhōu zhī jì, lì shì tài zǔ tài zōng, wén wǔ zhōng xiào, tiān xià wàng yǐ wéi xiāng, ér gōng zú yǐ zhí dào bù róng yú shí.
故兵部侍郎晉國王公,顯於漢、周之際,曆事太祖、太宗,文武忠孝,天下望以為相,而公卒以直道不容於時。
gài cháng shǒu zhí sān huái yú tíng, yuē:" wú zǐ sūn bì yǒu wéi sān gōng zhě.
蓋嚐手植三槐於庭,曰:“吾子孫必有為三公者。
" yǐ ér qí zi wèi guó wén zhèng gōng, xiāng zhēn zōng huáng dì yú jǐng dé xiáng fú zhī jiān, cháo tíng qīng míng, tiān xià wú shì zhī shí, xiǎng qí fú lù róng míng zhě shí yǒu bā nián.
”已而其子魏國文正公,相真宗皇帝於景德、祥符之間,朝廷清明,天下無事之時,享其福祿榮名者十有八年。
jīn fū yù wù yú rén, míng rì ér qǔ zhī, yǒu de yǒu fǒu ér jìn gōng xiū dé yú shēn, zé bào yú tiān, qǔ bì yú shù shí nián zhī hòu, rú chí zuǒ qì, jiāo shǒu xiàng fù.
今夫寓物於人,明日而取之,有得有否;而晉公修德於身,責報於天,取必於數十年之後,如持左契,交手相付。
wú shì yǐ zhī tiān zhī guǒ kě bì yě.
吾是以知天之果可必也。
wú bù jí jiàn wèi gōng, ér jiàn qí zi yì mǐn gōng, yǐ zhí jiàn shì rén zōng huáng dì, chū rù shì cóng jiàng shuài sān shí yú nián, wèi bù mǎn qí dé.
吾不及見魏公,而見其子懿敏公,以直諫事仁宗皇帝,出入侍從將帥三十餘年,位不滿其德。
tiān jiàng fù xīng wáng shì yě yú! hé qí zǐ sūn zhī duō xián yě? shì yǒu yǐ jìn gōng bǐ lǐ qī yún zhě, qí xióng cái zhí qì, zhēn bù xiāng shàng xià.
天將複興王氏也歟!何其子孫之多賢也?世有以晉公比李棲筠者,其雄才直氣,真不相上下。
ér qī yún zhī zǐ jí fǔ, qí sūn dé yù, gōng míng fù guì, lüè yǔ wáng shì děng ér zhōng shù rén hòu, bù jí wèi gōng fù zǐ.
而棲筠之子吉甫,其孫德裕,功名富貴,略與王氏等;而忠恕仁厚,不及魏公父子。
yóu cǐ guān zhī, wáng shì zhī fú gài wèi ài yě.
由此觀之,王氏之福蓋未艾也。
yì mǐn gōng zhī zǐ gǒng yǔ wú yóu, hǎo dé ér wén, yǐ shì qí jiā, wú yǐ shì míng zhī.
懿敏公之子鞏與吾遊,好德而文,以世其家,吾以是銘之。
míng yuē:" wū hū xiū zāi! wèi gōng zhī yè, yǔ huái jù méng fēng zhí zhī qín, bì shì nǎi chéng.
銘曰:“嗚呼休哉!魏公之業,與槐俱萌;封植之勤,必世乃成。
jì xiāng zhēn zōng, sì fāng dǐ píng.
既相真宗,四方砥平。
guī shì qí jiā, huái yīn mǎn tíng.
歸視其家,槐陰滿庭。
wú chái xiǎo rén, zhāo bù jí xī, xiāng shí shè lì, huáng xù jué dé? shù jī jiǎo xìng, bù zhǒng ér huò.
吾儕小人,朝不及夕,相時射利,皇恤厥德?庶幾僥幸,不種而獲。
bù yǒu jūn zǐ, qí hé néng guó? wáng chéng zhī dōng, jìn gōng suǒ lú yù yù sān huái, wéi dé zhī fú.
不有君子,其何能國?王城之東,晉公所廬;鬱鬱三槐,惟德之符。
wū hū xiū zāi!
嗚呼休哉!

網友評論

* 《三槐堂銘》三槐堂銘蘇軾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专题为您介绍:《三槐堂銘》 蘇軾宋代蘇軾天可必乎?賢者不必貴,仁者不必壽。天不可必乎?仁者必有後。二者將安取衷哉?吾聞之申包胥曰:“人定者勝天,天定亦能勝人。”世之論天者,皆不待其定而求之,故以天為茫茫。善者以怠, 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三槐堂銘》三槐堂銘蘇軾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原文,《三槐堂銘》三槐堂銘蘇軾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翻译,《三槐堂銘》三槐堂銘蘇軾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赏析,《三槐堂銘》三槐堂銘蘇軾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阅读答案,出自《三槐堂銘》三槐堂銘蘇軾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就爱诗词网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dd110.com/chengyu/984b39865666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