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村三首·其三》 杜甫

唐代   杜甫 群雞正亂叫,羌村羌村客至雞鬥爭。首其首其赏析
驅雞上樹木,杜甫始聞叩柴荊。原文意
父老四五人,翻译問我久遠行。和诗
手中各有攜,羌村羌村傾榼濁複清。首其首其赏析
莫辭酒味薄,杜甫黍地無人耕。原文意
兵戈既未息,翻译兒童盡東征。和诗
請為父老歌:艱難愧深情!羌村羌村
歌罷仰天歎,首其首其赏析四座淚縱橫。杜甫
分類: 初中古詩生活感激

作者簡介(杜甫)

杜甫頭像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羌村三首·其三翻譯及注釋

翻譯
成群的雞正在亂叫,客人來時,雞又爭又鬥。
把雞趕上了樹端,這才聽到有人在敲柴門。
四五位村中的年長者,來慰問我由遠地歸來。
手裏都帶著禮物,從榼裏往外倒酒,酒有的清,有的濁。
一再解釋說:“酒味之所以淡薄,是由於田地沒人去耕耘。
戰爭尚未停息,年輕人全都東征去了。”
請讓我為父老歌唱,在艱難的日子裏, 感謝父老攜酒慰問的深情。
吟唱完畢,我不禁仰天長歎,在座的客人也都熱淚縱橫不絕,悲傷之至。

注釋
1.正,一作“忽”。鬥爭,爭鬥;搏鬥。一作“正生”。
2.柴荊,猶柴門,也有用荊柴、荊扉的。最初的叩門聲為雞聲所掩,這時才聽見,所以說“始聞”。按養雞之法,今古不同,南北亦異。《詩經》說“雞棲於塒”,漢樂府卻說“雞鳴高樹顛”,又似棲於樹。石聲漢《齊民要術今釋》謂“黃河流域養雞,到唐代還一直有讓它們棲息在樹上的,所以杜甫詩中還有‘驅雞上樹木’的句子”。按杜甫《湖城東遇孟雲卿複歸劉顥宅宿宴飲散因為醉歌》末雲“庭樹雞鳴淚如線”。湖城在潼關附近,屬黃河流域,詩作於將曉時,而雲“庭樹雞鳴”,尤足為證。驅雞上樹,等於趕雞回窩,自然就安靜下來。
3.問,問遺,即帶著禮物去慰問人,以物遙贈也叫做“問”。父老們帶著酒來看杜甫,所以說“問我”。
4.榼(kē),酒器。濁清,指酒的顏色。
5.苦辭酒味薄,是說苦苦地以酒味劣薄為辭。苦辭,就是再三地說,覺得很抱歉似的,寫出父老們的淳厚。下麵並說出酒味薄的緣故。苦辭、苦憶、苦愛等也都是唐人習慣語,劉叉《答孟東野》詩:“酸寒孟夫子,苦愛老叉詩。”都不含痛苦或傷心的意思。苦,一作“莫”。黍(shǔ),黍子。
6.兵革,一作“兵戈”,指戰爭。童,一作“郎”。
7.請為父老歌,一來表示感謝,二來寬解父老。但因為是強為歡笑,所以“歌”也就變成了“哭”。“艱難”句就是歌詞。“艱難”二字緊對父老所說的苦況。來處不易,故曰艱難。惟其出於艱難,故見得情深,不獨令人感,而且令人愧。從這裏可以看到人民的品質對詩人的感化力量。
8.杜甫是一個“自比稷與契”、“窮年憂黎元”的詩人,這時又正作左拾遺,麵對著這災難深重的“黎元”,而且自己還喝著他們的酒,不得不歎,不得不仰天而歎以至淚流滿麵。

羌村三首·其三賞析

  這第三首,敘述鄰裏攜酒深情慰問及詩人致謝的情景。通過父老們的話,反映出廣大人民的生活。

  “群雞正亂叫,客至雞鬥爭”,群雞的爭鬥亂叫也是暗喻時世的動蕩紛亂,同時,這樣的畫麵也是鄉村特有的。正是雞叫聲招來了詩人出門驅趕群雞、迎接鄰裏的舉動,“驅雞上樹木,始聞扣柴荊”,起首四句,用語簡樸質實,將鄉村特有的景致描繪了出來,而這種質樸,與下文父老鄉鄰的真摯淳厚的情誼相契合。

  “父老四五人,問我久遠行”,“父老”說明了家裏隻有老人,沒有稍微年輕的人,這位後文父老感傷的話張本,同時為下文的“兵戈既未息,兒童盡東征”作鋪墊“問”有問候、慰問之義,同時在古代還有“饋贈”的進一步含義,於是又出現“手中各有攜,傾榼濁複清”兩句,鄉親們各自攜酒為贈,前來慶賀杜甫的生還,盡管這些酒清濁不一,但體現了父老鄉親的深情厚意。由於拿不出好酒,鄉親們再三地表示歉意,並說明原因:苦辭“酒味薄,黍地無人耕。兵革既未息,兒童盡東征。”連年戰禍,年輕人都被被征上了前線,由此體現出戰亂的危害,短短四句,環環相扣,層層深入。由小小的“酒味薄”一事折射出“安史之亂”的全貌,這首詩也由此表現了高度的概括力。

  最後四句寫詩人以歌作答,表示自己的感激之情。“請為父老歌,艱難愧深情”,父老鄉鄰的關懷慰問令詩人萬分感動,為表示自己的謝意,詩人即興作詩,以歌作答。“愧”字含義豐富,既有“慚愧”意,又有“感激”、“感謝”意,而“慚愧”和“愧疚”的成分更多一些。麵對淳樸誠實的父老鄉親,詩人深感時局危難,生活艱困,可又未能為國家為鄉親造福出力,所以不但心存感激,而且感到慚愧。結局兩句將詩情推向極至,“歌罷仰天歎,四座淚縱橫”,詩人長歌當哭,義憤填膺,悲愴感慨之情驟然高漲。“百慮”化作長歌詠歎,這一聲長歎意味深長,飽含無奈和痛楚,詩人對國事家事的沉痛憂慮讓四座鄉鄰大受感染,產生共鳴,舉座皆是涕淚縱橫。聽者與歌者所悲感者不盡相同,但究其根源皆由是安史之亂引發。詩人的情感思緒已不僅僅是個人的,它能代表千千萬萬黎民蒼生、愛國誌士的心聲。杜甫的詩人形象在作品中已經由“小我”升華為“大我”,“縱橫”之淚是感時局傷亂世之淚,是悲國破悼家亡之淚,組詩潛藏著的情感暗流在結尾處如破堤之水奔湧而出,悲愴之情推倒了最高點,表現出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杜甫的《羌村》三首與“三吏”、“三別”等代表作一樣,具有高度的典型意義。雖然作品講述的隻是詩人亂後回鄉的個人經曆,但詩中所寫的“妻孥怪我在,驚定還拭淚”,“夜闌更秉燭,相對如夢寐”等親人相逢的情景,以及“鄰人滿牆頭,感歎亦唏噓”的場麵,絕不隻是詩人一家特有的生活經曆,它具有普遍意義。這組詩真實地再現了唐代“安史之亂”後的部分社會現實:世亂飄蕩,兵革未息,兒童東征,妻離子散,具有濃烈的“詩史”意味。

  在藝術上,詩人熔敘事、抒情、寫景於一爐,結構嚴謹,語言質樸,運用今昔對比,高度概括等手法,表達了詩人崇高的愛國情懷,集中體現了杜甫沉鬱頓挫的詩風。三章詩不僅在形式上連綿一體,而且很好地引導讀者進行聯想和想象,使得這組詩的意蘊超越了其文字本身而顯得豐富深厚。杜甫的《羌村》三首用詩人的親身經曆和體驗反映出安史之亂的嚴重危害,具有高度的藝術概括力,體現了作者深厚的詩文功底。

羌村三首·其三創作背景

  唐玄宗天寶十四載(755年)爆發的“安史之亂”,不僅使一度空前繁榮的大唐王朝元氣大傷,更給天下百姓帶來難以言喻的深重苦難。次年,長安陷落。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與平民百姓一樣,不幸被戰爭的狂潮所吞噬,開始了輾轉流離的生活,親身體驗了戰禍的危害。

  唐肅宗至德二載(757年)五月,剛任左拾遺不久的杜甫因上書援救被罷相的房琯,觸怒肅宗,差點沒砍掉腦袋,但從此肅宗便很討厭他,閏八月,便命他離開鳳翔。詩人此行從鳳翔回鄜州羌村探望家小,這倒給詩人一個深入民間的機會。杜甫回羌村前已有十多個月沒和家裏通音信了,由於兵荒馬亂,情況不明,傳說紛紜,杜甫當時的心情十分焦慮。亂離中的詩人曆盡艱險,終於平安與家小相聚,此事令他感慨萬千,於是寫下了著名的組詩《羌村》三首。

《羌村三首·其三》杜甫 拚音讀音參考

qiāng cūn sān shǒu qí sān
羌村三首·其三

qún jī zhèng luàn jiào, kè zhì jī dòu zhēng.
群雞正亂叫,客至雞鬥爭。
qū jī shàng shù mù, shǐ wén kòu chái jīng.
驅雞上樹木,始聞叩柴荊。
fù lǎo sì wǔ rén, wèn wǒ jiǔ yuǎn xíng.
父老四五人,問我久遠行。
shǒu zhōng gè yǒu xié, qīng kē zhuó fù qīng.
手中各有攜,傾榼濁複清。
mò cí jiǔ wèi báo, shǔ dì wú rén gēng.
莫辭酒味薄,黍地無人耕。
bīng gē jì wèi xī, ér tóng jǐn dōng zhēng.
兵戈既未息,兒童盡東征。
qǐng wèi fù lǎo gē: jiān nán kuì shēn qíng!
請為父老歌:艱難愧深情!
gē bà yǎng tiān tàn, sì zuò lèi zòng héng.
歌罷仰天歎,四座淚縱橫。

網友評論

* 《羌村三首·其三》羌村三首·其三杜甫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专题为您介绍:《羌村三首·其三》 杜甫唐代杜甫群雞正亂叫,客至雞鬥爭。驅雞上樹木,始聞叩柴荊。父老四五人,問我久遠行。手中各有攜,傾榼濁複清。莫辭酒味薄,黍地無人耕。兵戈既未息,兒童盡東征。請為父老歌:艱難愧深情! 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羌村三首·其三》羌村三首·其三杜甫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原文,《羌村三首·其三》羌村三首·其三杜甫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翻译,《羌村三首·其三》羌村三首·其三杜甫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赏析,《羌村三首·其三》羌村三首·其三杜甫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阅读答案,出自《羌村三首·其三》羌村三首·其三杜甫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就爱诗词网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dd110.com/chengyu/970e39867324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