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頗藺相如列傳(節選)》 司馬遷

兩漢   司馬遷 廉頗者,廉颇蔺相列传廉颇蔺相列传趙之良將也。节选节选
趙惠文王十六年,司马诗意廉頗為趙將,迁原伐齊,文翻大破之,译赏取陽晉,析和拜為上卿,廉颇蔺相列传廉颇蔺相列传以勇氣聞於諸侯。节选节选
藺相如者,司马诗意趙人也,迁原為趙宦者令繆賢舍人。文翻
趙惠文王時,译赏得楚和氏璧。析和
秦昭王聞之,廉颇蔺相列传廉颇蔺相列传使人遺趙王書,願以十五城請易璧。
趙王與大將軍廉頗諸大臣謀: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來。
計未定,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
宦者令繆賢曰:“臣舍人藺相如可使。
”王問:“何以知之?”對曰:“臣嚐有罪,竊計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語曰:‘臣嚐從大王與燕王會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願結友”。
以此知之,故欲往。
’相如謂臣曰:‘夫趙強而燕弱,而君幸於趙王,故燕王欲結於君。
今君乃亡趙走燕,燕畏趙,其勢必不敢留君,而束君歸趙矣。
君不如肉袒伏斧質請罪,則幸得脫矣。
’臣從其計,大王亦幸赦臣。
臣竊以為其人勇士,有智謀,宜可使。
”於是王召見,問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強而趙弱,不可不許。
”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趙不許,曲在趙。
趙予璧而秦不予趙城,曲在秦。
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
”王曰:“誰可使者?”相如曰:“王必無人,臣願奉璧往使。
城入趙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請完璧歸趙。
”趙王於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台見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
秦王大喜,傳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萬歲。
相如視秦王無意償趙城,乃前曰:“璧有瑕,請指示王。
”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發上衝冠,謂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發書至趙王,趙王悉召群臣議,皆曰‘秦貪,負其強,以空言求璧,償城恐不可得’。
議不欲予秦璧。
臣以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況大國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強秦之歡,不可。
於是趙王乃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書於庭。
何者?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
今臣至,大王見臣列觀,禮節甚倨;得璧,傳之美人,以戲弄臣。
臣觀大王無意償趙王城邑,故臣複取璧。
大王必欲急臣,臣頭今與璧俱碎於柱矣!”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擊柱。
秦王恐其破璧,乃辭謝固請,召有司案圖,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
相如度秦王特以詐詳為予趙城,實不可得,乃謂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傳寶也,趙王恐,不敢不獻。
趙王送璧時,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齋戒五日,設九賓於廷,臣乃敢上璧。
”秦王度之,終不可強奪,遂許齋五日,舍相如廣成傳。
相如度秦王雖齋,決負約不償城,乃使其從者衣褐,懷其璧,從徑道亡,歸璧於趙。
秦王齋五日後,乃設九賓禮於廷,引趙使者藺相如。
相如至,謂秦王曰:“秦自繆公以來二十餘君,未嚐有堅明約束者也。
臣誠恐見欺於王而負趙,故令人持璧歸,間至趙矣。
且秦強而趙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趙,趙立奉璧來。
今以秦之強而先割十五都予趙,趙豈敢留璧而得罪於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當誅,臣請就湯鑊,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
”秦王與群臣相視而嘻。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殺相如,終不能得璧也,而絕秦趙之歡,不如因而厚遇之,使歸趙,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見相如,畢禮而歸之。
相如既歸,趙王以為賢大夫使不辱於諸侯,拜相如為上大夫。
秦亦不以城予趙,趙亦終不予秦璧。
其後秦伐趙,拔石城。
明年,複攻趙,殺二萬人。
秦王使使者告趙王,欲與王為好會於西河外澠池。
趙王畏秦,欲毋行。
廉頗、藺相如計曰:“王不行,示趙弱且怯也。
”趙王遂行,相如從。
廉頗送至境,與王訣曰:“王行,度道裏會遇之禮畢,還,不過三十日。
三十日不還,則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
”王許之,遂與秦王會澠池。
秦王飲酒酣,曰:“寡人竊聞趙王好音,請奏瑟。
”趙王鼓瑟。
秦禦史前書曰“某年月日,秦王與趙王會飲,令趙王鼓瑟”。
藺相如前曰:“趙王竊聞秦王善為秦聲,請奏盆缻秦王,以相娛樂。
”秦王怒,不許。
於是相如前進缻,因跪請秦王。
秦王不肯擊缻。
相如曰:“五步之內,相如請得以頸血濺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張目叱之,左右皆靡。
於是秦王不懌,為一擊缻。
相如顧召趙禦史書曰“某年月日,秦王為趙王擊缻”。
秦之群臣曰:“請以趙十五城為秦王壽。
”藺相如亦曰:“請以秦之鹹陽為趙王壽。
”秦王竟酒,終不能加勝於趙。
趙亦盛設兵以待秦,秦不敢動。
既罷歸國,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位在廉頗之右。
廉頗曰:“我為趙將,有攻城野戰之大功,而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賤人,吾羞,不忍為之下。
”宣言曰:“我見相如,必辱之。
”相如聞,不肯與會。
相如每朝時,常稱病,不欲與廉頗爭列。
已而相如出,望見廉頗,相如引車避匿。
於是舍人相與諫曰:“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
今君與廉頗同列,廉君宣惡言而君畏匿之,恐懼殊甚,且庸人尚羞之,況於將相乎!臣等不肖,請辭去。
”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曰:“不若也。
”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雖駑,獨畏廉將軍哉?顧吾念之,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於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
今兩虎共鬥,其勢不俱生。
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
”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
曰:“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
”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
分類: 高中文言文傳記讚美寫人

作者簡介(司馬遷)

司馬遷頭像

司馬遷(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長,夏陽(今陝西韓城南)人,一說龍門(今山西河津)人。西漢史學家、散文家。司馬談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敗降之事辯解而受宮刑,後任中書令。發奮繼續完成所著史籍,被後世尊稱為史遷、太史公、曆史之父。司馬遷早年受學於孔安國、董仲舒,漫遊各地,了解風俗,采集傳聞。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繼承父業,著述曆史。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廉頗藺相如列傳(節選)翻譯及注釋

翻譯
  廉頗是趙國優秀的將領。趙惠文王十六年,時為趙國將軍的廉頗率領趙軍征討齊國,大敗齊軍,奪取了陽晉,晉升為上卿,從此他以英勇善戰聞名於諸侯各國。藺相如,趙國人,他是趙國的宦官首領繆賢家的門客。

  趙惠文王的時候,得到了楚人的和氏璧。秦昭王聽說了這件事,就派人給趙王送來一封書信,表示願意用十五座城池交換和氏璧。趙王同大將軍廉頗以及諸大臣們商量:如果把寶玉給了秦國,秦國的城邑恐怕不可能得到,白白地受到欺騙;如果不給他,又恐怕秦國來攻打。尚未找到合適的解決辦法,尋找一個能到秦國去回複的使者,也未能找到。宦官令繆賢說:“我的門客藺相如可以出使。”趙王問:“你是怎麽知道他可以出使的?”繆賢回答說:“微臣曾犯過罪,私下打算逃亡到燕國去,我的門客相如勸阻我不要去,問我說:‘您怎麽會了解燕王呢?’我對他說:‘我曾隨從大王在國境上與燕王會見,燕王私下握住我的手,說“情願跟您交個朋友”。因此了解他,所以打算投奔燕王。’相如對我說:‘趙國強,燕國弱,而您受寵於趙王,所以燕王想要和您結交。現在您是從趙國逃亡到燕國去,燕國懼怕趙國,這種形勢下燕王必定不敢收留您,而且還會把您捆綁起來送回趙國。您不如脫掉上衣,露出肩背,伏在斧刃之下請求治罪,這樣也許僥幸被赦免。’臣聽從了他的意見,大王也開恩赦免了為臣。為臣私下認為這人是個勇士,有智謀,應該可以出使。”於是趙王立即召見,問藺相如:“秦王用十五座城池請求交換我的和氏璧,能不能給他?”相如說:“秦國強,趙國弱,不能不答應它。”趙王說:“得了我的寶璧,不給我城邑,怎麽辦?”相如說:“秦國請求用城換璧,趙國如不答應,趙國理虧;趙國給了璧而秦國不給趙國城邑,秦國理虧。衡量一下兩種對策,寧可答應它,使秦國來承擔理虧的責任。”趙王說:“誰可以前往?”相如說:“大王如果無人可派,臣願捧護寶璧前往出使。城邑歸屬趙國了,就把寶璧留給秦國;城邑不能歸趙國,我一定把和氏璧完好地帶回趙國。”趙王於是就派遣藺相如帶好和氏璧,西行入秦。

  秦王坐在章台上接見藺相如,相如捧璧呈獻給秦王。秦王非常高興,把寶璧傳著給妻妾和左右侍從看,左右都高呼萬歲。相如看出秦王沒有用城邑抵償趙國的意思,便走上前去說:“璧上有個小斑點,讓我指給大王看。”秦王把璧交給他,相如於是手持璧玉退後幾步靠在柱子上,怒發衝冠,對秦王說:“大王想得到寶璧,派人送信給趙王,趙王召集全體大臣商議,大家都說:‘秦國貪得無厭,倚仗它的強大,想用空話得到寶璧,說給我們城邑恐怕不可能。’商議的結果是不想把寶璧給秦國。但是我認為平民百姓之間的交往尚且互相不欺騙,更何況是大國之間呢!況且為了一塊璧玉的緣故就使強大的秦國不高興,也是不應該的。於是趙王齋戒了五天,派我捧著寶璧,在殿堂上恭敬地拜送國書。為什麽要這樣呢?是尊重大國的威望以表示敬意呀。如今我來到貴國,大王卻在一般的台觀上接見我,禮節十分傲慢;得到寶璧後,傳給姬妾們觀看,這樣來戲弄我。我觀察大王沒有給趙王十五城的誠意,所以我又取回寶璧。大王如果一定要逼我,我的頭今天就同寶璧一起在柱子上撞碎!”相如手持寶璧,斜視庭柱,就要向庭柱上撞去。秦王怕他把寶璧撞碎,便向他道歉,堅決請求他不要如此,並召來有司查看地圖,指明從某地到某地的十五座城邑都給趙國。相如估計秦王隻不過用欺詐手段假裝給趙國城邑,實際上趙國根本不可能得到,於是就對秦王說:“和氏璧是天下公認的寶物,趙王懼怕貴國,不敢不奉獻出來。趙王送璧之前,齋戒了五天,如今大王也應齋戒五天,在殿堂上安排九賓大典,我才敢獻上寶璧。”秦王估量,畢竟不可能強力奪取,於是就答應齋戒五天,把相如安置在廣成賓館。相如估計秦王雖然答應齋戒,也必定背約不給城邑,便派他的隨從穿上粗麻布衣服,懷中藏好寶璧,從小路逃出,把寶璧送回趙國。

  秦王齋戒五天後,就在殿堂上安排了九賓的大典禮,宴請趙國使者藺相如。相如來到後,對秦王說:“秦國從穆公以來的二十餘位君主,從沒有一個是能切實遵守信約的。我實在是害怕被大王欺騙而對不起趙王,所以派人帶著寶璧回去,已從小路回到趙國了。況且秦國強大趙國弱小,大王派遣一位使臣到趙國,趙國立即就會把璧送來。如今憑著秦國的強大,先把十五座城邑割讓給趙國,趙國哪裏敢留下寶璧而得罪大王呢?我知道欺騙大王是應該被誅殺的,我願意接受湯鑊之刑,隻希望大王和各位大臣從長計議此事!”秦王和群臣麵麵相覷,發出苦笑之聲。侍從有人要拉相如去受刑,秦王趁機說:“如今殺了相如,終歸還是得不到寶璧,反而破壞了秦趙兩國的交情,不如趁此好好款待他,放他回到趙國,趙王難道會為了一塊璧玉的緣故而欺騙秦國嗎!”最終還是在殿堂上隆重地接見了相如,大禮完後讓他回了國。

  相如回國後,趙王認為他是一位有德行、有才能的賢大夫,出使諸侯國,能做到不辱使命,於是封相如為上大夫。此後秦國並沒有把城邑給趙國,趙國也始終不給秦國寶璧。

  此後秦國攻打趙國,奪取了石城。第二年,秦國再次攻打趙國,殺死兩萬人。

  秦王派使者告訴趙王,想在西河外的澠池與趙王進行一次友好會見。趙王害怕秦國,打算不去。廉頗、藺相如商量道:“大王如果不去,就顯得趙國既軟弱又膽小。”趙王於是前去赴會,藺相如隨行。廉頗送到邊境,和趙王訣別說:“大王此行,估計路程和會談結束,再加上返回的時間,不會超過三十天。如果三十天還沒回來,就請您允許我們立太子為王,以斷絕秦國要挾的妄想。”趙王答應了,便去澠池與秦王會見。秦王飲到酒興正濃時,說:“我私下裏聽說趙王愛好音樂,請您奏瑟一曲!”趙王就彈起瑟來。秦國的史官上前來寫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與趙王一起飲酒,令趙王彈瑟。”藺相如上前說:“趙王私下裏聽說秦王擅長秦地土樂,請讓我給秦王捧上盆,來相互為樂。”秦王發怒,不答應。這時藺相如向前進獻瓦缻,並跪下請秦王演奏。秦王不肯擊缻,藺相如說:“在這五步之內,如果我自殺,脖頸裏的血可以濺在大王身上了!”秦王的侍從們想要殺藺相如,藺相如睜圓雙眼大聲斥罵他們,侍從們都嚇得倒退。因此秦王很不高興,也隻好敲了一下缻。相如回頭來招呼趙國史官寫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為趙王擊缻。”秦國的大臣們說:“請你們用趙國的十五座城池向秦王獻禮。”藺相如也說:“請你們用秦國的鹹陽向趙王獻禮。”直到酒宴結束,秦王始終也未能壓倒趙王。趙國也部署了大批軍隊來防備秦國,因而秦國也不敢輕舉妄動。

  澠池會結束以後回到趙國,由於藺相如功勞大,被封為上卿,官位在廉頗之上。廉頗說:“作為趙國的將軍,我有攻戰城池作戰曠野的大功勞,而藺相如隻不過靠能說會道立了點功,可是他的地位卻在我之上,況且藺相如本來就出身卑賤,我感到羞恥,無法容忍在他的下麵。”並且揚言說:“我遇見藺相如,一定要羞辱他一番。”藺相如聽到這話後,不願意和廉頗相會。每到上朝時,藺相如常常聲稱有病,不願和廉頗去爭位次的先後。沒過多久,藺相如外出,遠遠看到廉頗,藺相如就掉轉車子回避。於是藺相如的門客就一起來向藺相如抗議說:“我們之所以離開親人來侍奉您,是仰慕您高尚的節義呀。如今您與廉頗官位相同,廉頗傳出壞話,而您卻害怕躲避著他,膽怯得也太過分了,一般人尚且感到羞恥,更何況是身為將相的人呢!我們這些人沒有出息,請讓我們辭去吧!”藺相如堅決地挽留他們,說:“諸位認為廉將軍和秦王相比誰更厲害?”眾人都說:“廉將軍比不上秦王。”藺相如說:“以秦王的威勢,而我尚敢在朝廷上嗬斥他,羞辱他的群臣,我藺相如雖然無能,難道會害怕廉將軍嗎!但是我想到,強大的秦國之所以不敢對趙國用兵,就是因為有我們兩人在呀。如今我們倆相鬥,就如同兩猛虎爭鬥一般,勢必不能同時生存。我所以這樣忍讓,就是將國家的危難放在前麵,而將個人的私怨擱在後麵罷了!”廉頗聽說了這些話,就脫去上衣,露出上身,背著荊鞭,由賓客引領,來到藺相如的門前請罪,他說:“我這個粗野卑賤的人,想不到將軍的胸懷如此寬大啊!”二人終於相互交歡和好,成了生死與共的好友。

注釋
1.趙惠文王十六年:公元前283年。趙惠文王,趙國君主,名何。
2.陽晉:齊國城邑,在今山東菏澤西北。
3.上卿:戰國時期諸侯國大臣中最高的官位。
4.宦者令:宦官的首領。
5.舍人:有職務的門客。
6.和氏璧:戰國時著名的玉璧,是楚人卞和發現的,故名。事見《韓非子·何氏》。
7.秦昭王:即秦昭襄王,名則。
8.遺(wèi):送。
9.徒見欺:白白地被欺騙。
10.亡走燕:逃到燕國去。
11.何以知燕王:根據什麽知道燕王(會收留你)。
12.境上:指燕趙兩國的邊境。
13.幸於趙王:被趙王寵愛。幸,寵幸。
14.乃:卻,竟然。
15.束君歸趙:把您捆綁起來送還趙國。
16.肉袒伏斧質:解衣露體,伏在斧質上。袒,脫衣露體。質,同“锧”,承斧的砧板。
17.宜可使:可供差遣。宜,適宜。
18.不:同“否”。
19.曲:理屈,理虧。
20.均之二策:衡量這兩個計策。均,衡量。之,這。
21.寧許以負秦曲:寧可答應,而讓秦國承擔理虧的責任。
22.奉:捧著。
23.完璧歸趙:讓璧完整無損地歸還趙國。
24.章台:秦離宮中的台觀名。
25.奏:進獻。
26.美人:指秦王的姬妾。
27.償趙城:把十五城補償給趙國。
28.瑕:玉上的斑點或裂痕。
29.卻立:倒退幾步立定。
30.怒發上衝冠:憤怒得頭發直豎,頂起了冠。形容極其憤怒。
31.負:倚仗。
32.布衣之交:平民間的交往。古代平民隻穿麻衣、葛布,故稱布衣。
33.逆:拂逆,觸犯。
34.齋戒:古人祭祀之前,一定要沐浴更衣,節製飲食,表示虔誠,叫做齋戒。
35.書:指趙王的複信。
36.庭:同“廷”,朝堂。
37.嚴:尊重,敬畏。
38.修敬:致敬。
39.列觀(guàn):一般的台觀,指章台。不在朝堂接見,說明秦對趙使的不尊重。
40.急:逼迫。
41.睨(nì):斜視。
42.辭謝:婉言道歉。
43.固請:堅決請求(相如不要把璧撞破)。
44.有司:職有專司的官吏。
45.案圖:查明地圖。案,同“按”。
46.都:城邑。
47.特:隻,隻是。
48.詳為:假裝做。詳,同“佯”,假裝。
49.共傳:等於說公認。
50.設九賓:一種外交上最隆重的儀式。有儐相九人依次傳呼接引賓客上殿。賓,同“儐”。
51.舍:安置。
52.廣成傳(zhuàn):廣成,賓館名。傳,傳舍,賓館。
53.衣(yì)褐:穿著粗麻布短衣,指化裝成平民百姓。
54.徑道:小路。
55.繆公:即秦穆公。繆,同“穆”。
56.堅明約束:堅決明確地遵守信約。約束,信約。
57.間(jiàn):抄小路,與上文“從徑道亡”相應。
58.立:立刻。
59.就湯鑊(huò):指接收烹刑。湯,沸水。鑊,大鍋。
60.孰:同“熟”,仔細。
61.嘻:苦笑聲。
62.因而厚遇之:趁此優厚地款待他。
63.卒廷見相如:終於在朝堂上接見藺相如。
64.畢禮而歸之:舉行完廷見的外交大禮然後送他回國。
65.拔石城:攻取石城。石城,故址在今河南林州西南。
66.為好:修好。
67.西河外澠(miǎn)池:西河,黃河西邊。澠池,今河南澠池。
68.欲毋行:想不去。
69.訣:告別。
70.度道裏會遇之禮畢:估算前往澠池的路程和會談完畢的時間。道裏,路程。
71.絕秦望:斷絕秦國要挾脅迫的念頭。
72.好音:喜歡音樂。
73.瑟:古代樂器,形似琴而較長大。通常配有二十五根弦。
74.禦史:官名。戰國時禦史專管圖籍,記載國家大事。
75.秦聲:秦國的音樂。
76.盆缻(fǒu):均為瓦器。缻,同“缶”。秦人敲打盆缶作為唱歌時的節拍。
77.刃:刀鋒。這裏是殺的意思。
78.叱:喝罵。
79.靡:倒下,這裏指後退。
80.懌(yì):愉快。
81.為秦王壽:祝秦王長壽,指向秦王獻禮。
82.竟酒:直到酒宴完畢。
83.盛設兵:多布置軍隊。
84.右:上。古人以右為尊。
85.相如素賤人:指藺相如這個人做過太監的家臣,向來微賤。素,素來,向來。
86.爭列:爭位次的高下。
87.引車避匿:將車子調轉躲避。
88.舍人:指藺相如的門客。
89.相與:一起,共同。
90.孰與秦王:與秦王相比怎麽樣?孰與,與……相比。孰,誰,哪一個。
91.駑:愚笨,拙劣。
92.負荊:背著荊條,表示願受鞭打。
93.因:通過。
94.將軍:當時的上卿兼職將相,所以廉頗這樣稱呼藺相如。
95.刎(wěn)頸之交:指能夠共患難、同生死的朋友。刎頸,殺頭。刎,割。

廉頗藺相如列傳(節選)文言現象

通假字
1.君不如肉袒伏斧質請罪。“質”通“锧”,砧板。
2.可予不。“不”通“否”,表疑問語氣。
3.拜送書於庭。“庭”通“廷”,朝廷,國君聽政的朝堂。
4.召有司案圖。“案”通“按”,審查、察看。
5.設九賓禮於廷。“賓”通“儐”,古代指接引賓客的人,也指讚禮的人。
6.秦自繆公以來二十餘君,未嚐有堅明約束者也。“繆”通“穆”。
7.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孰”通“熟”,仔細。
8.為一擊缻。“缻”通“缶”,盛酒漿的瓦器,秦人敲打盆缻作為唱歌時的節拍。
9.詳為予趙城。“詳”通“佯”,假裝。

一詞多義

①趙王竊聞秦王善為琴聲(演奏)
②為趙宦者令繆賢舍人(是)
③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成為)
④而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作為)
⑤拜為上卿(擔當)

①秦貪,負其強(倚仗,憑借)
②臣誠恐見欺於王而負趙(辜負,對不起)
③相如度秦王雖齋,決負約不償城(違背)
④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使……承擔)
⑤廉頗聞之,肉袒負荊(背著)
使
①秦昭王聞之,使人遺趙王書(派)
②其人勇士,有智謀,宜可使(出使)
③乃使其從者衣褐(讓)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①以勇氣聞於諸侯(在)
②君幸於趙王(被)
③故燕王欲結於君(和)
④歸璧於趙(到)
⑤趙豈敢留璧而得罪於大王乎(引出對象,無意義)

①引趙使者藺相如(引見,延請)
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
③相如引車避匿(牽,拉;這裏引申為調轉)
④君子引而不發,躍如也(拉引)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白白地)
②而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隻,隻不過)

①大王亦幸赦臣(幸好,幸而)
②而君幸於趙王(寵幸)
③則幸得脫矣(僥幸)

①以勇氣聞於諸侯(憑)
②願以十五城請易璧(用,拿)
③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來,連詞)
④則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用以,用來)
⑤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因為)
⑥傳以示美人及左右(連詞,連接“傳”與“示”)

①逆強秦之歡(歡心)
②絕秦趙之歡(交情)

①相如顧召趙禦史書曰(回頭)
②顧吾念之(隻是)

①其勢必不敢留君(一定,必然)
②王必無人(如果)

①相如因持璧卻立(趁機)
②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通過)
③不如因而厚遇之(趁此,由此)
④因跪請秦王(於是,就)

①廉頗藺相如列傳(一種文體)
②舍相如廣成傳(傳舍,賓館)
③傳以示美人及左右(傳遞)
④和氏璧天下所共傳寶也(傳頌)

①臣嚐從大王與燕王會境上(跟從)
②臣從其計,大王亦幸赦臣(聽從)

①今君乃亡趙走燕,燕畏趙(竟然)
②乃前曰(於是,就)
③設九賓於廷,臣乃敢上璧(才)

①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同“熟”,仔細)
②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誰,哪一個)

①以勇氣聞於諸侯(聞名)
②寡人竊聞趙王好音(聽說)

①且庸人尚羞之(即便)
②北山有愚公者,年且九十(將近)

①怒發上衝冠(向上)
②臣乃敢上璧(獻上)

古今異義
⑴拜為上卿(拜:古義指授予官職;任命。今義指下跪叩頭;祝賀)
⑵欲勿予,即患秦兵之來(患:古義指憂慮,擔心。今義指害病;災禍)
⑶請以秦之鹹陽為趙王壽(壽:古義指向人獻物以祝人長壽。今義指年歲,生命;生日)
⑷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去:古義指離開。今義指除掉,減掉,已過的,特指剛過去的一年)
(親戚:古義指父母兄弟。今義指與自己有血緣或婚姻關係的人)
⑸請指示王(指示:古義指給……看。今義指上對下指導、命令)
⑹於是相如前進缶(前進:古義指上前進獻。今義指向前發展進步)
⑺宣言曰:我見相如,必辱之(宣言:古義指揚言,到處說。今義指國家、政黨、團體或領導人對重大問題公開表態以進行宣傳號召的文告)
⑻布衣之交(布衣:古義指平民。今義指麻布衣服)
⑼左右欲刃(左右:古義指左右的侍從。今義指左和右兩方麵)
⑽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鄙賤:古義指粗野而又地位低微,謙詞。今義指鄙視,輕視)
⑾秦自繆公以來二十餘君,未嚐有堅明約束者也。(約束:古義為名詞,約定、契約。今義指限製使不越出範圍。)
⑿傳以示美人及左右(美人:姬妾今義:美女)
⒀明年複攻趙(明年:古義指第二年今義指(將來的)明年)
⒁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以往:古義從這裏到那裏今義指以前)
⒂茤計欲亡走燕 (竊:古義私下裏今義指偷東西 走:古義指逃走今義指走路)
⒃不如因而厚遇之(厚遇:古義好好招待今義優厚的待遇)
⒄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古義:門客 今義:客人)

詞類活用
a.名詞作動詞:
①乃前曰;藺相如前曰;於是相如前進缻(前:走上前)
②舍相如廣成傳(舍,安置住宿)
③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殺)
④乃使從者衣褐(衣,穿)
⑤懷其璧(懷,懷揣著)
⑥臣乃敢上璧(上,獻上)
⑦請以趙十五城為秦王壽(壽,向人敬酒或獻禮)
⑧臣語曰(語,告訴)
⑨趙王鼓瑟(鼓:彈奏)
⑩秦王與群臣相視而嘻(嘻:驚怒時發出的聲音,這裏作動詞)
b.名詞作狀語:
①而相如廷斥之(廷:在朝堂上)
②故令人持璧歸,間至趙矣(間,表示"至"的方式,從小路)
③奉璧西入秦(西,方位名詞狀語,向西)
④怒發上衝冠(上:向上)
c.使動用法:
①完璧歸趙(完,使……完整)
②秦王恐其破璧(破,使……破碎)
③寧許以負秦曲(負,使……承擔)
④畢禮而歸之(畢,使……完畢;歸,使……回去)
⑤以絕秦望(以:用……來;絕,斷絕)
⑥歸璧與趙(歸:使……歸)
d.意動用法:
①且庸人尚羞之;吾羞,不忍為之下(羞,以……為羞恥)
②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先,以……為先;後,以……為後)
e.形容詞作動詞:
①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嚴,尊重)
②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寬,寬宏大量)
③大王必欲急臣(急,逼迫,使……急)
f.形容詞作名詞:
①而絕秦趙之歡(歡,友好關係)
②寧許以負秦曲(曲,理虧之責)
g.動詞作名詞:
①未嚐有堅明約束者也(約束,盟約)

特殊句式
a.判斷句:(常見句型:……者……也,……也)
①廉頗者,趙之良將也(翻譯:廉頗,是趙國的良將。)
②和氏璧,天下共傳寶也
③藺相如者,趙人也
④為趙宦者令繆賢舍人
⑤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
⑥何者?嚴大國之以修敬也
⑦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
⑧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於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
⑨我為趙將
b.被動句:
①而君幸於趙王“於”字表被動(翻譯:而您被趙王寵幸)
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見”字表被動
③臣誠恐見欺於王而負趙“見……於”被動
④使不辱於諸侯 “於”字表被動
c.倒裝句:
①賓語前置:
1、何以知之(以何知之)
2、君何以知燕王(君以何知燕王)
②定語後置:
1、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求可使報秦者人)
③介詞(短語)後置:
1、拜送書於庭(於庭拜送書)
2、以勇氣聞於諸侯(以勇氣於諸侯聞)
3、故燕王欲結於君(故燕王欲於君結)
4、臣頭今與璧俱碎於柱矣(臣頭今與璧於柱俱碎矣)
5、設九賓於廷(於廷設九賓)
6、臣嚐從大王與燕王會(於)境上(臣嚐從大王與燕王於境上會)
7、會於西河外澠池(於西河外澠池會)
d.省略句
1、傳(之)以(之)示美人及左右。
2、今君乃亡(於)趙走(於)燕。
3、遂與秦王會(於)澠池。
4、(繆賢)對曰:“臣嚐有罪……”
5、不如因厚遇之,使(之)歸趙
6、相如既歸,趙王以(之)為賢大夫

成語總結
1價值連城:形容物品十分貴重。
2完璧歸趙:本指藺相如將和氏璧完好地從秦國送回趙國。後比喻把原物完好地歸還本人。
3澠池之會:也作“澠池之功”,本指戰國時趙國藺相如在澠池會上不畏秦王,為趙國立下功勳。後泛指為國立下巨大功勳。
4布衣之交:平民之間的交往、友誼。也指顯貴與無官職的人相交往。
5負荊請罪:〖出處〗《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
〖意義〗背著荊杖,表示服罪,向當事人請罪。形容主動向人認錯、道歉,自請嚴厲責罰。
6 刎頸之交:〖出處〗《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
〖意義〗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難的朋友。
7怒發衝冠:〖出處〗《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發上衝冠。”
〖意義〗指憤怒得頭發直豎,頂著帽子。形容極端憤怒。
8白璧微瑕:〖出處〗《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相如視秦王無意償趙城,乃前曰:‘璧有瑕,請指示王。’”
〖意義〗潔白的玉上有些小斑點,比喻美中不足。

廉頗藺相如列傳(節選)鑒賞

  《廉頗藺相如列傳》生動刻畫了廉頗、藺相如、趙奢、李牧、趙惠文王等一批性格各異的人物形象,他們或耿直或忠厚,或魯莽或機智,形象鮮明生動,令人歎服。

  抓住人物特征,人物形象凸現紙上。司馬遷善於抓住人物主要特征進行極力渲染。如在對事跡頗豐的藺相如這一形象進行處理時,便抓住“智勇”這一特征為核心展開描述。正如他在本傳傳末所論讚的:“太史公曰:知死必勇,非死者難也,處死者難也。方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勢不過誅,然士或怯懦而不敢發。相如一奮其氣,威信敵國;退而讓頗,名重泰山。其處智勇,可謂兼之矣!”在對完璧歸趙、澠池之會等事件進行描述時更是緊緊扣住藺相如的機智勇敢這一特征,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層層襯染,極力蓄勢,造成人物形象的張勢。司馬遷在文中極盡渲染之能事,層層蓄勢,有如大江截流。如他在文中五次渲染相如操天下大勢為己用之睿智:為國紓難,利用國際輿論,借使秦負曲之勢,奉璧至秦;秦王得璧不償城,相如以“璧有瑕,請指示王”誆得玉璧後,抓住秦王貪婪的弱點,欲以璧擊柱,借“秦恐璧破”之勢威脅秦王;抓住秦國二十餘君“不堅明約束”之過,借理在我方之勢,使人懷璧歸趙;澠池之會,借“五步之內以頸血濺大王”之勢,逼秦王就範,為一擊缶;借“趙亦盛設兵以待秦”之勢,迫使秦不敢動武。相如勇智,已是光彩照人。行文至此,司馬遷筆勢陡轉:多謀善斷、意氣風發的藺相如竟對無理取鬧的廉頗一再退忍避讓,連門客都感到羞愧。當門客要離開他時,才袒露他“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的胸懷。相如的絕頂智慧和賢相風采凸現在讀者的眼前。

廉頗藺相如列傳(節選)時代背景

  本文節選自《史記·廉頗藺(lìn)相如列傳》。原為廉頗、藺相如、趙奢、李牧等人的合傳。這是原傳的第一大部分。列傳,古代紀傳體史書中的一種體例,用來記敘帝王、諸侯以外的曆史人物的事跡。

  戰國(前403-前221)是一個兼並劇烈的曆史時期。本文所敘史實發生在前283年到前279年之間,正值戰國中期之末。在此之前,秦早已占領了巴蜀,並奪取魏在河西的全部土地,又多次大敗楚軍,初步形成了統一全國的趨勢。在此期間,秦以主力圖楚,前280年秦取楚上庸(今湖北房縣、均縣等地)及漢水北岸,前278年秦將白起攻破郢都(今湖北江陵),逼楚遷都於陳(今河南淮陽)。盡管如此,秦仍未停止對趙的進攻,所以如何對付秦的挑戰已成為趙國安危之所係的大問題。廉頗和藺相如就是在這個曆史舞台上起關鍵作用的人物。

  戰國後期是封建割據,諸侯紛爭最嚴重的時期。趙國處在四戰之地,尤其是西鄰強秦的威脅最大。本篇記敘廉頗、藺相如在這種曆史情況下,西抗強秦,為趙國的安全和尊嚴所做出的貢獻;同時也寫了他們二人為維護趙國的利益,彼此搞好團結的事跡。

《廉頗藺相如列傳(節選)》司馬遷 拚音讀音參考

lián pō lìn xiàng rú liè zhuàn jié xuǎn
廉頗藺相如列傳(節選)

lián pō zhě, zhào zhī liáng jiàng yě.
廉頗者,趙之良將也。
zhào huì wén wáng shí liù nián, lián pō wéi zhào jiāng, fá qí, dà pò zhī, qǔ yáng jìn, bài wèi shàng qīng, yǐ yǒng qì wén yú zhū hóu.
趙惠文王十六年,廉頗為趙將,伐齊,大破之,取陽晉,拜為上卿,以勇氣聞於諸侯。
lìn xiàng rú zhě, zhào rén yě, wèi zhào huàn zhě lìng móu xián shè rén.
藺相如者,趙人也,為趙宦者令繆賢舍人。
zhào huì wén wáng shí, dé chǔ hé shì bì.
趙惠文王時,得楚和氏璧。
qín zhāo wáng wén zhī, shǐ rén yí zhào wáng shū, yuàn yǐ shí wǔ chéng qǐng yì bì.
秦昭王聞之,使人遺趙王書,願以十五城請易璧。
zhào wáng yǔ dà jiàng jūn lián pō zhū dà chén móu: yù yǔ qín, qín chéng kǒng bù kě dé, tú jiàn qī yù wù yǔ, jí huàn qín bīng zhī lái.
趙王與大將軍廉頗諸大臣謀: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來。
jì wèi dìng, qiú rén kě shǐ bào qín zhě, wèi dé.
計未定,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
huàn zhě lìng móu xián yuē:" chén shè rén lìn xiàng rú kě shǐ.
宦者令繆賢曰:“臣舍人藺相如可使。
" wáng wèn:" hé yǐ zhī zhī?" duì yuē:" chén cháng yǒu zuì, qiè jì yù wáng zǒu yàn, chén shè rén xiàng rú zhǐ chén, yuē:' jūn hé yǐ zhī yàn wáng?' chén yǔ yuē:' chén cháng cóng dài wáng yǔ yàn wáng huì jìng shàng, yàn wáng sī wò chén shǒu, yuē" yuàn jié yǒu".
”王問:“何以知之?”對曰:“臣嚐有罪,竊計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語曰:‘臣嚐從大王與燕王會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願結友”。
yǐ cǐ zhī zhī, gù yù wǎng.
以此知之,故欲往。
' xiàng rú wèi chén yuē:' fū zhào qiáng ér yàn ruò, ér jūn xìng yú zhào wáng, gù yàn wáng yù jié yú jūn.
’相如謂臣曰:‘夫趙強而燕弱,而君幸於趙王,故燕王欲結於君。
jīn jūn nǎi wáng zhào zǒu yàn, yàn wèi zhào, qí shì bì bù gǎn liú jūn, ér shù jūn guī zhào yǐ.
今君乃亡趙走燕,燕畏趙,其勢必不敢留君,而束君歸趙矣。
jūn bù rú ròu tǎn fú fǔ zhì qǐng zuì, zé xìng de tuō yǐ.
君不如肉袒伏斧質請罪,則幸得脫矣。
' chén cóng qí jì, dài wáng yì xìng shè chén.
’臣從其計,大王亦幸赦臣。
chén qiè yǐ wéi qí rén yǒng shì, yǒu zhì móu, yí kě shǐ.
臣竊以為其人勇士,有智謀,宜可使。
" yú shì wáng zhào jiàn, wèn lìn xiàng rú yuē:" qín wáng yǐ shí wǔ chéng qǐng yì guǎ rén zhī bì, kě yǔ bù?" xiàng rú yuē:" qín qiáng ér zhào ruò, bù kě bù xǔ.
”於是王召見,問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強而趙弱,不可不許。
" wáng yuē:" qǔ wú bì, bù yǔ wǒ chéng, nài hé?" xiàng rú yuē:" qín yǐ chéng qiú bì ér zhào bù xǔ, qū zài zhào.
”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趙不許,曲在趙。
zhào yǔ bì ér qín bù yǔ zhào chéng, qū zài qín.
趙予璧而秦不予趙城,曲在秦。
jūn zhī èr cè, níng xǔ yǐ fù qín qū.
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
" wáng yuē:" shuí kě shǐ zhě?" xiàng rú yuē:" wáng bì wú rén, chén yuàn fèng bì wǎng shǐ.
”王曰:“誰可使者?”相如曰:“王必無人,臣願奉璧往使。
chéng rù zhào ér bì liú qín chéng bù rù, chén qǐng wán bì guī zhào.
城入趙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請完璧歸趙。
" zhào wáng yú shì suì qiǎn xiàng rú fèng bì xī rù qín.
”趙王於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qín wáng zuò zhāng tái jiàn xiàng rú, xiàng rú fèng bì zòu qín wáng.
秦王坐章台見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
qín wáng dà xǐ, chuán yǐ shì měi rén jí zuǒ yòu, zuǒ yòu jiē hū wàn suì.
秦王大喜,傳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萬歲。
xiàng rú shì qín wáng wú yì cháng zhào chéng, nǎi qián yuē:" bì yǒu xiá, qǐng zhǐ shì wáng.
相如視秦王無意償趙城,乃前曰:“璧有瑕,請指示王。
" wáng shòu bì, xiàng rú yīn chí bì què lì, yǐ zhù, nù fà shàng chōng guān, wèi qín wáng yuē:" dài wáng yù de bì, shǐ rén fā shū zhì zhào wáng, zhào wáng xī zhào qún chén yì, jiē yuē' qín tān, fù qí qiáng, yǐ kōng yán qiú bì, cháng chéng kǒng bù kě dé'.
”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發上衝冠,謂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發書至趙王,趙王悉召群臣議,皆曰‘秦貪,負其強,以空言求璧,償城恐不可得’。
yì bù yù yǔ qín bì.
議不欲予秦璧。
chén yǐ wéi bù yī zhī jiāo shàng bù xiāng qī, kuàng dà guó hū! qiě yǐ yī bì zhī gù nì qiáng qín zhī huān, bù kě.
臣以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況大國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強秦之歡,不可。
yú shì zhào wáng nǎi zhāi jiè wǔ rì, shǐ chén fèng bì, bài sòng shū yú tíng.
於是趙王乃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書於庭。
hé zhě? yán dà guó zhī wēi yǐ xiū jìng yě.
何者?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
jīn chén zhì, dài wáng jiàn chén liè guān, lǐ jié shén jù dé bì, chuán zhī měi rén, yǐ xì nòng chén.
今臣至,大王見臣列觀,禮節甚倨;得璧,傳之美人,以戲弄臣。
chén guān dài wáng wú yì cháng zhào wáng chéng yì, gù chén fù qǔ bì.
臣觀大王無意償趙王城邑,故臣複取璧。
dài wáng bì yù jí chén, chén tóu jīn yǔ bì jù suì yú zhù yǐ!" xiàng rú chí qí bì nì zhù, yù yǐ jī zhù.
大王必欲急臣,臣頭今與璧俱碎於柱矣!”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擊柱。
qín wáng kǒng qí pò bì, nǎi cí xiè gù qǐng, zhào yǒu sī àn tú, zhǐ cóng cǐ yǐ wǎng shí wǔ dōu yǔ zhào.
秦王恐其破璧,乃辭謝固請,召有司案圖,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
xiàng rú dù qín wáng tè yǐ zhà xiáng wèi yǔ zhào chéng, shí bù kě dé, nǎi wèi qín wáng yuē:" hé shì bì, tiān xià suǒ gòng chuán bǎo yě, zhào wáng kǒng, bù gǎn bù xiàn.
相如度秦王特以詐詳為予趙城,實不可得,乃謂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傳寶也,趙王恐,不敢不獻。
zhào wáng sòng bì shí, zhāi jiè wǔ rì, jīn dài wáng yì yí zhāi jiè wǔ rì, shè jiǔ bīn yú tíng, chén nǎi gǎn shàng bì.
趙王送璧時,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齋戒五日,設九賓於廷,臣乃敢上璧。
" qín wáng dù zhī, zhōng bù kě qiáng duó, suì xǔ zhāi wǔ rì, shě xiàng rú guǎng chéng chuán.
”秦王度之,終不可強奪,遂許齋五日,舍相如廣成傳。
xiàng rú dù qín wáng suī zhāi, jué fù yuē bù cháng chéng, nǎi shǐ qí cóng zhě yī hè, huái qí bì, cóng jìng dào wáng, guī bì yú zhào.
相如度秦王雖齋,決負約不償城,乃使其從者衣褐,懷其璧,從徑道亡,歸璧於趙。
qín wáng zhāi wǔ rì hòu, nǎi shè jiǔ bīn lǐ yú tíng, yǐn zhào shǐ zhě lìn xiàng rú.
秦王齋五日後,乃設九賓禮於廷,引趙使者藺相如。
xiàng rú zhì, wèi qín wáng yuē:" qín zì móu gōng yǐ lái èr shí yú jūn, wèi cháng yǒu jiān míng yuē shù zhě yě.
相如至,謂秦王曰:“秦自繆公以來二十餘君,未嚐有堅明約束者也。
chén chéng kǒng jiàn qī yú wáng ér fù zhào, gù lìng rén chí bì guī, jiān zhì zhào yǐ.
臣誠恐見欺於王而負趙,故令人持璧歸,間至趙矣。
qiě qín qiáng ér zhào ruò, dài wáng qiǎn yī jiè zhī shǐ zhì zhào, zhào lì fèng bì lái.
且秦強而趙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趙,趙立奉璧來。
jīn yǐ qín zhī qiáng ér xiān gē shí wǔ dōu yǔ zhào, zhào qǐ gǎn liú bì ér dé zuì yú dài wáng hū? chén zhī qī dài wáng zhī zuì dāng zhū, chén qǐng jiù tāng huò, wéi dài wáng yǔ qún chén shú jì yì zhī.
今以秦之強而先割十五都予趙,趙豈敢留璧而得罪於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當誅,臣請就湯鑊,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
" qín wáng yǔ qún chén xiāng shì ér xī.
”秦王與群臣相視而嘻。
zuǒ yòu huò yù yǐn xiàng rú qù, qín wáng yīn yuē:" jīn shā xiàng rú, zhōng bù néng dé bì yě, ér jué qín zhào zhī huān, bù rú yīn ér hòu yù zhī, shǐ guī zhào, zhào wáng qǐ yǐ yī bì zhī gù qī qín xié!" zú tíng jiàn xiàng rú, bì lǐ ér guī zhī.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殺相如,終不能得璧也,而絕秦趙之歡,不如因而厚遇之,使歸趙,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見相如,畢禮而歸之。
xiàng rú jì guī, zhào wáng yǐ wéi xián dài fū shǐ bù rǔ yú zhū hóu, bài xiàng rú wèi shàng dài fū.
相如既歸,趙王以為賢大夫使不辱於諸侯,拜相如為上大夫。
qín yì bù yǐ chéng yǔ zhào, zhào yì zhōng bù yǔ qín bì.
秦亦不以城予趙,趙亦終不予秦璧。
qí hòu qín fá zhào, bá shí chéng.
其後秦伐趙,拔石城。
míng nián, fù gōng zhào, shā èr wàn rén.
明年,複攻趙,殺二萬人。
qín wáng shǐ shǐ zhě gào zhào wáng, yù yǔ wáng wèi hǎo huì yú xī hé wài miǎn chí.
秦王使使者告趙王,欲與王為好會於西河外澠池。
zhào wáng wèi qín, yù wú xíng.
趙王畏秦,欲毋行。
lián pō lìn xiàng rú jì yuē:" wáng bù xíng, shì zhào ruò qiě qiè yě.
廉頗、藺相如計曰:“王不行,示趙弱且怯也。
" zhào wáng suì xíng, xiàng rú cóng.
”趙王遂行,相如從。
lián pō sòng zhì jìng, yǔ wáng jué yuē:" wáng xíng, dù dào lǐ huì yù zhī lǐ bì, hái, bù guò sān shí rì.
廉頗送至境,與王訣曰:“王行,度道裏會遇之禮畢,還,不過三十日。
sān shí rì bù hái, zé qǐng lì tài zǐ wèi wáng, yǐ jué qín wàng.
三十日不還,則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
" wáng xǔ zhī, suì yǔ qín wáng huì miǎn chí.
”王許之,遂與秦王會澠池。
qín wáng yǐn jiǔ hān, yuē:" guǎ rén qiè wén zhào wáng hǎo yīn, qǐng zòu sè.
秦王飲酒酣,曰:“寡人竊聞趙王好音,請奏瑟。
" zhào wáng gǔ sè.
”趙王鼓瑟。
qín yù shǐ qián shū yuē" mǒu nián yuè rì, qín wáng yǔ zhào wáng huì yǐn, lìng zhào wáng gǔ sè".
秦禦史前書曰“某年月日,秦王與趙王會飲,令趙王鼓瑟”。
lìn xiàng rú qián yuē:" zhào wáng qiè wén qín wáng shàn wèi qín shēng, qǐng zòu pén fǒu qín wáng, yǐ xiāng yú lè.
藺相如前曰:“趙王竊聞秦王善為秦聲,請奏盆缻秦王,以相娛樂。
" qín wáng nù, bù xǔ.
”秦王怒,不許。
yú shì xiàng rú qián jìn fǒu, yīn guì qǐng qín wáng.
於是相如前進缻,因跪請秦王。
qín wáng bù kěn jī fǒu.
秦王不肯擊缻。
xiàng rú yuē:" wǔ bù zhī nèi, xiàng rú qǐng dé yǐ jǐng xuè jiàn dài wáng yǐ!" zuǒ yòu yù rèn xiàng rú, xiàng rú zhāng mù chì zhī, zuǒ yòu jiē mí.
相如曰:“五步之內,相如請得以頸血濺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張目叱之,左右皆靡。
yú shì qín wáng bù yì, wèi yī jī fǒu.
於是秦王不懌,為一擊缻。
xiàng rú gù zhào zhào yù shǐ shū yuē" mǒu nián yuè rì, qín wáng wèi zhào wáng jī fǒu".
相如顧召趙禦史書曰“某年月日,秦王為趙王擊缻”。
qín zhī qún chén yuē:" qǐng yǐ zhào shí wǔ chéng wèi qín wáng shòu.
秦之群臣曰:“請以趙十五城為秦王壽。
" lìn xiàng rú yì yuē:" qǐng yǐ qín zhī xián yáng wèi zhào wáng shòu.
”藺相如亦曰:“請以秦之鹹陽為趙王壽。
" qín wáng jìng jiǔ, zhōng bù néng jiā shèng yú zhào.
”秦王竟酒,終不能加勝於趙。
zhào yì shèng shè bīng yǐ dài qín, qín bù gǎn dòng.
趙亦盛設兵以待秦,秦不敢動。
jì bà guī guó, yǐ xiàng rú gōng dà, bài wèi shàng qīng, wèi zài lián pō zhī yòu.
既罷歸國,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位在廉頗之右。
lián pō yuē:" wǒ wèi zhào jiāng, yǒu gōng chéng yě zhàn zhī dà gōng, ér lìn xiàng rú tú yǐ kǒu shé wèi láo, ér wèi jū wǒ shàng, qiě xiàng rú sù jiàn rén, wú xiū, bù rěn wèi zhī xià.
廉頗曰:“我為趙將,有攻城野戰之大功,而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賤人,吾羞,不忍為之下。
" xuān yán yuē:" wǒ jiàn xiàng rú, bì rǔ zhī.
”宣言曰:“我見相如,必辱之。
" xiàng rú wén, bù kěn yù huì.
”相如聞,不肯與會。
xiàng rú měi cháo shí, cháng chēng bìng, bù yù yǔ lián pō zhēng liè.
相如每朝時,常稱病,不欲與廉頗爭列。
yǐ ér xiàng rú chū, wàng jiàn lián pō, xiàng rú yǐn chē bì nì.
已而相如出,望見廉頗,相如引車避匿。
yú shì shè rén xiāng yǔ jiàn yuē:" chén suǒ yǐ qù qīn qī ér shì jūn zhě, tú mù jūn zhī gāo yì yě.
於是舍人相與諫曰:“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
jīn jūn yǔ lián pō tóng liè, lián jūn xuān è yán ér jūn wèi nì zhī, kǒng jù shū shén, qiě yōng rén shàng xiū zhī, kuàng yú jiàng xiàng hū! chén děng bù xiào, qǐng cí qù.
今君與廉頗同列,廉君宣惡言而君畏匿之,恐懼殊甚,且庸人尚羞之,況於將相乎!臣等不肖,請辭去。
" lìn xiàng rú gù zhǐ zhī, yuē:" gōng zhī shì lián jiāng jūn shú yǔ qín wáng?" yuē:" bù ruò yě.
”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曰:“不若也。
" xiàng rú yuē:" fū yǐ qín wáng zhī wēi, ér xiàng rú tíng chì zhī, rǔ qí qún chén, xiàng rú suī nú, dú wèi lián jiāng jūn zāi? gù wú niàn zhī, qiáng qín zhī suǒ yǐ bù gǎn jiā bīng yú zhào zhě, tú yǐ wú liǎng rén zài yě.
”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雖駑,獨畏廉將軍哉?顧吾念之,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於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
jīn liǎng hǔ gòng dòu, qí shì bù jù shēng.
今兩虎共鬥,其勢不俱生。
wú suǒ yǐ wéi cǐ zhě, yǐ xiān guó jiā zhī jí ér hòu sī chóu yě.
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
" lián pō wén zhī, ròu tǎn fù jīng, yīn bīn kè zhì lìn xiàng rú mén xiè zuì.
”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
yuē:" bǐ jiàn zhī rén, bù zhī jiāng jūn kuān zhī zhì cǐ yě.
曰:“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
" zú xiāng yǔ huān, wèi wěn jǐng zhī jiāo.
”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

網友評論

* 《廉頗藺相如列傳(節選)》廉頗藺相如列傳(節選)司馬遷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专题为您介绍:《廉頗藺相如列傳(節選)》 司馬遷兩漢司馬遷廉頗者,趙之良將也。趙惠文王十六年,廉頗為趙將,伐齊,大破之,取陽晉,拜為上卿,以勇氣聞於諸侯。藺相如者,趙人也,為趙宦者令繆賢舍人。趙惠文王時,得楚和氏璧 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廉頗藺相如列傳(節選)》廉頗藺相如列傳(節選)司馬遷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原文,《廉頗藺相如列傳(節選)》廉頗藺相如列傳(節選)司馬遷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翻译,《廉頗藺相如列傳(節選)》廉頗藺相如列傳(節選)司馬遷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赏析,《廉頗藺相如列傳(節選)》廉頗藺相如列傳(節選)司馬遷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阅读答案,出自《廉頗藺相如列傳(節選)》廉頗藺相如列傳(節選)司馬遷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就爱诗词网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dd110.com/chengyu/941e39870251551.html

诗词类别

《廉頗藺相如列傳(節選)》廉頗藺的诗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