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橋晚望》 孟郊

唐代   孟郊 天津橋下冰初結,洛桥洛桥洛陽陌上人行絕。晚望晚望
榆柳蕭疏樓閣閑,孟郊月明直見嵩山雪。原文意
分類: 冬天寫景抒情

作者簡介(孟郊)

孟郊頭像

孟郊,翻译(751~814),赏析唐代詩人。和诗字東野。洛桥洛桥漢族,晚望晚望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孟郊祖籍平昌(今山東臨邑東北),原文意先世居洛陽(今屬河南)。翻译唐代著名詩人。赏析現存詩歌500多首,和诗以短篇的洛桥洛桥五言古詩最多,代表作有《遊子吟》。有“詩囚”之稱,又與賈島齊名,人稱“郊寒島瘦”。元和九年,在閿鄉(今河南靈寶)因病去世。張籍私諡為貞曜先生。

洛橋晚望翻譯及注釋

翻譯
天津橋下的冰剛結不久,洛陽的大道上便幾乎沒了行人。
葉落枝禿的榆柳掩映著靜謐的樓台亭閣,萬籟俱寂,悄無人聲。在明靜的月光下,一眼便看到了嵩山上那皚皚白雪。

注釋
天津橋:即洛橋,在今河南省洛陽西郊洛水之上。
蕭疏:形容樹木葉落。
嵩山:位於河南省西部,地處河南省登封市西北麵,是五嶽中的中嶽。

洛橋晚望鑒賞

  此詩寫出了“明月照積雪”的壯麗景象。天空與山巒,月華與雪光,交相輝映,舉首燦然奪目,遠視浮光閃爍,上下通明,一片銀白,真是美極了。詩人從蕭疏的洛城冬景中,開拓出一個美妙迷人的新境界,而明月、白雪都是冰清玉潔之物,展現出一個清新淡遠的境界,寄寓著詩人高遠的襟懷。

  前人有雲孟開端最奇,而此詩卻是奇在結尾。它通過前後映襯,積攢力量,造成氣勢,最後以警語結束全篇,具有畫龍點睛之妙。

  題名《洛橋晚望》,突出了一個“望”字。詩中四句都寫所見之景,句句寫景,沒一句寫情。然而前三句之境界與末句之境界迥然不同。前三句描摹了初冬時節的蕭瑟氣氛:橋下冰初結,路上行人絕,葉落枝禿的榆柳掩映著靜謐的樓台亭閣,萬籟俱寂,悄無人聲。就在這時,詩人大筆一轉:“月明直見嵩山雪”,筆力遒勁,氣象壯闊,將視線一下延伸到遙遠的嵩山,給沉寂的畫麵增添了無限的生機,在人們麵前展示了盎然的意趣。到這時,人們才恍然驚悟,詩人寫冰初結,乃是為積雪作張本;寫人行絕,乃是為氣氛作鋪陳;寫榆柳蕭疏,乃是為遠望創造條件。同時,從初結之“冰”,到絕人之“陌”,再到蕭疏之“榆柳”、閑靜之“樓閣”,場景不斷變換,而每一變換之場景,都與末句的望山接近一步。這樣由近到遠,視線逐步開闊,他忽然發現在明靜的月光下,一眼看到了嵩山上那皚皚白雪,感受到極度的快意和美感。而“月明”一句,不僅增添了整個畫麵的亮度,使得柔滑的月光和白雪的反射相得益彰,而且巧妙地加一“直見”,硬語盤空,使人精神為之一振。

  詩人寫景固然是從審美出發,但是都是以情為景的精神。沒有情的景是死板的。詩人寫情以景物人物事件為依托,沒有景的情是空洞的。從原理上說來,形神兼備和情景交融是一致的,隻不過形神兼備多用於事物描寫,情景交融多用於景物描寫。

洛橋晚望創作背景

  此詩約作於元和年(806年)初,詩人隨河南尹鄭餘慶為水路轉運從事之時。

《洛橋晚望》孟郊 拚音讀音參考

luò qiáo wǎn wàng
洛橋晚望

tiān jīn qiáo xià bīng chū jié, luò yáng mò shàng rén xíng jué.
天津橋下冰初結,洛陽陌上人行絕。
yú liǔ xiāo shū lóu gé xián, yuè míng zhí jiàn sōng shān xuě.
榆柳蕭疏樓閣閑,月明直見嵩山雪。

網友評論

* 《洛橋晚望》洛橋晚望孟郊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专题为您介绍:《洛橋晚望》 孟郊唐代孟郊天津橋下冰初結,洛陽陌上人行絕。榆柳蕭疏樓閣閑,月明直見嵩山雪。分類:冬天寫景抒情作者簡介(孟郊)孟郊,(751~814),唐代詩人。字東野。漢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 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洛橋晚望》洛橋晚望孟郊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原文,《洛橋晚望》洛橋晚望孟郊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翻译,《洛橋晚望》洛橋晚望孟郊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赏析,《洛橋晚望》洛橋晚望孟郊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阅读答案,出自《洛橋晚望》洛橋晚望孟郊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就爱诗词网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dd110.com/chengyu/931d39871115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