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詞》 劉禹錫

唐代   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秋词秋词我言秋日勝春朝。刘禹
晴空一鶴排雲上,锡原析和便引詩情到碧霄。文翻
分類: 初中古詩秋天悲秋

作者簡介(劉禹錫)

劉禹錫頭像

劉禹錫(772-842),译赏字夢得,诗意漢族,秋词秋词中國唐朝彭城(今徐州)人,刘禹祖籍洛陽,锡原析和唐朝文學家,文翻哲學家,译赏自稱是诗意漢中山靖王後裔,曾任監察禦史,秋词秋词是刘禹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锡原析和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後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曆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秋詞翻譯及注釋

翻譯
自古以來每逢秋天都會感到悲涼寂寥,我卻認為秋天要勝過春天。
萬裏晴空,一隻鶴淩雲飛起,就引發我的詩興到了藍天上了。

注釋
①悲寂寥:悲歎蕭條。
②春朝:春天。
③排:推,有衝破的意思。
④碧霄:青天。

秋詞賞析

  秋,在大自然中,扮演的永遠是一個悲懷的角色,它的“瘦”早已成為一種獨特的意象,讓一代代的人不停的咀嚼、回味。於是,秋,便在一頁頁枯色的紙張裏,在一個個方正的漢字中低吟,把那縷縷的哀怨、愁緒、思念、牽掛,熏染得迷迷離離。

  然而劉禹錫的《秋詞》,卻另辟蹊徑,一反常調,它以其最大的熱情謳歌了秋天的美好。更為難得可貴的是,《秋詞》還是詩人被貶朗州後的作品,讓人佩服劉禹錫的待人處世。原詩兩首,所選的是第一首。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自宋玉於《九辯》中留下“悲哉,秋之為氣也”的名句後,悲,就成了秋的一種色調,一種情緒;愁,也就成了心上的秋了。然而,詩人開篇,即以議論起筆,斷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觀念,表現出一種激越向上的詩情。“我言”說出的是詩人的自信,這種自信,盡管染上的,是一種不幸的色彩,然而,詩人闊大的胸襟卻非凡地溶解了這種不幸。“勝春朝”就是詩人對於秋景最為充分的認可。這種認可,絕非僅僅是一時的感性衝動,而是融入了詩人對秋天的更高層次的理性思考。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詩人抓住秋天“一鶴淩雲”,這一別致的景觀的描繪,展現的是秋高氣爽,萬裏晴空,白雲漂浮的開闊景象。那淩雲的鶴,也載著詩人的詩情,一同遨遊到了雲霄。雖然,這鶴是孤獨的,然而它所呈現出來的氣勢,卻是非凡的。一個“排”字,所蘊涵的深意,盡在不言中了。也許,詩人是以“鶴”自喻,也許是詩人視“鶴”為不屈的化身。這裏,有哲理的意蘊,也有藝術的魅力,發人深思,耐人吟詠。它給予讀者的,不僅僅是秋天的生機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種高揚的氣概和高尚的情操。

  讀這樣的詩,洋溢在我們心頭的,絕非什麽悲涼的氣息,我們隨著詩人的“詩情”,借助詩人想象的翅膀,天馬行空般馳騁於碧空之上。於是,鶴飛之衝霄,詩情之曠遠,“實”和“虛”便融合在了一起,所獲得的全然是一種勵誌冶情的美的感受。

  全詩氣勢雄渾,意境壯麗,融情、景、理於一爐,表現出的高揚精神和開闊胸襟,唱出的那曲非同凡響的秋歌,為我們後人留下的,卻是一份難能可貴的精神財富。

秋詞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詩人被貶朗州司馬時所作。公元805年(永貞元年),順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劉禹錫也參加了這場革新運動。但革新遭到宦官、藩鎮、官僚勢力的強烈反對,以失敗而告終。順宗被迫退位,王叔文賜死,劉禹錫被貶。可貴的是,詩人在遭受嚴重打擊後,並沒有消沉下去。劉禹錫貶到朗州(湖南常德)時,是三十四歲。正感到春風得意,卻被趕出了朝廷,其苦悶是可想而知的。但他這個人求異心理很強,做事都想與眾不同,不肯人雲亦雲。《秋詞二首》就是被貶朗州時這種心情下寫的。

秋詞鑒賞

  “自古逢秋悲寂寥”,詩人開篇,即以議論起筆,斷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觀念,表現出一種激越向上的詩情。首句即明確指出自古以來,人們每逢到了秋天就感歎秋天的寂寞蕭索。“自古”和“逢”,極言悲秋的傳統看法的時代久遠和思路模式的頑固。接著一句用“我言”直抒胸臆,態度鮮明,說出的是詩人的自信,這種自信,盡管染上的,是一種不幸的色彩,然而,詩人闊大的胸襟卻非凡地溶解了這種不幸。“秋日勝春朝”,用對比手法,熱情讚美秋天,說秋天比那萬物萌生,欣欣向榮的春天更勝過一籌,這是對自古以來那種悲秋的論調的有力否定。

  第三句選擇了典型事物具體生動地勾勒了一幅壯美的畫麵。詩人抓住秋天“一鶴淩雲”,這一別致的景觀的描繪,展現的是秋高氣爽,萬裏晴空,白雲漂浮的開闊景象。那淩雲的鶴,也載著詩人的詩情,一同遨遊到了雲霄。雖然,這鶴是孤獨的,然而它所呈現出來的氣勢,卻是非凡的。一個“排”字,所蘊涵的深意,盡在不言中了。也許,詩人是以“鶴”自喻,也許是詩人視“鶴”為不屈的化身。這裏,有哲理的意蘊,也有藝術的魅力,發人深思,耐人吟詠。這幅畫麵是對“秋日勝春朝”的生動注腳。第四句緊接上句直接抒寫自己的感受,看到這一壯美的情境作者心中那激蕩澎湃的詩情勃發出來,也像白鶴淩空一樣,直衝雲霄了。字裏行間作者那樂觀的情懷,昂揚的鬥誌國安呼之欲出。如果說,上句側重寫秋的“形美”,那麽這句則突出秋的“神韻”,使“秋日勝春朝”的觀點表現得更鮮明,更有力度。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展現的,不僅僅是秋天的生機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種高揚的氣概和高尚的情操。這樣的詩,沒有什麽悲涼的氣息,詩人隨著自己的“詩情”,和想象馳騁於碧空之上。於是,鶴飛之衝霄,詩情之曠遠,“實”和“虛”便融合在了一起,所獲得的全然是一種勵誌冶情的美的感受。全詩氣勢雄渾,意境壯麗,融情、景、理於一爐,不僅僅表現出是秋天的生機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種高揚精神和開闊胸襟,唱出的那曲非同凡響的秋歌,留下的是一份難能可貴的精神財富。

《秋詞》劉禹錫 拚音讀音參考

qiū cí
秋詞

zì gǔ féng qiū bēi jì liáo, wǒ yán qiū rì shèng chūn cháo.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qíng kōng yī hè pái yún shàng, biàn yǐn shī qíng dào bì xiāo.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網友評論

這首詩是詩人被貶朗州司馬時所作。公元805年(永貞元年),順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劉禹錫也參加了這場革新運動。但革新遭到宦官、藩鎮、官僚勢力的強烈反對,以失敗而告終。順宗被迫退位,王叔文賜死,劉禹錫被貶。可貴的是,詩人在遭受嚴重打擊後,並沒有消沉下去。劉禹錫貶到朗州(湖南常德)時,是三十四歲。正感到春風得意,卻被趕出了朝廷,其苦悶是可想而知的。但他這個人求異心理很強,做事都想與眾不同,不肯人雲亦雲。《秋詞二首》就是被貶朗州時這種心情下寫的。

* 《秋詞》秋詞劉禹錫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专题为您介绍:《秋詞》 劉禹錫唐代劉禹錫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分類:初中古詩秋天悲秋作者簡介(劉禹錫)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漢族,中國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陽 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秋詞》秋詞劉禹錫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原文,《秋詞》秋詞劉禹錫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翻译,《秋詞》秋詞劉禹錫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赏析,《秋詞》秋詞劉禹錫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阅读答案,出自《秋詞》秋詞劉禹錫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就爱诗词网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dd110.com/chengyu/90e39990586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