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歌子·遊賞》 蘇軾

宋代   蘇軾 山與歌眉斂,南歌波同醉眼流。游赏原文意南
遊人都上十三樓。苏轼赏析赏苏轼
不羨竹西歌吹、翻译古揚州。和诗
菰黍連昌歜,歌游瓊彝倒玉舟。南歌
誰家水調唱歌頭。游赏原文意南
聲繞碧山飛去、苏轼赏析赏苏轼晚雲留。翻译
分類: 端午節遊賞景點抒情 南歌子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頭像

蘇軾(1037-1101),和诗北宋文學家、歌游書畫家、南歌美食家。游赏原文意南字子瞻,苏轼赏析赏苏轼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於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南歌子·遊賞翻譯及注釋

翻譯
山色與歌女黛眉濃聚一樣綠,碧波就像人的朦朧醉眼一樣流。人們都愛登上十三樓,不再羨慕竹西歌吹的古揚州。
菰米軟糕菖蒲菜,玉壺向玉杯傾倒著美酒。不知誰家唱起水調歌頭,歌聲繞著青山飛去晚雲又將它挽留。

注釋
①南歌子:《南歌子》是詞牌名稱之一,又名《南柯子》、《恨春宵》等。
②遊人:指遊玩的人。出自蘇軾《泛舟城南會者五人分韻賦詩得人皆苦炎字》:橋上遊人夜未厭,共依水檻立風簷。
③十三樓:宋代杭州名勝。出自吳自牧《夢梁錄》卷一二《西湖》:“大佛頭石山後名十三間樓,乃東坡守杭日多遊此,今為相嚴院矣。“
④竹西:揚州亭名。本句意謂杭州十三樓歌唱奏樂繁華,不必再羨慕前代揚州的竹西了。
⑤揚州:淮河以南、長江流域東南地區,《周禮》稱東南曰揚州。
⑥菰黍(gūshǔ):指粽子。菰,本指茭白,此指裹棕的菰葉。
⑦昌歜(chāngchù):宋時以菖蒲嫩莖切碎加鹽以佐餐,名昌歇。
⑧瓊彝(yí):玉製的盛酒器皿。
⑨玉舟:玉製的酒杯。出自蘇軾《次韻趙景貺督兩歐陽詩破陳酒戒》:“明當罰二子,已洗兩玉舟。”
⑩水調唱歌頭:即唱水調歌頭。傅本注:“水調曲頗廣,謂之歌頭,豈非首章之一解乎?白樂天六幺水調家家唱。”

南歌子·遊賞賞析

  這首詞寫的是杭州的遊賞之樂,但並非寫全杭州或全西湖,而是寫宋時杭州名勝十三樓。然而,此詞雖以寫十三樓為中心,卻也沒有將這一名勝的風物作細致的刻畫,而是運用寫意的筆法,著意描繪聽歌、飲酒等雅興豪舉,烘托出一種與自然同化的精神境界,給人一種飄然欲仙的愉悅之感;同時,對比手法的運用也為此詞增色不少,詞中十三樓的美色就是通過與竹西亭的對比而突現出來的,省去了很多筆墨,卻增添了強烈的藝術效果。此外,移情手法的運用也不可小看。作者利用眉峰與遠山、目光與水波的相似,賦予遠山和水波以人的感情,創造出“山與歌眉斂,波同醉眼流”的迷人的藝術佳境。晚雲為歌聲而留步,自然也是一種移情,耐人品味。

  “山與歌眉斂,波同醉眼流”,是說作者與同伴麵對旖旎的湖光山色,盡情聽歌,開懷痛飲。歌女眉頭黛色濃聚,就象遠處蒼翠的山巒;醉後眼波流動,就象湖中的灩灩水波。接著補敘一筆:“遊人都上十三樓。”意即凡是來遊西湖的人,沒有不上十三樓的,此一動人場麵就出現在十三樓上。為了寫出十三樓的觀覽之勝,作者將古揚州的竹西亭拿來比襯:“不羨竹西歌吹古揚州。”這裏說隻要一上十三樓,就不會再羨慕古代揚州的竹西亭了,意即十三樓並不比竹西亭遜色。據《輿地紀勝》記載:“揚州竹西亭在北門外五裏”,得名於杜牧《題揚州禪智寺》的“誰知竹西路,歌吹是揚州”。竹西亭為唐時名勝,向為遊人羨慕。

  過片以後,極寫自己和同伴於此間的遊賞之樂。“菰黍連昌歜”,“菰黍”即粽子。“昌歜”為宋代一種食品。句意為他們宴會上食用的食品,材料普通而精致味美。“瓊彝倒玉舟”,“彝”為貯酒器皿,“玉舟”即酒杯,句意為漂亮的酒壺,不斷地往杯中倒酒。綜上二句,意在表明他們遊賞的目的不是為了口腹之欲,作烹龍炮鳳的盛宴,而是貪戀湖山之美,追求精神上的愉快和滿足。最後則以描寫清歌曼唱滿湖山作結:“誰家水調唱歌頭,聲繞碧山飛去、晚雲留。”水調,相傳為隋煬帝於汴渠開掘成功後所自製,唐時為大曲,凡大曲有歌頭,水調歌頭即裁截其歌頭,另倚新聲。此二句化用杜牧《揚州》“誰家唱水調,明月滿揚州”,但更富聲情。意思是不知誰家唱起了水調一曲,歌喉宛轉,音調悠揚,情滿湖山,最後飄繞著近處的碧山而去,而傍晚的雲彩卻不肯流動,仿佛是被歌聲所吸引而留步。

南歌子·遊賞創作背景

  公元1090年(元祐五年),詞人到杭州擔任知州。在此期間詞人遊山玩水。端午節時詞人與他的友人遊覽了杭州名勝十三樓,為了記錄自己的遊玩過程以及感受,於是寫下了這首詞。

南歌子·遊賞賞析二

  上闋以十三樓為主線,寫詞人歡飲和遊人玩樂。起首“山與歌眉斂,波同醉眼流”寫景狀事,將樓邊景物與遊人之宴飲融為一體,極有趣味。作者采用移情手法,既寫湖光山色之美妙,又暗含宴飲之歡樂。“不羨竹西歌吹古揚州”繼續渲染盛況。作者寫隻要遊人一登上十三樓,就不會再羨慕遊覽揚州竹西亭的唐人,雖未直接描寫十三樓,其壯麗景觀卻呼之欲出。

  下闋以“歌聲”為主線,繼續寫遊樂“菰黍連昌歇,瓊彝倒玉舟”寫宴飲的酒食,襯托宴席的歡樂氛圍,寫遊人盡興之趣,隱含在湖光山色裏心神俱醉,放浪形骸之意。

  “誰家水調唱歌頭”,寫在宴會上聽人唱《水調歌頭》曲。這歌聲極其悠揚,“聲繞碧山飛去晚雲留”,在湖泊山巒之間繚繞不絕,就連傍晚的雲霞都久久不肯散去,好像也被歌聲吸引了一樣。

  “眉峰與山”、“眼波與水”互為依托、交相輝映,成就了“山與歌眉斂,波同醉眼流”的絕妙境界,富有詩情畫意。該詞中比喻、擬人、對比之手法處處皆在,卻化於無形,全詞通暢絕妙、渾然天成。

  此詞雖以寫十三樓為中心,卻也沒有將這一名勝的風物作細致的刻畫,而是運用寫意的筆法,著意描繪聽歌、飲酒等雅興豪舉,烘托出一種與自然同化的精神境界。

《南歌子·遊賞》蘇軾 拚音讀音參考

nán gē zǐ yóu shǎng
南歌子·遊賞

shān yǔ gē méi liǎn, bō tóng zuì yǎn liú.
山與歌眉斂,波同醉眼流。
yóu rén dōu shàng shí sān lóu.
遊人都上十三樓。
bù xiàn zhú xī gē chuī gǔ yáng zhōu.
不羨竹西歌吹、古揚州。
gū shǔ lián chāng chù, qióng yí dào yù zhōu.
菰黍連昌歜,瓊彝倒玉舟。
shuí jiā shuǐ diào chàng gē tóu.
誰家水調唱歌頭。
shēng rào bì shān fēi qù wǎn yún liú.
聲繞碧山飛去、晚雲留。

網友評論

* 《南歌子·遊賞》蘇軾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南歌子·遊賞 蘇軾)专题为您介绍:《南歌子·遊賞》 蘇軾宋代蘇軾山與歌眉斂,波同醉眼流。遊人都上十三樓。不羨竹西歌吹、古揚州。菰黍連昌歜,瓊彝倒玉舟。誰家水調唱歌頭。聲繞碧山飛去、晚雲留。分類:端午節遊賞景點抒情南歌子作者簡介(蘇軾) 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南歌子·遊賞》蘇軾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南歌子·遊賞 蘇軾)原文,《南歌子·遊賞》蘇軾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南歌子·遊賞 蘇軾)翻译,《南歌子·遊賞》蘇軾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南歌子·遊賞 蘇軾)赏析,《南歌子·遊賞》蘇軾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南歌子·遊賞 蘇軾)阅读答案,出自《南歌子·遊賞》蘇軾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南歌子·遊賞 蘇軾)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就爱诗词网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dd110.com/chengyu/878c39876381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