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山海經·其十》 陶淵明

魏晉   陶淵明 精衛銜微木,读山將以填滄海。海经
刑天舞幹戚,其读猛誌固常在。山海诗意
同物既無慮,陶渊化去不複悔。明原
徒設在昔心,文翻良辰詎可待。译赏
(辰 一作:晨)
分類: 古詩三百首讚美寫人神話

作者簡介(陶淵明)

陶淵明頭像

陶淵明(約365年—427年),析和字元亮,读山(又一說名潛,海经字淵明)號五柳先生,其读私諡“靖節”,山海诗意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陶渊文學家、明原辭賦家、散文家。漢族,東晉潯陽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過幾年小官,後辭官回家,從此隱居,田園生活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相關作品有《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等。

讀山海經·其十翻譯及注釋

翻譯
精衛含著微小的木塊,要用它填平滄海。刑天揮舞著盾斧,剛毅的鬥誌始終存在。同樣是生靈不存餘哀,化成了異物並無悔改。如果沒有這樣的意誌品格,美好的時光又怎麽會到來呢?

注釋
②精衛:古代神話中鳥名。據《山海經·北山經》及《述異記》卷上記載,古代炎帝之女精衛,因遊東海淹死,靈魂化為鳥,經常銜木石去填東海。銜:用嘴含。微木:細木。
③刑天:神話人物,因和天帝爭權,失敗後被砍去了頭,埋在常羊山,但他不甘屈服,以兩乳為目,以肚臍當嘴,仍然揮舞著盾牌和板斧。(《山海經·海外西經》)
④同物:精衛既然淹死而化為鳥,就和其它的的相同,即使再死也不過從鳥化為另一種物,所以沒有什麽憂慮。
⑤化去:刑天已被殺死,化為異物,但他對以往和天帝爭神之事並不悔恨。
⑥徒:徒然、白白地。在昔心:過去的壯誌雄心。
⑦良辰:實現壯誌的好日子。詎:豈。這兩句是說精衛和刑天徒然存在昔日的猛誌,但實現他們理想的好日子豈是能等待得到!
⑧猛誌:勇猛的鬥誌。
⑨在昔心:過去的壯誌雄心。
⑩詎:表示反問,豈。

讀山海經·其十鑒賞

  陶淵明一生酷愛自由,反抗精神是陶詩重要的  主題,這首詩讚歎神話形象精衛、刑天,即是此精神的體現。

  “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起筆二句,概括了精衛的神話故事,極為簡練、傳神。《山海經·北山經》雲:“發鳩之山……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其鳴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遊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於東海。”精衛為複溺死之仇,竟口銜微木,要填平東海。精衛之形,不過為一小鳥,精衛之誌則大矣。“精衛銜微木”之“銜”字、“微”字,可以細心體會。“銜”字為《山海經》原文所有,“微”字則出諸詩人之想象,兩字皆傳神之筆,“微木”又與下句“滄海”對舉。精衛口中所銜的細微之木,與那莽蒼之東海,形成強烈對照。越凸出精衛複仇之艱難、不易,便越凸出其決心之大,直蓋過滄海。從下字用心之深,足見詩人所受感動之深。“刑天舞幹戚,猛誌固常在。”此二句,概括了刑天的神話故事,亦極為簡練、傳神。《山海經·海外西經》雲:“刑天與帝至此爭神,帝斷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操幹戚以舞。”幹,盾也;戚,斧也。刑天為複斷首之仇,揮舞斧盾,誓與天帝血戰到底,尤可貴者,其勇猛淩厲之誌,本是始終存在而不可磨滅的。“刑天舞幹戚”之“舞”字,“猛誌固常在”之“猛”字,皆傳神之筆。淵明《詠荊軻》“淩厲越萬裏”之“淩厲”二字,正是“猛”字之極好詮釋。體會以上四句,“猛誌固常在”,實一筆挽合精衛、刑天而言,是對精衛、刑天精神之高度概括。“猛誌”一語,淵明頗愛用之,亦最能表現淵明個性之一麵。《雜詩·憶我少壯時》“猛誌逸四海”,是自述少壯之誌。此詩作於晚年,“猛誌固常在”,可以說是借托精衛、刑天,自道晚年懷抱。下麵二句,乃申發此句之意蘊。“同物既無慮,化去不複悔。”“同物”,言同為有生命之物,指精衛、刑天之原形。“化去”,言物化,指精衛、刑天死而化為異物。“既無慮”實與“不複悔”對舉。此二句,上句言其生時,下句言其死後,精衛、刑天生前既無所懼,死後亦無所悔也。此二句,正是“猛誌固常在”之充分發揮。淵明詩意綿密如此。“徒設在昔心,良辰詎可待。”結筆二句,歎惋精衛、刑天徒存昔日之猛誌,然複仇雪恨之時機,終未能等待得到。詩情之波瀾,至此由豪情萬丈轉為悲慨深沉,引人深長思之。猛誌之常在,雖使人感佩;而時機之不遇,亦複使人悲惜。這其實是一種深刻的悲劇精神。

  淵明此詩稱歎精衛、刑天之事,取其雖死無悔、猛誌常在之一段精神,而加以高揚,這並不是無所寄托的。《讀山海經》十三首為一組聯章詩,第一首詠隱居耕讀之樂,第二首至第十二首詠《山海經》、《穆天子傳》所記神異事物,末首則詠齊桓公不聽管仲遺言,任用佞臣,貽害己身的史事。因此,此組詩當係作於劉裕篡晉之後。故詩中“常在”的“猛誌”,當然可以包括淵明少壯時代之濟世懷抱,但首先應包括著對劉裕篡晉之痛憤,與複仇雪恨之悲願。淵明《詠荊軻》等寫複仇之事的詩皆可與此首並讀而參玩。

  即使在《山海經》的神話世界裏,精衛、刑天複仇的願望,似亦未能如願以償。但是,其中的反抗精神,卻並非是無價值的,這種精神,其實是中國先民勇敢堅韌的品格之體現。淵明在詩中高揚此反抗精神,“猛誌固常在”,表彰此種精神之不可磨滅;“徒設在昔心,良辰詎可待”,則將此精神悲劇化,使之倍加深沉。悲尤且壯,這就使淵明此詩,獲得了深切的悲劇美特質。

讀山海經·其十關於“同物”的理解

坤之涯

  關於“同物既無慮,化去不複悔”一句,有的認為,上句言生時,下句言死後,“同物”言同為有生命之物,指精衛、刑天之原形,“化去”言物化,指精衛、刑天死而化為異物。然而這樣理解,未必符合作者的原意。《說文解字》雲:“物,萬物也。牛為大物,天地之數起於牽牛,故從牛。”可見物為天地萬物之意,而精衛化去為鳥,刑天化去為“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操幹戚以舞”,二者雖則化為了異物,但實際上與生前並沒有區別,都有著自己的意誌,都是天地所生的有靈之物,都同歸於自然大道。所謂的生死、化與不化,都不能改變“同物”的本質。因而,既然同樣是“物”,隻不過形態有所不同,那麽便沒有什麽可以憂慮的,那麽化去也就沒有任何的悔恨了。“物”不僅僅是指精衛與刑天本來的形態而言的,“同物既無慮”與“化去不複悔”兩句是因果的關係。作這樣的理解,詩文更能表達出一種道生萬物而萬物一同的意義,更能理解“化去不複悔”的原因,可能更符合作者的原意。

《讀山海經·其十》陶淵明 拚音讀音參考

dú shān hǎi jīng qí shí
讀山海經·其十

jīng wèi xián wēi mù, jiāng yǐ tián cāng hǎi.
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
xíng tiān wǔ gàn qī, měng zhì gù cháng zài.
刑天舞幹戚,猛誌固常在。
tóng wù jì wú lǜ, huà qù bù fù huǐ.
同物既無慮,化去不複悔。
tú shè zài xī xīn, liáng chén jù kě dài.
徒設在昔心,良辰詎可待。
chén yī zuò: chén
(辰 一作:晨)

網友評論

* 《讀山海經·其十》讀山海經·其十陶淵明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专题为您介绍:《讀山海經·其十》 陶淵明魏晉陶淵明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刑天舞幹戚,猛誌固常在。同物既無慮,化去不複悔。徒設在昔心,良辰詎可待。(辰 一作:晨)分類:古詩三百首讚美寫人神話作者簡介(陶淵明)陶淵明 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讀山海經·其十》讀山海經·其十陶淵明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原文,《讀山海經·其十》讀山海經·其十陶淵明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翻译,《讀山海經·其十》讀山海經·其十陶淵明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赏析,《讀山海經·其十》讀山海經·其十陶淵明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阅读答案,出自《讀山海經·其十》讀山海經·其十陶淵明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就爱诗词网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dd110.com/chengyu/874a39912185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