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諱辯》 韓愈

唐代   韓愈 愈與李賀書,讳辩讳辩韩愈和诗勸賀舉進士。原文意
賀舉進士有名,翻译與賀爭名者毀之,赏析曰賀父名晉肅,讳辩讳辩韩愈和诗賀不舉進士為是原文意,勸之舉者為非。翻译
聽者不察也,赏析和而唱之,讳辩讳辩韩愈和诗同然一辭。原文意
皇甫湜曰:“若不明白,翻译子與賀且得罪。赏析
”愈曰:“然。讳辩讳辩韩愈和诗
”律曰:“二名不偏諱。原文意
”釋之者曰:“謂若言‘征’不稱‘在’,翻译言‘在’不稱‘征’是也。
”律曰:“不諱嫌名。
”釋之者曰:“謂若‘禹’與‘雨’、‘丘’與‘蓲’之類是也。
”今賀父名晉肅,賀舉進士,為犯二名律乎?為犯嫌名律乎?父名晉肅,子不得舉進士,若父名仁,子不得為人乎?夫諱始於何時?作法製以教天下者,非周公孔子歟?周公作詩不諱,孔子不偏諱二名,《春秋》不譏不諱嫌名,康王釗之孫,實為昭王。
曾參之父名晳,曾子不諱昔。
周之時有騏期,漢之時有杜度,此其子宜如何諱?將諱其嫌遂諱其姓乎?將不諱其嫌者乎?漢諱武帝名徹為通,不聞又諱車轍之轍為某字也;諱呂後名雉為野雞,不聞又諱治天下之治為某字也。
今上章及詔,不聞諱滸、勢、秉、機也。
惟宦官宮妾,乃不敢言諭及機,以為觸犯。
士君子言語行事,宜何所法守也?今考之於經,質之於律,稽之以國家之典,賀舉進士為可邪?為不可邪?凡事父母,得如曾參,可以無譏矣;作人得如周公孔子,亦可以止矣。
今世之士,不務行曾參周公孔子之行,而諱親之名,則務勝於曾參周公孔子,亦見其惑也。
夫周公孔子曾參卒不可勝,勝周公孔子曾參,乃比於宦者宮妾,則是宦者宮妾之孝於其親,賢於周公孔子曾參者邪? 分類: 古文觀止避諱說理

作者簡介(韓愈)

韓愈頭像

韓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河陽(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漢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諡號“文”,又稱韓文公。他與柳宗元同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主張學習先秦兩漢的散文語言,破駢為散,擴大文言文的表達功能。宋代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裏。韓愈在思想上是中國“道統”觀念的確立者,是尊儒反佛的裏程碑式人物。

諱辯翻譯及注釋

翻譯
  我寫信給李賀,勸他參加進士科的考試。李賀如去參加進士科考試就會考中,所以和他爭名的人就攻擊這件事情,說:“李賀父親名晉肅,李賀不參加進士科的考試才是對的,勸他考進士的人是不對的。”聽到這種議論的人沒有仔細想,就異口同聲,跟著附和。皇甫湜對我說:“如果不把這件事說清楚,你和李賀將要蒙受壞名聲。”我說:“是這樣的”。

  《禮記》上的規定說:“名字的兩個字不必都避諱。”解釋的人說:“孔子的母親名‘征在’,這是說如果說‘征’就不說‘在’,說到‘在’就不說‘征’。”《禮記》上的規定又說:“不避諱聲音相近的字。”解釋的人說:“說的是像‘禹’和‘雨’、‘丘’和‘’之類的字就是這樣。”現在李賀的父親名晉肅,李賀去參加進士科的考試,是違犯了名字的兩個字不必都避諱的規定呢?還是違犯了聲音相近的字不避諱的規定呢?父親的名字叫晉肅,兒子就不能參加進士科的考試,假如父親名“仁”,兒子就不能做人嗎?

  避諱這個規定從什麽時候開始的呢?製定禮法製度來教化天下的人,不就是周公、孔子嗎?周公作詩不避諱,孔子對人名的兩個字也不都避諱,《春秋》也不譏諷不避諱人名聲音相近的字。周康王釗的孫子,實際上就是昭王。曾參的父親名晳,曾參不避諱“昔”字。周朝時有個人叫騏期,漢朝時有個人叫杜度,他們的兒子應怎樣避諱?是為了避諱和名字聲音相近的字,就連他們的姓也避諱了呢,還是不避諱和名字聲音相近的字呢?漢朝避諱武帝的名,把“徹”改為“通”,但沒有聽說為避諱把車轍的“轍”改作別的字。避諱呂後的名,把“雉”叫做“野雞”,可沒有聽說為避諱把治天下的“治”改作別的字。現在上奏章和下詔諭,沒有聽說避諱“滸”、“勢”、“秉”和“饑”字。隻有宦官宮妾才不敢說“諭”字和“機”字,認為說了就是觸犯皇上。君子著書做事,應該遵守什麽禮法呢?現在考察經典,查對規定,考核前代避諱的規定,李賀參加進士科的考試,是可以呢?還是不可以呢?

  凡是侍奉父母,能做到像曾參那樣,就能不被人指責了。做人能像周公、孔子那樣,也可以說是到頂點了。現在世上的一些人,不去努力學習曾參、周公、孔子的品行,而要在避諱父母名字的事情上,卻一定要超過曾參、周公、孔子,這也可以看出他們是糊塗的。周公、孔子、曾參,畢竟是不可能超過的。在避諱上超過了周公、孔子、曾參,就隻能和宦官、宮妾一樣了。那麽這些宦官、宮妾對父母的孝順,能比周公、孔子、曾參還好嗎?

注釋
1.李賀(790—816),字長吉,唐河南昌穀人。中唐時期重要詩人。他是唐宗室的遠親,鄭王(李亮)之後,家世早已沒落。其父李晉肅官職低微,早死。他少能文,為韓愈、皇甫湜等所激賞。但他終生鬱鬱不得誌,隻做過奉禮郎和協律郎等小官。相傳他經常背著錦囊騎驢外出,途中得佳句,即書投囊中,及暮歸,整理成篇。其詩想象豐富,煉詞琢句,險峭幽詭,但因過於矜奇,有時流於晦澀;尤長於樂府,能合之弦管。卒年僅27歲。有詩二百三十三首。進士:唐製,士人應禮部考試,考中的叫進士。
2.毀:毀謗,攻擊。
3.察:仔細看。和而倡之:此唱彼和,結成一氣。
4.皇甫湜:字持正。唐憲宗元和年間進士,曾從韓愈學古文。明白:說清楚,辯明是非。且:將要。得罪:蒙受壞名聲。
5.律:這裏指《禮記》。二名不偏諱:兩個字的名字可以不避諱其中的一個字;即下文所說的“二名律”。
6.釋之者:指《禮記》的注釋者漢朝人鄭玄。言“徵”不稱“在”,言“在”不稱“徵”:指鄭玄對“二名不偏諱”的注釋,即“謂二名不一一諱也,孔子之母名徵在,言在不言徵,言徵不言在”孔子不諱單稱。
7.不諱嫌名:謂臣子避諱君父的名諱時,不避諱聲音相近的字。鄭玄在注釋《禮記》“禮不諱嫌名”時說:“嫌名,謂聲音相近,若禹與雨,邱與丘也。”即下文所說的“嫌名律”。
8.“為……乎?為……乎?”:相當於現代漢語的“是……嗎?還是……嗎?”的反詰句。
9.夫:用在句首,表示闡發議論的語氣。
10.周公:姓姬,名旦,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西周初政治家,相傳周朝的典章製度都是他製定的。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11.周公作詩不諱:其父文王名昌,其兄武王名發,周公作詩不諱“昌”字、“發”字,《詩經》周頌就首“燕及皇天,克昌厥後”,“駿發爾私,終三十裏”等句。
12.《春秋》不譏不諱嫌名:《春秋》不譏諷不避諱聲音相近的字;如衛桓公名完,“完”與“桓”同音,屬於嫌名,《春秋》不譏。
13.康王釗之孫,實為昭王:周康王,姓姬,名釗;其子周昭王,名瑕;“昭”和“釗”同音,周人不諱;原文“孫”應作“子”。
14.曾參之父名晳,曾子不諱“昔”:曾參,即曾子,春秋時魯人,孔子的學生,對父親極為孝順;其父名點,字晳,也是孔子的學生;《論語》記述曾子的話:“昔者吾友,嚐從事於斯矣。”“昔”和“晳”同音,曾子不諱;原文“名”應作“字”。
15.騏期:春秋時楚國人。杜度:漢朝人。這兩個人的姓和名同音,如避諱同音字,連他們的姓也不能說了。
16.“將……乎?將不……者乎?”:表示選擇關係的疑問句,相當於現代漢語的“還是……呢?還是不……的呢?”
17.漢武帝:姓劉,名徹,當時為避武帝諱,把“徹侯”改為“通侯”等。
18.呂後:名雉,漢高祖劉邦的皇後,曾臨朝稱製,當時為避呂後諱,稱“雉”為“野雞”。
19.滸、勢、秉、機:唐太祖名虎,太宗名世民,世祖名昞,玄宗名隆基,“滸”、“勢”、“秉”、“機”四個字分別同“虎”、“世”、“昞”、“基”四個字同音。
20.乃:竟。諭:唐代宗名豫,“諭”、“豫”二字同音。
21.士君子:古時候指有誌操和學問的人。法守:效法和遵守。
22.考:考察。質:詢問,對照。稽:考核,考查。典:文獻典籍。
23.譏:指責,非難。
24.止:到頂。
25.務:致力。不務行曾參……之行:前一個“行”係動詞,實行,學習;後一個“行”係名詞,品行,品德。
26.卒:終於,到底。

諱辯賞析

  封建時代對於君主和尊長的名字諡號等,不能直接寫出或說出,必須用其他字來代替,如漢高祖名邦,改“邦”為“國”;唐太宗名世民,改“世”為“代”,改“民”為“人”,尚書六部中的“民部”,則改為“戶部”,等等。刻印古書時,也要把當世應諱的字改掉或缺筆。這叫做避諱。避諱的要求很嚴格,違犯者會招致非議,甚或得罪。唐代著名詩人李賀,才氣橫溢,少年成名,但因為他的父親名晉肅,在他準備參加進士科考試時就遭到了非議(晉、進同音),終於不能如當時其他讀書人那樣取得功名。韓愈曾鼓勵李賀應進士試,也被人指責。麵對這種陳腐的時尚,韓愈十分憤慨,《諱辯》就是為這件事而寫的。韓愈不敢反對避諱,他隻能巧妙地引用經典和法律依據,找出矛盾,從而反對將避諱搞得過濫。文章層層設問,一波三折,語言辛辣,說理痛快。全文沒有一句從正麵說出作者的主張,讀者卻可從中得出同作者相一致的結論。

《諱辯》韓愈 拚音讀音參考

huì biàn
諱辯

yù yǔ lǐ hè shū, quàn hè jǔ jìn shì.
愈與李賀書,勸賀舉進士。
hè jǔ jìn shì yǒu míng, yǔ hè zhēng míng zhě huǐ zhī, yuē hè fù míng jìn sù, hè bù jǔ jìn shì wéi shì, quàn zhī jǔ zhě wèi fēi.
賀舉進士有名,與賀爭名者毀之,曰賀父名晉肅,賀不舉進士為是,勸之舉者為非。
tīng zhě bù chá yě, hé ér chàng zhī, tóng rán yī cí.
聽者不察也,和而唱之,同然一辭。
huáng fǔ shí yuē:" ruò bù míng bái, zi yǔ hè qiě dé zuì.
皇甫湜曰:“若不明白,子與賀且得罪。
" yù yuē:" rán.
”愈曰:“然。
" lǜ yuē:" èr míng bù piān huì.
”律曰:“二名不偏諱。
" shì zhī zhě yuē:" wèi ruò yán' zhēng' bù chēng' zài', yán' zài' bù chēng' zhēng' shì yě.
”釋之者曰:“謂若言‘征’不稱‘在’,言‘在’不稱‘征’是也。
" lǜ yuē:" bù huì xián míng.
”律曰:“不諱嫌名。
" shì zhī zhě yuē:" wèi ruò' yǔ' yǔ' yǔ'' qiū' yǔ' qiū' zhī lèi shì yě.
”釋之者曰:“謂若‘禹’與‘雨’、‘丘’與‘蓲’之類是也。
" jīn hè fù míng jìn sù, hè jǔ jìn shì, wèi fàn èr míng lǜ hū? wèi fàn xián míng lǜ hū? fù míng jìn sù, zi bù dé jǔ jìn shì, ruò fù míng rén, zi bù dé wéi rén hū? fū huì shǐ yú hé shí? zuò fǎ zhì yǐ jiào tiān xià zhě, fēi zhōu gōng kǒng zǐ yú? zhōu gōng zuò shī bù huì, kǒng zǐ bù piān huì èr míng, chūn qiū bù jī bù huì xián míng, kāng wáng zhāo zhī sūn, shí wèi zhāo wáng.
”今賀父名晉肅,賀舉進士,為犯二名律乎?為犯嫌名律乎?父名晉肅,子不得舉進士,若父名仁,子不得為人乎?夫諱始於何時?作法製以教天下者,非周公孔子歟?周公作詩不諱,孔子不偏諱二名,《春秋》不譏不諱嫌名,康王釗之孫,實為昭王。
zēng shēn zhī fù míng xī, zēng zǐ bù huì xī.
曾參之父名晳,曾子不諱昔。
zhōu zhī shí yǒu qí qī, hàn zhī shí yǒu dù dù, cǐ qí zi yí rú hé huì? jiāng huì qí xián suì huì qí xìng hū? jiāng bù huì qí xián zhě hū? hàn huì wǔ dì míng chè wèi tōng, bù wén yòu huì chē zhé zhī zhé wèi mǒu zì yě huì lǚ hòu míng zhì wèi yě jī, bù wén yòu huì zhì tiān xià zhī zhì wèi mǒu zì yě.
周之時有騏期,漢之時有杜度,此其子宜如何諱?將諱其嫌遂諱其姓乎?將不諱其嫌者乎?漢諱武帝名徹為通,不聞又諱車轍之轍為某字也;諱呂後名雉為野雞,不聞又諱治天下之治為某字也。
jīn shàng zhāng jí zhào, bù wén huì hǔ shì bǐng jī yě.
今上章及詔,不聞諱滸、勢、秉、機也。
wéi huàn guān gōng qiè, nǎi bù gǎn yán yù jí jī, yǐ wéi chù fàn.
惟宦官宮妾,乃不敢言諭及機,以為觸犯。
shì jūn zǐ yán yǔ xíng shì, yí hé suǒ fǎ shǒu yě? jīn kǎo zhī yú jīng, zhì zhī yú lǜ, jī zhī yǐ guó jiā zhī diǎn, hè jǔ jìn shì wèi kě xié? wèi bù kě xié? fán shì fù mǔ, dé rú zēng shēn, kě yǐ wú jī yǐ zuò rén dé rú zhōu gōng kǒng zǐ, yì kě yǐ zhǐ yǐ.
士君子言語行事,宜何所法守也?今考之於經,質之於律,稽之以國家之典,賀舉進士為可邪?為不可邪?凡事父母,得如曾參,可以無譏矣;作人得如周公孔子,亦可以止矣。
jīn shì zhī shì, bù wù xíng zēng shēn zhōu gōng kǒng zǐ zhī xíng, ér huì qīn zhī míng, zé wù shèng yú zēng shēn zhōu gōng kǒng zǐ, yì jiàn qí huò yě.
今世之士,不務行曾參周公孔子之行,而諱親之名,則務勝於曾參周公孔子,亦見其惑也。
fū zhōu gōng kǒng zǐ zēng shēn zú bù kě shèng, shèng zhōu gōng kǒng zǐ zēng shēn, nǎi bǐ yú huàn zhě gōng qiè, zé shì huàn zhě gōng qiè zhī xiào yú qí qīn, xián yú zhōu gōng kǒng zǐ zēng shēn zhě xié?
夫周公孔子曾參卒不可勝,勝周公孔子曾參,乃比於宦者宮妾,則是宦者宮妾之孝於其親,賢於周公孔子曾參者邪?

網友評論

* 《諱辯》諱辯韓愈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专题为您介绍:《諱辯》 韓愈唐代韓愈愈與李賀書,勸賀舉進士。賀舉進士有名,與賀爭名者毀之,曰賀父名晉肅,賀不舉進士為是,勸之舉者為非。聽者不察也,和而唱之,同然一辭。皇甫湜曰:“若不明白,子與賀且得罪。”愈曰:“然 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諱辯》諱辯韓愈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原文,《諱辯》諱辯韓愈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翻译,《諱辯》諱辯韓愈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赏析,《諱辯》諱辯韓愈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阅读答案,出自《諱辯》諱辯韓愈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就爱诗词网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dd110.com/chengyu/849c39879278483.html

诗词类别

《諱辯》諱辯韓愈原文、翻譯、賞析的诗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