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汨羅遇風》 柳宗元

唐代   柳宗元 南來不作楚臣悲,汨罗汨罗重入修門自有期。遇风遇风元原译赏
為報春風汨羅道,柳宗莫將波浪枉明時。文翻
分類: 羈旅抒情憂國憂民抱負

作者簡介(柳宗元)

柳宗元頭像

柳宗元(773年-819年),析和字子厚,诗意唐代河東(今山西運城)人,汨罗汨罗傑出詩人、遇风遇风元原译赏哲學家、柳宗儒學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文翻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析和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記》等六百多篇文章,诗意經後人輯為三十卷,汨罗汨罗名為《柳河東集》。遇风遇风元原译赏因為他是柳宗河東人,人稱柳河東,又因終於柳州刺史任上,又稱柳柳州。柳宗元與韓愈同為中唐古文運動的領導人物,並稱“韓柳”。在中國文化史上,其詩、文成就均極為傑出,可謂一時難分軒輊。

汨羅遇風翻譯及注釋

翻譯
我從南方歸來不必再象屈原那樣為報國無門而悲傷自憐,眼看著就能回到長安回到朝堂。
在這春風中行進在汨羅江邊的路上,回想起先賢,激勵著自己要有所作為,不要辜負了這開明的時代。

注釋
1.汨羅江,水名,在湖南省東北部。
2.楚臣悲:《五百家注》引韓醇曰:“屈原投汨羅而死。公方召回,故雲‘不作楚臣悲’。”
3.修門:《五百家注》引孫汝聽曰:“《楚辭·招魂》:魂兮歸來、入修門兮。注雲:修門,郢城門。”此借指長安城門。
4.明時:政治清明之時。

汨羅遇風創作背景

  楚國大夫屈原憂憤國事,懷石自沉於此江。後人常臨汨羅江憑吊屈原。柳宗元三十三歲時因參與“永貞革新”失敗而貶為永州司馬(今湖南零陵)。在永州司馬這個閑職上任滿十年,期間一同遭貶的八司馬已故去三位,唯有韓泰被起用。十年之後,又被發配到更遙遠的邊荒之地的柳州。此詩可能就作於南行的途中。

汨羅遇風鑒賞

  吟詠屈原的詩詞,也有相當多的是一些遷客騷人,宦遊經過秭歸等地時,於羈旅之中吊念屈原,含有對自己身世遭際的感歎。詩人同情屈原的可悲命運,把個人遭受排斥打擊的忿恨和不滿壓抑在心中。柳宗元還寫過“投跡山水地,放情詠《離騷》。”引屈原為知己,抒被貶謫抑鬱憂憤之情。

  “南來不作楚臣悲”,南來,點明自己的處境;寫詩人回顧貶湘時,已下定決心,不作悲愴的楚臣。即不願像屈原那樣因憤世而懷沙自沉。“不作楚臣悲”,表明自己的心境,自己不會像屆原那樣,因憂國憂民而自沉於水。為何不悲?

  “重入修門自有期”,表明詩人憧憬未來,有信心勵精圖治,再幹一番事業。詩人以一達觀的心態,對未來充滿了信心。開頭二句寫事、抒情,皆未言及風,三句則引入風的描寫。

  “為報春風汨羅道”,述說在春暖花開的時節,又來到汨羅,這條路不是沉淪之路,而是充滿希望之路。詩人為了答謝在汨羅江旅途道上春風吹拂,“莫將波浪枉明時”,再次指出不能像汨水的波濤淹沒到大湖中,而是下決心不辜負元和中興的美好時光。波浪,人生波折,社會動蕩。“莫”、“波浪”、“枉”、“明時”暗寓出詩人不因為遭受到挫折而耽擱了自己在政治清明之時施展才幹的情愫。

  觀此詩作,以七絕近體而存古韻,以平實質樸而寄深情,中唐以後少有人能及。東坡嚐評子厚之詩:發纖穠於古簡,寄至味於淡泊。此詩沒有刻意渲染,隻是平實的語句,卻能感人至深;沒有刻意表白,隻是普通的敘述,卻是發自肺腑。詩中寫江中遇風,並未具體寫風的表現,而是以人生的經曆、體驗作為主要表現內容,將“春風”作一點綴,以此與作者那樂觀的心境相互映襯。

《汨羅遇風》柳宗元 拚音讀音參考

mì luó yù fēng
汨羅遇風

nán lái bù zuò chǔ chén bēi, zhòng rù xiū mén zì yǒu qī.
南來不作楚臣悲,重入修門自有期。
wèi bào chūn fēng mì luó dào, mò jiāng bō làng wǎng míng shí.
為報春風汨羅道,莫將波浪枉明時。

網友評論

* 《汨羅遇風》汨羅遇風柳宗元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专题为您介绍:《汨羅遇風》 柳宗元唐代柳宗元南來不作楚臣悲,重入修門自有期。為報春風汨羅道,莫將波浪枉明時。分類:羈旅抒情憂國憂民抱負作者簡介(柳宗元)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東今山西運城)人,傑 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汨羅遇風》汨羅遇風柳宗元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原文,《汨羅遇風》汨羅遇風柳宗元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翻译,《汨羅遇風》汨羅遇風柳宗元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赏析,《汨羅遇風》汨羅遇風柳宗元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阅读答案,出自《汨羅遇風》汨羅遇風柳宗元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就爱诗词网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dd110.com/chengyu/840b39880724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