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西林壁》 蘇軾

宋代   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题西题西遠近高低各不同。林壁林壁
不識廬山真麵目,苏轼赏析隻緣身在此山中。原文意
分類: 古詩三百首小學古詩紀遊寫景寫山廬山哲理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頭像

蘇軾(1037-1101),翻译北宋文學家、和诗書畫家、题西题西美食家。林壁林壁字子瞻,苏轼赏析號東坡居士。原文意漢族,翻译四川人,和诗葬於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题西题西一生仕途坎坷,林壁林壁學識淵博,苏轼赏析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題西林壁翻譯及注釋

翻譯
從正麵、側麵看廬山山嶺連綿起伏、山峰聳立,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廬山,廬山呈現各種不同的樣子。
我之所以認不清廬山真正的麵目,是因為我人身處在廬山之中。

注釋
題西林壁:寫在西林寺的牆壁上。西林寺在廬山西麓。題:書寫,題寫。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廬山。
橫看:從正麵看。廬山總是南北走向,橫看就是從東麵西麵看.
側:側麵。
各不同:各不相同。
不識:不能認識,辨別。
真麵目:指廬山真實的景色,形狀。
緣:因為;由於。
此山:這座山,指廬山。
西林:西林寺,在現在江西省的廬山上。這首詩是題在寺裏牆壁上的。

題西林壁鑒賞

  此詩描寫廬山變化多姿的麵貌,並借景說理,指出觀察問題應客觀全麵,如果主觀片麵,就得不出正確的結論。

  開頭兩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實寫遊山所見。廬山是座丘壑縱橫、峰巒起伏的大山,遊人所處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這兩句概括而形象地寫出了移步換形、千姿萬態的廬山風景。

  結尾兩句“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說理,談遊山的體會。之所以不能辨認廬山的真實麵目,是因為身在廬山之中,視野為廬山的峰巒所局限,看到的隻是廬山的一峰一嶺一丘一壑,局部而已,這必然帶有片麵性。這兩句奇思妙發,整個意境渾然托出,為讀者提供了一個回味經驗、馳騁想象的空間。這不僅僅是遊曆山水才有這種理性認識。遊山所見如此,觀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這兩句詩有著豐富的內涵,它啟迪人們認識為人處事的一個哲理——由於人們所處的地位不同,看問題的出發點不同,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難免有一定的片麵性;要認識事物的真相與全貌,必須超越狹小的範圍,擺脫主觀成見。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一首小詩激起人們無限的回味和深思。所以,《題西林壁》不單單是詩人歌詠廬山的奇景偉觀,同時也是蘇軾以哲人的眼光從中得出的真理性的認識。由於這種認識是深刻的,是符合客觀規律的,所以詩中除了有穀峰的奇秀形象給人以美感之外,又有深永的哲理啟人心智。因此,這首小詩格外來得含蓄蘊藉,思致渺遠,使人百讀不厭。

  這首詩寓意十分深刻,但所用的語言卻異常淺顯。深入淺出,這正是蘇軾的一種語言特色。蘇軾寫詩,全無雕琢習氣。詩人所追求的是用一種質樸無華、條暢流利的語言表現一種清新的、前人未曾道的意境;而這意境又是不時閃爍著熒熒的哲理之光。從這首詩來看,語言的表述是簡明的,而其內涵卻是豐富的。也就是說,詩語的本身是形象性和邏輯性的高度統一。詩人在四句詩中,概括地描繪了廬山的形象的特征,同時又準確地指出看山不得要領的道理。鮮明的感性與明晰的理性交織一起,互為因果,詩的形象因此升華為理性王國裏的典型,這就是人們為什麽千百次的把後兩句當作哲理的警句的原因。

  如果說宋以前的詩歌傳統是以言誌、言情為特點的話,那麽到了宋朝尤其是蘇軾,則出現了以言理為特色的新詩風。這種詩風是宋人在唐詩之後另辟的一條蹊徑,用蘇軾的話來說,便是“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形成這類詩的特點是:語淺意深,因物寓理,寄至味於淡泊。《題西林壁》就是這樣的一首好詩。

題西林壁創作背景

  蘇軾於神宗元豐七年(1084年)由黃州(治所在今湖北黃岡)貶所改遷汝州(治所在今河南臨汝) 團練副使,赴汝州時經過九江,與友人參寥同遊廬山。瑰麗的山水觸發逸興壯思,於是寫下了若幹首廬山記遊詩。《題西林壁》是遊觀廬山後的總結。據南宋施宿《東坡先生年譜》記載可知此詩約作於元豐七年五月間。

《題西林壁》蘇軾 拚音讀音參考

tí xī lín bì
題西林壁

héng kàn chéng lǐng cè chéng fēng, yuǎn jìn gāo dī gè bù tóng.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bù shí lú shān zhēn miàn mù, zhī yuán shēn zài cǐ shān zhōng.
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

網友評論

《題西林壁》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詩作。這是一首詩中有畫的寫景詩,又是一首哲理詩,哲理蘊含在對廬山景色的描繪之中。前兩句描述了廬山不同的形態變化。廬山橫看綿延逶迤,崇山峻嶺鬱鬱蔥蔥連環不絕;側看則峰巒起伏,奇峰突起,聳入雲端。從遠處和近處不同的方位看廬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氣勢又不相同。後兩句寫出了作者深思後的感悟:之所以從不同的方位看廬山,會有不同的印象,原來是因為“身在此山中”。也就是說,隻有遠離廬山,跳出廬山的遮蔽,才能全麵把握廬山的真正儀態。全詩緊緊扣住遊山談出自己獨特的感受,借助廬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表達哲理,故而親切自然,耐人尋味。
蘇軾於神宗元豐七年(1084年)由黃州(治所在今湖北黃岡)貶所改遷汝州(治所在今河南臨汝) 團練副使,赴汝州時經過九江,與友人參寥同遊廬山。瑰麗的山水觸發逸興壯思,於是寫下了若幹首廬山記遊詩。《題西林壁》是遊觀廬山後的總結。據南宋施宿《東坡先生年譜》記載可知此詩約作於元豐七年五月間。

* 《題西林壁》題西林壁蘇軾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专题为您介绍:《題西林壁》 蘇軾宋代蘇軾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分類:古詩三百首小學古詩紀遊寫景寫山廬山哲理作者簡介(蘇軾)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 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題西林壁》題西林壁蘇軾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原文,《題西林壁》題西林壁蘇軾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翻译,《題西林壁》題西林壁蘇軾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赏析,《題西林壁》題西林壁蘇軾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阅读答案,出自《題西林壁》題西林壁蘇軾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就爱诗词网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dd110.com/chengyu/81d39991434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