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彈琴》 劉長卿

唐代   劉長卿 泠泠七絲上,听弹靜聽鬆風寒。琴听卿原
古調雖自愛,弹琴今人多不彈。刘长
分類: 唐詩三百首

作者簡介(劉長卿)

劉長卿頭像

劉長卿(約726 — 約786),文翻字文房,译赏漢族,析和宣城(今屬安徽)人,诗意唐代詩人。听弹後遷居洛陽,琴听卿原河間(今屬河北)為其郡望。弹琴玄宗天寶年間進士。刘长肅宗至德中官監察禦史,文翻後為長洲縣尉,译赏因事下獄,析和貶南巴尉。代宗大曆中任轉運使判官,知淮西、鄂嶽轉運留後,又被誣再貶睦州司馬。德宗建中年間,官終隨州刺史,世稱劉隨州。

詩題一作“彈琴”,《劉隨州集》為“聽彈琴”。從詩中“靜聽”二字細味,題目以有“聽”字為妥。
  琴是我國古代傳統民族樂器,由七條弦組成,所以首句以“七弦”作琴的代稱,意象也更具體。“泠泠”形容琴聲的清越,逗起“鬆風寒”三字。“鬆風寒”以風入鬆林暗示琴聲的淒清,極為形象,引導讀者進入音樂的境界。“靜聽”二字描摹出聽琴者入神的情態,可見琴聲的超妙。高雅平和的琴聲,常能喚起聽者水流石上、風來鬆下的幽清肅穆之感。而琴曲中又有《風入鬆》的調名,一語雙關,用意甚妙。
  如果說前兩句是描寫音樂的境界,後兩句則是議論性抒情,牽涉到當時音樂變革的背景。漢魏六朝南方清樂尚用琴瑟。而到唐代,音樂發生變革,“燕樂”成為一代新聲,樂器則以西域傳入的琵琶為主。“琵琶起舞換新聲”的同時,公眾的欣賞趣味也變了。受人歡迎的是能表達世俗歡快心聲的新樂。穆如鬆風的琴聲雖美,如今畢竟成了“古調”,又有幾人能懷著高雅情致來欣賞呢?言下便流露出曲高和寡的孤獨感。“雖”字轉折,從對琴聲的讚美進入對時尚的感慨。“今人多不彈”的“多”字,更反襯出琴客知音者的稀少。有人以此二句謂今人好趨時尚不彈古調,意在表現作者的不合時宜,是很對的。劉長卿清才冠世,一生兩遭遷斥,有一肚皮不合時宜和一種與流俗落落寡合的情調。他的集中有《幽琴》(《雜詠八首上禮部李侍郎》之一)詩曰:“月色滿軒白,琴聲宜夜闌。飀飀青絲上,靜聽鬆風寒。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向君投此曲,所貴知音難。”其中四句就是這首聽琴絕句。“所貴知音難”也正是詩的題旨之所在。“作詩必此詩,定知非詩人”,詩詠聽琴,隻不過借此寄托一種孤芳自賞的情操罷了。  
(周嘯天)

《聽彈琴》劉長卿 拚音讀音參考

tīng tán qín
聽彈琴

líng líng qī sī shàng, jìng tīng sōng fēng hán.
泠泠七絲上,靜聽鬆風寒。
gǔ diào suī zì ài, jīn rén duō bù dàn.
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

網友評論


* 《聽彈琴》聽彈琴劉長卿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专题为您介绍:《聽彈琴》 劉長卿唐代劉長卿泠泠七絲上,靜聽鬆風寒。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分類:唐詩三百首作者簡介(劉長卿)劉長卿(約726 — 約786),字文房,漢族,宣城今屬安徽)人,唐代詩人。後遷居洛陽,河 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聽彈琴》聽彈琴劉長卿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原文,《聽彈琴》聽彈琴劉長卿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翻译,《聽彈琴》聽彈琴劉長卿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赏析,《聽彈琴》聽彈琴劉長卿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阅读答案,出自《聽彈琴》聽彈琴劉長卿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就爱诗词网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dd110.com/chengyu/797e39920148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