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有寄》 羅隱

唐代   羅隱 丹青未合便回頭,秋日秋日見盡人間事始休。有寄有寄原文意
隻有百神朝寶鏡,罗隐永無纖浪犯虛舟。翻译
曾臨鐵甕雖分職,赏析近得金陵亦偶遊。和诗
東去西來人不會,秋日秋日上卿蹤跡本玄洲。有寄有寄原文意
分類:

作者簡介(羅隱)

羅隱頭像

羅隱(833-909),罗隐字昭諫,翻译新城(今浙江富陽市新登鎮)人,赏析唐代詩人。和诗生於公元833年(太和七年),秋日秋日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師,有寄有寄原文意應進士試,罗隐曆七年不第。鹹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編其文為《讒書》,益為統治階級所憎惡,所以羅袞贈詩說:“讒書雖勝一名休”。後來又斷斷續續考了幾年,總共考了十多次,自稱“十二三年就試期”,最終還是铩羽而歸,史稱“十上不第”。黃巢起義後,避亂隱居九華山,光啟三年(公元887年),55歲時歸鄉依吳越王錢鏐,曆任錢塘令、司勳郎中、給事中等職。公元909年(五代後梁開平三年)去世,享年77歲。

《秋日有寄》羅隱 翻譯、賞析和詩意

《秋日有寄》是唐代羅隱的一首詩。這首詩描繪了秋日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人世間事物的厭倦和返璞歸真的願望。

詩中的第一聯“丹青未合便回頭,見盡人間事始休。”意味著作者在世俗事物中找到了心靈的歸宿。他通過描繪自己回頭看盡人間事物的意象,表達了對塵世的煩憂和對世間事物的厭倦。他想要離開這個世界,回歸內心的安寧。

第二聯“隻有百神朝寶鏡,永無纖浪犯虛舟。”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界的向往。他將自然界比作寶鏡,把自己的虛舟比作細小的波浪。他想要遠離塵世的浮躁與短暫,去融入大自然的永恒與寧靜之中。

第三聯“曾臨鐵甕雖分職,近得金陵亦偶遊。”描述了作者離開塵世,尋找內心平靜和解脫的過程。他曾經在鐵甕(指古代監獄)中當過監官,現在在金陵(南京)遊玩,但他意識到無論在哪裏,都無法真正逃離塵世的束縛。

最後一聯“東去西來人不會,上卿蹤跡本玄洲。”表達了作者對現實世界的無奈和孤獨。無論他走到哪裏,他都很難與他人產生真正的接觸和理解。他與塵世的聯係已經斷裂,他的歸宿是在內心尋找的玄洲(指心靈的歸宿)。

整首詩以秋日為背景,通過對景物的描寫和對自然、人生的思考表達了對塵世的艱難與無奈、返璞歸真的向往和對內心歸宿的渴望。它透過作者的思維和感受傳達了一種超越塵世的境界和心靈的寄托。

* 此內容來自古詩詞愛好者,僅供參考

《秋日有寄》羅隱 拚音讀音參考

qiū rì yǒu jì
秋日有寄

dān qīng wèi hé biàn huí tóu, jiàn jìn rén jiān shì shǐ xiū.
丹青未合便回頭,見盡人間事始休。
zhǐ yǒu bǎi shén cháo bǎo jìng,
隻有百神朝寶鏡,
yǒng wú xiān làng fàn xū zhōu.
永無纖浪犯虛舟。
céng lín tiě wèng suī fēn zhí, jìn dé jīn líng yì ǒu yóu.
曾臨鐵甕雖分職,近得金陵亦偶遊。
dōng qù xī lái rén bú huì, shàng qīng zōng jī běn xuán zhōu.
東去西來人不會,上卿蹤跡本玄洲。

網友評論

* 《秋日有寄》秋日有寄羅隱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专题为您介绍:《秋日有寄》 羅隱唐代羅隱丹青未合便回頭,見盡人間事始休。隻有百神朝寶鏡,永無纖浪犯虛舟。曾臨鐵甕雖分職,近得金陵亦偶遊。東去西來人不會,上卿蹤跡本玄洲。分類:作者簡介(羅隱)羅隱833-909),字 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秋日有寄》秋日有寄羅隱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原文,《秋日有寄》秋日有寄羅隱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翻译,《秋日有寄》秋日有寄羅隱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赏析,《秋日有寄》秋日有寄羅隱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阅读答案,出自《秋日有寄》秋日有寄羅隱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就爱诗词网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dd110.com/chengyu/792f39881169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