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涇溪》 杜荀鶴

唐代   杜荀鶴 涇溪石險人兢慎,泾溪泾溪終歲不聞傾覆人。杜荀
卻是鹤原平流無石處,時時聞說有沉淪。文翻
分類: 寫水哲理

作者簡介(杜荀鶴)

杜荀鶴頭像

杜荀鶴(846~904),译赏唐代詩人。析和字彥之,诗意號九華山人。泾溪泾溪漢族,杜荀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鹤原大順進士,文翻以詩名,译赏自成一家,析和尤長於宮詞。诗意官至翰學士知製造。泾溪泾溪大順二年,第一人擢第,複還舊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學士、主客員外郎、知製誥。恃勢侮易縉紳,眾怒,欲殺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為《唐風集》十卷,今編詩三卷。事跡見孫光憲《北夢瑣言》、何光遠《鑒誡錄》、《舊五代史·梁書》本傳、《唐詩紀事》及《唐才子傳》。

涇溪翻譯及注釋

翻譯
涇溪裏麵礁石很險浪很急,人們路過的時候都非常小心,所以終年都不會聽到有人不小心掉到裏麵淹死的消息。
恰恰是在水流緩慢沒有礁石的地方,卻常常聽到有人被淹死的消息。

注釋
①涇(jīng)溪:一作涇川,又名賞溪。在今安徽涇縣。源出旌德縣南,北流至涇縣西入青弋江。李白《涇溪東亭寄鄭少府諤》有“欲往涇溪不辭遠,龍門蹙波虎眼轉”。《別山僧》有“何處名僧到水西,乘舟弄月宿涇溪”。另有《涇溪南藍山下有落星潭可以卜築餘泊舟石上寄何判官昌浩》。[2]
②兢(jīng)慎:因害怕而小心警惕。
③終歲:整年。
④傾覆:翻船沉沒。下文的“沉淪”義同。
⑤平流:平穩的水中。平,這裏指溪水不掀波。
⑥處:地方。
⑦聞:說,聽說。

涇溪賞析

  詩寫得曲折,理析得透徹。短短的二十八個字中,包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精妙的生命辨證。 南宋詩人薑夔在總結前人詩歌創作經驗時,用四個高妙來說明優秀作品:“(1)礙而實通曰理高妙;(2)事出意外曰意高妙;(3)寫出幽微,如深潭見底,曰想高妙;非奇非怪,剝落文彩,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曰自然高妙。”杜荀鶴的《涇溪》詩正是理高妙的傑作。從表麵看,詩的事理是礙而不通的。因為行舟水上,遇險不傾,平流卻覆,似乎不合常理。但是,透過現象看本質,我們就會發現在這不通的現象中,潛藏著大通的本質。因為舟是人駕的,舟的載沉,不取決於路的平險,而決定於人的狀況。溪險石危時,人人警惕,,自然安如泰山;平流無石處,容易懈怠,往往舟覆人亡。這,正是杜荀鶴《涇溪》詩析理的高妙之處。

  推而廣之,杜荀鶴在這裏絕不僅僅說明行船的道理,他也在比擬人事的成敗。歐陽修在《梅聖俞墓誌銘》中說:“詩窮而後工”,司馬遷在《太史公自敘》中列舉了文王、孔子、左丘明、屈原、韓非五人遭遇困厄,發憤著書,終成大器的故事。其中的道理,與《涇溪》詩是完全一致的。《五代史·伶官傳序》中有一句名言:“生於憂患,亡於安樂。”句中的“憂患”正如涇溪的“險”;句中的“安樂”正如涇溪的“平”;句中的“興”、“亡”正如涇溪的“不聞傾覆”與“沉淪”——水性與人性在此又一次嚴密吻合。 究其載沉原因,比擬人事成敗,有以下四個方麵:

  (1)懈怠。《吳越春秋》載:吳王夫差興於憂患之時,勵精圖治,打敗了越王勾踐。後來,昧於安樂,怠於治國,最終被越所滅。這個故事正好反映了兢慎則成,懈怠則敗的教訓。韓國著名圍棋國手曹熏鉉對其天才弟子李昌鎬進行評價時斷言:最容易毀掉弟子前程的是自我管理失敗(即盛名之下的懈怠)。結果,李昌鎬事事兢慎,如日方中。倒是李昌鎬的對手,怠於人事的聶衛平棋聖毀掉了自己的大好河山。這,又是涇溪詩意的精確注解。

  (2)麻痹。眾所周知,危險的局麵使人警惕,平順的局麵促人大意。而失敗的毒素,往往存在於大意之中。陳壽《三國誌》記載:蜀漢大將關羽統兵伐魏,圍困樊城,水淹七軍,兵鋒所指,無不望風披靡。於是,關羽驕傲起來,放鬆了對其後路東吳的戒備。結果,吳將呂蒙襲奪荊州,關羽敗走麥城,身首異處。這說明了大意與麻痹的危害。需知世上無順事,事順則藏險。如果居安不慮危,當然是取敗之道。明乎此,也就能洞悉太平洋戰爭中,美國珍珠港內不可一世的太平洋艦隊覆滅的奧秘了。

  (3)固步自封。有一位老人說過:“如果和平與繁使人不思進取,固步自封,那麽,真正的危險就在其中孕育。”甲午戰爭,泱泱中華大國竟然被彈丸的日本擊敗。原因很簡單,日本進行了明治維新,國力蒸蒸日上;中華自恃地大物博,完全無所作為。兩相比較,勝負的天平自然傾斜。同理,固若金湯的馬其諾防線,擋不住精勇驃悍的納粹雄兵;萬裏長城巨大屏障,擋不住北方草原的強大鐵騎;中原漢人的太平夢想,常常被遊牧民族攪得滿目瘡痍。安於現狀、固步自封的危險,於此可見。

  (4)分裂。小說《三國演義》中有這樣的故事:曹操打敗了袁紹的主力,袁紹病死了。他的兒子和女婿精誠團結,退據北方。曹操急攻不下,便采用了謀士郭嘉的建議,引兵撤退。危險暫時消失了,曾經並肩戰鬥的袁家子弟們開始了爭權奪利。他們自相殘殺起來,結果是兩敗俱傷。曹軍順勢北進,徹底消滅了袁家的殘餘勢力,統一了祖國北方。這個故事深刻地揭示了安樂對人性的毒化作用。危險消失了,人心也就散了,曾經有過的齊心協力、共度時艱的局麵不複存在。試想同舟不共濟,南轅卻北轍,能不遭受滅頂之災嗎?

  以上四點當然不是問題的全部。但是,已經具有觸目驚心的巨大震撼力。在杜荀鶴《涇溪》詩中,過往船隻的傾覆出於何種原因,我們不得而知。但是,絕對和平流中的舟人失去兢慎有關。萬事成功都得緣於進取,大凡失敗莫不是墮誌。水如此,人如此;古如此,今如此。誰也不能例外。

  今天,我們的國家漸漸強盛,國民的生活漸漸富足,憂患的日子漸漸遠去。但是,歌舞升平的表象裏下麵,卻洶湧著極其險惡的暗流。東有美日,北有強俄,內有台島,政經隱憂……當此希望與憂患並生的時刻,我們重讀《涇溪》詩,其現實的意義不容低估。它能使我們洞察和平背後潛藏的危險,重溫“興於憂患,亡於安樂。”的古訓,理解“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凝聚民族複興的偉岸張力。幫助我們尋找正視挑戰,長治久安的治國良策。

  這,正是水性與人性的實質,也是杜荀鶴《涇溪》詩的真正價值。寓含的哲理:告誡人們要居安思危,處盈慮虧,枕戈待旦。

涇溪創作背景

  涇溪,在安徽省東南部。源出旌德縣南,北流至涇縣與賞溪匯合,西北向流人蕪湖。涇縣至蕪湖的河段,今名青弋江,多暗礁險灘,水流湍急。《唐風集》注為杜荀鶴所作,《全唐詩》中,此詩亦歸於羅隱名下,羅隱為浙江富陽人,似未來過涇縣,杜荀鶴為安徽池州人,與涇縣相去不遠,乃近水樓台,作者當以杜荀鶴為是。

《涇溪》杜荀鶴 拚音讀音參考

jīng xī
涇溪

jīng xī shí xiǎn rén jīng shèn, zhōng suì bù wén qīng fù rén.
涇溪石險人兢慎,終歲不聞傾覆人。
què shì píng liú wú shí chù, shí shí wén shuō yǒu chén lún.
卻是平流無石處,時時聞說有沉淪。

網友評論

* 《涇溪》涇溪杜荀鶴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专题为您介绍:《涇溪》 杜荀鶴唐代杜荀鶴涇溪石險人兢慎,終歲不聞傾覆人。卻是平流無石處,時時聞說有沉淪。分類:寫水哲理作者簡介(杜荀鶴)杜荀鶴(846~904),唐代詩人。字彥之,號九華山人。漢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石 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涇溪》涇溪杜荀鶴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原文,《涇溪》涇溪杜荀鶴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翻译,《涇溪》涇溪杜荀鶴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赏析,《涇溪》涇溪杜荀鶴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阅读答案,出自《涇溪》涇溪杜荀鶴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就爱诗词网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dd110.com/chengyu/787c39885452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