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山月》 陸遊

宋代   陸遊 和戎詔下十五年,关山將軍不戰空臨邊。月关原文意
朱門沉沉按歌舞,山月赏析廄馬肥死弓斷弦。陆游
戍樓刁鬥催落月,翻译三十從軍今白發。和诗
笛裏誰知壯士心,关山沙頭空照征人骨。月关原文意
中原幹戈古亦聞,山月赏析豈有逆胡傳子孫!陆游
遺民忍死望恢複,翻译幾處今宵垂淚痕。和诗
分類: 愛國壯誌未酬悲憤

作者簡介(陸遊)

陸遊頭像

陸遊(1125—1210),关山字務觀,月关原文意號放翁。山月赏析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製。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關山月翻譯及注釋

翻譯
與金人議和的詔書已經下了十五年,將軍不作戰白白地來到邊疆。
深廣、壯麗的貴族府裏按著節拍演歌舞,馬棚裏的肥馬默默死去、弓弦朽斷。
守望崗樓上報更的刁鬥催月落,三十歲參軍到如今已經白了發。
從笛聲裏誰人知道壯士的心思。月亮白白地照射著出征將士的骨頭。
中原一帶的戰爭古代也聽說有,但哪有異族統治者能在中原傳子傳孫?
淪陷的人民忍痛生存盼複國,今天晚上有多少地方的民眾在流淚!

注釋
1.關山月:樂府舊題,《樂府解題》雲“《關山月》,傷離別也”。
2.和戎:原意是與少數民族和睦相處,實指宋朝向金人屈膝求安。宋孝宗隆興元年(1163年)下詔與金人第二次議和,至作者作此詩時,曆時為十五年。
3.邊:邊防,邊境。
4.“朱門”句:紅漆大門,借指豪門貴族。沉沉:形容門房庭院深邃。按:擊節拍。
5.“廄(iù)”句:馬棚。肥死:馬棚裏的馬不用,漸漸死去。弓斷弦:弓很久不用,繃的弦都斷了。
6.“戍樓”句:邊界上用以守望的崗樓。刁鬥:軍用銅鍋,可以做飯,也可用來打更。
7.笛裏:指以笛吹奏的曲調聲。
8.沙頭:邊塞沙漠之地。征人:出征戍守邊塞的戰士。
9.逆胡傳子孫:指金人長期占領中原。金自太宗完顏晟進占中原,至此時已有四世,故雲傳子孫。又可理解為南宋當今君臣不思恢複。將它留給後代去處理。
10.“遺民”句:指金國占領下的中原百姓。恢複:恢複中原故土。

關山月鑒賞

  《關山月》充分地體現了陸遊愛國主義詩歌的基本內容和精神實質,是思想性和藝術性結合比較完美的作品。飽含詩人憂國愛民的思想,感情沉痛悲憤,讀來使人淚下。這種感人肺腑的巨大力量,除了來自其偉大的愛國情懷,還在於其高超的藝術手法,其中最突出的一點就是構建了多重套疊的對比示現修辭文本。

  從宏觀結構上看,全詩共十二句,每四句一轉韻。相應的在內容上也分為三個層次。這三個層次分別選取同一月夜下三種人物的不同境遇和態度,作為全詩的結構框架。一邊是豪門貴宅中的文武官員,鶯歌燕舞,不思複國;一邊是戍邊戰士,百無聊賴,報國無門;一邊是中原遺民,忍辱含詬,淚眼模糊,盼望統一。這三個場景構成了三幅對比鮮明的圖畫,揭露和抨擊了當權者隻顧縱情聲色,偷得一己安寧而置兵民痛苦於雲外的腐敗投降政治。

  第一段:和戎詔下十五年,將軍不戰空臨邊。朱門沉沉按歌舞,廄馬肥死弓斷弦。

  詩人先以“和戎詔下十五年,將軍不戰空臨邊”總領全詩,與下文的諸種場景形成直接的因果關係。詩的開始“和戎”句謂本應隻是暫時權宜之計的和戎,卻一忽而過十五年,有批評之意;將軍能戰而不戰,“空”字質疑的語氣很重。繼以“朱門沉沉按歌舞”和“廄馬肥死弓斷弦”這兩個典型情景為著眼點,進行對比。一邊是深宅大院裏歌舞升平;一邊是馬棚裏戰馬肥死,武庫中弓弦黴斷。“朱門”句指朝廷的權臣、重臣已經忘懷了國土淪陷的現狀,“沉沉”用得很好,好像沉醉得很深,“按”字很好地寫出重臣不以國家為重,唯知作樂的情形。“廄馬”句寫英雄無用武之地寫得很沉痛。這種對比揭示了統治者終日醉生夢死,荒淫腐化,導致邊防武備一片荒廢的現狀。這說明他們早已忘卻國恥。我們完全可以體味到:日日不忘抗金複國的偉大詩人陸遊,麵對統治者的苟安思想和腐朽生活,強烈的憤慨之情如萬丈烈火,噴湧而出。

  這因為南宋統治集團隻顧自己的安樂,而不惜出賣國家、民族的利益。 “朱門”一句一針見血地揭露了他們妥協、投降的實質,在大敵當前,國土淪喪,民族危亡之際,統治者卻是一味追求燈紅酒綠,爭歌逐舞的享樂生活。他們貪生怕死,向敵人屈膝投降,采取不抵抗政策,下什麽自欺其人的“和戎詔”,致使那些養來抗敵的戰馬,用來殺敵的弓箭,死的死,斷的斷,而且馬是肥死,弓是朽斷。這是多麽慘痛的現實呀!“廄馬肥死弓斷弦”是對“將軍不戰空臨邊”的補充,這兩句都與和戎下詔有直接的因果關係。

  第二段:戍樓刁鬥催落月,三十從軍今白發。笛裏誰知壯士心,沙頭空照征人骨。

  在這和戎詔下的十五年中,邊關沒有了流汗掉肉的辛苦操練,沒有驚心動魄的流血戰事,一切歸於風平浪靜,相安無事。在這裏,詩人把比較的著眼點聚焦於尚存者和死難者的命運和價值。對於尚存者來說,由於有最高統治者的“和戎詔”,多少年來,他們無所事事,隻有以陣陣刁鬥聲送走一輪又一輪的明月,隻有把自己的心事寄托於幽咽的笛聲中,每天都在這種百無聊賴的生活中打發時光。日複一日,年複一年,許多三十歲左右參軍的壯士現在都已經白發蒼蒼了。

  一個“催”字,下得何等急促,一句“壯士心”,寫得何等赤誠,一個反問句,顯得多麽無奈!在這急促催月的刁鬥聲中,在這如怨如泣的笛聲中,隱含了壯士們盼望殺敵立功,盡快結束這種枯燥無味的生活,早日回歸久別的家園的迫切心情,但這種心情,又有誰能理解呢?“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杜甫《石壕吏》)如果說存活者還可以有一絲幻想,那麽對於死難者來說呢?“沙頭空照征人骨”,一個“空”字,說明了戰士們殺敵和歸鄉的諸種願望,將隨著老死邊關、化做暴露於野的白骨而最終落空,也說明了他們的獻出的青春與生命毫無價值。

  詩歌忌重字,這句詩卻與前麵的“將軍不戰空臨邊”複用“空”字,看似敗筆的兩個字卻正好將“將軍”“征人”的生活命運構成了鮮明對比。生者無聊幽怨,死者暴屍沙場,生與死的對照畫麵揭示了戰士的悲劇命運,反映了戰士的滿腔悲憤,字裏行間,飽含著詩人對和戎路線的無聲控訴和對邊關戰士的深切同情。“空照”、 “誰知”等詞語是他這種心情的寫照。

  最後四句是第三段:中原幹戈古亦聞,豈有逆胡傳子孫!遺民忍死望恢複,幾處令宵垂淚痕!

  從寫邊防戰士轉到寫人民,寫在敵人統治下被奴役的北方人民即所謂遺民。主要描繪中原遺民含淚盼望複國的畫麵。“中原幹戈古亦聞”,詩人首先展現了一幅遙遠浩瀚的曆史背景圖:中原地區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硝煙彌漫的戰場,古代中華兒女為了抵禦外辱,曾經在這裏浴血奮戰。詩人此句用意深刻:這一句上與開頭的“和戎詔下十五年”“將軍不戰”的現狀遙相對照,形成古今對比的情景,借古諷今;下與“豈有逆胡傳子孫”形成對比,詩人用了一個語氣強烈的反問句式,表達了對和戎政策的無比憤慨之情。

  緊接著,“逆胡傳子孫”和“遺民忍死望恢複,幾處今宵垂淚痕”構成一幅對比鮮明的情景:一邊是占領中原的女真人在這裏子孫成群,其樂融融,準備落地生根;另一邊是中原遺民忍辱含淚,盼望統一,這兩個情景兩相對照,又融為一體。這幅圖景使我們很容易聯想到陸遊的另外兩句詩:“遺民淚盡胡塵裏,南望王師又一年。”(《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中原淪陷地區,胡人的盛囂塵上和遺民的痛苦淒慘,無不揭示了“和戎詔”的巨大禍害,展現了遺民的複國願望。遺民們深受異族蹂躪,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支持他們的精神力量,就是盼望宋軍能夠揮戈北上,恢複祖國統一的局麵。然而遺民們期待北伐,盼望恢複的願望無法實現,他們隻好空望著南方,傷心落淚。這就是結尾兩句“遺民忍死望恢複,幾處今宵垂淚痕”的含義。

  此詩的思想內容:《關山月》雖然既寫了統治集團,又寫了將士、遺民,但是從頭到尾貫穿著一條線索——南宋王朝下詔和戎,這是詩的第一句指明了的。正是因為下詔和戎,將軍才不戰空臨邊,戰士才不得趁年輕力壯上陣殺敵,遺民才不得從外族統治的水深火熱之中解放出來。詩人的思想傾向是非常鮮明的,這就是詩中所表現的對南宋集團妥協投降政策的譴責,對抗敵愛國的將士和遺民的深切同情,和對侵略者的無比仇恨,正因為表現了這些思想,所以我們才說《關山月》集中體現了陸遊愛國詩歌的進步內容和精神實質。陸遊詩歌愛國主義精神還常常表現為他壯誌未酬的憤懣。在《關山月》詩中,雖然不像《書憤》等詩那樣直接表現這一點,但是在“將軍不戰空臨邊”,“廄馬肥死弓斷弦”,“笛裏誰知壯士心”,“沙頭空照征人骨”等句子中間也隱含著自己傾音無路,壯誌未酬的悲憤,詩人與抗金的將士們是息息相通的。

關山月簡析

  這首詩是以樂府舊題寫時事,作於陸遊罷官閑居成都時。詩中痛斥了南宋朝廷文恬武嬉、不恤國難的態度,表現了愛國將士報國無門的苦悶以及中原百姓切望恢複的願望,體現了詩人憂國憂民、渴望統一的愛國情懷。全詩十二句,每四句一轉韻,表達一層意思,分別寫將軍權貴、戍邊戰士和中原百姓。詩人構思非常巧妙,以月夜統攝全篇,將三個場景融成一個整體,構成一幅關山月夜的全景圖。可以說,這是當時南宋社會的一個縮影。詩人還選取了一些典型事物,如朱門、廄馬、斷弓、白發、征人骨、遺民淚等,表現了詩人鮮明的愛憎感情。本詩語言凝練,一字褒貶,具有很強的表現力。

關山月藝術特色

  《關山月》詩不僅有著深刻的思想,而且有充沛的感情,豐滿的形象,生動的描寫。具體說來,概括性強,抒情性強,語言精練自然,圓轉流暢,是這首詩的特點。同時也可以說是陸遊在藝術上的共同特點。這首《關山月》詩的風格是沉鬱、蒼茫、悲涼、激越的。陸遊創造性運用了《關山月》這種古樂府的舊題, “關山月”原來以邊塞為題材,抒發從軍戰士懷人思鄉的內心感情。而陸遊從和戎下詔的統治集團寫到邊塞戍樓的戰士又寫到中原忍死的遺民,詩的內容豐富了,境界擴展了,思想意義也更深刻了。它的風格也不再是一味的低回哀怨而是沉鬱蒼茫、悲涼激越的了。陸遊還相當巧妙地緊扣著關、山、月三個字,去組織材料表現主題,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很強的抒情性。關山原是代表邊塞的地理特征,防守時總是在山勢險峻之處設置關塞。而陸遊卻突破這一限製,把關山擴大開去,從關山以內寫到關山以外。關山以內是後方,那裏朱門之內的盡興的淺斟低唱,無休止地輕歌漫舞。關山本身是前方戰士的戍樓,那裏有樓內生者的蒼蒼白發,樓外死者的累累白骨。關山以外,是淪陷區,那裏有殘暴敵人的幹戈屠殺,無辜百姓的血淚酸辛。詩人由近及遠,把幾方麵不同的事物排列在一起,深刻而生動地表現了詩人愛憎的感情、是非觀念,形象而具體地揭示出愛國和賣國兩條政治路線的尖銳對立,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濃鬱的抒情性。同時詩人還緊扣“月”字,利用月亮的連續變化,周而複始,來表示時間的推移、季節的轉換,這是從縱的方麵貫穿和戎詔下十五年的曆史。而且月在我們民族的傳統中象征著美好的團圓,因此守邊的戰士見了它抒發懷鄉之情;亡國的遺民見了它,牽動故國之思。可是在南宋統治集團看來,這正是烹歌煮酒的良辰美景。同是明月,在不同的政治立場、不同生活處境人們的心目當中,感受不同,反映不同;同是明月照射著朱門的歌舞,照射著前方戰士的白發、屍骨,照射著淪陷區遺民的淚痕,而且在十五年來就這麽一直照射著。歌舞沉迷,白發益多,屍骨未收,淚痕依舊。借著月光的照射,詩人從曆史到現實,把長期和戎不戰的政治局麵,作了鮮明真切的藝術概括,沉痛悲憤之情充溢於字裏行間。詩的語言也曉暢平易,精練自然,沒有劍拔弩張驚人的句子,但在客觀事實的描述中,卻更顯出一種摧人淚下、驚心動魄的力量。由此可見,說《關山月》思想性、藝術性達到了高度完美的結合,能代表陸遊詩歌的思想藝術特點,是一點也不誇張的。

關山月創作背景

  隆興元年(1163年)宋軍在符離大敗之後,十一月,孝宗詔集廷臣,權衡與金國議和的得失,後達成和議。到了孝宗淳熙四年(1177年),此時距當年下詔議和已十五年了,南宋朝廷不思恢複,沉浸在苟安的和平裏,詩人感傷時事寫下此詩。

  淳熙二年(1175年),陸遊幾經調動再回到成都時,範成大也以四川製置使的身份來到這裏,舊友異地相逢,十分親熱,常在一起飲酒酬唱。陸遊原本豪放不羈,這時因抗金的抱負與個人的事業都受到挫折,更是借酒澆愁,放浪形骸。因他“不拘禮法”,被一些人譏為“頹放”(《宋史》本傳),並於淳熙三年被罷去知嘉州的官職。陸遊索性自號“放翁”,表示對抗和蔑視的態度。但盡管他外表上曠達頹放,飲酒尋樂,內心卻常常充滿了憂患、憤慨和悲哀。

《關山月》陸遊 拚音讀音參考

guān shān yuè
關山月

hé róng zhào xià shí wǔ nián, jiāng jūn bù zhàn kōng lín biān.
和戎詔下十五年,將軍不戰空臨邊。
zhū mén chén chén àn gē wǔ, jiù mǎ féi sǐ gōng duàn xián.
朱門沉沉按歌舞,廄馬肥死弓斷弦。
shù lóu diāo dǒu cuī luò yuè, sān shí cóng jūn jīn bái fà.
戍樓刁鬥催落月,三十從軍今白發。
dí lǐ shéi zhī zhuàng shì xīn, shā tóu kōng zhào zhēng rén gǔ.
笛裏誰知壯士心,沙頭空照征人骨。
zhōng yuán gān gē gǔ yì wén, qǐ yǒu nì hú chuán zǐ sūn!
中原幹戈古亦聞,豈有逆胡傳子孫!
yí mín rěn sǐ wàng huī fù, jǐ chù jīn xiāo chuí lèi hén.
遺民忍死望恢複,幾處今宵垂淚痕。

網友評論

* 《關山月》關山月陸遊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专题为您介绍:《關山月》 陸遊宋代陸遊和戎詔下十五年,將軍不戰空臨邊。朱門沉沉按歌舞,廄馬肥死弓斷弦。戍樓刁鬥催落月,三十從軍今白發。笛裏誰知壯士心,沙頭空照征人骨。中原幹戈古亦聞,豈有逆胡傳子孫!遺民忍死望恢複, 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關山月》關山月陸遊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原文,《關山月》關山月陸遊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翻译,《關山月》關山月陸遊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赏析,《關山月》關山月陸遊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阅读答案,出自《關山月》關山月陸遊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就爱诗词网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dd110.com/chengyu/771f39887245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