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木海上刻詩》 李讚華

唐代   李讚華 小山壓大山,立木立木李赞大山全無力。海上海上华原
羞見故鄉人,刻诗刻诗從此投外國。文翻
分類:

作者簡介(李讚華)

李讚華頭像

李讚華一般指耶律倍。译赏耶律倍(899年―936年),析和小字圖欲,诗意遼太祖耶律阿保機長子,立木立木李赞自幼聰穎好學,海上海上华原深得耶律阿保機的刻诗刻诗喜愛和器重,916年被立為皇太子。文翻926年,译赏封為東丹國王、析和稱“人皇王”。诗意926年太祖病逝後,立木立木李赞耶律德光繼位為帝。天顯三年(928年)東丹國南遷,升東平為南京。同時耶律德光對耶律倍施以控製和監視。930年耶律倍棄國投奔後唐。936年後唐發生政變,耶律倍遇害,葬顯陵。947年,耶律德光去世。耶律倍長子耶律阮最終奪回了皇位,追諡耶律倍為讓國皇帝。

《立木海上刻詩》李讚華 翻譯、賞析和詩意

立木海上刻詩

小山壓大山,大山全無力。
羞見故鄉人,從此投外國。

中文譯文:

立在海上的木頭上刻的詩

小山壓在大山上,大山完全無力。
害羞地見到故鄉的人,從此投奔外國。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李讚華所作,通過簡潔敘述表達了一個人遠離故鄉的心情和選擇。

首兩句“小山壓大山,大山全無力”,用比喻的手法,將個體的力量與整體的力量進行對比。小山壓在大山之上,大山卻無力抗衡,暗指個人麵對整體的力量時的無力感。這裏,“小山”可以指代個體、個人,而“大山”則可指代社會、環境,無力的大山體現了個體在社會中的微弱。

接下來的兩句“羞見故鄉人,從此投外國”,表達了詩人在麵對故鄉人時的羞愧和逃離的決心。當詩人回到故鄉看到熟悉的人時,他的內心充滿了羞愧和尷尬,於是決定離開故土,投奔外國。

整首詩通過簡潔的語言和精煉的比喻,表達了詩人在麵臨逆境和無法改變現實的情況下,選擇離開故鄉、遠離熟悉的環境的決心和心情。詩中抒發了詩人對於逃離故土的複雜情感,既有羞愧和無奈,也有對未知世界的向往與希望。

這首詩情感真摯,表達了一個人在麵臨困境時的選擇和無力感,並在離鄉之際抒發對未知前途的期許。通過簡潔而凝練的語言和隱喻的手法,詩人傳達了自己的思考和情感,給人以啟示和共鳴。

* 此內容來自古詩詞愛好者,僅供參考

《立木海上刻詩》李讚華 拚音讀音參考

lì mù hǎi shàng kè shī
立木海上刻詩

xiǎo shān yā dà shān, dà shān quán wú lì.
小山壓大山,大山全無力。
xiū jiàn gù xiāng rén, cóng cǐ tóu wài guó.
羞見故鄉人,從此投外國。

網友評論

* 《立木海上刻詩》立木海上刻詩李讚華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专题为您介绍:《立木海上刻詩》 李讚華唐代李讚華小山壓大山,大山全無力。羞見故鄉人,從此投外國。分類:作者簡介(李讚華)李讚華一般指耶律倍。耶律倍899年―936年),小字圖欲,遼太祖耶律阿保機長子,自幼聰穎好學, 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立木海上刻詩》立木海上刻詩李讚華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原文,《立木海上刻詩》立木海上刻詩李讚華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翻译,《立木海上刻詩》立木海上刻詩李讚華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赏析,《立木海上刻詩》立木海上刻詩李讚華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阅读答案,出自《立木海上刻詩》立木海上刻詩李讚華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就爱诗词网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dd110.com/chengyu/761b39885534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