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蠶》 蔣貽恭

唐代   蔣貽恭 辛勤得繭不盈筐,咏蚕咏蚕译赏燈下繅絲恨更長。蒋贻
著處不知來處苦,恭原但貪衣上繡鴛鴦。文翻
分類: 抒情

作者簡介(蔣貽恭)

蔣貽恭,析和五代後蜀詩人。诗意一作詒恭,咏蚕咏蚕译赏又作詔恭,蒋贻江淮間人。恭原唐末入蜀,文翻因慷慨敢言,析和無媚世態,诗意數遭流遣。咏蚕咏蚕译赏後值蜀高祖孟知祥搜訪遺材,蒋贻起為大井縣令。恭原貽恭能詩,詼諧俚俗,多寓譏諷。高祖末年,臣僚多尚權勢,侈敖無節,貽恭作詩諷之,高祖讚為“敢言之士也。”《詠安仁宰搗蒜、《詠蝦蟆》、《詠王給事》等,譏刺縉紳及輕薄之徒,為彼所惡,痛遭捶楚。《全唐詩》收錄其詩十首。

詠蠶翻譯及注釋

翻譯
辛勤勞苦獲得的蠶繭不滿筐,深夜裏煮蠶抽絲恨比絲更長。
貴人們穿綾羅哪知道養蠶苦,他們隻是貪戀衣上的繡鴛鴦。

注釋
⑴盈:滿。
⑵繅(sāo)絲:把蠶繭浸在熱水中抽出絲來。
⑶著:穿衣。

詠蠶創作背景

  唐王朝自安史之亂後,便國勢衰微,一蹶不振,到了詩人生活的那個年代,局勢更為動蕩,唐王朝的統治已岌岌可危。可即使在這種情況下,封建統治者不但不思如何勵精圖治,振興國運,反而加緊了對勞動人民的殘酷剝削,一個勁地貪圖享樂。詩人在蜀時任過縣令,多接觸下層農民,目睹和耳聞農民的疾苦。此詩便是在這一背景下寫成的,深刻的反映了這些社會現實。

詠蠶賞析

  這首詩第一句寫養蠶的辛勤勞苦。詩人在這裏沒有過多地描寫養蠶的過程,隻是用“辛勤”與“得繭不盈筐”互相對照,突出了蠶事的艱辛。人們心中充滿了怨恨,因此詩人在下句說這些養蠶人“燈下縹絲恨更長”。這句詩用繭絲來比喻蠶農的恨,既形象又貼切。勞動人民每天深夜都要抽絲織布,每一縷絲都是蠶農辛酸的記錄,但是他們享受不到自己勞動的果實。勞動果實被統治者白白拿去,所以在他們心中充滿了怨恨,那每一聲織機的聲響都是勞動人民的歎息,都是勞動人民的訴說。

  第三句詩鋒一轉,寫穿綾羅綢緞的貴人。他們穿著華美的衣服,然而他們哪裏知道蠶農和織婦的辛酸,他們隻知貪愛繡在綢緞上的鴛鴦圖案。這樣,這首詩的中心思想就更為明顯,更清楚地點明封建社會貧富的對立,寫出勞動人民對那些不勞而獲的寄生蟲的憤恨和鄙視,詩的社會意義就更深刻,社會作用更廣泛了。

  全詩語言通俗,明白如話,前兩句同後兩句構成對比,使詩意更加鮮明,加強了詩的表現力,使詩的主題揭示得更加深刻。

《詠蠶》蔣貽恭 拚音讀音參考

yǒng cán
詠蠶

xīn qín dé jiǎn bù yíng kuāng, dēng xià sāo sī hèn gèng zhǎng.
辛勤得繭不盈筐,燈下繅絲恨更長。
zhe chù bù zhī lái chù kǔ, dàn tān yī shàng xiù yuān yāng.
著處不知來處苦,但貪衣上繡鴛鴦。

網友評論

* 《詠蠶》詠蠶蔣貽恭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专题为您介绍:《詠蠶》 蔣貽恭唐代蔣貽恭辛勤得繭不盈筐,燈下繅絲恨更長。著處不知來處苦,但貪衣上繡鴛鴦。分類:抒情作者簡介(蔣貽恭)蔣貽恭,五代後蜀詩人。一作詒恭,又作詔恭,江淮間人。唐末入蜀,因慷慨敢言,無媚世態 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詠蠶》詠蠶蔣貽恭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原文,《詠蠶》詠蠶蔣貽恭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翻译,《詠蠶》詠蠶蔣貽恭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赏析,《詠蠶》詠蠶蔣貽恭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阅读答案,出自《詠蠶》詠蠶蔣貽恭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就爱诗词网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dd110.com/chengyu/750e39889981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