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寄歙州潘伯恭》 梅堯臣

宋代   梅堯臣 青山截天去,再寄州潘古路蔽雲中。歙州析和
不有行人至,潘伯安知與郡通。恭再
高樓雖窈窕,寄歙古樹已溟蒙。伯恭
今日勞君問,梅尧衡門一老翁。臣原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頭像

梅堯臣(1002~1060)字聖俞,文翻世稱宛陵先生,译赏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诗意漢族,再寄州潘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歙州析和宣城古稱宛陵,潘伯世稱宛陵先生。恭再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後,於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並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再寄歙州潘伯恭》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再寄歙州潘伯恭》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梅堯臣。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青山截天去,
古路蔽雲中。
不有行人至,
安知與郡通。
高樓雖窈窕,
古樹已溟蒙。
今日勞君問,
衡門一老翁。

詩意:
這首詩以歙州為背景,描繪了一幅山水田園的景象。詩人感歎青山高聳入雲,古老的路途被雲霧所遮蔽。由於沒有行人到來,詩人不知道與遠方的郡縣是否相通。高樓顯得蒼翠婉轉,古樹已經被迷霧所籠罩。在這樣的環境中,詩人向一位年老的翁問起今天的情況。

賞析:
這首詩以簡練的語言描繪了山水田園的景色,運用了山、路、雲、樓、樹等意象,展現了自然的壯麗和歲月的變遷。詩人通過描寫青山截天、古路蔽雲,表達了山勢高聳、道路曲折的景象,展示了大自然的壯麗和不可抗拒的力量。詩中提到沒有行人到來,暗示了一種孤寂和寂靜的氛圍,也讓人們反思交通與聯絡的重要性。

詩中的高樓和古樹則象征著曆史和歲月的沉澱,高樓雖然婉轉秀美,但已經被時間所侵蝕,古樹也被迷霧所遮掩,給人一種迷離的感覺。這種景象揭示了歲月的無情和曆史的沉澱,暗示了時光的流逝和人事的更迭。

最後,詩人以一位老翁的形象作為詩作的結尾,通過與老翁的對話,表達了對當下情況的詢問和對曆史的思考。整首詩以自然景色為背景,通過描繪山水的變化和與老翁的對話,寄托了詩人對時光流轉和人世滄桑的思考和感慨。

這首詩以簡練的語言和具象的描寫,傳遞了作者對自然景色的讚美和對人世變遷的思考,給人一種深沉而富有哲理的感覺。通過對自然景色和曆史的描繪,詩人引發了讀者對時光流轉和人事變遷的思考,使人們在欣賞詩中景色的同時,也能感受到歲月的無情和生命的短暫。

* 此內容來自古詩詞愛好者,僅供參考

《再寄歙州潘伯恭》梅堯臣 拚音讀音參考

zài jì shè zhōu pān bó gōng
再寄歙州潘伯恭

qīng shān jié tiān qù, gǔ lù bì yún zhōng.
青山截天去,古路蔽雲中。
bù yǒu xíng rén zhì, ān zhī yǔ jùn tōng.
不有行人至,安知與郡通。
gāo lóu suī yǎo tiǎo, gǔ shù yǐ míng méng.
高樓雖窈窕,古樹已溟蒙。
jīn rì láo jūn wèn, héng mén yī lǎo wēng.
今日勞君問,衡門一老翁。

網友評論


* 《再寄歙州潘伯恭》再寄歙州潘伯恭梅堯臣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专题为您介绍:《再寄歙州潘伯恭》 梅堯臣宋代梅堯臣青山截天去,古路蔽雲中。不有行人至,安知與郡通。高樓雖窈窕,古樹已溟蒙。今日勞君問,衡門一老翁。分類:作者簡介(梅堯臣)梅堯臣1002~1060)字聖俞,世稱宛陵先 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再寄歙州潘伯恭》再寄歙州潘伯恭梅堯臣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原文,《再寄歙州潘伯恭》再寄歙州潘伯恭梅堯臣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翻译,《再寄歙州潘伯恭》再寄歙州潘伯恭梅堯臣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赏析,《再寄歙州潘伯恭》再寄歙州潘伯恭梅堯臣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阅读答案,出自《再寄歙州潘伯恭》再寄歙州潘伯恭梅堯臣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就爱诗词网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dd110.com/chengyu/732c39918353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