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李朝散遊洞山二首》 蘇轍

宋代   蘇轍 僧老經時不出山,次韵朝散法堂延客未曾關。李朝
心開寶月嬋娟處,散游首次山首苏辙赏析身寄溪雲出沒間。洞山
休夏巾瓶誰與,韵李游洞原文意共迎秋水石不勝閑。翻译
近來寄我金剛頌,和诗欲指胸中無所還。次韵朝散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頭像

蘇轍(1039—1112年),李朝字子由,散游首次山首苏辙赏析漢族,洞山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韵李游洞原文意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翻译神宗朝,和诗為製置三司條例司屬官。次韵朝散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曆官禦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嶽州複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諡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次韻李朝散遊洞山二首》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李朝散遊洞山二首》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中文譯文:
僧老經時不出山,
法堂延客未曾關。
心開寶月嬋娟處,
身寄溪雲出沒間。
休夏巾瓶誰與,
共迎秋水石不勝閑。
近來寄我金剛頌,
欲指胸中無所還。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蘇轍在洞山遊玩時的心境和感受。詩詞開篇,僧人雖然長時間不離開山間,但法堂仍然歡迎客人,從未關閉。接著,詩人表達了自己心靈的開放,宛如寶月的光輝,閃耀在山間。他的身影仿佛寄居於溪雲之中,時隱時現。詩人希望與其他人共享這份寧靜,共同迎接秋天的來臨,欣賞水流和石頭的寧謐之美。最後,詩人提到最近收到了金剛頌,他希望通過這首頌歌來指證自己內心的無所歸屬。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在洞山的遊玩中所感受到的心靈寧靜和自然之美。詩人通過描述僧人不離山的生活態度,將禪修的境界與自然景色相結合,體現了禪宗的思想和追求內心平靜的意境。他將自然景物與自己的心境相融合,以寶月和溪雲來比喻內心的開放和流動。詩人希望與他人共享這份寧靜,共同欣賞秋水和石頭的靜謐之美,表達了對自然和心靈的追求與向往。

詩詞中的金剛頌可能指的是一首佛教經文,詩人希望通過指證自己內心的無所歸屬,表達了對世俗紛擾的超越和對內心自由的渴望。整首詩詞以簡潔而含蓄的表達方式,展示了蘇轍對自然和心靈境界的獨特感悟,讓讀者在欣賞詩詞的同時也能體味到內心的寧靜和追求。

* 此內容來自古詩詞愛好者,僅供參考

《次韻李朝散遊洞山二首》蘇轍 拚音讀音參考

cì yùn lǐ cháo sàn yóu dòng shān èr shǒu
次韻李朝散遊洞山二首

sēng lǎo jīng shí bù chū shān, fǎ táng yán kè wèi zēng guān.
僧老經時不出山,法堂延客未曾關。
xīn kāi bǎo yuè chán juān chù, shēn jì xī yún chū mò jiān.
心開寶月嬋娟處,身寄溪雲出沒間。
xiū xià jīn píng shuí yǔ, gòng yíng qiū shuǐ shí bù shèng xián.
休夏巾瓶誰與,共迎秋水石不勝閑。
jìn lái jì wǒ jīn gāng sòng, yù zhǐ xiōng zhōng wú suǒ hái.
近來寄我金剛頌,欲指胸中無所還。

網友評論


* 《次韻李朝散遊洞山二首》次韻李朝散遊洞山二首蘇轍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专题为您介绍:《次韻李朝散遊洞山二首》 蘇轍宋代蘇轍僧老經時不出山,法堂延客未曾關。心開寶月嬋娟處,身寄溪雲出沒間。休夏巾瓶誰與,共迎秋水石不勝閑。近來寄我金剛頌,欲指胸中無所還。分類:作者簡介(蘇轍)蘇轍1039 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次韻李朝散遊洞山二首》次韻李朝散遊洞山二首蘇轍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原文,《次韻李朝散遊洞山二首》次韻李朝散遊洞山二首蘇轍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翻译,《次韻李朝散遊洞山二首》次韻李朝散遊洞山二首蘇轍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赏析,《次韻李朝散遊洞山二首》次韻李朝散遊洞山二首蘇轍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阅读答案,出自《次韻李朝散遊洞山二首》次韻李朝散遊洞山二首蘇轍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就爱诗词网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dd110.com/chengyu/727b39920241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