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文與可洋州園亭三十詠其七蓼嶼》 蘇轍

宋代   蘇轍 風高蓮欲衰,和文和诗霜重蓼初發。可洋
會使此池中,州园秋芳未嚐歇。亭咏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頭像

蘇轍(1039—1112年),其蓼字子由,屿和洋州园亭咏其原文意漢族,蓼屿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苏辙赏析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翻译神宗朝,和文和诗為製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可洋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州园出為河南推官。亭咏哲宗時,其蓼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屿和洋州园亭咏其原文意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曆官禦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嶽州複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諡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和文與可洋州園亭三十詠其七蓼嶼》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文與可洋州園亭三十詠其七蓼嶼》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風高蓮欲衰,
霜重蓼初發。
會使此池中,
秋芳未嚐歇。

譯文:
風勢強烈,蓮花近乎凋謝,
霜雪已降,蓼花初次綻放。
這座園池裏,
秋花的芬芳從未停歇。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一個秋天的景象,描繪了蓼嶼上的花卉在風霜的影響下的變化。風勢變得強烈,蓮花即將凋謝,而蓼花則是在霜雪的覆蓋下初次綻放。詩人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秋天的變幻和蓼嶼中秋花的堅韌與生命力。

賞析:
蘇轍以簡潔的語言傳達了秋天景色中的變幻之美。他通過對蓮花和蓼花的形容,展示了秋季自然界的變化。蓮花因為風勢強烈,漸漸接近凋謝的狀態,而蓼花則在霜雪的覆蓋下初次綻放,顯示出生命的勃發和堅韌不拔的品質。

詩中的"此池中"指的是文與可洋州園亭中的一個池塘,這個池塘中的秋花始終未歇,展現了花的韌性與生命力。整首詩以簡潔的形象描繪了秋季的景象,以及蓼嶼中花的堅韌與生命力的象征。

這首詩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傳達了人與自然之間的聯係與共生。它展現了自然界中的變幻和生命力,同時也反映了人們對於生命的品質和堅韌不拔的追求。整體而言,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展示了秋天景色的美感,並通過花朵的形象傳遞了深層次的意義。

* 此內容來自古詩詞愛好者,僅供參考

《和文與可洋州園亭三十詠其七蓼嶼》蘇轍 拚音讀音參考

hé wén yǔ kě yáng zhōu yuán tíng sān shí yǒng qí qī liǎo yǔ
和文與可洋州園亭三十詠其七蓼嶼

fēng gāo lián yù shuāi, shuāng zhòng liǎo chū fā.
風高蓮欲衰,霜重蓼初發。
huì shǐ cǐ chí zhōng, qiū fāng wèi cháng xiē.
會使此池中,秋芳未嚐歇。

網友評論


* 《和文與可洋州園亭三十詠其七蓼嶼》和文與可洋州園亭三十詠其七蓼嶼蘇轍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专题为您介绍:《和文與可洋州園亭三十詠其七蓼嶼》 蘇轍宋代蘇轍風高蓮欲衰,霜重蓼初發。會使此池中,秋芳未嚐歇。分類:作者簡介(蘇轍)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 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和文與可洋州園亭三十詠其七蓼嶼》和文與可洋州園亭三十詠其七蓼嶼蘇轍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原文,《和文與可洋州園亭三十詠其七蓼嶼》和文與可洋州園亭三十詠其七蓼嶼蘇轍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翻译,《和文與可洋州園亭三十詠其七蓼嶼》和文與可洋州園亭三十詠其七蓼嶼蘇轍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赏析,《和文與可洋州園亭三十詠其七蓼嶼》和文與可洋州園亭三十詠其七蓼嶼蘇轍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阅读答案,出自《和文與可洋州園亭三十詠其七蓼嶼》和文與可洋州園亭三十詠其七蓼嶼蘇轍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就爱诗词网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dd110.com/chengyu/725a39919559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