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汪倫》 李白

唐代   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赠汪忽聞岸上踏歌聲。伦赠李白
桃花潭水深千尺,汪伦不及汪倫送我情。原文意
  分類: 小學古詩寫水離別友情送別

作者簡介(李白)

李白頭像

李白(701年-762年),翻译字太白,赏析號青蓮居士,和诗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赠汪被後人譽為“詩仙”。伦赠李白祖籍隴西成紀(待考),汪伦出生於西域碎葉城,原文意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翻译李白存世詩文千餘篇,赏析有《李太白集》傳世。和诗762年病逝,赠汪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贈汪倫翻譯及注釋

翻譯
李白坐上小船剛剛要離開,忽然聽到岸上傳來告別的歌聲。
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麽深,也不及汪倫送別我的一片情深。

注釋
①踏歌:民間的一種唱歌形式,一邊唱歌,一邊用腳踏地打拍子,可以邊走邊唱。
②桃花潭:在今安徽涇縣西南一百裏。《一統誌》謂其深不可測。
③深千尺:詩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倫與他的友情,運用了誇張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實有其事)寫深情厚誼,十分動人。
④不及:不如。
⑤汪倫:李白的朋友。李白遊涇(jīng)縣(在今安徽省)桃花潭時,附近賈村的汪倫經常用自己釀的美酒款待李白,兩人便由此結下深厚的友誼。曆代出版的《李白集》、《唐詩三百首》、《全唐詩》注解,都認定汪倫是李白遊曆涇縣時遇到的一個普通村民,這個觀點一直延續至今,今人安徽學者汪光澤和李子龍先後研讀了涇縣《汪氏宗譜》、《汪漸公譜》、《汪氏續修支譜》,確知“汪倫又名鳳林,為唐時知名士”,與李白、王維等人關係很好,經常以詩文往來贈答。開元天寶年間,汪倫為涇縣令,李白“往候之,款洽不忍別”(詳見《李白學刊》第二輯李子龍《關於汪倫其人》)。按此詩或為汪倫已閑居桃花潭時,李白來訪所作。李白於公元754年(天寶十三載)自廣陵、金陵至宣城,則此詩當不早於此前。

贈汪倫翻譯及注釋二

翻譯
我正乘上小船,剛要解纜出發,忽聽岸上傳來,悠揚踏歌之聲。
看那桃花潭水,縱然深有千尺,怎能及汪倫送我之情。

注釋
⑴汪倫:李白的朋友。
⑵踏歌:唐代一作廣為流行的民間歌舞形式,一邊唱歌,一邊用腳踏地打拍子,可以邊走邊唱。
⑶桃花潭:在今安徽涇縣西南一百裏。《一統誌》謂其深不可測。深千尺:詩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倫與他的友情,運用了誇張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實有其事)。
⑷不及:不如。

贈汪倫“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賞析

  用比興手法,表達了對汪倫深情相送的感激。用“深千尺”的潭水比喻送別之深情,生動而形象,而又加“不及”二字,更增強了詩句的動人力量。這首有明顯的民歌風味的詩詞自然質樸,清新流暢。詩人用眼前普通的景物作比喻,寫出了與友人的真摯情意。

贈汪倫創作背景

  李白遊涇縣(在今安徽省)桃花潭時,附近賈村的汪倫經常用自己釀的美酒款待李白,兩人便由此結下深厚的友誼。曆代出版的《李白集》、《唐詩三百首》、《全唐詩》注解,都認定汪倫是李白遊曆涇縣時遇到的一個普通村民,這個觀點一直延續至今,今人安徽學者汪光澤和李子龍先後研讀了涇縣《汪氏宗譜》、《汪漸公譜》、《汪氏續修支譜》,確知“汪倫又名鳳林,為唐時知名士”,與李白、王維等人關係很好,經常以詩文往來贈答。開元天寶年間,汪倫為涇縣令,李白“往候之,款洽不忍別”(詳見《李白學刊》第二輯李子龍《關於汪倫其人》)。按此詩或為汪倫已閑居桃花潭時,李白來訪所作。李白於天寶十三載(754年)自廣陵、金陵至宣城,則此詩當不早於此前。

  另據清代袁枚《隨園詩話補遺》記載:唐天寶年間,涇縣豪士汪倫聽說大詩人李白南下旅居南陵叔父李冰陽家,欣喜萬分,寫信給李白:“先生好遊乎?此地有十裏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李白欣然而往。到了涇縣,李白問汪倫桃園酒家在什麽地方,汪倫回答說:“桃花是潭水的名字,並無桃花。萬家是店主人姓萬,並沒有萬家酒店。”引得李白大笑。

  李白要走的那天,汪倫送給李白名馬八匹、綢緞十捆,派仆人給他送到船上。在家中設宴送別之後,李白登上了停在桃花潭上的小船,船正要離岸,忽然聽到一陣歌聲。李白回頭一看,隻見汪倫和許多村民一起在岸上踏步唱歌為自己送行。主人的深情厚誼,古樸的送客形式,使李白十分感動。他立即鋪紙研墨,寫下此詩給汪倫。

贈汪倫鑒賞二

  李白鬥酒詩百篇,一生好入名山遊。據袁枚《隨園詩話補遺》記載:有一位素不相識的汪倫,寫信給李白,邀他去涇縣(今安徽皖南地區)旅遊,信上熱情洋溢地寫道:"先生好遊乎?此地有十裏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李白欣然而往。見汪倫乃涇川豪士,為人熱情好客,倜儻不羈。遂問桃園酒家何處?汪倫道:"桃花者,潭水名也,並無桃花;萬家者,店主人姓萬也,並無萬家酒店。"引得李白大笑。留數日離去,臨行時,寫下上麵這首詩贈別。

  顯然,這首詩是李白即興脫口吟出,自然入妙,因而曆來為人傳誦。然而,也因為它像生活一樣自然,人們往往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詩的三四句,後代詩家還有一點評論,開頭兩句口語化的平直敘述,就說不出所以然來了。其實,結合上述背景來看,頭兩句也是寫得極其成功的。

  "李白乘舟將欲行",是說我就要乘船離開桃花潭了。那聲口語言簡直是不假思索,順口流出,表現出乘興而來、興盡而返的瀟灑神態。

  "忽聞岸上踏歌聲","忽聞"二字表明,汪倫的到來,確實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聲先聞,從那熱情爽朗的歌聲,李白就料到一定是汪倫趕來送行了。

  這樣的送別,側麵表現出李白和汪倫這兩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禮、快樂自由的人。在山村僻野,本來就沒有上層社會送往迎來那套繁瑣禮節,看來,李白走時,汪倫不在家中。當汪倫回來得知李白走了,立即攜著酒趕到渡頭餞別。不辭而別的李白固然灑脫不羈,不講客套;踏歌歡送的汪倫,也是豪放熱情,不作兒女沾巾之態。短短十四字就寫出兩人樂天派的性格和他們之間不拘形跡的友誼。

  也許正因為兩人思想性情契合,李白引為同調,很珍視汪倫的友情。情之所至,遂對著眼前風光綺麗的桃花潭水,深情地吟道: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結合此時此地,此情此景,這兩句詩也如脫口而出,感情真率自然。用水流之深比譬人的感情之深,是詩家常用的寫法,如說汪倫的友情真象潭水那樣深呀,當然也可以,但顯得一般化,還有一點"做詩"的味道。現在的寫法,好象兩個友人船邊餞別,一個"勸君更進一杯酒",一個"一杯一杯複一杯"。李白酒酣情濃,意態飛揚,舉杯對腳下悠悠流水說道:"桃花潭水啊,別說您多麽深了,可不及汪倫的友情深呢!"口頭語,眼前景,自有一種天真自然之趣,隱隱使人看到大詩人豪放不羈的個性。所以,清人沈德潛說:"若說汪倫之情,比於潭水千尺,便是凡語。妙境隻在一轉換間。"(《唐詩別裁》)

  古人寫詩,一般忌諱在詩中直呼姓名,以為無味。而此詩自呼其名開始,又呼對方之名作結,反而顯得真率,親切而灑脫,很有情味。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後人愛用李白的話評價李白的詩,是很有見識的。誠然,李白即興賦詩,出口成章,顯得毫不費力。他感情奔放,直抒胸臆,天真自然,全無矯飾,而自有一種不期然而然之妙。"看似尋常還奇蝴",正所謂炫爛之極,歸於平淡,這種功夫是極不易學到的。上麵這首《贈汪倫》就集中體現了李白這種自然高妙的詩風。

  我國詩的傳統主張含蓄蘊藉。如宋代詩論家嚴羽提出作詩四忌:"語忌直,意忌淺。脈忌露,味忌短。"清人施補華也說詩"忌直貴曲"。然而,上述李白這首詩表情特點是:坦率,直露,絕少含蓄。其"語直",其"脈露",而"意"不淺,味更濃,它"直"中含情,至真之情由性靈肺腑中流出,因而很有藝術感染力。由此可見,文學現象是複雜的。藝術手法也多種多樣,是不能"定於一律"的。

贈汪倫簡析

  李白遊涇縣桃花潭時,常在村民汪倫家作客。臨走時,汪倫來送行,於是李白寫這首詩留別。詩中表達了李白對汪倫這個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誼。

  前兩句敘事:“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李白將要乘舟離去,汪倫帶著一群村民前來送行,他們手挽著手,一邊走,一邊唱。“將欲”與“忽聞”相照應,寫出了詩人驚喜的情態。“將欲”,正是小舟待發之時;“忽聞”,說明出於意料之外。也許汪倫昨晚已設家宴餞別,說明第二天有事不能再送了。但現在他不僅來了,還帶了一群村民一起來送行,怎麽不叫詩人激動萬分!用什麽語言來表達?桃花潭就在附近,於是詩人信手拈來,用桃花潭的水深與汪倫對自己的情深作對比。“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兩句,清代沈德潛評價說:“若說汪倫之情比於潭水千尺,便是凡語。妙境隻在一轉換間。”(《唐詩別裁》)的確,這兩句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將兩件不相幹的事物聯係在一起,有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參照物,就把無形的情誼化為有形,既形象生動,又耐人尋味。潭水已“深千尺”了,那麽汪倫的情誼有多深呢?

  明代唐汝詢在《唐詩解》中說:“倫,一村人耳,何親於白?既釀酒以候之,複臨行以祖(餞別)之,情固超俗矣。太白於景切情真處,信手拈出,所以調絕千古。”這一評論是恰當的。

贈汪倫鑒賞

  中國詩的傳統主張含蓄蘊藉。宋代詩論家嚴羽提出作詩四忌:“語忌直,意忌淺。脈忌露,味忌短。”清人施補華也說詩“忌直貴曲”。然而,李白《贈汪倫》的表現特點是:坦率,直露,絕少含蓄。其“語直”,其“脈露”,而“意”不淺,味更濃。古人寫詩,一般忌諱在詩中直呼姓名,以為無味。而《贈汪倫》從詩人直呼自己的姓名開始,又以稱呼對方的名字作結,反而顯得真率,親切而灑脫,很有情味。

  詩的前半是敘事:先寫要離去者,繼寫送行者,展示一幅離別的畫麵。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將欲行”表明是在輕舟待發之時。這句使讀者仿佛見到李白在正要離岸的小船上向人們告別的情景。

  “忽聞岸上踏歌聲”,接下來就寫送行者。次句卻不像首句那樣直敘,而用了曲筆,隻說聽見歌聲。一群村人踏地為節拍,邊走邊唱前來送行了。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說“忽聞”而不用“遙聞”。這句詩雖說得比較含蓄,隻聞其聲,不見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汪倫的到來,確實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聲先聞。這樣的送別,側麵表現出李白和汪倫這兩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禮、快樂自由的人。

  詩的後半是抒情。第三句遙接起句,進一步說明放船地點在桃花潭。“深千尺”既描繪了潭的特點,又為結句預伏一筆。桃花潭水是那樣地深湛,更觸動了離人的情懷,難忘汪倫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聯係起來。結句迸出“不及汪倫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達了真摯純潔的深情。潭水已“深千尺”,那麽汪倫送李白的情誼必定更深,此句耐人尋味。這裏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變無形的情誼為生動的形象,空靈而有餘味,自然而又情真。詩人很感動,所以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兩行詩來極力讚美汪倫對詩人的敬佩和喜愛,也表達了李白對汪倫的深厚情誼。

《贈汪倫》李白 拚音讀音參考

zèng wāng lún
贈汪倫

lǐ bái chéng zhōu jiāng yù xíng, hū wén àn shàng tà gē shēng.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táo huā tán shuǐ shēn qiān chǐ, bù jí wāng lún sòng wǒ qíng.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nbsp
 

網友評論

此詩約為唐玄宗天寶十四載(755年)李白自秋浦往遊涇縣(今屬安徽)桃花潭時所作。汪倫是李白的友人。曆代出版的《李白集》、《唐詩三百首》、《全唐詩》注解,都認定汪倫是李白遊曆涇縣時遇到的一個普通村民,這個觀點一直延續至今,今人安徽學者汪光澤和李子龍先後研讀了涇縣《汪氏宗譜》、《汪漸公譜》、《汪氏續修支譜》,確知“汪倫又名鳳林,為唐時知名士”,為汪華五世孫,與李白、王維等人關係很好,經常以詩文往來贈答。開元天寶年間,汪倫為涇縣令,李白“往候之,款洽不忍別”(詳見《李白學刊》第二輯李子龍《關於汪倫其人》)。後汪倫任滿辭官,居涇縣之桃花潭。按此詩或為汪倫已閑居桃花潭時,李白來訪所作。

* 《贈汪倫》贈汪倫李白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专题为您介绍:《贈汪倫》 李白唐代李白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分類:小學古詩寫水離別友情送別作者簡介(李白)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 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贈汪倫》贈汪倫李白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原文,《贈汪倫》贈汪倫李白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翻译,《贈汪倫》贈汪倫李白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赏析,《贈汪倫》贈汪倫李白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阅读答案,出自《贈汪倫》贈汪倫李白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就爱诗词网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dd110.com/chengyu/70d39992591979.html

诗词类别

《贈汪倫》贈汪倫李白原文、翻譯、的诗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