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誼論》 蘇軾

宋代   蘇軾 非才之難,贾谊所以自用者實難。论贾
惜乎!谊论原文意賈生,苏轼赏析王者之佐,翻译而不能自用其才也。和诗
夫君子之所取者遠,贾谊則必有所待;所就者大,论贾則必有所忍。谊论原文意
古之賢人,苏轼赏析皆負可致之才,翻译而卒不能行其萬一者,和诗未必皆其時君之罪,贾谊或者其自取也。论贾
愚觀賈生之論,谊论原文意如其所言,雖三代何以遠過?得君如漢文,猶且以不用死。
然則是天下無堯、舜,終不可有所為耶?仲尼聖人,曆試於天下,苟非大無道之國,皆欲勉強扶持,庶幾一日得行其道。
將之荊,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
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
孟子去齊,三宿而後出晝,猶曰:“王其庶幾召我。
”君子之不忍棄其君,如此其厚也。
公孫醜問曰:“夫子何為不豫?”孟子曰:“方今天下,舍我其誰哉?而吾何為不豫?”君子之愛其身,如此其至也。
夫如此而不用,然後知天下果不足與有為,而可以無憾矣。
若賈生者,非漢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漢文也。
夫絳侯親握天子璽而授之文帝,灌嬰連兵數十萬,以決劉、呂之雌雄,又皆高帝之舊將,此其君臣相得之分,豈特父子骨肉手足哉?賈生,洛陽之少年。
欲使其一朝之間,盡棄其舊而謀其新,亦已難矣。
為賈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絳、灌之屬,優遊浸漬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後舉天下而唯吾之所欲為,不過十年,可以得誌。
安有立談之間,而遽為人“痛哭”哉!觀其過湘為賦以吊屈原,紆鬱憤悶,趯然有遠舉之誌。
其後以自傷哭泣,至於夭絕。
是亦不善處窮者也。
夫謀之一不見用,則安知終不複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變,而自殘至此。
嗚呼!賈生誌大而量小,才有餘而識不足也。
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遺俗之累。
是故非聰明睿智不惑之主,則不能全其用。
古今稱苻堅得王猛於草茅之中,一朝盡斥去其舊臣,而與之謀。
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愚深悲生之誌,故備論之。
亦使人君得如賈生之臣,則知其有狷介之操,一不見用,則憂傷病沮,不能複振。
而為賈生者,亦謹其所發哉! 分類: 古文觀止議論寫人壯誌難酬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頭像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於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賈誼論翻譯及注釋

翻譯
  人要有才能並不難,要使自己的才能施展出來實在不容易。可惜啊,賈誼雖然能夠做帝王的輔佐之臣,卻未能施展自己的才能。

  君子要想達成長遠的目標,就一定要等待時機;要想成就偉大的功業,就一定要能夠忍耐。古代的賢能之士,都有建功立業的才能,但有些人最終未能施展其才能的萬分之一的原因,未必都是當時君王的過錯,也有可能是他們自己造成的。

  我看賈誼的議論,照他所說的規劃目標,即使夏、商、周三代的成就又怎能超過他呢?遇到像漢文帝這樣的明君,尚且因未能盡才而鬱鬱死去,照這樣說來,如果天下沒有堯、舜那樣的聖君,就終身不能有所作為了嗎?孔子是聖人,曾周遊天下,隻要不是極端無道的國家,他都想勉力扶助,希望終有一天能實踐他的政治主張。將到楚國時,先派冉有去接洽,再派子夏去聯絡。君子要想得到國君的重用,就是這樣的殷切。孟子離開齊國時,在晝地住了三夜才出走,還說: “齊宣王大概會召見我的。”君子不忍心別離他的國君,感情是這樣的深厚。公孫醜向孟子問道:“先生為什麽不高興?”孟子回答:“當今世界上(治國平天下的人才),除了我還有誰呢?我為什麽要不高興?”君子愛惜自己是這樣的無微不至。如果做到了這樣,還是得不到施展,那麽就應當明白世上果真已沒有一個可以共圖大業的君主了,也就可以沒有遺憾了。像賈誼這樣的人,不是漢文帝不重用他,而是賈誼不能利用漢文帝來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啊!

  周勃曾親手持著皇帝的印璽獻給漢文帝,灌嬰曾聯合數十萬兵力,決定過呂、劉兩家勝敗的命運,他們又都是漢高祖的舊部,他們這種君臣遇合的深厚情分,哪裏隻是父子骨肉之間的感情所能比擬的呢?賈誼不過是洛陽的一個青年,要想使漢文帝在一朝一夕之間,就完全拋棄舊有的規章製度,采用他的新主張,也太困難了。作為賈誼這樣的人,應該上麵取得皇帝的信任,下麵取得大臣的支持,對於周勃、灌嬰之類的大臣,要從容地、逐漸地和他們加深交往,使得天子不疑慮,大臣不猜忌,這樣以後,整個國家就會按自己的主張去治理了。不出十年,就可以實現自己的理想。怎麽能在頃刻之間就突然對人痛哭起來呢?看他路過湘江時作賦憑吊屈原,鬱結煩悶,心緒不寧,表露出退隱的思想。此後,終因經常感傷哭泣,以至於早死,這也真是個不善於身處逆境的人。謀劃一次沒有被采用,怎麽知道就永遠不再被采用呢?不知道默默地等待形勢的變化,而自我摧殘到如此地步。唉,賈誼真是誌向遠大而氣量狹小,才力有餘而見識不足。

  古人有出類拔萃的才能,必然會不合時宜而招致困境,因此沒有英明智慧、不受蒙蔽的君主,就不能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古人和今人都稱道苻堅能從草野平民之中起用了王猛,在很短時間內全部斥去了原來的大臣而與王猛商討軍國大事。苻堅那樣一個平常之輩,竟能占據了半個中國,這道理就在於此吧。我很惋惜賈誼的抱負未能施展,所以對此加以詳盡的評論。同時也要使君主明白:如果得到了像賈誼這樣的臣子,就應當了解這類人有孤高不群的性格,一旦不被重用,就會憂傷頹廢,不能重新振作起來。像賈誼這種人,也應該有節製地發泄自己的情感呀,謹慎的對待自己的立身處世啊!

注釋
1.賈生:即賈誼。漢代的儒者稱為“生”,如賈生、董生(董仲舒)。賈誼(前200—前168),世稱賈太傅、賈長沙、賈生,洛陽(今河南洛陽東)人。西漢初期的政論家、文學家。年少即以育詩屬文聞於世人。後見用於漢文帝,力主改革,被貶為長沙王太傅(因當時長沙王不受文帝寵愛,故有被貶之意)。後改任梁懷王太傅。梁懷王墮馬而死,自傷無狀,憂憤而死。[1-2]
2.所取者:指功業、抱負。
3.所就者:也是指功業。
4.可致之才:能夠實現功業,抱負的才能。致,指致功業。
5.賈生之論:指賈誼向漢文帝提出的《治安策》。
6.漢文:漢文帝劉恒,西漢前期最有作為的君主之一。
7.晝:齊地名,在今山東臨淄。孟子曾在齊國為卿,後來見齊王不能行王道,便辭官而去,但是在齊地晝停留了三天,想等齊王改過,重新召他入朝。事見《孟子·公孫醜下》。
8.豫:喜悅。《孟子·公孫醜下》:“孟子去齊,充虞路問曰:‘夫子若不豫色然,前日虞聞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曰:‘……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 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吾何為不豫哉?’”充虞,孟子弟子,蘇軾這裏誤為公孫醜。
9.“夫絳侯親握天子璽”句:絳侯:周勃,漢初大臣。漢文帝劉恒是劉邦第二子,初封為代王。呂後死後,諸呂想篡奪劉家天下,於是以周勃、陳平、灌嬰為首的劉邦舊臣共誅諸呂,迎立劉恒為皇帝。劉恒回京城路過渭橋時,周勃曾向他跪上天子璽。
10.諸呂作亂,齊哀王聽到了消息,便舉兵討伐。呂祿等派灌嬰迎擊,灌嬰率兵到 滎陽(今河南滎陽)後,不擊齊王,而與周勃等共謀,並屯兵滎陽,與齊連和,為齊王助威。周勃等誅諸呂後,齊王撤兵回國。灌嬰便回到長安,與周勃、陳平等共立文帝。
11.這是說他們君臣之間,比父子兄弟還親。
12.賈誼為太中大夫時,曾向文帝提出“改正朔,易服色,法製度,定官名,興禮 樂”以及列侯就國,更改律令等一係列建議,得罪了周勃、灌嬰等人。他做梁懷王太傅 時,又向文帝獻治安策,對治國、禦外等方麵提出了建議。
13.優遊,疊韻連綿字,從容不迫的樣子。浸漬(zì),雙聲連綿字,漸漸滲透的樣 子。優遊浸漬:從容不迫,逐漸滲透。
14.遽:副詞,急速,驟然,迫不及待地。指賈誼在《治安策》的序中所說;“臣竊惟事勢,可為痛哭者一,可為流涕者二,可為長太息者六。”
15.賈誼因被朝中大臣排擠,貶為長沙王太傅,路過湘水,作賦吊屈原。
16.縈紆(yíng yū):雙聲連綿字,繚繞的樣子。這裏比喻心緒不寧。
17.趯然:超然的樣子。遠舉,原指高飛,這裏比喻退隱。賈誼《吊屈 原賦》:“見細德之險徵兮,遙曾擊而去之。”正是遠舉的意思。
18.賈誼在做梁懷王太傅時,梁懷王騎馬摔死,他自傷未能盡職,時常哭泣,一年多後就死了。夭絕,指賈誼早死。
19.累,憂慮。
20.睿(ruì),智慧通達。
21.苻堅:晉時前秦的國君。王猛:字景略,初隱居華山,後受苻堅召,拜為中書侍郎。
22.王猛被用後,受到苻堅的寵信,屢有升遷,權傾內外,遭到舊臣仇騰、席寶的反對。苻堅大怒,貶黜仇、席二人,於是上下皆服(見《晉書·載記·王猛傳》)。
23.匹夫:指苻堅。略:奪取。當時前秦削平群雄,占據著北中國,與東晉對抗,所以說“略有天下之半”。
24.狷(juàn)介:孤高,性情正直,不同流合汙。
25.病沮:困頓灰心。沮(jǔ):頹喪。
26.發:泛指立身處世,也就是上文所謂自用其才。

賈誼論賞析

  賈誼是中國曆史上有名的“懷才不遇者”,鬱鬱而終。前人大多惜賈生之才,而斥文帝誤才之庸。蘇軾卻一反《史記》以來許多史家、學者對賈誼懷才不遇的肯定論述,從賈誼自身的角度,分析其悲劇產生的必然性,批判賈誼的悲劇在於不能“自用其才”、“不善處窮”、“誌大而量小”,責備賈誼不知結交大臣以圖見信於朝廷。從而表達了蘇軾對賈誼為人、遭際的既同情惋惜又批判否定的態度。從別人意想不到的角度切入,得出令人意料之外的結論,立論新異,見解深刻,富有啟發性。
文章首段即開門見山地表明觀點:一個人要有才能並不難,怎麽使自己的才能獲得發揮卻是很難,而賈誼正是具有輔佐帝王的才能,卻不能夠讓自己的才能獲得充分的發揮利用。“非才之難,所以自用者實難”,是寫虛;“惜乎!賈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是寫實。虛與實相輔相成,互為印證,使虛有所依,實有提高,相得益彰。

  第二段,由強烈的惋惜進入舒緩的說理。提出“有所待”、“有所忍”是君子施展抱負必須經曆的艱苦過程,而古代賢人鬱鬱不得誌,不一定是當時君主不識賢才,或許是他們自己造成的。此兩段將焦點集中在賈誼不得漢文帝重用,乃是因為自身對政治的修養不夠。文中的正麵描寫“君子之所取者遠,則必有所待;所成就者大,則必有所忍”與“未必皆時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的假設,都反映蘇軾對賈誼的看法。“夫君子之所取者遠,則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則必有所忍”,是圍繞開頭中心論點而拋出的一個分論點。

  第三段,舉史例說明賢人與帝王之間的關係,對分論點進行論證,是“所待”、“所忍”的具體化。孔子、孟子做到了如此仁至義盡,尚且未能如他們自己所願,“若賈生者,非漢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漢文也”。這一句緊扣文題之後,順水推舟地得出這個結論。後者並非分論點,而是論點的延伸形態,形式雖然變了,但實際上還是指“不能自用其才”,隻是論述的角度有所變化,一個論點從不同角度去論證。由“不能自用其才”引申為“或者其自取也”,再引申為“生之不能用漢文也”,論點逐層推進,一個比一個的含義更具體,論述一步比一步更深入。而對賈誼的具體情況,文章卻並沒做展開對比論述,而是采用“旁(孔、孟例)詳本(賈誼事)略”的手法,語言精煉,不重複羅嗦。

  第四段緊承上文,以當時曆史背景出發,說明漢文帝不用賈誼的客觀原因,情同骨肉的開國功臣和初出茅廬的洛陽少年,通過對比為漢文帝的決定做出強而有力的支持。而賈誼在政治失意後,鬱鬱寡歡、自傷自憐,不能夠趁此修養其身,最後失意而終,這也是蘇軾對他“誌大而量小,才有餘而識不足”的批評。寫絳侯、灌嬰和賈誼的對比,前者用了較多的描述,極言其功高勢大,同文帝關係非同一般,後者僅用”洛陽之少年“五個字,由於詳略處理得巧妙,二者的對比也就非常鮮明了。
最後一段,再次討論君主與賢人之間的關係,千裏馬必須遇到伯樂才有施展大誌的機會,因此賢臣要有名主才能大展懷抱。而人君獲得像賈誼這樣的臣子,要了解他的個性若不被見用則會自傷不振,為此要做出適切的考慮,否則便是折損了一名人才。然而,賈誼這樣的人也應該謹慎地對待自己的立身處事,人要有才,還要有所忍耐、等待,才能使自己的才能得到發揮。蘇軾清醒地認識並指出賈誼自身的問題,顯示出他獨到的眼光,個性鮮明、見解透辟、切中肯綮。

  全文緊扣著賈誼之失意而終,對賈誼的人格特質分析得非常深入,對當時的曆史背景的剖析也令人信服,用這樣的方式與堅定的語氣來凸顯賈誼的個性與強調“有所待”、“有所忍”的生命修養。從文章內容看,主要是針對人才自身而言;但從文末看,他的主要用意,又在於借以提醒為人君者,希望他們正確對待和使用像賈誼這類“有狷介之操”的特殊人才,注意用其所長,以免造成浪費人才。

  在寫作上,宕開一筆,收放自如,極富特色。首先亮明全文觀點,以一種不容置疑的口氣,總攬下文論述。緊接著,一個“惜乎”的深沉感歎句,以賈誼其人其事,緊緊印證所提觀點,而且緊扣文題。接下來又暫時先放開賈誼其人,談古之君子和賢人。第四段又回到賈誼,文章前後相顧,從而有效地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

賈誼論創作背景

  蘇軾於嘉佑二年到京城參加科舉考試,試於禮部,時年21歲,到嘉佑五年(1060年)任大理寺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四年時間先後寫有二十五《進策》、二十五《 進論》,這些策論基本上係統闡述了他的政治思想和主張。《賈誼論》就是《進論》中的一篇。

《賈誼論》蘇軾 拚音讀音參考

jiǎ yì lùn
賈誼論

fēi cái zhī nán, suǒ yǐ zì yòng zhě shí nán.
非才之難,所以自用者實難。
xī hū! jiǎ shēng, wáng zhě zhī zuǒ, ér bù néng zì yòng qí cái yě.
惜乎!賈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fū jūn zǐ zhī suǒ qǔ zhě yuǎn, zé bì yǒu suǒ dài suǒ jiù zhě dà, zé bì yǒu suǒ rěn.
夫君子之所取者遠,則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則必有所忍。
gǔ zhī xián rén, jiē fù kě zhì zhī cái, ér zú bù néng xíng qí wàn yī zhě, wèi bì jiē qí shí jūn zhī zuì, huò zhě qí zì qǔ yě.
古之賢人,皆負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萬一者,未必皆其時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yú guān jiǎ shēng zhī lùn, rú qí suǒ yán, suī sān dài hé yǐ yuǎn guò? dé jūn rú hàn wén, yóu qiě yǐ bù yòng sǐ.
愚觀賈生之論,如其所言,雖三代何以遠過?得君如漢文,猶且以不用死。
rán zé shì tiān xià wú yáo shùn, zhōng bù kě yǒu suǒ wéi yé? zhòng ní shèng rén, lì shì yú tiān xià, gǒu fēi dà wú dào zhī guó, jiē yù miǎn qiǎng fú chí, shù jī yī rì de xíng qí dào.
然則是天下無堯、舜,終不可有所為耶?仲尼聖人,曆試於天下,苟非大無道之國,皆欲勉強扶持,庶幾一日得行其道。
jiāng zhī jīng, xiān zhī yǐ rǎn yǒu, shēn zhī yǐ zi xià.
將之荊,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
jūn zǐ zhī yù de qí jūn, rú cǐ qí qín yě.
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
mèng zǐ qù qí, sān sù ér hòu chū zhòu, yóu yuē:" wáng qí shù jī zhào wǒ.
孟子去齊,三宿而後出晝,猶曰:“王其庶幾召我。
" jūn zǐ zhī bù rěn qì qí jūn, rú cǐ qí hòu yě.
”君子之不忍棄其君,如此其厚也。
gōng sūn chǒu wèn yuē:" fū zǐ hé wéi bù yù?" mèng zǐ yuē:" fāng jīn tiān xià, shě wǒ qí shuí zāi? ér wú hé wéi bù yù?" jūn zǐ zhī ài qí shēn, rú cǐ qí zhì yě.
公孫醜問曰:“夫子何為不豫?”孟子曰:“方今天下,舍我其誰哉?而吾何為不豫?”君子之愛其身,如此其至也。
fū rú cǐ ér bù yòng, rán hòu zhī tiān xià guǒ bù zú yǔ yǒu wéi, ér kě yǐ wú hàn yǐ.
夫如此而不用,然後知天下果不足與有為,而可以無憾矣。
ruò jiǎ shēng zhě, fēi hàn wén zhī bù néng yòng shēng, shēng zhī bù néng yòng hàn wén yě.
若賈生者,非漢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漢文也。
fū jiàng hóu qīn wò tiān zǐ xǐ ér shòu zhī wén dì, guàn yīng lián bīng shù shí wàn, yǐ jué liú lǚ zhī cí xióng, yòu jiē gāo dì zhī jiù jiāng, cǐ qí jūn chén xiāng de zhī fēn, qǐ tè fù zǐ gǔ ròu shǒu zú zāi? jiǎ shēng, luò yáng zhī shào nián.
夫絳侯親握天子璽而授之文帝,灌嬰連兵數十萬,以決劉、呂之雌雄,又皆高帝之舊將,此其君臣相得之分,豈特父子骨肉手足哉?賈生,洛陽之少年。
yù shǐ qí yī zhāo zhī jiān, jǐn qì qí jiù ér móu qí xīn, yì yǐ nán yǐ.
欲使其一朝之間,盡棄其舊而謀其新,亦已難矣。
wèi jiǎ shēng zhě, shàng dé qí jūn, xià de qí dà chén, rú jiàng guàn zhī shǔ, yōu yóu jìn zì ér shēn jiāo zhī, shǐ tiān zǐ bù yí, dà chén bù jì, rán hòu jǔ tiān xià ér wéi wú zhī suǒ yù wèi, bù guò shí nián, kě yǐ dé zhì.
為賈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絳、灌之屬,優遊浸漬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後舉天下而唯吾之所欲為,不過十年,可以得誌。
ān yǒu lì tán zhī jiān, ér jù wéi rén" tòng kū" zāi! guān qí guò xiāng wèi fù yǐ diào qū yuán, yū yù fèn mèn, tì rán yǒu yuǎn jǔ zhī zhì.
安有立談之間,而遽為人“痛哭”哉!觀其過湘為賦以吊屈原,紆鬱憤悶,趯然有遠舉之誌。
qí hòu yǐ zì shāng kū qì, zhì yú yāo jué.
其後以自傷哭泣,至於夭絕。
shì yì bù shàn chǔ qióng zhě yě.
是亦不善處窮者也。
fū móu zhī yī bú jiàn yòng, zé ān zhī zhōng bù fù yòng yě? bù zhī mò mò yǐ dài qí biàn, ér zì cán zhì cǐ.
夫謀之一不見用,則安知終不複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變,而自殘至此。
wū hū! jiǎ shēng zhì dà ér liàng xiǎo, cái yǒu yú ér shí bù zú yě.
嗚呼!賈生誌大而量小,才有餘而識不足也。
gǔ zhī rén, yǒu gāo shì zhī cái, bì yǒu yí sú zhī lèi.
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遺俗之累。
shì gù fēi cōng míng ruì zhì bù huò zhī zhǔ, zé bù néng quán qí yòng.
是故非聰明睿智不惑之主,則不能全其用。
gǔ jīn chēng fú jiān dé wáng měng yú cǎo máo zhī zhōng, yī zhāo jǐn chì qù qí jiù chén, ér yǔ zhī móu.
古今稱苻堅得王猛於草茅之中,一朝盡斥去其舊臣,而與之謀。
bǐ qí pǐ fū lüè yǒu tiān xià zhī bàn, qí yǐ cǐ zāi! yú shēn bēi shēng zhī zhì, gù bèi lùn zhī.
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愚深悲生之誌,故備論之。
yì shǐ rén jūn dé rú jiǎ shēng zhī chén, zé zhī qí yǒu juàn jiè zhī cāo, yī bú jiàn yòng, zé yōu shāng bìng jǔ, bù néng fù zhèn.
亦使人君得如賈生之臣,則知其有狷介之操,一不見用,則憂傷病沮,不能複振。
ér wèi jiǎ shēng zhě, yì jǐn qí suǒ fā zāi!
而為賈生者,亦謹其所發哉!

網友評論

* 《賈誼論》賈誼論蘇軾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专题为您介绍:《賈誼論》 蘇軾宋代蘇軾非才之難,所以自用者實難。惜乎!賈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夫君子之所取者遠,則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則必有所忍。古之賢人,皆負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萬一者,未必皆其時君之 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賈誼論》賈誼論蘇軾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原文,《賈誼論》賈誼論蘇軾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翻译,《賈誼論》賈誼論蘇軾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赏析,《賈誼論》賈誼論蘇軾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阅读答案,出自《賈誼論》賈誼論蘇軾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就爱诗词网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dd110.com/chengyu/6f39963437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