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慮論》 方孝孺

明代   方孝孺 慮天下者,深虑诗意常圖其所難而忽其所易,论深虑论備其所可畏而遺其所不疑。孺原
然而,文翻禍常發於所忽之中,译赏而亂常起於不足疑之事。析和
豈其慮之未周歟?蓋慮之所能及者,深虑诗意人事之宜然,论深虑论而出於智力之所不及者,孺原天道也。文翻
當秦之世,译赏而滅諸侯,析和一天下。深虑诗意
而其心以為周之亡在乎諸侯之強耳,论深虑论變封建而為郡縣。孺原
方以為兵革不可複用,天子之位可以世守,而不知漢帝起隴畝之中,而卒亡秦之社稷。
漢懲秦之孤立,於是大建庶孽而為諸侯,以為同姓之親,可以相繼而無變,而七國萌篡弑之謀。
武、宣以後,稍削析之而分其勢,以為無事矣,而王莽卒移漢祚。
光武之懲哀、平,魏之懲漢,晉之懲魏,各懲其所由亡而為之備。
而其亡也,蓋出於所備之外。
唐太宗聞武氏之殺其子孫,求人於疑似之際而除之,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
宋太祖見五代方鎮之足以製其君,盡釋其兵權,使力弱而易製,而不知子孫卒困於敵國。
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蓋世之才,其於治亂存亡之幾,思之詳而備之審矣。
慮切於此而禍興於彼,終至亂亡者,何哉?蓋智可以謀人,而不可以謀天。
良醫之子,多死於病;良巫之子,多死於鬼。
豈工於活人,而拙於謀子也哉?乃工於謀人,而拙於謀天也。
古之聖人,知天下後世之變,非智慮之所能周,非法術之所能製,不敢肆其私謀詭計,而唯積至誠,用大德以結乎天心,使天眷其德,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釋。
故其子孫,雖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國,而天卒不忍遽亡之。
此慮之遠者也。
夫苟不能自結於天,而欲以區區之智籠絡當世之務,而必後世之無危亡,此理之所必無者,而豈天道哉! 分類: 古文觀止史論謀略

作者簡介(方孝孺)

方孝孺頭像

方孝孺(1357-1402年),浙江寧海人,明代大臣、著名學者、文學家、散文家、思想家,字希直,一字希古,號遜誌,曾以“遜誌”名其書齋,蜀獻王替他改為“正學”,因此世稱“正學先生”。福王時追諡文正。在“靖難之役”期間,拒絕為篡位的燕王朱棣草擬即位詔書,剛直不阿,孤忠赴難,不屈而亡。

深慮論翻譯及注釋

翻譯
  籌劃國家大事的人,常注重艱難危險的一麵,而忽略素常容易的一麵,防範隨時會出現的可怕事件,而遺漏不足疑慮的事件。然而,災禍常常在疏忽之際發生,變亂常常在不加疑慮的事上突起。難道是考慮得不周到嗎?大凡智力所能考慮到的,都是人事發展理應出現的情況,而超出智力所能達到的範圍,那是天道的安排呀!
  秦始皇剿滅諸侯,統一天下後,認為周朝的滅亡在於諸侯的強大,於是改封建製為郡縣製。滿以為這樣一來就會根除戰爭動亂,天子的尊位可以代代安享,卻不知漢高祖在鄉野間崛起,最終顛覆了秦朝的江山。漢王室鑒於秦朝的孤立無輔,大肆分封兄弟、子侄為諸侯,自以為憑著同胞骨肉的親情,可以共輔江山,不生變亂,然而吳王劉濞等七國還是萌生了弑君篡位的陰謀野心。漢武帝、漢宣帝之後,逐漸分割諸侯王的土地,削弱他們的勢力,這樣便以為平安無事了,沒想到外戚王莽最終奪取了漢家的皇位。光武帝劉秀借鑒了西漢(哀、平)的教訓,曹魏借鑒了東漢的教訓,西晉借鑒了曹魏的教訓,各自借鑒其前代的教訓而進行防備,可他們滅亡的根由,都在防備的範圍之外。
  唐太宗聽傳言說:將有帶“武”字的人殺戮唐室子孫,便將可疑之人找出來統統殺掉。可武則天每天侍奉在他身邊,卻怎麽也沒想到她。宋太祖看到五代的節度可以製伏君王,便收回節度使的兵權,使其力量削弱,容易對付,哪料想子孫後代竟在敵國的困擾下逐步衰亡。這些人都有著超人的智慧,蓋世的才華,對國家亂亡的誘因,他們可謂考慮得細致,防範得周密了,然而,思慮的重心在這邊,災禍卻在那邊產生,最終免不了滅亡,為什麽呢?或許智力謀劃的隻是人事的因素,卻無法預測天道的安排。良醫的兒子難免會病死,良巫的兒子難免死於神鬼,難道是善於救助別人而不善於救自己的子女嗎?這是善於謀劃人事而不善於謀利天道啊!
  古代的聖人,知道國家將來的變化,不是人的智謀能考慮周全的,也不是政治手段能控製的,不敢濫用限謀詭計,隻是積累真誠,用大德來感動天心,使上天顧念他(對百姓)的恩德,像慈母保護初生嬰兒那樣不忍心舍棄。盡管他的子孫有愚笨不賢良足以使國家滅亡的,而上天卻不忍心立即滅其家國,這才是思慮得深遠呀!假如不能用大德贏得天心,僅憑著微不足道的智謀,包攬天下的事務,想使國家沒有希望危亡,這從道理上是講不過去的,難道天意會如此安排嗎?

注釋
(1)滅諸侯:指秦先後滅韓、魏、楚、趙、燕、齊六國。
(2)封建,指自周以來的分封製。郡縣:秦統一中國後,實行中央集權製,將全國分為三十六郡,郡下設縣,郡縣長官,均由中央任免。
(3)漢帝:指漢高祖劉邦。起隴畝之中,劉邦出身農民家庭。起兵反秦前,隻做過鄉村小吏“泗水亭長”。隴,田壟。
(4)建庶孽:指漢高祖即位後大封同姓諸侯王。
(5)七國:指漢高祖所分封的吳、楚、趙、膠東、膠西、濟南、臨淄七個同姓諸侯王。篡弑之謀:漢景帝在位時,吳王劉濞為首的七國,以誅晁錯為名,舉兵叛亂。
(6)王莽:西漢末年外戚,逐漸掌權後稱帝,於公元九年改國號為新。祚(zuò做):皇位。
(7)光武:東漢光武帝劉秀。哀、平:西漢末年的哀帝劉欣、平帝劉衎。
(8)晉:指西晉。
(9)唐太宗:李世民。武氏之殺其子孫:648年(貞觀二十二年),民間流傳《秘記》說:“唐三世之後,女主武氏代有天下。”太宗問太史令李淳風,答道:“臣仰觀天象,俯察曆數,其人已在陛下宮中,不過三十年,當王天下,殺唐子孫殆盡。”
(10)武氏:指武則天,她十四歲被唐太宗選入宮中為才人。高宗時立為皇後,參預朝政。中宗即位,臨朝稱製。次年廢中宗,立睿宗。689年(載初元年)又廢睿宗,自稱聖神皇帝,改國號為周。她執政數十年間,屢興大獄,冤殺許多李唐宗室和朝臣。
(11)宋太祖:趙匡胤,宋朝開國皇帝。五代方鎮:指唐代以後五代的後梁朱全忠、後唐李存勖、後晉石敬瑭、後漢劉知遠、後周郭威等擁有兵權的藩鎮。

深慮論賞析

  這是一篇史論。作者列舉曆代興亡的史實,指出曆代君王僅僅片麵地吸取前代滅亡的教訓而忽略了另外一些被掩蓋的問題,但卻將原因歸結為非人智能所慮及的天意。論證“禍常發於所忽之中,而亂常起於不足疑之事”,目的在於給明代統治者提供曆史教訓,使之“深慮”長治久安的道理,並采取相應的辦法。

  本文係針對明初的政治形勢而提出的治國方略。明代建國後,明太祖朱元璋為了鞏固和加強統治,曾采取了一係列改革措施,從而在發展生產、繁榮經濟等方麵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在“盛世”之下決不能掉以輕心,要注意潛在的危機。作者就曆代興衰的史實,提出了有關長治久安的積極性的建議。

  文章的開始先從“禍常發於所忽之中,而亂常起於不足疑之事”談起,並把這種現象和天道掛上了鉤,這是作者立論的核心。在作為全文重點的第二段中,作者列舉了大量史實,從秦始皇一直談到了宋太祖,其用意也是為了證明上述觀點的正確性。應該說,這些翔實的曆史經驗是可信的,是有強烈的說服力的。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就在作者寫作本文後不久,明朝就發生了“亂”。明太祖死後,其孫建文帝即位,由於和某些親王產生了矛盾,終於導致了“靖難之變”,方孝孺本人也死在這次動亂之中。從這一點來看,作者還是有一定的預見性的。第三段是全文的總結,作者再一次點明全文的主旨。在語言的運用上,作者盡量發揮了他那犀利而堅定的文風,做到了既能說理透徹,又能通俗易曉,這在他評論前代帝王時可以充分看出。

  由於思想上的局限性,作者對“天道”的理解還帶有一定的宿命論的色彩。“不可以謀天”的提法實際上就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盡人事以聽天命”的消極態度。

《深慮論》方孝孺 拚音讀音參考

shēn lǜ lùn
深慮論

lǜ tiān xià zhě, cháng tú qí suǒ nán ér hū qí suǒ yì, bèi qí suǒ kě wèi ér yí qí suǒ bù yí.
慮天下者,常圖其所難而忽其所易,備其所可畏而遺其所不疑。
rán ér, huò cháng fā yú suǒ hū zhī zhōng, ér luàn cháng qǐ yú bù zú yí zhī shì.
然而,禍常發於所忽之中,而亂常起於不足疑之事。
qǐ qí lǜ zhī wèi zhōu yú? gài lǜ zhī suǒ néng jí zhě, rén shì zhī yí rán, ér chū yú zhì lì zhī suǒ bù jí zhě, tiān dào yě.
豈其慮之未周歟?蓋慮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於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
dāng qín zhī shì, ér miè zhū hóu, yì tiān xià.
當秦之世,而滅諸侯,一天下。
ér qí xīn yǐ wéi zhōu zhī wáng zài hu zhū hóu zhī qiáng ěr, biàn fēng jiàn ér wèi jùn xiàn.
而其心以為周之亡在乎諸侯之強耳,變封建而為郡縣。
fāng yǐ wéi bīng gé bù kě fù yòng, tiān zǐ zhī wèi kě yǐ shì shǒu, ér bù zhī hàn dì qǐ lǒng mǔ zhī zhōng, ér zú wáng qín zhī shè jì.
方以為兵革不可複用,天子之位可以世守,而不知漢帝起隴畝之中,而卒亡秦之社稷。
hàn chéng qín zhī gū lì, yú shì dà jiàn shù niè ér wèi zhū hóu, yǐ wéi tóng xìng zhī qīn, kě yǐ xiāng jì ér wú biàn, ér qī guó méng cuàn shì zhī móu.
漢懲秦之孤立,於是大建庶孽而為諸侯,以為同姓之親,可以相繼而無變,而七國萌篡弑之謀。
wǔ xuān yǐ hòu, shāo xuē xī zhī ér fēn qí shì, yǐ wéi wú shì yǐ, ér wáng mǎng zú yí hàn zuò.
武、宣以後,稍削析之而分其勢,以為無事矣,而王莽卒移漢祚。
guāng wǔ zhī chéng āi píng, wèi zhī chéng hàn, jìn zhī chéng wèi, gè chéng qí suǒ yóu wáng ér wèi zhī bèi.
光武之懲哀、平,魏之懲漢,晉之懲魏,各懲其所由亡而為之備。
ér qí wáng yě, gài chū yú suǒ bèi zhī wài.
而其亡也,蓋出於所備之外。
táng tài zōng wén wǔ shì zhī shā qí zǐ sūn, qiú rén yú yí sì zhī jì ér chú zhī, ér wǔ shì rì shì qí zuǒ yòu ér bù wù.
唐太宗聞武氏之殺其子孫,求人於疑似之際而除之,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
sòng tài zǔ jiàn wǔ dài fāng zhèn zhī zú yǐ zhì qí jūn, jǐn shì qí bīng quán, shǐ lì ruò ér yì zhì, ér bù zhī zǐ sūn zú kùn yú dí guó.
宋太祖見五代方鎮之足以製其君,盡釋其兵權,使力弱而易製,而不知子孫卒困於敵國。
cǐ qí rén jiē yǒu chū rén zhī zhì gài shì zhī cái, qí yú zhì luàn cún wáng zhī jǐ, sī zhī xiáng ér bèi zhī shěn yǐ.
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蓋世之才,其於治亂存亡之幾,思之詳而備之審矣。
lǜ qiè yú cǐ ér huò xìng yú bǐ, zhōng zhì luàn wáng zhě, hé zāi? gài zhì kě yǐ móu rén, ér bù kě yǐ móu tiān.
慮切於此而禍興於彼,終至亂亡者,何哉?蓋智可以謀人,而不可以謀天。
liáng yī zhī zǐ, duō sǐ yú bìng liáng wū zhī zǐ, duō sǐ yú guǐ.
良醫之子,多死於病;良巫之子,多死於鬼。
qǐ gōng yú huó rén, ér zhuō yú móu zi yě zāi? nǎi gōng yú móu rén, ér zhuō yú móu tiān yě.
豈工於活人,而拙於謀子也哉?乃工於謀人,而拙於謀天也。
gǔ zhī shèng rén, zhī tiān xià hòu shì zhī biàn, fēi zhì lǜ zhī suǒ néng zhōu, fēi fǎ shù zhī suǒ néng zhì, bù gǎn sì qí sī móu guǐ jì, ér wéi jī zhì chéng, yòng dà dé yǐ jié hū tiān xīn, shǐ tiān juàn qí dé, ruò cí mǔ zhī bǎo chì zǐ ér bù rěn shì.
古之聖人,知天下後世之變,非智慮之所能周,非法術之所能製,不敢肆其私謀詭計,而唯積至誠,用大德以結乎天心,使天眷其德,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釋。
gù qí zǐ sūn, suī yǒu zhì yú bù xiào zhě zú yǐ wáng guó, ér tiān zú bù rěn jù wáng zhī.
故其子孫,雖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國,而天卒不忍遽亡之。
cǐ lǜ zhī yuǎn zhě yě.
此慮之遠者也。
fū gǒu bù néng zì jié yú tiān, ér yù yǐ qū qū zhī zhì lǒng luò dāng shì zhī wù, ér bì hòu shì zhī wú wēi wáng, cǐ lǐ zhī suǒ bì wú zhě, ér qǐ tiān dào zāi!
夫苟不能自結於天,而欲以區區之智籠絡當世之務,而必後世之無危亡,此理之所必無者,而豈天道哉!

網友評論

* 《深慮論》深慮論方孝孺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专题为您介绍:《深慮論》 方孝孺明代方孝孺慮天下者,常圖其所難而忽其所易,備其所可畏而遺其所不疑。然而,禍常發於所忽之中,而亂常起於不足疑之事。豈其慮之未周歟?蓋慮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於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 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深慮論》深慮論方孝孺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原文,《深慮論》深慮論方孝孺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翻译,《深慮論》深慮論方孝孺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赏析,《深慮論》深慮論方孝孺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阅读答案,出自《深慮論》深慮論方孝孺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就爱诗词网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dd110.com/chengyu/690e39895148631.html

诗词类别

《深慮論》深慮論方孝孺原文、翻譯的诗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