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女謠》 於鵠

唐代   於鵠 巴女騎牛唱竹枝,巴女藕絲菱葉傍江時。谣巴于鹄原文意
不愁日暮還家錯,女谣記得芭蕉出槿籬。翻译
分類: 民謠兒童鄉村生活

作者簡介(於鵠)

於鵠,赏析大曆、和诗貞元間詩人也。巴女隱居漢陽,谣巴于鹄原文意嚐為諸府從事。女谣其詩語言樸實生動,翻译清新可人;題材方麵多描寫隱逸生活,赏析宣揚禪心道風的和诗作品。代表作有《巴女謠》、巴女《江南曲》、谣巴于鹄原文意《題鄰居》、女谣《塞上曲》、《悼孩子》、《長安遊》、《惜花 》、《南溪書齋》、《題美人》等,其中以《巴女謠》和《江南曲》兩首詩流傳最廣。

巴女謠翻譯及注釋

翻譯
一個巴地小女孩騎著牛兒,唱著竹枝詞,沿著處處盛開著荷花、鋪展菱葉的江岸,慢悠悠地回家。
不怕天晚了找不到家門,我知道我家門前有一棵芭蕉高高地挺出了木槿籬笆。

注釋
⑴巴:地名,今四川巴江一帶。
⑵竹枝:竹枝詞,指巴渝(今重慶)一帶的民歌。
⑶藕絲:這裏指荷葉、荷花。傍:靠近,鄰近。
⑷還家錯:回家認錯路。
⑸槿籬:用木槿做的籬笆。木槿是一種落葉灌木。

巴女謠賞析

  詩人以平易清新的筆觸,描繪了一幅恬靜閑雅的巴女放牛圖。“巴女騎牛唱《竹枝》,藕絲菱葉傍江時”,寫的是夏天的傍晚,夕陽西下,煙靄四起,江上菱葉鋪展,隨波輕漾,一個天真伶俐的巴江女孩,騎在牛背上麵,亢聲唱著山歌,沿著江邊彎彎曲曲的小路慢慢悠悠地回轉家去。如此山鄉風味,極其清新動人。

  下兩句:“不愁日暮還家錯,記得芭蕉出槿籬”,純然是小孩兒天真幼稚的說話口氣,像是騎在牛背上的小女孩對於旁人的一段答話。這時天色漸漸晚了,可是這個頑皮的小家夥還是一個勁地歪在牛背上麵唱歌,聽任牛兒不緊不忙地踱步。路旁好心的人催促她快些回家:要不,待會兒天黑下來,要找不到家門了!不料這個俏皮的女孩居然不以為然地說道:我才不害怕呢!隻要看見伸出木槿籬笆外麵的大大的芭蕉葉子,那就是我的家了!木槿入夏開華,花有紅、白、紫等色,本是川江一帶農家住房四周通常的景物,根本不能以之當作辨認的標誌。小女孩這番自作聰明的回話,正像幼小的孩子一本正經地告訴人們“我家爺爺是長胡子的”一樣的引人發笑。詩中這一逗人啟顏的結句,對於描繪人物的言語神情,起了畫龍點睛的妙用。

  古人說:“詩是有聲畫。”這首小詩就是如此。因為它不但有形、有景,有豐富的色彩(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芭蕉的新綠和竹篙上紫、白相間的槿花),而且還有姑娘清脆的歌聲。《竹枝詞》是流行在巴渝一帶的民歌,從詩人劉禹錫的仿作來看,謳歌天真純潔的愛情是它的基本內容。從此詩中可以想見,這位巴女正是在縱情歌唱著她青春的情懷,這從“藕絲菱葉”似乎也能得到一點暗示。而且,妙就妙在她是騎在牛背上,一路走一路唱著,像移動的電影鏡頭一般,慢慢地把讀者的視線引向空闊的遠方。“不愁日暮還家錯,記得芭蕉出槿籬”,使整首詩充滿樂觀開朗的氣息,給予讀者一種健康的美的享受。

  這是於鵠采用民謠體裁寫的一篇詩作,詞句平易通俗,富有生活氣息,反映了川江農家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恬靜生活的一個側麵,讀來饒有雋永動人的天然情趣。

《巴女謠》於鵠 拚音讀音參考

bā nǚ yáo
巴女謠

bā nǚ qí niú chàng zhú zhī, ǒu sī líng yè bàng jiāng shí.
巴女騎牛唱竹枝,藕絲菱葉傍江時。
bù chóu rì mù huán jiā cuò, jì de bā jiāo chū jǐn lí.
不愁日暮還家錯,記得芭蕉出槿籬。

網友評論

* 《巴女謠》巴女謠於鵠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专题为您介绍:《巴女謠》 於鵠唐代於鵠巴女騎牛唱竹枝,藕絲菱葉傍江時。不愁日暮還家錯,記得芭蕉出槿籬。分類:民謠兒童鄉村生活作者簡介(於鵠)於鵠,大曆、貞元間詩人也。隱居漢陽,嚐為諸府從事。其詩語言樸實生動,清新可 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巴女謠》巴女謠於鵠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原文,《巴女謠》巴女謠於鵠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翻译,《巴女謠》巴女謠於鵠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赏析,《巴女謠》巴女謠於鵠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阅读答案,出自《巴女謠》巴女謠於鵠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就爱诗词网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dd110.com/chengyu/676e39896621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