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蘇軾

宋代   蘇軾 徐州石潭謝雨,浣溪浣溪道上作五首。沙苏轼原诗意沙软莎过苏轼
潭在城東二十裏,文翻常與泗水增減清濁相應。译赏雨新
軟草平莎過雨新,析和輕沙走馬路無塵。草平
何時收拾耦耕身?
日暖桑麻光似潑,浣溪浣溪風來蒿艾氣如薰。沙苏轼原诗意沙软莎过苏轼
使君元是文翻此中人。
分類: 田園生活向往 浣溪沙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頭像

蘇軾(1037-1101),译赏雨新北宋文學家、析和書畫家、草平美食家。浣溪浣溪字子瞻,沙苏轼原诗意沙软莎过苏轼號東坡居士。文翻漢族,四川人,葬於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浣溪沙·軟草平莎過雨新翻譯及注釋

翻譯
柔軟的青草和長得齊刷刷的莎草經過雨洗後,顯得碧綠清新;在雨後薄薄的沙土路上騎馬不會揚起灰塵。不知何時才能抽身歸田呢?
春日的照耀之下,田野中的桑麻欣欣向榮,閃爍著猶如被水潑過一樣的光輝;一陣暖風挾帶著蒿草、艾草的熏香撲鼻而來,沁人心肺。我雖身為使君,卻不忘自己實是農夫出身。

注釋
①:此詞作於蘇軾因與王安石政見不合,自請外放,任徐州知州時。
②莎——莎草,多年生草木,長於原野沙地。
③耦耕——兩人各持一耜(sì,古時農具)並肩而耕。
④潑——潑水。形容雨後的桑麻,在日照下光澤明亮,猶如水潑其上。
⑤蒿(hāo)艾(ài)——兩種草名。
⑥薰——香草名。
⑦元是——原是。我原是農夫中的一員。

浣溪沙·軟草平莎過雨新賞析二

  此詞是作者徐州謝雨詞的最後一首,寫詞人巡視歸來時的感想。詞中表現了詞人熱愛農村,關心民生,與老百姓休戚與共的作風。作為以鄉村生活為題材的作品,這首詞之風樸實,格調清新,完全突破了“詞為豔科”的藩籬,為有宋一代詞風的變化和鄉村詞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上片首二句“軟草平莎過雨新,輕沙走馬路無塵”,不僅寫出“草”之“軟”、“沙”之“輕”,而且寫出作者在這種清新宜人的環境之中舒適輕鬆的感受。久旱逢雨,如沐甘霖,經雨之後的道上,“軟草平莎”,油綠水靈,格外清新;路麵上,一層薄沙,經雨之後,淨而無塵,縱馬馳騁,自是十分愜意。觸此美景,作者情動於衷,遂脫口而出:“何時收拾耦耕身?”“耦耕”,指二人並耜而耕,典出《論語·微子》:“長沮、桀溺耦而耕。”長沮、桀溺是春秋末年的兩個隱者。二人因見世道衰微,遂隱居不仕。此處“收拾耦耕身”,不僅表現出蘇軾對農村田園生活的熱愛,同時也是他在政治上不得意的情況下,仕途坎坷、思想矛盾的一種反映。

  下片“日暖桑麻光似潑,風來蒿艾氣如薰”二句,承上接轉,將意境宕開,從道上寫到田野裏的蓬勃景象。在春日的照耀之下,桑麻欣欣向榮,閃爍著誘人的綠光;一陣暖風,挾帶著蒿艾的薰香撲鼻而來,沁人心肺。這兩句對仗工整,且妙用點染之法。上寫日照桑麻之景,先用畫筆一“點”;“光似潑”則用大筆塗抹,盡力渲染,將春日雨過天晴後田野中的蓬勃景象渲染得淋漓盡致;下句亦用點染之法,先點明“風來蒿艾”之景,再渲染其香氣“如薰”。“光似潑”用實筆,“氣如薰”用虛寫。虛實相間,有色有香,並生妙趣。“使君元是此中人”給句,畫龍點睛,為升華之筆。它既道出了作者“收拾耦耕身”的思想本源,又將作者對農村田園生活的熱愛之情更進一步深化。

  作者身為“使君 ”,卻能不忘他“元是此中人”,且樂於如此,確實難能可貴。

  這首詞結構既不同於前四首,也與一般同類詞的結構不同。前四首《浣溪沙》詞全是寫景敘事,並不直接抒情、議論,而是於字行之間蘊蓄著作者的喜悅之情。這首用寫景和抒情互相錯綜層遞的形式來寫。

  上片首二句寫作者於道中所見之景,接著觸景生情,自然逗出他希冀歸耕田園的願望;下片首二句寫作者所見田園之景,又自然觸景生情,照應“何時收拾耦耕身”而想到自己“元是此中人”。這樣寫,不僅使全詞情景交融,渾然一體,而且使詞情逐層深化升華。特別“軟草平莎過雨新”二句、“日暖桑麻光似潑”二句更是出神入化,有含蓄雋永之妙。

浣溪沙·軟草平莎過雨新賞析一

  公元1078年(元豐元年),徐州發生嚴重春旱。當時有人傳言:將虎頭置於潭中,即可致雷雨。作為州官,蘇軾曾依其說到離城東20裏遠的石  潭求雨,並作有《起伏龍行》詩以記其事。得雨後又赴石潭謝雨。其關懷民生之心,從這一求一謝中表露無遺。蘇軾於謝雨道上作《浣溪沙》組詞,共五首,描寫了途中見聞和村野風光,具有清新濃鬱的生活氣息,是北宋農村詞中的佳作,與他的其他題材和風格的詞作皆是異樣出色。此詞是《浣溪沙》組詞的最後一首,寫詞人巡視歸來時的感想。

  詞中表現了詞人熱愛農村,關心民生,與老百姓休戚與共的作風。作為以鄉村生活為題材的作品,這首詞之風樸實,格調清新,完全突破了“詞為豔科”的藩籬,為有宋一代詞風的變化和鄉村詞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上片首二句“軟草平莎過雨新,輕沙走馬路無塵”,不僅寫出“草”之“軟”、“沙”之“輕”,而且寫出作者這種清新宜人的環境之中舒適輕鬆的感受。久旱逢雨,如沐甘霖,經雨之後的道上,“軟草平莎”,油綠水靈,格外清新;路麵上,一層薄沙,經雨之後,淨而無塵,縱馬馳騁,自是十分愜意。觸此美景,作者情動於衷,遂脫口而出:“何時收拾耦耕身?”“耦耕”,指二人並耜而耕,典出《論語·微子》:“長沮、桀溺耦而耕。”長沮、桀溺是春秋末年的兩個隱者。二人因見世道衰微,遂隱居不仕。此處“收拾耦耕身”,不僅表現出蘇軾對農村田園生活的熱愛,同時也是他政治上不得意的情況下,仕途坎坷、思想矛盾的一種反映。

  下片“日暖桑麻光似潑,風來蒿艾氣如薰”二句,承上接轉,將意境宕開,從道上寫到田野裏的蓬勃景象。春日的照耀之下,桑麻欣欣向榮,閃爍著誘人的綠光;一陣暖風,挾帶著蒿艾的薰香撲鼻而來,沁人心肺。這兩句對仗工整,且妙用點染之法。上寫日照桑麻之景,先用畫筆一“點”:“光似潑”則用大筆塗抹,盡力渲染,將春日雨過天晴後田野中的蓬勃景象渲染得淋漓盡致;下句亦用點染之法,先點明“風來蒿艾”之景,再渲染其香氣“如薰”。“光似潑”用實筆,“氣如薰”用虛寫。虛實相間,有色有香,並生妙趣。“使君元是此中人”結句,畫龍點睛,為升華之筆。它既道出了作者“收拾耦耕身”的思想本源,又將作者對農村田園生活的熱愛之情更進一步深化。作者身為“使君”,卻能不忘他“元是此中人”,且樂於如此,確實難能可貴。細味其詞,蓋有三意:其一,蘇軾早年即傾慕莊子,誌於逍遙逸世,見此景此境,益堅其誌;其二,蘇軾雖久慕此境,不意長期錯入仕途,此時重睹此景,不禁有悵然若失之感,對其久困官場,也不免有後悔之意;其三,蘇軾雖感悔意,但念及人生誌趣尤在及時把握,則迷途知返,猶嚐未晚,是又信心再起,歸宿重定。一句之中,寫盡種種人生滋味,用筆簡約而意趣豐盈,可見蘇軾心理世界之豐富複雜。然其對田園生活的謳歌和對歸耕桑麻的向往,是昭昭乎情見於辭的。

  這首詞結構既不同於前四首,也與一般同類詞的結構不同。前四首《浣溪沙》詞全是寫景敘事,並不直接抒情、議論,而是於字行之間蘊蓄著作者的喜悅之情。這首用寫景和抒情互相錯綜層遞的形式來寫。

  上片首二句寫作者於道中所見之景,接著觸景生情,自然逗出他希冀歸耕田園的願望;下片首二句寫作者所見田園之景,又自然觸景生情,照應“何時收拾耦耕身”而想到自己“元是此中人”。這樣寫,不僅使全詞情景交融,渾然一體,而且使詞情逐層深化升華。特別“軟草平莎過雨新”二句、“日暖桑麻光似潑”二句更是出神入化,有含蓄雋永之妙。

浣溪沙·軟草平莎過雨新賞析三

  元豐元年(1078),徐州發生嚴重春旱。當時有人傳言:將虎頭置於潭中,即可致雷雨。作為州官,蘇軾曾依其說到離城東20裏遠的石潭求雨,並作有《起伏龍行》詩以記其事。得雨後又赴石潭謝雨。其關懷民生之心,從這一求一謝中表露無遺。這組《浣溪沙》即作於謝雨道上,詞共五首,描寫了途中見聞和村野風光,具有清新濃鬱的生活氣息,是北宋農村詞中的佳作,與他的其他題材和風格的詞作皆是異樣出色。

  這裏選錄的是第五首,主要寫沿途見聞及由此而觸發的人生歸宿感。起二句雖直寫眼中見聞,實極富意蘊。軟、平、新、輕四個形容詞將雨後村野的宜人氣息點染得神韻畢現,仿佛可以呼吸到那種醉人的空氣。草平沙輕,走馬無塵,這是混沌的政治世界之外的另一個極具誘惑力的世界。蘇軾深受感染,並由此對自己的人生歸宿產生了感慨。隱居田園——是蘇軾那一刻最強烈的信念。然而身為州官,要將這種願望變成現實,卻受到多種因素的製約。所以雖有如同長沮桀溺一樣的耦耕之心,但何時能了卻素願,卻連自己也一時莫明了。上闋的情感基調是先揚後抑,由景生情。

  下闋開頭也是由景起筆。如果說上闋寫景是著重突出雨後村野的清新之氣的話,下闋則以濃鬱的田間風光為主。雨過日暖,桑麻因附有大量的雨滴,而在日光下,閃亮一片。以“潑”字形容日光,既寫足“日暖”之意,又非常符合光照的特點,遣詞盡見匠心。這一句是接寫視覺所見。雖承上闋起句而來,但已別開境界,從時令推移上來說,也是雨過後稍長一段時間了。意脈結構,一絲不亂。“風來”句寫嗅覺,彼此關捩也極為緊湊。蒿艾(一名艾蒿)原有淡淡的香氣,但經雨後日照蒸發,又經風兒吹過,那種淡香便如薰草的香味一樣,顯得格外濃鬱。這兩句一寫視覺一寫嗅覺,都特別用力,似平卻奇,有重筆濡染的意味。結句“使君元是此中人”是點睛之筆,然意味深長。細味其詞,蓋有三意:其一,蘇軾早年即傾慕莊子,誌於逍遙逸世,今見此景此境,益堅其誌;其二,蘇軾雖久慕此境,不意長期錯入仕途,如今重睹此景,不禁有悵然若失之感,對其久困官場,也不免有後悔之意;其三,蘇軾雖感悔意,但念及人生誌趣尤在及時把握,則迷途知返,猶嚐未晚,是又信心再起,歸宿重定。一句之中,寫盡種種人生滋味,用筆簡約而意趣豐盈,可見蘇軾心理世界之豐富複雜。然其對田園生活的謳歌和對歸耕桑麻的向往,是昭昭乎情見於辭的。

《浣溪沙》蘇軾 拚音讀音參考

huàn xī shā
浣溪沙

xú zhōu shí tán xiè yǔ, dào shàng zuò wǔ shǒu.
徐州石潭謝雨,道上作五首。
tán zài chéng dōng èr shí lǐ, cháng yǔ sì shuǐ zēng jiǎn qīng zhuó xiāng yìng.
潭在城東二十裏,常與泗水增減清濁相應。
ruǎn cǎo píng shā guò yǔ xīn, qīng shā zǒu mǎ lù wú chén.
軟草平莎過雨新,輕沙走馬路無塵。
hé shí shōu shí ǒu gēng shēn?
何時收拾耦耕身?
rì nuǎn sāng má guāng shì pō, fēng lái hāo ài qì rú xūn.
日暖桑麻光似潑,風來蒿艾氣如薰。
shǐ jūn yuán shì cǐ zhōng rén.
使君元是此中人。

網友評論

* 《浣溪沙》蘇軾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浣溪沙·軟草平莎過雨新 蘇軾)专题为您介绍:《浣溪沙》 蘇軾宋代蘇軾徐州石潭謝雨,道上作五首。潭在城東二十裏,常與泗水增減清濁相應。軟草平莎過雨新,輕沙走馬路無塵。何時收拾耦耕身?日暖桑麻光似潑,風來蒿艾氣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分類:田園生活向 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浣溪沙》蘇軾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浣溪沙·軟草平莎過雨新 蘇軾)原文,《浣溪沙》蘇軾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浣溪沙·軟草平莎過雨新 蘇軾)翻译,《浣溪沙》蘇軾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浣溪沙·軟草平莎過雨新 蘇軾)赏析,《浣溪沙》蘇軾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浣溪沙·軟草平莎過雨新 蘇軾)阅读答案,出自《浣溪沙》蘇軾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浣溪沙·軟草平莎過雨新 蘇軾)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就爱诗词网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dd110.com/chengyu/660e39898248746.html

诗词类别

《浣溪沙》蘇軾原文、翻譯、賞析和的诗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