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命論》 李康

魏晉   李康 夫治亂,运命原文意運也;窮達,论运李康命也;貴賤,命论時也。翻译
故運之將隆,赏析必生聖明之君。和诗
聖明之君,运命原文意必有忠賢之臣。论运李康
其所以相遇也,命论不求而自合;其所以相親也,翻译不介而自親。赏析
唱之而必和,和诗謀之而必從,运命原文意道德玄同,论运李康曲折合符,命论得失不能疑其誌,讒構不能離其交,然後得成功也。
其所以得然者,豈徒人事哉?授之者天也,告之者神也,成之者運也。
夫黃河清而聖人生,裏社鳴而聖人出,群龍見而聖人用。
故伊尹,有莘氏之媵臣也,而阿衡於商。
太公,渭濱之賤老也,而尚父於周。
百裏奚在虞而虞亡,在秦而秦霸,非不才於虞而才於秦也。
張良受黃石之符,誦三略之說,以遊於群雄,其言也,如以水投石,莫之受也;及其遭漢祖,其言也,如以石投水,莫之逆也。
非張良之拙說於陳項,而巧言於沛公也。
然則張良之言一也,不識其所以合離?合離之由,神明之道也。
故彼四賢者,名載於籙圖,事應乎天人,其可格之賢愚哉?孔子曰:“清明在躬,氣誌如神。
嗜欲將至,有開必先。
天降時雨,山川出雲。
”詩雲:“惟嶽降神,生甫及申;惟申及甫,惟周之翰。
”運命之謂也。
豈惟興主,亂亡者亦如之焉。
幽王之惑褒女也,祅始於夏庭。
曹伯陽之獲公孫強也,征發於社宮。
叔孫豹之昵豎牛也,禍成於庚宗。
吉凶成敗,各以數至。
鹹皆不求而自合,不介而自親矣。
昔者,聖人受命河洛曰:以文命者,七九而衰;以武興者,六八而謀。
及成王定鼎於郟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
故自幽厲之間,周道大壞,二霸之後,禮樂陵遲。
文薄之弊,漸於靈景;辯詐之偽,成於七國。
酷烈之極,積於亡秦;文章之貴,棄於漢祖。
雖仲尼至聖,顏冉大賢,揖讓於規矩之內,訚訚於洙、泗之上,不能遏其端;孟軻、孫卿體二希聖,從容正道,不能維其末,天下卒至於溺而不可援。
夫以仲尼之才也,而器不周於魯衛;以仲尼之辯也,而言不行於定哀;以仲尼之謙也,而見忌於子西;以仲尼之仁也,而取仇於桓魋;以仲尼之智也,而屈厄於陳蔡;以仲尼之行也,而招毀於叔孫。
夫道足以濟天下,而不得貴於人;言足以經萬世,而不見信於時;行足以應神明,而不能彌綸於俗;應聘七十國,而不一獲其主;驅驟於蠻夏之域,屈辱於公卿之門,其不遇也如此。
及其孫子思,希聖備體,而未之至,封己養高,勢動人主。
其所遊曆諸侯,莫不結駟而造門;雖造門猶有不得賓者焉。
其徒子夏,升堂而未入於室者也。
退老於家,魏文候師之,西河之人肅然歸德,比之於夫子而莫敢間其言。
故曰:治亂,運也;窮達,命也;貴賤,時也。
而後之君子,區區於一主,歎息於一朝。
屈原以之沈湘,賈誼以之發憤,不亦過乎!然則聖人所以為聖者,蓋在乎樂天知命矣。
故遇之而不怨,居之而不疑也。
其身可抑,而道不可屈;其位可排,而名不可奪。
譬如水也,通之斯為川焉,塞之斯為淵焉,升之於雲則雨施,沈之於地則土潤。
體清以洗物,不亂於濁;受濁以濟物,不傷於清。
是以聖人處窮達如一也。
夫忠直之迕於主,獨立之負於俗,理勢然也。
故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
前監不遠,覆車繼軌。
然而誌士仁人,猶蹈之而弗悔,操之而弗失,何哉?將以遂誌而成名也。
求遂其誌,而冒風波於險塗;求成其名,而曆謗議於當時。
彼所以處之,蓋有算矣。
子夏曰:“死生有命,富貴在天”故道之將行也,命之將貴也,則伊尹呂尚之興於商周,百裏子房之用於秦漢,不求而自得,不徼而自遇矣。
道之將廢也,命之將賤也,豈獨君子恥之而弗為乎?蓋亦知為之而弗得矣。
凡希世苟合之士,蘧蒢戚之人,俛仰尊貴之顏,逶迤勢利之間,意無是非,讚之如流;言無可否,應之如響。
以窺看為精神,以向背為變通。
勢之所集,從之如歸市;勢之所去,棄之如脫遺。
其言曰:名與身孰親也?得與失孰賢也?榮與辱孰珍也?故遂絜其衣服,矜其車徒,冒其貨賄,淫其聲色,脈脈然自以為得矣。
蓋見龍逢、比幹之亡其身,而不惟飛廉、惡來之滅其族也。
蓋知伍子胥之屬鏤於吳,而不戒費無忌之誅夷於楚也。
蓋譏汲黯之白首於主爵,而不懲張湯牛車之禍也。
蓋笑蕭望之跋躓於前,而不懼石顯之絞縊於後也。
故夫達者之筭也,亦各有盡矣。
曰:凡人之所以奔競於富貴,何為者哉?若夫立德必須貴乎?則幽厲之為天子,不如仲尼之為陪臣也。
必須勢乎?則王莽、董賢之為三公,不如楊雄、仲舒之闃其門也。
必須富乎?則齊景之千駟,不如顏回、原憲之約其身也。
其為實乎?則執杓而飲河者,不過滿腹;棄室而灑雨者,不過濡身;過此以往,弗能受也。
其為名乎?則善惡書於史冊,毀譽流於千載;賞罰懸於天道,吉凶灼乎鬼神,固可畏也。
將以娛耳目、樂心意乎?譬命駕而遊五都之市,則天下之貨畢陳矣。
褰裳而涉汶陽之丘,則天下之稼如雲矣。
椎紒而守敖庾、海陵之倉,則山坻之積在前矣。
扱衽而登鍾山、藍田之上,則夜光璵璠之珍可觀矣。
夫如是也,為物甚眾,為己甚寡,不愛其身,而嗇其神。
風驚塵起,散而不止。
六疾待其前,五刑隨其後。
利害生其左,攻奪出其右,而自以為見身名之親疏,分榮辱之客主哉。
天地之大德曰生,聖人之大寶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正人曰義。
故古之王者,蓋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也。
古之仕者,蓋以官行其義,不以利冒其官也。
古之君子,蓋恥得之而弗能治也,不恥能治而弗得也。
原乎天人之性,核乎邪正之分,權乎禍福之門,終乎榮辱之算,其昭然矣。
故君子舍彼取此。
若夫出處不違其時,默語不失其人,天動星回而辰極猶居其所,璣旋輪轉,而衡軸猶執其中,既明且哲,以保其身,貽厥孫謀,以燕翼子者,昔吾先友,嚐從事於斯矣。
分類: 憂思感慨命運

運命論翻譯及注釋

翻譯

  治亂,是由命運決定的;窮達,是由天命決定的;貴賤,是由時機決定的。所以命運將要隆盛的時候,必定產生聖明的君主;有了聖明的君主,必定會有忠賢的臣子。他們彼此的相遇,不是互相訪求而是自然地走到一塊來的;他們彼此的相親,不是有人介紹而是自然地親密起來的。一人吟唱而另一人必定應和,一人謀畫而另一人必定聽從。彼此道德混同齊一,輾轉相合有如符契。無論得失都不會懷疑彼此的誌向,讒言挑撥也不能離間他們之間的交情,這樣然後才取得了君臣之道的成功。他們能夠取得這樣的成功,哪裏僅僅是人為的呢?給予的是天,告知的是神,玉成的是命運啊。

  黃河水清就有聖人誕生,神祠鳴響就有聖人出現,群龍出現就有聖人君臨天下。所以伊尹,原是有莘氏陪嫁的奴隸,卻輔佐商湯做了阿衡;太公,原是在渭水邊上釣魚的微賤老人,卻輔佐周朝做了尚父。百裏奚在虞國而虞國滅亡了,到秦國後秦國卻成了霸主,不是百裏奚在虞國沒有才能而到秦國後就有才能了。張良接受黃石公授與的兵書,誦讀記載了三略學問的書籍,然後用所掌握的學問遊說群雄,他說的話,卻像用水潑向石頭一樣,沒有一個人接受。等到他碰上漢高祖,他說的話,就像將石頭投向水中一樣,沒有一次受到抗拒。不是張良在勸說陳涉、項梁時就笨口拙舌,而在勸說沛公時就能說會道。那麽張良說話的技巧前後是一樣的,有人不明白前後結果不同的原因是由於不明白君臣所以合離的道理,君臣合離的原因,就像神明之道一樣。所以前麵提到的四位賢人,姓名被史籍記載,事跡應乎天事合於人心,這哪能用賢明愚昧來加以量度呢!孔子說:“聖人清明在身,氣度誌向如神。君臨天下的欲望將要來到的時候,神靈在為之開路的同時必先為之預備好輔佐的賢臣。就像天將降落及時雨時,山川為之出雲一樣。”《詩經》說:“中嶽嵩山降下神靈,生下了呂侯和申伯。就是呂侯和申伯,輔佐周朝成了中堅。”這裏說的就都是命運啊。

  豈隻是振興主人的人,導致亂亡的人也是這樣。周幽王被褒姒惑亂,其反常怪異開始出現在夏朝宮庭;曹伯陽得到公孫強,跡象最初出現在社宮;叔孫豹寵信豎牛;禍亂在庚宗時就已造成。吉凶成敗,各按命運所安排的到來,都是不用尋求而自己就走到了一塊,不用媒介而自己就親密了。以前聖人受命於河圖洛書,說:以文德受命的人,七世九世後就要衰微;以武功興起的人,六世八世後就要重新謀畫振興之策。到成王將九鼎固定在郟鄏,占卜的結果是傳世三十代,享國七百年,這是上天所命令的。所以在幽王、厲王之間,周王朝的治國之道就大大敗壞;齊桓、晉文二霸之後,禮樂就衰落下來;文德浮薄的弊病,漸漸地在靈王、景王時產生;巧辯欺詐的風氣,在七國時形成;極端的殘暴,累積於終於滅亡的秦朝;看重文章風尚,在漢高祖劉邦時被拋棄。即使是仲尼這樣道德最高尚的人,即使是顏回,冉有這樣的大賢,以禮法為準繩大力推行文德,在洙水、泗水之間和顏悅色地教學,也不能阻止浮薄風氣的產生;孟軻、孫卿,那樣效法顏、回冉有和仰慕至聖孔子,從容奉行正道,也不能在末世發揮應有的維係作用。天下終於發展到大道沉溺的地步,而無法再加以援救。

  像仲尼這樣有才能的人,其才能卻不合於魯國、衛國的需要;像仲尼這樣有口才的人,其言在魯定公、魯哀公那裏卻得不到施行;像仲尼這樣謙遜的人,卻被子西所妒忌;像仲尼這樣仁愛的人,卻同桓魋結下了仇恨;像仲尼這樣有智慧的人,卻在陳國、蔡國受到了委屈困厄;像仲尼這樣有德行的人,卻從叔孫武叔那裏招來了讒毀。其思想足以救助天下,卻不能比別人更尊貴一些;言論主張足以治理萬世,卻不被當時的國君信用;德行足以應合神明,卻不能在世俗間得到推廣。先後應聘於七十個國家,卻沒有碰上一個合適的君主。在各國之間到處急奔,在公卿之門遭受屈辱,仲尼就是這樣得不到君主的賞識。到了他的孫子子思,仰慕先聖之道、具備先聖長處但還沒有達到完美的地步,卻厚遇自己培養高名,其聲勢傾動了國君。他所遊曆過的諸侯國,沒有哪一個諸侯不駕著四馬大車登門拜訪;即使是登門拜訪的人,也還有不能坐上賓客位置的。仲尼的弟子子夏,是一個登上了正廳但還沒有進入內室的人。隱退告老在家,魏文侯拜他為師,西河地區的人們,恭恭敬敬地向其德行歸附,把他同夫子相提並論,而沒有一個人敢對他的言論妄加非議。所以說:治亂,是由命運決定的;窮達,是由天命決定的;貴賤,是由時機決定的。而後來的君子,固守著一個國君,歎息於一個朝廷,屈原因此而自沉湘水,賈誼因此而悲哀發憤,不是太過分了嗎?

  如此說來聖人之所以成為聖人,就在於他們能夠安於天命而自得其樂了。所以他們遇到困厄時並不生怨,居於高位時並不生疑。其身可以受到壓抑,而其思想卻不能受到損害;其地位可以受到排擠,而其名譽卻不能夠丟失。就像水,疏通它就成了江河,堵塞它就成深淵。升到雲上去就變成雨下落,沉到地下去就使土潤澤。本體清純用之洗滌萬物,不會被汙濁淆亂;在受到汙濁包圍的情形下救助萬物,其清純不會受到損傷。所以聖人身處困厄和顯達就像沒有區別一樣。

  忠直的言行觸犯君主,獨立的操守不合世俗,事理之勢就是如此。所以樹木高出樹林,風肯定會把它吹斷;土堆突出河岸,急流肯定會把它衝掉;德行高於眾人,眾人肯定會對他進行誹謗。前車之鑒不遠,後來的車也繼續翻覆在前車翻覆的路上。然而誌士仁人,還要踏著忠直之路進行而不後悔,還要堅持獨立的操守而不肯失掉,這是為什麽呢?目的是要以此實現自己的誌向,成就自己的聲名。為求得自己誌向的實現,而在險惡的仕途上經受著風波;為求得自己聲名的成功,而經受著時人的誹謗議論。他們之所以身處這樣的境地,是有著自己的考慮的。子夏說:“死生是由命定的,富貴是由天安排的。”所以思想將要得到推行的時候,生命將要顯貴起來的時候,就像伊尹、呂尚在商代周代興起,百裏奚、張子房在秦國漢朝被任用,是不用追求而自然就會得到,不用追求而自然就能遇上的。而思想將要廢棄不用的時候,生命將要微賤的時候,難道隻是君子為之感到羞恥而不肯有所作為嗎?也是因為他們知道即使幹也是不會有什麽收獲的。

  凡苟且迎合世俗之士,喜歡諂諛獻媚之人,按照貴人的臉色俯仰行事,在勢利之間曲折前行。貴人的意見不管對與不對,讚美之聲都像水流淌;貴人的言論不管可行與否,應對之言都如響之應聲。以窺看盛衰作為精神,以或向或背算作變通。權勢集於某人時,前往追隨就像趕集一樣踴躍;某人失去權勢時,背棄而去就像脫鞋仍掉。他們有話說:“聲名和生命哪一個更親切?獲得和喪失哪一個更有利?榮耀和屈辱哪一個更重要?”所以便鮮潔其衣服穿戴,誇耀其車馬侍從,貪求其金玉布帛,沉溺其音樂美色,左顧右盼自以為是得到好處了。隻看見龍逢、比幹失去了生命,而不想想飛廉、惡來也被滅掉了家族。隻知道伍子胥在吳國被迫用屬鏤劍自刎,而不警戒費無忌在楚國也被誅滅。隻譏笑汲黯做主爵都尉直到白頭,而不警戒張湯後來遇到了以牛車安葬的災禍。隻笑話蕭望之被迫自殺受挫於前,而不害怕石顯被免官自縊於後。所以這些通達知命者的謀慮,各人都是沒有留下餘地的。

  那麽要問:大凡人們之所以奔走競爭富貴,是為了什麽呢?樹立聖人之德必須尊貴嗎?那麽周幽王、周厲王之為天子,不如仲尼之為陪臣。必須權勢嗎?那麽王莽、董賢之為三公,不如揚雄、董仲舒門庭冷清。必須富有嗎?那麽齊景公擁有四千匹馬,不如顏回、原憲檢束其身。是為財物嗎?那麽拿著勺到河邊飲水的人,不過飲個滿腹,離開屋子到外麵淋雨的人,不過淋濕身子,超過了這個需要的河水雨水,是無法再接受的。是為名聲嗎?那麽善惡記載在史冊上,詆毀讚譽流傳千年,賞罰由天神的意誌所支配,吉凶對於鬼神最明白,這本來就是可怕的。將要以此來愉悅耳目快樂心意嗎?譬如命禦者駕車遊覽五都的人,就可以看到天下的貨物全都陳列在那裏了;提著衣裳登上汶陽的山丘,就可以看到天下的莊稼像雲彩一樣多了;挽著椎髻的士兵守衛敖庾、海陵兩座糧倉,就可以看到小山一樣的糧食堆積在眼前了;插上衣襟登上鍾山和藍田,夜光、璵璠的珍貴就可以看到了。像這樣,東西特別的多,而歸自己所有的又特別的少;不愛惜自己的品節,卻愛惜自己的精神;大風驟起塵埃飛升,塵埃飄散卻不停止;六種疾病等在前麵,五種刑法跟在後麵;利害產生在左麵,攻奪出現在右麵;卻還自以為看清了生命和聲名的親疏,分清了榮耀和屈辱的主客呢!

  天地的大德叫生長萬物,聖人的大寶叫地位。用什麽來守住地位叫做仁,用什麽來端正人心叫做義。所以古代做王的人,隻用他一個人來治理天下,不是用天下來奉養他一個人;古代做官的人,是利用官位施行他的義,不是因為利祿貪求他的官位。古代的君子,羞愧得到了官位卻不能進行治理,不羞愧能夠進行治理卻沒有得到官位。探究天和人的本性,考查邪和正的分別,權衡禍與福的門徑,最終得出關於榮與辱的謀慮,其區別十分顯然,所以君子要舍彼而取此。至於出來做官和在家隱處要不違其時,靜默和說話要不失其人。天體轉動眾星運轉,而北極星仍停留在老地方;璿璣像車輪一樣不停轉動,而衡星像車軸一樣仍居中執掌。既明白事理又知識淵博,以保全自己的節操,將這長遠的謀慮留傳下去,以安定保護好子孫,以前我祖先的朋友便曾這樣做了。

注釋
1、治:政治清明,即治世。
2、亂:亂世。
3、運:國運。
4、窮達:困窘與顯達。
5、貴:地位顯赫。
6、賤:貧賤。
7、時:時機,機會。
8、自合:自然在一起。
9、相親:相互親近。
10、介:介紹。
11、玄同:默契。
12、合符:義同“玄同”。
13、告:覺,使之覺悟。
14、裏社鳴而聖人出:迷信說法。李善注引《春秋·潛潭巴》:“裏社明,此裏有聖人出。其呴,百姓歸,天辟亡。宋均曰:“裏社之君鳴,則教令行,教令明,惟聖人能之也。呴,鳴之怒者。聖人怒則天辟亡矣。湯起放桀時,蓋此祥也。”裏社,古代裏中祀土地神之處。裏社鳴,指裏社有人鳴,鳴之者即帶頭起事者,亦即聖人。
15、伊尹:商湯時大臣。
16、媵:讀yìng。
17、阿衡:官名,猶後代宰相。
18、太公:即太公望薑子牙。
19、尚父:周武王尊太公望為尚父。
20、百裏奚:春秋時秦穆公的大夫。
21、張良:漢高祖劉邦重要的謀士。
22、黃石之符:李善注引《黃石公記序》:“黃石者,神人也。有《上略》、《中略》、《下略》。”又引《河圖》:“黃石公謂張良曰:讀此,為劉帝師。”
23、三略:即《太公兵法》,分上中下《三略》。
24、陳、項:陳涉、項羽。
25、沛公:劉邦。
26、四賢:指以上伊尹、太公、百裏奚、張良。
27、籙(lù)圖:史籍。
28、天人:天道人事。
29、格:衡量。
30、“清明”句:出自《禮記·孔子閑居》。
31、申:申伯。
32、甫:庸山甫。
33、翰:幹。
34、興主:興國之主。
35、亂亡:亡國之君。
36、幽王:周幽王,西周亡國之君。
37、褒:褒姒,周幽王的皇後。
38、曹伯陽:春秋時曹國國君。
39、社宮:祭祀之所。
40、叔孫豹:春秋時魯國大夫。
41、昵:親近。
42、豎牛:春秋時魯國人。
43、庚宗:魯國地名,今山東省泗水縣東。
44、數:曆數,即天命。
45、河、洛:《河圖》、《洛書》。
46、文:指周文王。
47、命:受天命而得天下。
48、七九:七代、九代。
49、武:指周武王。
50、六八:六代、八代。
51、成王:指周成王,周武王之子。
52、定鼎:定都。
53、郟鄏(jiá rǔ):古都名,在今河南省洛陽市。
54、卜世:占卜預測傳國的世代數。
55、卜年:占卜享國的年數。
56、幽厲:周幽王、周厲王。
57、二霸:指齊桓公、晉文公。
58、陵遲:衰敗。
59、文薄:文德衰薄。
60、漸:浸染。
61、靈景:周靈王、周景王。
62、辯詐:巧言辯解,指縱橫家的言論。
63、七國:戰國七雄,即齊、楚、燕、韓、趙、魏、秦。
64、酷烈:殘暴。
65、仲尼:孔子字仲尼。
66、顏冉(rǎn):顏回與冉雍,孔子的弟子。
67、揖(yī)讓:賓主相見的禮節。
68、規矩:禮法製度。
69、訚訚(yín yín):愉悅善言的樣子。
70、遏:止。
71、孟軻:孟子、荀子。
72、正道:儒家正統之道。
73、維:係。
74、卒:最終。
75、溺:淹沒。
76、援:救。
77、器:才器。
78、周:合。
79、魯衛:魯國、衛國。
80、辯:辯才。
81、定哀:魯定公、魯哀公。
82、謙:謙遜之德。
83、子西:楚國大臣。
84、桓魋(huántuí):東周春秋時期宋國(今河南商丘)人。
85、道:儒家之道。
86、濟:救濟。
87、貴:尊貴。
88、時:時世。
89、應:感應。
90、彌綸:統攝。《易經·係辭上》:“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
91、驅驟(qū zhòu):馳騁,即奔走。
92、蠻:指蔡、楚。
93、夏:指宋、衛。
94、子思:孔子之孫。
95、希聖:希望達到聖人境地。
96、備體:具備至人之德。
97、封己:壯大自己。
98、養高:保持高尚節操。
99、人主:君主。
100、結駟:用四馬並駕一車。
101:造門:登門。
102、賓:賓客。
103、子夏:卜商,字子夏。
104、升堂而未入於室:比喻學有成就但還未達到最高境界。
105、魏文候:魏國國君。
106、西河:魏國地名,今陝西省東部黃河西岸地區。
107、歸德:歸服於其德。
108、夫子:孔子。
109、君子:指官長。
110、區區:誠摯的樣子。
111、沈湘:自投湘水,即投汨羅江。李善注引《楚辭》:“臨沅湘之玄淵兮,遂自忍而沈流。”
112、過:過分。
113、樂天知命:安於命運,自得其樂。
114、抑:屈。
115、排:排擠。
116、名:聲譽。
117、川:河流。
118、淵:深潭。
119、雨施:下雨。
120、清:清淨。
121、不亂於濁:不被濁物混亂。
122、濟物:洗滌東西。
123、迕(wǔ):犯。
124、主:君主。
125、獨立:不依賴別人而自立。
126、負:背負。
127、秀:特出。
128、堆:土墩。
129、湍:急流之水。
130、行:品行。
131、非:非議。
132、監:通“鑒”,前車之鑒。
133、覆車繼軌:緊跟著又翻車。
134、操之:指堅守節操。
135、遂誌:實現抱負、誌向。
136、曆:經曆。
137、謗議:非議。
138、處:對待。
139、算:計謀。
140、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出自《論語·顏淵》。意謂生命富貴皆由命中注定。
141、行:推行。
142、呂尚:薑子牙。
143、百裏:百裏奚。
144、子房:張良。
145、徼(yāo):通“邀”,求。
146、廢:止。
147、賤:地位低下。
148、為之:指為政。
149、希世:迎合世俗。
150、蘧蒢(qú chú):諂媚之人。
151、戚施:駝背,喻義同“蘧蒢”。
152、俛(fǔ)仰:低頭、抬頭。俛,通“俯”。
153、逶迤(wēi yí):曲折蜿蜒的樣子。
154、意:意見。
155、流:流水。
156、窺看:窺測興衰之勢。
157、向背:依附與背離。
158、變通:靈活。
159、歸市:擁向鬧市。
160、珍:貴重。
161、絜(jié):通“潔”,整修。
162、矜(jīn):誇矜。
163、車徒:車馬隨從。
164、冒:貪。
165、貨賄:珍寶財貨。
166、淫:指沉湎。
167、脈脈(mò mò):凝視的樣子。
168、龍逢:關龍逢,為夏桀時賢臣。
169、比幹:殷紂王的庶兄。
170、飛廉、惡來:殷紂王的佞臣。
171、伍子胥(xū):春秋時吳國大夫。
172、屬鏤:劍名。
173、汲黯:漢武帝時為東海郡太守,敢於直言麵諫,武帝表麵敬重而實嫌惡。
174、主爵:官名。
175、懲:戒止。
176、張湯:武帝時太中大夫、禦史大夫。
177、蕭望之:西漢大臣。
178、跋躓(bá zhì):跋前躓後,即進退兩難之意。
179、絞縊(jiǎo yì):用繩子勒死。
180、達者:達觀者。
181、盡:窮盡。
182、奔競:奔走、競逐。
183、立德:立聖人之德。
184、陪臣:諸侯之臣。
185、王莽:漢平帝時為大司馬,號安國公。
186、董賢:漢哀帝時以貌美善佞為光祿大夫。
187、楊雄:西漢辭賦家。
188、仲舒:董仲舒,西漢經學家。
189、閴:寂靜。
190、齊景:春秋時齊國國君齊景公。
191、千駟:四千匹馬。
192、原憲:李善注引《家語》:“原憲,宋人,字子思。清約守節,貧而樂道。”
193、實:財貨。
194、棄室:拋棄房室。
195、濡(rú):濕。
196、過此:除此。
197、懸:顯明。
198、天道:指天之旨意。
199、灼:明。
200、娛耳目、樂心意:賞心悅目。
201、命駕:駕車動身。
202、畢陳:全部陳列。
203、褰裳(qiān cháng):提起衣襟。
204、汶(wèn)陽:春秋時魯國地名。
205、丘:指田地。
206、稼:莊稼。
207、紒(jì):通“髻”。
208、敖庾、海陵:糧倉名。
209、山坻(dǐ):山名。
210、扱衽(xī rèn):義同“褰裳”。
211、鍾山:昆侖山。
212、藍田:山名,在今陝西省藍田縣東。二山皆以出產美玉而著稱。
213、夜光:夜光璧,寶珠名。
214、璵璠(yú fán):兩種美玉。
215、為己:為己所占有。
216、身:形體。
217、嗇(sè):愛惜。
218、六疾:泛指各種疾病。
219、五刑:指墨、劓、剕、宮、大辟五種刑罰。
220、攻奪:搶奪。
221、身名之親疏:指親愛身而疏遠名。
222、生:萬物生長。
223、大寶:最大的寶物。
224、位:帝位。
225、正人:禁止人做壞事。
226、奉:供奉。
227、一人:指天子。
228、仕者:做官的人。
229、冒:貪。
230、得:得官。
231、原:推求。
232、核:考核。
233、分:名分。
234、權:權衡。
235、禍福之門:招致禍福的門徑。
236、昭然(zhāo):彰明的樣子。
237、彼:指禍、辱。
238、此:指福、榮。
239、出:出仕,做官。
240、處:隱居。
241、時:時機。
242、默:不語。
243、辰極:北極星。
244、璣(jī)旋:璣旋:指渾天儀上的橫管。
245、輪轉:圍繞中心旋轉。
246、衡軸:即軸心。
247、貽:遺留。
248、厥(jué):其。
249、孫:順。
250、燕翼:喻為子孫後代籌謀。
251、先友:指孔子。作者認為自己是老子的後代,老子與孔子為友,故稱。
252、斯:此,指籌謀子孫後代之事。

運命論創作背景

  魏晉南北朝是群雄爭霸、動亂殺伐最激烈的時期,亦是中國曆史上政治最混亂、社會上最痛苦的時代。走馬燈似的改朝換代,人們的命運如同原野上的秋草,枯榮隻在瞬息之間,文人的受害,自然首當其衝。魏晉南北朝時期,探討命運的文章特別多,成為中國思想史上一個頗為奇特的現象。文人們越是對命運感到迷茫、畏懼,便越是要上窮碧落下黃泉地探索命運的奧秘。作者生於魏晉之際,有感於國家興衰,君臣遇合之無常,把這一切都委之於運命,發為此論。

運命論鑒賞

  《運命論》開篇即雲:“夫治亂,運也;……成之者運也。”李康認為,國家的安定與動亂,在於命運;個人的困厄與顯達,在於天命;地位的尊貴與卑賤,取決時運。這一部分是全文的總綱。李康認為,明君遇賢臣,國運興;賢臣逢明君,身名顯,而君臣相遇,皆在其時。為了說透徹這一論點,他征引了大量的正麵、反麵的史實,反複論述命運對人的影響,甚至說“屈原以之沉湘,賈誼以之發憤”,都是因為沒有參透命運,不懂“樂天知命”的道理。

  “聖人”與“小人”對待命運態度不同,李康認為,聖人之所以成為聖人,在於他能夠樂天知命,所以遭受窮厄之運而無怨恨,居重任之地而不疑心,其“身可抑,運不可屈”;“位可排,名不可奪”。凡迎合世俗甘於苟同之人,則善於察顏觀色,看風使舵,“勢之所集,從之如歸市;勢之所去,棄之如脫遺”;“以窺看為精神,以向背為變通”,他們碌碌於聲色犬馬,為名利奔走競爭,到頭來也免不了如飛廉、惡來、費無忌、張湯、石顯之流的可恥又可悲的下場。從這一點上說,命運對於每一個人又都是公平的。

  最後,李康談到了聖人之立德。立德是一個人心性的功夫,所以不見得“必須貴”、“必須勢”、“必須富”。天地最大的德性是生長萬物,聖人最大的寶貝是帝王之位,如何守住王位叫仁,如何禁人為非叫義。所以古代稱王的人,用一人治理天下,而不是拿天下去奉養一人。古代做官的人,以官來推行君臣之道,不因名利而貪圖官爵。古代的君子,以得天下不能治理為恥,不以能治理而沒有得到為恥。

  《運命論》在理論意義上與王充的《逢遇》、《累害》等篇宣傳命定論的命意相同,然統觀全文,實為慷慨發憤之作。文章處處言命,然主旨卻不在談命,而是借題發揮,抨擊官場、世情的種種醜惡。其後劉孝標作《辨命論》,引申李康之說,語意則更為憤激。

  《運命論》是一篇洋洋灑灑的大文章,內容繁富,思想複雜。文中的一些具體譬喻、分析,似不無可取之處;但總體的立論,卻不無偏頗。由於作者目睹曹魏政權後期大權旁落在司馬氏家族手中,感慨國家興衰、君臣遇合之無常,又不得其解,於是便把一切都委之於運命,公然提出:“治亂,運也;窮達,命也;貴賤,時也。”認為這種“運”是無法改變的,個人的出處窮達貴賤都是受個人命運的“命”與時代命運的“時”擺布的。為了證明這點,他列舉了許多曆史上正反麵的人事,如“百裏奚在虞而虞亡,在秦而秦霸,非不才於虞而才子秦也”;張良在圮上受書後,以《太公兵法》遊說群雄,沒人明白,等到遭遇漢高祖,則每言必聽,常用其策,“非張良之拙說於陳項而巧言於沛公也”,這都是運命使然。再如孔子是一代聖人,其“道足以濟天下,而不得貴於人;言足以經萬世,而不見信於時;行足以應神明,而不能彌綸於俗;應聘七十國,而不一獲其主;驅驟於蠻夏之域,屈辱於公卿之門,其不遇也如此。”反而德行不如孔子的子思與子夏,卻勢動人主,風光一時,這就是命運所注定的。

  《運命論》是用駢文筆法寫成的政論文,其辭采之精美,語言之整齊,音聲之講究,典故之宏富,庶幾可謂是一篇十分成熟的駢體文,它對後期駢文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

《運命論》李康 拚音讀音參考

yùn mìng lùn
運命論

fū zhì luàn, yùn yě qióng dá, mìng yě guì jiàn, shí yě.
夫治亂,運也;窮達,命也;貴賤,時也。
gù yùn zhī jiāng lóng, bì shēng shèng míng zhī jūn.
故運之將隆,必生聖明之君。
shèng míng zhī jūn, bì yǒu zhōng xián zhī chén.
聖明之君,必有忠賢之臣。
qí suǒ yǐ xiāng yù yě, bù qiú ér zì hé qí suǒ yǐ xiāng qīn yě, bù jiè ér zì qīn.
其所以相遇也,不求而自合;其所以相親也,不介而自親。
chàng zhī ér bì hé, móu zhī ér bì cóng, dào dé xuán tóng, qū zhé hé fú, dé shī bù néng yí qí zhì, chán gòu bù néng lí qí jiāo, rán hòu dé chéng gōng yě.
唱之而必和,謀之而必從,道德玄同,曲折合符,得失不能疑其誌,讒構不能離其交,然後得成功也。
qí suǒ yǐ dé rán zhě, qǐ tú rén shì zāi? shòu zhī zhě tiān yě, gào zhī zhě shén yě, chéng zhī zhě yùn yě.
其所以得然者,豈徒人事哉?授之者天也,告之者神也,成之者運也。
fū huáng hé qīng ér shèng rén shēng, lǐ shè míng ér shèng rén chū, qún lóng jiàn ér shèng rén yòng.
夫黃河清而聖人生,裏社鳴而聖人出,群龍見而聖人用。
gù yī yǐn, yǒu shēn shì zhī yìng chén yě, ér ā héng yú shāng.
故伊尹,有莘氏之媵臣也,而阿衡於商。
tài gōng, wèi bīn zhī jiàn lǎo yě, ér shàng fù yú zhōu.
太公,渭濱之賤老也,而尚父於周。
bǎi lǐ xī zài yú ér yú wáng, zài qín ér qín bà, fēi bù cái yú yú ér cái yú qín yě.
百裏奚在虞而虞亡,在秦而秦霸,非不才於虞而才於秦也。
zhāng liáng shòu huáng shí zhī fú, sòng sān lüè zhī shuō, yǐ yóu yú qún xióng, qí yán yě, rú yǐ shuǐ tóu shí, mò zhī shòu yě jí qí zāo hàn zǔ, qí yán yě, rú yǐ shí tóu shuǐ, mò zhī nì yě.
張良受黃石之符,誦三略之說,以遊於群雄,其言也,如以水投石,莫之受也;及其遭漢祖,其言也,如以石投水,莫之逆也。
fēi zhāng liáng zhī zhuō shuō yú chén xiàng, ér qiǎo yán yú pèi gōng yě.
非張良之拙說於陳項,而巧言於沛公也。
rán zé zhāng liáng zhī yán yī yě, bù shí qí suǒ yǐ hé lí? hé lí zhī yóu, shén míng zhī dào yě.
然則張良之言一也,不識其所以合離?合離之由,神明之道也。
gù bǐ sì xián zhě, míng zài yú lù tú, shì yīng hū tiān rén, qí kě gé zhī xián yú zāi? kǒng zǐ yuē:" qīng míng zài gōng, qì zhì rú shén.
故彼四賢者,名載於籙圖,事應乎天人,其可格之賢愚哉?孔子曰:“清明在躬,氣誌如神。
shì yù jiāng zhì, yǒu kāi bì xiān.
嗜欲將至,有開必先。
tiān jiàng shí yǔ, shān chuān chū yún.
天降時雨,山川出雲。
" shī yún:" wéi yuè jiàng shén, shēng fǔ jí shēn wéi shēn jí fǔ, wéi zhōu zhī hàn.
”詩雲:“惟嶽降神,生甫及申;惟申及甫,惟周之翰。
" yùn mìng zhī wèi yě.
”運命之謂也。
qǐ wéi xìng zhǔ, luàn wáng zhě yì rú zhī yān.
豈惟興主,亂亡者亦如之焉。
yōu wáng zhī huò bāo nǚ yě, yāo shǐ yú xià tíng.
幽王之惑褒女也,祅始於夏庭。
cáo bó yáng zhī huò gōng sūn qiáng yě, zhēng fā yú shè gōng.
曹伯陽之獲公孫強也,征發於社宮。
shū sūn bào zhī nì shù niú yě, huò chéng yú gēng zōng.
叔孫豹之昵豎牛也,禍成於庚宗。
jí xiōng chéng bài, gè yǐ shù zhì.
吉凶成敗,各以數至。
xián jiē bù qiú ér zì hé, bù jiè ér zì qīn yǐ.
鹹皆不求而自合,不介而自親矣。
xī zhě, shèng rén shòu mìng hé luò yuē: yǐ wén mìng zhě, qī jiǔ ér shuāi yǐ wǔ xìng zhě, liù bā ér móu.
昔者,聖人受命河洛曰:以文命者,七九而衰;以武興者,六八而謀。
jí chéng wáng dìng dǐng yú jiá rǔ, bo shì sān shí, bo nián qī bǎi, tiān suǒ mìng yě.
及成王定鼎於郟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
gù zì yōu lì zhī jiān, zhōu dào dà huài, èr bà zhī hòu, lǐ yuè líng chí.
故自幽厲之間,周道大壞,二霸之後,禮樂陵遲。
wén báo zhī bì, jiàn yú líng jǐng biàn zhà zhī wěi, chéng yú qī guó.
文薄之弊,漸於靈景;辯詐之偽,成於七國。
kù liè zhī jí, jī yú wáng qín wén zhāng zhī guì, qì yú hàn zǔ.
酷烈之極,積於亡秦;文章之貴,棄於漢祖。
suī zhòng ní zhì shèng, yán rǎn dà xián, yī ràng yú guī jǔ zhī nèi, yín yín yú zhū sì zhī shàng, bù néng è qí duān mèng kē sūn qīng tǐ èr xī shèng, cóng róng zhèng dào, bù néng wéi qí mò, tiān xià zú zhì yú nì ér bù kě yuán.
雖仲尼至聖,顏冉大賢,揖讓於規矩之內,訚訚於洙、泗之上,不能遏其端;孟軻、孫卿體二希聖,從容正道,不能維其末,天下卒至於溺而不可援。
fū yǐ zhòng ní zhī cái yě, ér qì bù zhōu yú lǔ wèi yǐ zhòng ní zhī biàn yě, ér yán bù xíng yú dìng āi yǐ zhòng ní zhī qiān yě, ér jiàn jì yú zi xī yǐ zhòng ní zhī rén yě, ér qǔ chóu yú huán tuí yǐ zhòng ní zhī zhì yě, ér qū è yú chén cài yǐ zhòng ní zhī xíng yě, ér zhāo huǐ yú shū sūn.
夫以仲尼之才也,而器不周於魯衛;以仲尼之辯也,而言不行於定哀;以仲尼之謙也,而見忌於子西;以仲尼之仁也,而取仇於桓魋;以仲尼之智也,而屈厄於陳蔡;以仲尼之行也,而招毀於叔孫。
fū dào zú yǐ jì tiān xià, ér bù dé guì yú rén yán zú yǐ jīng wàn shì, ér bú jiàn xìn yú shí xíng zú yǐ yīng shén míng, ér bù néng mí lún yú sú yìng pìn qī shí guó, ér bù yī huò qí zhǔ qū zhòu yú mán xià zhī yù, qū rǔ yú gōng qīng zhī mén, qí bù yù yě rú cǐ.
夫道足以濟天下,而不得貴於人;言足以經萬世,而不見信於時;行足以應神明,而不能彌綸於俗;應聘七十國,而不一獲其主;驅驟於蠻夏之域,屈辱於公卿之門,其不遇也如此。
jí qí sūn zi sī, xī shèng bèi tǐ, ér wèi zhī zhì, fēng jǐ yǎng gāo, shì dòng rén zhǔ.
及其孫子思,希聖備體,而未之至,封己養高,勢動人主。
qí suǒ yóu lì zhū hóu, mò bù jié sì ér zào mén suī zào mén yóu yǒu bù dé bīn zhě yān.
其所遊曆諸侯,莫不結駟而造門;雖造門猶有不得賓者焉。
qí tú zi xià, shēng táng ér wèi rù yú shì zhě yě.
其徒子夏,升堂而未入於室者也。
tuì lǎo yú jiā, wèi wén hòu shī zhī, xī hé zhī rén sù rán guī dé, bǐ zhī yú fū zǐ ér mò gǎn jiān qí yán.
退老於家,魏文候師之,西河之人肅然歸德,比之於夫子而莫敢間其言。
gù yuē: zhì luàn, yùn yě qióng dá, mìng yě guì jiàn, shí yě.
故曰:治亂,運也;窮達,命也;貴賤,時也。
ér hòu zhī jūn zǐ, qū qū yú yī zhǔ, tàn xī yú yī zhāo.
而後之君子,區區於一主,歎息於一朝。
qū yuán yǐ zhī shěn xiāng, jiǎ yì yǐ zhī fā fèn, bù yì guò hū! rán zé shèng rén suǒ yǐ wéi shèng zhě, gài zài hu lè tiān zhī mìng yǐ.
屈原以之沈湘,賈誼以之發憤,不亦過乎!然則聖人所以為聖者,蓋在乎樂天知命矣。
gù yù zhī ér bù yuàn, jū zhī ér bù yí yě.
故遇之而不怨,居之而不疑也。
qí shēn kě yì, ér dào bù kě qū qí wèi kě pái, ér míng bù kě duó.
其身可抑,而道不可屈;其位可排,而名不可奪。
pì rú shuǐ yě, tōng zhī sī wèi chuān yān, sāi zhī sī wèi yuān yān, shēng zhī yú yún zé yǔ shī, shěn zhī yú dì zé tǔ rùn.
譬如水也,通之斯為川焉,塞之斯為淵焉,升之於雲則雨施,沈之於地則土潤。
tǐ qīng yǐ xǐ wù, bù luàn yú zhuó shòu zhuó yǐ jì wù, bù shāng yú qīng.
體清以洗物,不亂於濁;受濁以濟物,不傷於清。
shì yǐ shèng rén chù qióng dá rú yī yě.
是以聖人處窮達如一也。
fū zhōng zhí zhī wù yú zhǔ, dú lì zhī fù yú sú, lǐ shì rán yě.
夫忠直之迕於主,獨立之負於俗,理勢然也。
gù mù xiù yú lín, fēng bì cuī zhī duī chū yú àn, liú bì tuān zhī xíng gāo yú rén, zhòng bì fēi zhī.
故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
qián jiān bù yuǎn, fù chē jì guǐ.
前監不遠,覆車繼軌。
rán ér zhì shì rén rén, yóu dǎo zhī ér fú huǐ, cāo zhī ér fú shī, hé zāi? jiāng yǐ suì zhì ér chéng míng yě.
然而誌士仁人,猶蹈之而弗悔,操之而弗失,何哉?將以遂誌而成名也。
qiú suì qí zhì, ér mào fēng bō yú xiǎn tú qiú chéng qí míng, ér lì bàng yì yú dāng shí.
求遂其誌,而冒風波於險塗;求成其名,而曆謗議於當時。
bǐ suǒ yǐ chù zhī, gài yǒu suàn yǐ.
彼所以處之,蓋有算矣。
zi xià yuē:" sǐ shēng yǒu mìng, fù guì zài tiān" gù dào zhī jiāng xíng yě, mìng zhī jiāng guì yě, zé yī yǐn lǚ shàng zhī xìng yú shāng zhōu, bǎi lǐ zǐ fáng zhī yòng yú qín hàn, bù qiú ér zì dé, bù jiǎo ér zì yù yǐ.
子夏曰:“死生有命,富貴在天”故道之將行也,命之將貴也,則伊尹呂尚之興於商周,百裏子房之用於秦漢,不求而自得,不徼而自遇矣。
dào zhī jiāng fèi yě, mìng zhī jiāng jiàn yě, qǐ dú jūn zǐ chǐ zhī ér fú wèi hū? gài yì zhī wèi zhī ér fú dé yǐ.
道之將廢也,命之將賤也,豈獨君子恥之而弗為乎?蓋亦知為之而弗得矣。
fán xī shì gǒu hé zhī shì, qú chú qī zhī rén, fǔ yǎng zūn guì zhī yán, wēi yí shì lì zhī jiān, yì wú shì fēi, zàn zhī rú liú yán wú kě fǒu, yīng zhī rú xiǎng.
凡希世苟合之士,蘧蒢戚之人,俛仰尊貴之顏,逶迤勢利之間,意無是非,讚之如流;言無可否,應之如響。
yǐ kuī kàn wèi jīng shén, yǐ xiàng bèi wèi biàn tōng.
以窺看為精神,以向背為變通。
shì zhī suǒ jí, cóng zhī rú guī shì shì zhī suǒ qù, qì zhī rú tuō yí.
勢之所集,從之如歸市;勢之所去,棄之如脫遺。
qí yán yuē: míng yǔ shēn shú qīn yě? dé yǔ shī shú xián yě? róng yǔ rǔ shú zhēn yě? gù suì jié qí yī fú, jīn qí chē tú, mào qí huò huì, yín qí shēng sè, mò mò rán zì yǐ wéi dé yǐ.
其言曰:名與身孰親也?得與失孰賢也?榮與辱孰珍也?故遂絜其衣服,矜其車徒,冒其貨賄,淫其聲色,脈脈然自以為得矣。
gài jiàn lóng féng bǐ gàn zhī wáng qí shēn, ér bù wéi fēi lián è lái zhī miè qí zú yě.
蓋見龍逢、比幹之亡其身,而不惟飛廉、惡來之滅其族也。
gài zhī wǔ zǐ xū zhī shǔ lòu yú wú, ér bù jiè fèi wú jì zhī zhū yí yú chǔ yě.
蓋知伍子胥之屬鏤於吳,而不戒費無忌之誅夷於楚也。
gài jī jí àn zhī bái shǒu yú zhǔ jué, ér bù chéng zhāng tāng niú chē zhī huò yě.
蓋譏汲黯之白首於主爵,而不懲張湯牛車之禍也。
gài xiào xiāo wàng zhī bá zhì yú qián, ér bù jù shí xiǎn zhī jiǎo yì yú hòu yě.
蓋笑蕭望之跋躓於前,而不懼石顯之絞縊於後也。
gù fū dá zhě zhī suàn yě, yì gè yǒu jǐn yǐ.
故夫達者之筭也,亦各有盡矣。
yuē: fán rén zhī suǒ yǐ bēn jìng yú fù guì, hé wéi zhě zāi? ruò fú lì dé bì xū guì hū? zé yōu lì zhī wèi tiān zǐ, bù rú zhòng ní zhī wèi péi chén yě.
曰:凡人之所以奔競於富貴,何為者哉?若夫立德必須貴乎?則幽厲之為天子,不如仲尼之為陪臣也。
bì xū shì hū? zé wáng mǎng dǒng xián zhī wèi sān gōng, bù rú yáng xióng zhòng shū zhī qù qí mén yě.
必須勢乎?則王莽、董賢之為三公,不如楊雄、仲舒之闃其門也。
bì xū fù hū? zé qí jǐng zhī qiān sì, bù rú yán huí yuán xiàn zhī yuē qí shēn yě.
必須富乎?則齊景之千駟,不如顏回、原憲之約其身也。
qí wèi shí hū? zé zhí biāo ér yǐn hé zhě, bù guò mǎn fù qì shì ér sǎ yǔ zhě, bù guò rú shēn guò cǐ yǐ wǎng, fú néng shòu yě.
其為實乎?則執杓而飲河者,不過滿腹;棄室而灑雨者,不過濡身;過此以往,弗能受也。
qí wéi míng hū? zé shàn è shū yú shǐ cè, huǐ yù liú yú qiān zǎi shǎng fá xuán yú tiān dào, jí xiōng zhuó hū guǐ shén, gù kě wèi yě.
其為名乎?則善惡書於史冊,毀譽流於千載;賞罰懸於天道,吉凶灼乎鬼神,固可畏也。
jiāng yǐ yú ěr mù lè xīn yì hū? pì mìng jià ér yóu wǔ dōu zhī shì, zé tiān xià zhī huò bì chén yǐ.
將以娛耳目、樂心意乎?譬命駕而遊五都之市,則天下之貨畢陳矣。
qiān shang ér shè wèn yáng zhī qiū, zé tiān xià zhī jià rú yún yǐ.
褰裳而涉汶陽之丘,則天下之稼如雲矣。
chuí jì ér shǒu áo yǔ hǎi líng zhī cāng, zé shān chí zhī jī zài qián yǐ.
椎紒而守敖庾、海陵之倉,則山坻之積在前矣。
xī rèn ér dēng zhōng shān lán tián zhī shàng, zé yè guāng yú fán zhī zhēn kě guān yǐ.
扱衽而登鍾山、藍田之上,則夜光璵璠之珍可觀矣。
fū rú shì yě, wèi wù shén zhòng, wèi jǐ shén guǎ, bù ài qí shēn, ér sè qí shén.
夫如是也,為物甚眾,為己甚寡,不愛其身,而嗇其神。
fēng jīng chén qǐ, sàn ér bù zhǐ.
風驚塵起,散而不止。
liù jí dài qí qián, wǔ xíng suí qí hòu.
六疾待其前,五刑隨其後。
lì hài shēng qí zuǒ, gōng duó chū qí yòu, ér zì yǐ wéi jiàn shēn míng zhī qīn shū, fēn róng rǔ zhī kè zhǔ zāi.
利害生其左,攻奪出其右,而自以為見身名之親疏,分榮辱之客主哉。
tiān dì zhī dà dé yuē shēng, shèng rén zhī dà bǎo yuē wèi, hé yǐ shǒu wèi yuē rén, hé yǐ zhèng rén yuē yì.
天地之大德曰生,聖人之大寶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正人曰義。
gù gǔ zhī wáng zhě, gài yǐ yī rén zhì tiān xià, bù yǐ tiān xià fèng yī rén yě.
故古之王者,蓋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也。
gǔ zhī shì zhě, gài yǐ guān xíng qí yì, bù yǐ lì mào qí guān yě.
古之仕者,蓋以官行其義,不以利冒其官也。
gǔ zhī jūn zǐ, gài chǐ dé zhī ér fú néng zhì yě, bù chǐ néng zhì ér fú de yě.
古之君子,蓋恥得之而弗能治也,不恥能治而弗得也。
yuán hū tiān rén zhī xìng, hé hū xié zhèng zhī fēn, quán hū huò fú zhī mén, zhōng hū róng rǔ zhī suàn, qí zhāo rán yǐ.
原乎天人之性,核乎邪正之分,權乎禍福之門,終乎榮辱之算,其昭然矣。
gù jūn zǐ shě bǐ qǔ cǐ.
故君子舍彼取此。
ruò fú chū chù bù wéi qí shí, mò yǔ bù shī qí rén, tiān dòng xīng huí ér chén jí yóu jū qí suǒ, jī xuán lún zhuàn, ér héng zhóu yóu zhí qí zhōng, jì míng qiě zhé, yǐ bǎo qí shēn, yí jué sūn móu, yǐ yàn yì zǐ zhě, xī wú xiān yǒu, cháng cóng shì yú sī yǐ.
若夫出處不違其時,默語不失其人,天動星回而辰極猶居其所,璣旋輪轉,而衡軸猶執其中,既明且哲,以保其身,貽厥孫謀,以燕翼子者,昔吾先友,嚐從事於斯矣。

網友評論

* 《運命論》運命論李康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专题为您介绍:《運命論》 李康魏晉李康夫治亂,運也;窮達,命也;貴賤,時也。故運之將隆,必生聖明之君。聖明之君,必有忠賢之臣。其所以相遇也,不求而自合;其所以相親也,不介而自親。唱之而必和,謀之而必從,道德玄同,曲 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運命論》運命論李康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原文,《運命論》運命論李康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翻译,《運命論》運命論李康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赏析,《運命論》運命論李康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阅读答案,出自《運命論》運命論李康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就爱诗词网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dd110.com/chengyu/659e39898267151.html

诗词类别

《運命論》運命論李康原文、翻譯、的诗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