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德緩刑書》 路溫舒

兩漢   路溫舒 漢昭帝逝世,尚德书尚舒原诗意昌邑王劉賀被廢黜,缓刑漢宣帝劉詢剛剛登上皇位。德缓
路溫舒呈上奏書,刑书析和奏書說:昭帝崩,文翻昌邑王賀廢,译赏宣帝初即位,尚德书尚舒原诗意路溫舒上書,缓刑言宜尚德緩刑。德缓
其辭曰:“臣聞齊有無知之禍,刑书析和而桓公以興;晉有驪姬之難,文翻而文公用伯。译赏
近世趙王不終,尚德书尚舒原诗意諸呂作亂,缓刑而孝文為太宗。德缓
由是觀之,禍亂之作,將以開聖人也。
故桓、文扶微興壞,尊文、武之業,澤加百姓,功潤諸侯,雖不及三王,天下歸仁焉。
文帝永思至德,以承天心,崇仁義,省刑罰,通關梁,一遠近,敬賢如大賓,愛民如赤子,內恕情之所安而施之於海內,是以囹圄空虛,天下太平。
夫繼變化之後,必有異舊之恩,此賢聖所以昭天命也。
“往者,昭帝即世而無嗣,大臣憂戚,焦心合謀,皆以昌邑尊親,援而立之。
然天不授命,淫亂其心,遂以自亡。
深察禍變之故,乃皇天之所以開至聖也。
故大將軍受命武帝,股肱漢國,披肝膽,決大計,黜亡義,立有德,輔天而行,然後宗廟以安,天下鹹寧。
臣聞《春秋》正即位,大一統而慎始也。
陛下初登至尊,與天合符,宜改前世之失,正始受命之統,滌煩文,除民疾,存亡繼絕,以應天意。
“臣聞秦有十失,其一尚存,治獄之吏是也。
秦之時,羞文學,好武勇,賤仁義之士,貴治獄之吏,正言者謂之誹謗,遏過者謂之妖言,故盛服先王不用於世⒅,忠良切言皆鬱於胸,譽諛之聲日滿於耳,虛美熏心,實禍蔽塞,此乃秦之所以亡天下也。
方今天下,賴陛下恩厚,亡金革之危、饑寒之患,父子夫妻戮力安家,然太平未洽者,獄亂之也。
夫獄者,天下之大命也,死者不可複生,絕者不可複屬。
《書》曰:“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
”今治獄吏則不然,上下相驅,以刻為明,深者獲公名,平者多後患。
故治獄之吏,皆欲人死,非憎人也,自安之道在人之死。
是以死人之血流離於市,被刑之徒比肩而立,大辟之計歲以萬數。
此仁聖之所以傷也。
太平之未洽,凡以此也。
夫人情安則樂生,痛則思死,棰楚之下,何求而不得?做囚人不勝痛,則飾詞以視之,吏治者利其然,則指道以明之,上奏畏卻,則鍛練而周內之;蓋奏當之成,雖咎繇聽之,猶以為死有餘辜。
何則?成練者眾,文致之罪明也。
是以獄吏專為深刻,殘賊而亡極,媮為一切,不顧國患,此世之大賊也。
故俗語曰:“畫地為獄議不入;刻木為吏期不對。
”此皆疾吏之風,悲痛之辭也。
故天下之患,莫深於獄;敗法亂正,離親塞道,莫甚乎治獄之吏,此所謂一尚存者也。
”“臣聞烏鳶之卵不毀,而後鳳凰集;誹謗之罪不誅,而後良言進。
故古人有言:“山藪臧疾,川澤納汙,瑾瑜匿惡,國君含詬。
”唯陛下除誹謗以招切言,開天下之口,廣箴諫之路,掃亡秦之失,尊文武之德,省法製,寬刑罰,以廢治獄,則太平之風可興於世,永履和樂,與天亡極,天下幸甚。
”上善其言。
分類: 古文觀止諷刺

作者簡介(路溫舒)

西漢著名的司法官。字長君,钜鹿人(钜鹿,在今河北南部,路溫舒係河北廣宗人)。信奉儒家學說。起初學習律令,當過縣獄吏、郡決曹史;後來又學習《春秋》經義,舉孝廉,當過廷尉奏曹掾、守廷尉史、郡太守等職。宣帝即位,他上疏請求改變重刑罰、重用治獄官吏的政策,主張“尚德緩刑”,“省法製,寬刑罰”。他認為秦朝滅亡的原因,是法密政苛,重用獄吏。漢承襲秦朝這一弊政,必須改革。他還反對刑訊逼供,認為刑訊迫使罪犯編造假供,給獄吏枉法定罪開了方便之門。他在奏疏中還提出廢除誹謗罪,以便廣開言路。

尚德緩刑書翻譯

  漢昭帝逝世後,昌邑王劉賀剛繼位就被廢黜,宣帝開始登上皇位。路溫舒趁這個時機上書,主張崇尚德治緩解刑法。書中說:

  “我聽說齊國有了公孫無知殺死襄公的禍事,桓公才能夠興起;晉國發生了驪姬進讒那樣的災難,文公才能在諸侯中稱霸;近世趙王未能壽終而死,諸呂發動叛亂,而孝文帝被尊為太宗皇帝。由此看來,產生禍亂,將會為聖人出現開創機會。所以齊桓公,晉文公扶植、振興衰敗了的國家,尊崇周文王、周武王建立的功業,給百姓帶來恩澤,功勞施及諸侯,雖然趕不上夏禹、商湯和周文王,可是天下人民都歸附於他們的仁政。孝文帝常常想到如何具備最高的德行,來承受天意,他崇尚仁義,減輕刑罰,打通關隘、架起橋梁,遠近如一,敬重賢人如同對待貴賓一樣,愛護百姓如同愛護小孩,他用啟己的心推想別人的心,把內心覺得安適的事情推行到全國,因此監獄空無一人,天下太平。緊接社會變化以後即位的君主,一定會給人們帶來不同往日的恩惠,這是賢明的聖人用來顯示天意的行為。”

  “從前昭帝去世時沒有兒子,大臣們憂愁得很,懷著焦急的心情共同商量,都認為昌邑王是尊貴的皇室親屬,推舉他,把他立為皇帝,但是上天不肯授命,而是把他的心弄亂,於是便自己丟失了帝位。很深刻地考慮禍患事變發生的原因,這是偉大的上天用來開導最聖明的君主的手法。所以大將軍霍光接受武帝的遺命,成為漢朝君主最得力的輔臣,他披肝瀝膽,決定大計,黜退不講仁義的人,立有德行的人為帝,輔助上天行事,這樣祖廟才得安定,天下才都太平無事。”

  “我聽說《春秋》很重視君王登基的事,這是為了統一天下,為了慎重地對待開創事業。陛下剛登上帝位,與天意符合,應該糾正前代的過錯,在承受天命繼承帝業時慎重對待開始做的每一件事,去掉煩苛的法令,解除老百姓的疾苦,保存、繼承將要消亡、斷絕的好傳統,用這些行動來應合天意。”

  “我聽說秦朝有很多失誤的地方,其中一條現在還存在,就是負責審案的官吏違法判案的問題。秦朝時候,看不起文學,崇尚武勇精神,輕視奉行仁義的人,重視負責判案的官吏,正直的言論被認為是誹謗,阻攔犯錯誤的話被說成是妖言,所以那些衣冠整齊的儒生在那時不被重用,忠良懇切的言辭都鬱積在胸中,稱讚阿諛聲天天響在他們耳邊,虛偽的讚美迷住了心竅,而實際上存在的禍患被遮蔽、掩蓋住了,這就是秦朝失去天下的原因。如今天下靠著陛下恩厚,沒有戰爭的危險和饑餓寒冷的憂患,父子、夫妻合力安家,但是天下太平還未完全實現,原因就是判案的人把事情搞亂了。判案,這是天下最重要的事情,被處死的人不能複活,人被砍斷了肢體不能再給他接起來。《書經》上說:“與其殺死無罪的人,寧願犯不遵守成規舊法酌錯誤。”現在負責判案的官吏便不是這樣,上下相互驅使,把苛刻當作嚴明,判案嚴厲的獲得公道的名聲,判案公平的後來多有禍患。所以負責判案的官吏,都想把人置於死地,並不是他們恨別人,而是他們求得自身安全的辦法就在於置人於死地。因此死人的血在街上漂流,受刑的人並肩站著,處死刑的人計算起來每年數以萬計。這是奉行仁義的聖人感到悲傷的原因。太平未能完全實現,都是因為這引起的。人們的常情是安適的時候就會顯得快樂,痛苦的時候就想要死掉,在木棍荊杖鞭打的時候,從被打人身上有什麽要求不能實現呢?所以罪犯忍受不了痛苦,就用些假話招供,審案的官吏就利用這種情況,指出某種罪名,點明罪犯應該招認的罪狀,審案的官吏擔心案子報上去後會被駁倒退回來,於是便違法羅織罪狀,套上罪名,到了報告上級判罪結果的時候,即使是咎繇聽了囚犯的罪狀,也認為處死也抵償不了他的罪過。為什麽呢?這是因為審案的官吏違法陷入於罪、廣列罪名,玩弄法律條文把罪狀寫得十分明顯的緣故。因此審案的官吏專門苛刻嚴峻地對待犯人,殘害人沒有止境,辦一切事情都馬馬虎虎,不顧國家遭到禍患,這是世上的大害。所以俗話說道:“在地上畫一座監獄,也不進去;麵對著木刻的獄吏,也不與他對話。”這反映出社會上痛恨獄吏的風氣,是很悲痛的語言。所以天下的禍害,沒有什麽比得上法官判案這件事。敗壞法紀,擾亂正道,使親人分離,道義不明,沒有誰比負責判案的官吏更厲害的。這就是我所說的秦朝的過錯有一條至今還存在的原因。”

  “我聽說鷂鷹下的蛋不會遭到毀壞,然後鳳凰才會停留在樹上;犯了誹謗罪的人不會受到懲罰,然後才有人向朝廷說出有益的話。所以古人有種說法:“山林水澤隱藏著毒害人的東西,河流湖泊容納汙穢的東西,美玉隱藏著瑕斑,國君能容忍辱罵。”願陛下除去誹謗人的罪名,用來招致懇切的忠言,讓天下人開口說話,擴大人們規勸、進諫的渠道,掃除造成秦朝滅亡的過錯,尊崇周文王、周武王的德行,減省法製條文,寬緩刑罰,用這些來清除治獄的積弊,那麽天下就可以出現太平的氣象,長期和平安樂,和天地一樣沒有窮盡,那樣,人民就太幸運了。”

尚德緩刑書賞析

  文章指出:“秦有十失,其一尚存,治獄之吏是也。”就是說:秦之所以亡,有十個失誤,其中一個,到現在(即在路溫舒當時)仍然存在,即過分重視、重用“治獄之吏”。這些人,“上下相毆(驅),以刻為明”,“敗法亂正,離親塞道”。他們競相追逐,濫施刑罰,以“治獄”越苛刻越好,量刑、判刑越重越好。結果,造成“被刑之徒,比肩而立;大辟(處死)之計,歲以萬數”。

  文章尖銳地揭露了封建法製運用“逼、供、信”的殘忍手段,使人入罪。所謂“棰楚(以杖鞭撲)之下,何求而不可得”。靠刑訊來逼供,“囚人不勝痛,則飾辭以視(示)之”,被迫造假。“吏治者利其然,則指道以明之”,名義上是利用假口供向犯人指出犯了什麽罪,曉以利害,要他服罪,其實這中間無疑包含著“誘供”,以進一步陷人於罪。“上奏畏卻,則鍛練(煉)而周內(納)之”,就是說:怕上級批不準,必須把上報材料和報告寫好,使“言之成理,持之有故”。辦法有二:一是進一步對“犯人”進行逼供、誘供,以便取得更多的“罪證”,使“成練者眾”;一是組織材料班子、刀筆文吏對材料進行精心的加工,對報告進行周密的推敲,以便使“文致之罪明也”。如此,“雖咎繇(同皋陶,傳說中舜時賢明的法官)聽之,猶以為死有餘辜”,鐵案如山,不可覆翻矣。

  當時“治獄之吏”都“以刻為明”,是當時朝廷倡導的結果。朝廷利用權勢,大搞思想箝製、輿論一律,使執法“深者獲公名,平者多後患,故治獄之吏皆欲人死,非憎人也,自安之道在人之死。”好一個“自安之道在人之死”!千萬人的人頭就這樣滾滾落地了。易卜生《人民公敵》劇中的主人公斯多克芒醫生提出改造被汙染的溫泉浴場的建議,觸犯了當地資產階級的物質利益,被宣布為“人民公敵”。其實在異口同聲地對他進行“圍剿”的人中,並不乏同情之士,他們振臂“討伐”,心裏明白,悄悄地對斯多克芒醫生表示歉意——迫於權勢,“不敢不那麽辦”。“治獄之吏”,誘於“深者獲公名”,鑒於“平者多後患”,故“皆欲人死”,也是“不敢不那麽辦”。林彪、“四人幫”統治期間,當權者上下相驅,以“左”為明。“左”之深者獲公名——立場堅定,旗幟鮮明,於是重用、提拔有份;說公道話者多後患——輕則不信任,重則受株連。因此,自安之道,在於寧“左”毋右。於是乎上下競相“左”,極“左”思潮風行矣。看來古今中外,曆史的共性還是不少的,否則,兩千年前的作品怎麽會引起我們的共鳴呢?

  矯治的辦法,路溫舒作為封建時代的廷尉史官,隻能提出“除誹謗以招切言”,即讓人講話,國君要不計較臣民們的“謗言”,牢騷、罵娘的話都讓說,才能“開天下之口”,招來至切之言。他繼承了古代開明政治家反對“防民之口”(《召公諫厲王止謗》)的優良傳統,主張“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即可殺可不殺者不殺,可治罪可不治罪者不治罪。這在今天看來,仍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他把希望寄托於國君的開明,則有其局限性。路溫舒畢竟是封建時代的官吏,我們不可苛求於他。今天,我們不能象路溫舒那樣寄托於個人,而必須從根本製度上著眼。

《尚德緩刑書》路溫舒 拚音讀音參考

shàng dé huǎn xíng shū
尚德緩刑書

hàn zhāo dì shì shì, chāng yì wáng liú hè bèi fèi chù, hàn xuān dì liú xún gāng gāng dēng shàng huáng wèi.
漢昭帝逝世,昌邑王劉賀被廢黜,漢宣帝劉詢剛剛登上皇位。
lù wēn shū chéng shàng zòu shū, zòu shū shuō: zhāo dì bēng, chāng yì wáng hè fèi, xuān dì chū jí wèi, lù wēn shū shàng shū, yán yí shàng dé huǎn xíng.
路溫舒呈上奏書,奏書說:昭帝崩,昌邑王賀廢,宣帝初即位,路溫舒上書,言宜尚德緩刑。
qí cí yuē:" chén wén qí yǒu wú zhī zhī huò, ér huán gōng yǐ xìng jìn yǒu lí jī zhī nán, ér wén gōng yòng bó.
其辭曰:“臣聞齊有無知之禍,而桓公以興;晉有驪姬之難,而文公用伯。
jìn shì zhào wáng bù zhōng, zhū lǚ zuò luàn, ér xiào wén wèi tài zōng.
近世趙王不終,諸呂作亂,而孝文為太宗。
yóu shì guān zhī, huò luàn zhī zuò, jiāng yǐ kāi shèng rén yě.
由是觀之,禍亂之作,將以開聖人也。
gù huán wén fú wēi xīng huài, zūn wén wǔ zhī yè, zé jiā bǎi xìng, gōng rùn zhū hóu, suī bù jí sān wáng, tiān xià guī rén yān.
故桓、文扶微興壞,尊文、武之業,澤加百姓,功潤諸侯,雖不及三王,天下歸仁焉。
wén dì yǒng sī zhì dé, yǐ chéng tiān xīn, chóng rén yì, shěng xíng fá, tōng guān liáng, yī yuǎn jìn, jìng xián rú dà bīn, ài mín rú chì zǐ, nèi shù qíng zhī suǒ ān ér shī zhī yú hǎi nèi, shì yǐ líng yǔ kōng xū, tiān xià tài píng.
文帝永思至德,以承天心,崇仁義,省刑罰,通關梁,一遠近,敬賢如大賓,愛民如赤子,內恕情之所安而施之於海內,是以囹圄空虛,天下太平。
fū jì biàn huà zhī hòu, bì yǒu yì jiù zhī ēn, cǐ xián shèng suǒ yǐ zhāo tiān mìng yě.
夫繼變化之後,必有異舊之恩,此賢聖所以昭天命也。
" wǎng zhě, zhāo dì jí shì ér wú sì, dà chén yōu qī, jiāo xīn hé móu, jiē yǐ chāng yì zūn qīn, yuán ér lì zhī.
“往者,昭帝即世而無嗣,大臣憂戚,焦心合謀,皆以昌邑尊親,援而立之。
rán tiān bù shòu mìng, yín luàn qí xīn, suì yǐ zì wáng.
然天不授命,淫亂其心,遂以自亡。
shēn chá huò biàn zhī gù, nǎi huáng tiān zhī suǒ yǐ kāi zhì shèng yě.
深察禍變之故,乃皇天之所以開至聖也。
gù dà jiàng jūn shòu mìng wǔ dì, gǔ gōng hàn guó, pī gān dǎn, jué dà jì, chù wáng yì, lì yǒu dé, fǔ tiān ér xíng, rán hòu zōng miào yǐ ān, tiān xià xián níng.
故大將軍受命武帝,股肱漢國,披肝膽,決大計,黜亡義,立有德,輔天而行,然後宗廟以安,天下鹹寧。
chén wén chūn qiū zhèng jí wèi, dà yī tǒng ér shèn shǐ yě.
臣聞《春秋》正即位,大一統而慎始也。
bì xià chū dēng zhì zūn, yǔ tiān hé fú, yí gǎi qián shì zhī shī, zhèng shǐ shòu mìng zhī tǒng, dí fán wén, chú mín jí, cún wáng jì jué, yǐ yìng tiān yì.
陛下初登至尊,與天合符,宜改前世之失,正始受命之統,滌煩文,除民疾,存亡繼絕,以應天意。
" chén wén qín yǒu shí shī, qí yī shàng cún, zhì yù zhī lì shì yě.
“臣聞秦有十失,其一尚存,治獄之吏是也。
qín zhī shí, xiū wén xué, hǎo wǔ yǒng, jiàn rén yì zhī shì, guì zhì yù zhī lì, zhèng yán zhě wèi zhī fěi bàng, è guò zhě wèi zhī yāo yán, gù shèng fú xiān wáng bù yòng yú shì, zhōng liáng qiè yán jiē yù yú xiōng, yù yú zhī shēng rì mǎn yú ěr, xū měi xūn xīn, shí huò bì sāi, cǐ nǎi qín zhī suǒ yǐ wáng tiān xià yě.
秦之時,羞文學,好武勇,賤仁義之士,貴治獄之吏,正言者謂之誹謗,遏過者謂之妖言,故盛服先王不用於世⒅,忠良切言皆鬱於胸,譽諛之聲日滿於耳,虛美熏心,實禍蔽塞,此乃秦之所以亡天下也。
fāng jīn tiān xià, lài bì xià ēn hòu, wáng jīn gé zhī wēi jī hán zhī huàn, fù zǐ fū qī lù lì ān jiā, rán tài píng wèi qià zhě, yù luàn zhī yě.
方今天下,賴陛下恩厚,亡金革之危、饑寒之患,父子夫妻戮力安家,然太平未洽者,獄亂之也。
fū yù zhě, tiān xià zhī dà mìng yě, sǐ zhě bù kě fù shēng, jué zhě bù kě fù shǔ.
夫獄者,天下之大命也,死者不可複生,絕者不可複屬。
shū yuē:" yǔ qí shā bù gū, níng shī bù jīng.
《書》曰:“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
" jīn zhì yù lì zé bù rán, shàng xià xiāng qū, yǐ kè wèi míng, shēn zhě huò gōng míng, píng zhě duō hòu huàn.
”今治獄吏則不然,上下相驅,以刻為明,深者獲公名,平者多後患。
gù zhì yù zhī lì, jiē yù rén sǐ, fēi zēng rén yě, zì ān zhī dào zài rén zhī sǐ.
故治獄之吏,皆欲人死,非憎人也,自安之道在人之死。
shì yǐ sǐ rén zhī xuè liú lí yú shì, bèi xíng zhī tú bǐ jiān ér lì, dà pì zhī jì suì yǐ wàn shù.
是以死人之血流離於市,被刑之徒比肩而立,大辟之計歲以萬數。
cǐ rén shèng zhī suǒ yǐ shāng yě.
此仁聖之所以傷也。
tài píng zhī wèi qià, fán yǐ cǐ yě.
太平之未洽,凡以此也。
fū rén qíng ān zé lè shēng, tòng zé sī sǐ, chuí chǔ zhī xià, hé qiú ér bù dé? zuò qiú rén bù shèng tòng, zé shì cí yǐ shì zhī, lì zhì zhě lì qí rán, zé zhǐ dào yǐ míng zhī, shàng zòu wèi què, zé duàn liàn ér zhōu nà zhī gài zòu dāng zhī chéng, suī jiù yáo tīng zhī, yóu yǐ wéi sǐ yǒu yú gū.
夫人情安則樂生,痛則思死,棰楚之下,何求而不得?做囚人不勝痛,則飾詞以視之,吏治者利其然,則指道以明之,上奏畏卻,則鍛練而周內之;蓋奏當之成,雖咎繇聽之,猶以為死有餘辜。
hé zé? chéng liàn zhě zhòng, wén zhì zhī zuì míng yě.
何則?成練者眾,文致之罪明也。
shì yǐ yù lì zhuān wèi shēn kè, cán zéi ér wáng jí, tōu wèi yī qiè, bù gù guó huàn, cǐ shì zhī dà zéi yě.
是以獄吏專為深刻,殘賊而亡極,媮為一切,不顧國患,此世之大賊也。
gù sú yǔ yuē:" huà dì wéi yù yì bù rù kè mù wéi lì qī bú duì.
故俗語曰:“畫地為獄議不入;刻木為吏期不對。
" cǐ jiē jí lì zhī fēng, bēi tòng zhī cí yě.
”此皆疾吏之風,悲痛之辭也。
gù tiān xià zhī huàn, mò shēn yú yù bài fǎ luàn zhèng, lí qīn sāi dào, mò shén hū zhì yù zhī lì, cǐ suǒ wèi yī shàng cún zhě yě.
故天下之患,莫深於獄;敗法亂正,離親塞道,莫甚乎治獄之吏,此所謂一尚存者也。
"" chén wén wū yuān zhī luǎn bù huǐ, ér hòu fèng huáng jí fěi bàng zhī zuì bù zhū, ér hòu liáng yán jìn.
”“臣聞烏鳶之卵不毀,而後鳳凰集;誹謗之罪不誅,而後良言進。
gù gǔ rén yǒu yán:" shān sǒu zāng jí, chuān zé nà wū, jǐn yú nì è, guó jūn hán gòu.
故古人有言:“山藪臧疾,川澤納汙,瑾瑜匿惡,國君含詬。
" wéi bì xià chú fěi bàng yǐ zhāo qiè yán, kāi tiān xià zhī kǒu, guǎng zhēn jiàn zhī lù, sǎo wáng qín zhī shī, zūn wén wǔ zhī dé, shěng fǎ zhì, kuān xíng fá, yǐ fèi zhì yù, zé tài píng zhī fēng kě xìng yú shì, yǒng lǚ hé lè, yǔ tiān wáng jí, tiān xià xìng shèn.
”唯陛下除誹謗以招切言,開天下之口,廣箴諫之路,掃亡秦之失,尊文武之德,省法製,寬刑罰,以廢治獄,則太平之風可興於世,永履和樂,與天亡極,天下幸甚。
" shàng shàn qí yán.
”上善其言。

網友評論

* 《尚德緩刑書》尚德緩刑書路溫舒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专题为您介绍:《尚德緩刑書》 路溫舒兩漢路溫舒漢昭帝逝世,昌邑王劉賀被廢黜,漢宣帝劉詢剛剛登上皇位。路溫舒呈上奏書,奏書說:昭帝崩,昌邑王賀廢,宣帝初即位,路溫舒上書,言宜尚德緩刑。其辭曰:“臣聞齊有無知之禍,而桓 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尚德緩刑書》尚德緩刑書路溫舒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原文,《尚德緩刑書》尚德緩刑書路溫舒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翻译,《尚德緩刑書》尚德緩刑書路溫舒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赏析,《尚德緩刑書》尚德緩刑書路溫舒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阅读答案,出自《尚德緩刑書》尚德緩刑書路溫舒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就爱诗词网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dd110.com/chengyu/623b39902525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