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楊柳》 楊炯

唐代   楊炯 邊地遙無極,折杨折杨征人去不還。柳杨柳杨
秋容凋翠羽,炯原炯別淚損紅顏。文翻
望斷流星驛,译赏心馳明月關。析和
槁砧何處在,诗意楊柳自堪攀。折杨折杨
分類: 折楊柳

作者簡介(楊炯)

楊炯頭像

楊炯(650年-692年),柳杨柳杨漢族,炯原炯弘農華陰(今屬陝西)人,文翻排行第七;唐朝詩人,译赏初唐四傑之一。析和顯慶六年(公元661年),诗意年僅11歲的折杨折杨楊炯被舉為神童,上元三年(676年)應製舉及第,授校書郎。後又任崇文館學士,遷詹事、司直。垂拱元年(685年),降官為梓州司法參軍。天授元年(690年),任教於洛陽宮中習藝館。如意元年(692年)秋後改任盈川縣令,吏治以嚴酷著稱,卒於任所。因此後人稱他為“楊盈川”。

《折楊柳》楊炯 翻譯、賞析和詩意

折楊柳:

邊地遙無極,征人去不還。
秋容凋翠羽,別淚損紅顏。
望斷流星驛,心馳明月關。
槁砧何處在,楊柳自堪攀。

中文譯文:
折斷楊柳枝,遠離邊境的旅人再也不回來。
秋天的容顏枯萎,別離的淚水損耗了紅顏。
遙望斷續的流星,心神飛馳向明亮的月門。
倉皇之間,楊柳枝自可供攀折,人們不知其所在。

詩意與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邊境地帶的離別情景,表達了離別帶來的傷感和思念之情。詩人通過描寫楊柳的狀態和自身的內心感受,表達了對遠離故土的士兵和遠行者的關切和思念。

詩的開篇“邊地遙無極,征人去不還”描述了邊境地區的遙遠和艱險,征人出征後再也沒有歸來,暗示了戰爭帶來的離散和分別。接著,詩人描繪了秋天楊柳的凋零,將凋翠羽與別淚相互映襯,通過自然景觀展示了人事離愁的深重。

詩的後兩句“望斷流星驛,心馳明月關。槁砧何處在,楊柳自堪攀”通過使用夜空中的流星和明月引出了人們思念的對象(征人或遠行者),同時也映照出詩人內心的憂思。槁砧指的是古代傳遞消息的木牌,詩中的槁砧不知所蹤,表達了詩人對征人行蹤不明的焦慮和擔憂。楊柳自堪攀則表達了無論何時何地,楊柳枝都為思念之人所留意、可供寄托的情感象征。

整首詩通過描繪邊境地區的辛酸離別和壯誌未酬,展示了詩人深沉的思鄉之情和對遠行者的關懷之情,使人產生共鳴。詩人運用簡潔的語言和獨特的意象,表達了悲愁的主題,將人與自然景物相結合,將離別之情與自身的心緒相融合,打動了讀者的心靈。

* 此內容來自古詩詞愛好者,僅供參考

《折楊柳》楊炯 拚音讀音參考

shé yáng liǔ
折楊柳

biān dì yáo wú jí, zhēng rén qù bù hái.
邊地遙無極,征人去不還。
qiū róng diāo cuì yǔ, bié lèi sǔn hóng yán.
秋容凋翠羽,別淚損紅顏。
wàng duàn liú xīng yì, xīn chí míng yuè guān.
望斷流星驛,心馳明月關。
gǎo zhēn hé chǔ zài, yáng liǔ zì kān pān.
槁砧何處在,楊柳自堪攀。

網友評論

* 《折楊柳》楊炯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折楊柳 楊炯)专题为您介绍:《折楊柳》 楊炯唐代楊炯邊地遙無極,征人去不還。秋容凋翠羽,別淚損紅顏。望斷流星驛,心馳明月關。槁砧何處在,楊柳自堪攀。分類:折楊柳作者簡介(楊炯)楊炯650年-692年),漢族,弘農華陰今屬陝西)人 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折楊柳》楊炯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折楊柳 楊炯)原文,《折楊柳》楊炯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折楊柳 楊炯)翻译,《折楊柳》楊炯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折楊柳 楊炯)赏析,《折楊柳》楊炯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折楊柳 楊炯)阅读答案,出自《折楊柳》楊炯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折楊柳 楊炯)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就爱诗词网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dd110.com/chengyu/619c39906349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