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奸論》 蘇洵

宋代   蘇洵 事有必至,辨奸理有固然。论辨
惟天下之靜者,奸论乃能見微而知著。苏洵赏析
月暈而風,原文意礎潤而雨,翻译人人知之。和诗
人事之推移,辨奸理勢之相因,论辨其疏闊而難知,奸论變化而不可測者,苏洵赏析孰與天地陰陽之事。原文意
而賢者有不知,翻译其故何也?和诗好惡亂其中,而利害奪其外也!昔者,辨奸山巨源見王衍曰:“誤天下蒼生者,必此人也!”郭汾陽見盧杞曰:“此人得誌。
吾子孫無遺類矣!”自今而言之,其理固有可見者。
以吾觀之,王衍之為人,容貌言語,固有以欺世而盜名者。
然不忮不求,與物浮沉。
使晉無惠帝,僅得中主,雖衍百千,何從而亂天下乎?盧杞之奸,固足以敗國。
然而不學無文,容貌不足以動人,言語不足以眩世,非德宗之鄙暗,亦何從而用之?由是言之,二公之料二子,亦容有未必然也!今有人,口誦孔、老之言,身履夷、齊之行,收召好名之士、不得誌之人,相與造作言語,私立名字,以為顏淵、孟軻複出,而陰賊險狠,與人異趣。
是王衍、盧杞合而為一人也。
其禍豈可勝言哉?夫麵垢不忘洗,衣垢不忘浣。
此人之至情也。
今也不然,衣臣虜之衣。
食犬彘之食,囚首喪麵,而談詩書,此豈其情也哉?凡事之不近人情者,鮮不為大奸慝,豎刁、易牙、開方是也。
以蓋世之名,而濟其未形之患。
雖有願治之主,好賢之相,猶將舉而用之。
則其為天下患,必然而無疑者,非特二子之比也。
孫子曰:“善用兵者,無赫赫之功。
”使斯人而不用也,則吾言為過,而斯人有不遇之歎。
孰知禍之至於此哉?不然。
天下將被其禍,而吾獲知言之名,悲夫! 分類: 古文觀止議論

作者簡介(蘇洵)

蘇洵頭像

蘇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學家,與其子蘇軾、蘇轍合稱“三蘇”,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蘇洵長於散文,尤擅政論,議論明暢,筆勢雄健,有《嘉祐集》傳世。

辨奸論翻譯及注釋

翻譯一
  事情的發展必定會有一定的結局,道理有它原本就該如此的規律。天下隻有表現冷靜的人,才能從細微之處預見到日後將會發生的顯著變化。月亮周圍出現了暈圈預示著將要刮風,房屋的石柱返潮濕潤預示著將要下雨,這是人人皆知的事。人事的發展變化,情理和形勢之間的因果關係,也是空疏渺茫難以盡知,千變萬化而無法預先料到的,怎麽能和天地陰陽的變化相比?即便是賢能的人對此也有所不解。這是什麽原因呢?這是由於喜愛和憎恨擾亂了他們的內心,利害關係又影響了他們的行動啊!
  從前山巨源見到王衍,說:“將來給天下百姓帶來災難的,一定是這個人!”郭汾陽見到盧杞,說:“這個人一旦得誌,我的子孫就會被他殺得一個不留!”現在分析一下他們所說的話。其中的道理是可以料想到的。依我看來,王衍之為人,從容貌和談吐上,確實具備了欺世盜名的條件。但是他不妒忌別人,不貪圖錢財,隻是隨大流。如果晉朝當時沒有惠帝這個昏君,當政者即使隻是一個中等的君主,就算是有成百上千個王衍這樣的人,又怎能擾亂天下呢?盧杞那樣的奸詐,確實足以敗壞國家。但是他不學無術,容貌不足以動人,言談不足以蒙蔽社會,如果不是遇到德宗這樣的鄙陋昏庸的君主,又怎能受到重用呢?由此說來,山、郭二公對王、盧二人所作的預言,也未必完全如此啊!
  現在有人嘴裏背誦著孔子、老子的話,親身實踐著伯夷、叔齊的行為,收羅了一批追求名聲和不得誌的士人,相互製造輿論,私下裏互相標榜,以為自己是顏淵、孟軻再世,然而他們為人陰險狠毒,和一般人的誌趣不同。這是把王衍和盧杞合成一個人了。他在社會上釀造的禍害還能說得完嗎?臉麵髒了不忘洗臉,衣服髒了不忘洗衣,這本是人之常情。現在他卻不是這樣,身穿奴仆的衣服,吃豬狗的食物,頭發蓬亂得像囚犯,表情哭喪著像家裏有人去世,卻在那裏大談《詩》《書》,這難道說是人的真實的心情嗎?凡是辦事不近人情的,很少不成為大奸大惡之輩,豎刁、易牙、開方就是這樣的人。此人借助當世享有盛名之力,來促成他尚未形成氣候的禍患。雖然有勵精圖治的君主,敬重賢才的宰相,也還是會選拔並重用他的。這樣,他將成為天下的禍患,是必定無疑的了,這就不隻是王、盧二人所能比擬的。
  孫子說:“善於用兵的人,並沒有顯赫的功勳。”如果這個人沒有被重用,那麽我的話就有些過頭了,而此人就會有懷才不遇的感慨。誰又能知道禍患會達到上述這種地步呢?不然的話,天下將要蒙受他的禍害,而我也會獲取卓有遠見的名聲,那就太可悲了!

翻譯二
  事情的發展有必然如此的原因,情理有原本如此的根源。隻有天下最冷靜的有修養的人,才能從細微的變化中預知發展的結果。月亮周圍起暈,將要刮風,屋柱石礎返潮,將要下雨,這是人人皆知的事情。人世間事情的發展變化,道理情勢的相互因循,其空疏難知、變化莫測的程度,怎能與天地陰陽之事相比呢?而賢能的人也有不知道的,那是什麽緣故呢?是愛憎的感情擾亂了他們的思想,利害得失的考慮影響了他們的行為。
  從前,山巨源見到王衍後,就說:“將來貽害天下百姓的,一定是這個人。”郭子儀見到盧杞後,就說:“這個人如果得誌,我的子孫就會一個也留不下來。”從今天的情況分析起來,那道理確實是可以預見的。依我看來,王衍這個人,容貌言語方麵,確實有欺世盜名的地方,然而,他不忌恨別人,不妄求,隻是隨波逐流,假使晉朝當時沒有惠帝這個呆子,哪怕僅是一個一般的君主,即使有千百個像王衍這樣的人,又怎麽能把天下搞亂呢?盧杞的奸險,固然足以敗壞國家,但是他不學無術,容貌不足以動人,言談不足以欺世,如果不是遇到鄙陋昏庸的唐德宗,又怎麽會得到重用呢?由此說來,山、郭二公對王、盧二人的預言,或許也未必一定如此。
  現在有個人,口中說著孔子、老子的話,親身實踐著伯夷、叔齊的行為,招納一些沽名釣譽之士和不得誌的人,共同製造輿論、自我標榜,(把自己)說成是顏淵再世孟軻複生,實際上卻居心叵測,陰險狠毒,與一般人的誌趣不同。這人是把王衍、盧杞合於一身了,他造成的禍害難道可以用語言形容嗎?麵孔髒了不忘洗臉,衣服髒了不忘洗衣服,這是人之常情。現在(這個人)卻不是這樣,穿奴仆穿的衣服,吃豬狗吃的食物,頭發蓬亂像囚徒一樣,滿麵灰塵像居喪一樣,卻大談詩書,這難道是他的真性情嗎?凡是做事不近人情的人,很少不成為大奸大惡的,豎刁、易牙、開方就是這樣的人。用蓋世的好名聲,來促成他尚未形成的禍患,雖然有想把國家治好的君主,愛好賢才的宰相,還是會舉薦他,任用他的。那麽他成為天下的禍患,將是必然而沒有疑問的,這就不隻是王、盧二人所能比得上的了。
  孫子說:“善於用兵的人,並無顯赫的功勳。”假使這人不被重用,那麽我的話就說錯了,而這個人會有懷才不遇的感歎。誰能知道禍患將會到這樣嚴重的地步呢?假使不是這樣的,(他受到了重用)天下將要遭受到他的禍害,而我會獲得能見微知著、察言識人的美名,那就太可悲了。

注釋
①靜者:指能夠冷靜地觀察周圍事物而做出合理結論的賢人。
②天地陰陽之事:指自然現象。古人認為自然界有陰陽二氣,二氣交互發生作用,便產生了形形色色的自然變化。
③賢者:舊說以為是影射歐陽修。據史書記載,曾鞏曾向歐陽修推薦王安石的文章,歐陽修大加讚賞,並幫助王安石考取了進士。
④山巨源:山濤(205—283),字巨源,晉初人,任吏部尚書,為當時的“竹林七賢”之一。他喜好評論人物,對王衍的評價不高。王衍(256—311):字夷甫,晉初人,任尚書令、太尉。衍有盛才,常自比子貢。當時晉室諸王擅權,他周旋於諸王間,唯求自全之計,後死於戰亂之中。
⑤郭汾陽:即郭子儀(697—781),唐華州(今屬陝西)人,累官至太尉、中書令,曾平定安史之亂,破吐蕃,以一身係國家安危者二十年,後封為汾陽郡王,世稱郭汾陽。盧杞:字子良,唐滑州(今河南滑縣一帶)人,唐德宗時任宰相,搜刮民財,排斥異己。杞相貌醜陋,好口辯。後被貶職死於外地。
⑥忮(zhì):嫉恨。
⑦惠帝:晉惠帝(290—306在位),晉開國君主司馬炎之子,以癡呆聞名。他在位時不理朝政,大權旁落,終導致“八王之亂”,晉室隨之衰敗。
⑧眩(xuàn):通“炫”,惑亂。
⑨德宗:唐德宗(780—805在位),唐代晚期的庸君,他削去郭子儀的兵權,重用盧杞,導致朝政紊亂。

辨奸論鑒賞

  把《辨奸論》全文連貫起來看,在寫作目的上,作者確有所指,而所指的具體人物,作者又未點明。我們也沒有必要進行煩瑣考證。僅就立意謀篇上來說,本文確屬古文中的名篇。

  作者提出的“見微知著”的觀點是有一定道理的。不要輕視小事情,大事情都是由小事情積累而成的。“防微杜漸”早就是古人奉為圭臬的名言。正如清人吳楚材所說:“見微知著,可為千古觀人之法。”

  本文突出的成功之處在於謀篇。文章開始先將天象和人事進行比較,指出了人事比天象更難掌握,並說明這是由於“好惡”和“利害”所形成的必然結果。言之有理,持之有故,不能不令人首肯。接著,又通過曆史上山濤、郭子儀對王衍、盧杞的評論,說明了山、郭二人的評論雖有一定道理,但也有所疏漏,這就為下文的“今有人”起了鋪墊作用。本文的第三段是作者傾注全力發泄的部分,將“今有人”的種種表現盡情地加以刻畫,一氣嗬成,有如飛瀑狂泄,其筆鋒之犀利,論證之嚴謹,不能不令人歎為觀止。而在結尾處,作者又留有餘地地提出兩種可能出現的情況,這就使人感到作者所持的公允的態度。

  作者在批評“有的人”時,把生活習慣(如不修邊幅)也作為攻擊的口實,未免失之偏頗了。但是,這點微疵並不足以影響本文的成就。

辨奸論賞析

  《辨奸論》旨在詆毀王安石,竭力反對“新黨”,拋開其本旨,有二點與當今相類:

  其一,作者謂王安石“口誦孔老之書,身履夷齊之行,收召好名之士、不得誌之人,相與造作語言,私立名字,以為顏淵、孟軻複出,而陰賊險狠,與人異趣。是王衍、盧杞合而為一人也,其禍豈可勝言哉?”王安石是否如此,且不論。但陰賊險狠如王盧之合一,代有其人,今也不鮮,這是此論給予後人的啟迪之一,須警惕而“辨”。否則,其禍輕則殺身,重則禍國殃民。

  其二,作者提到一種“不近人情”的現象:“衣臣虜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喪麵,而談詩書,此豈其情也哉?”然而這一看來違反常情的情況,在1957年夏之後以及“文革”中,屢見於囹圄。這是悲劇,當然,古人是無從預料這種悲劇的。

辨奸論創作背景

  1069年,王安石開始推行新法,遭到保守人士的反對。保守派為打擊王安石,傳出了這篇文章,並署名為已死去的蘇洵,借以閑適作者早在王安石變法之前就“見微知著”,預見到他得誌必為奸。《辨奸論》是否是蘇洵所作,學術界有不同的觀點。文章先抬出“事有必至,理有固然”,萬事均可“見微而知著”,預測規律,作為理論基礎。然後以山巨源預見王衍、郭子儀預見 盧杞為例證,類比王安石“衣臣虜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喪麵而談詩書”的行為”不近人情“,進而推導出王安石得誌必為奸臣、為害國家的結論。這種以人的生活習慣和個別缺點來判斷其政治品質的邏輯,是非常錯誤的。這種影射咒罵、攻擊人身的寫作手段也是非常低劣的。

辨奸論題解

  《辨奸論》作者認為,事情皆有一定的規律,隻要能夠仔細觀察並把握規律,就能見微知著,因此人們可以通過觀察行為而在禍亂發生之前就發現作亂的奸臣。曆來有人認為這篇文章的本意暗中批判王安石,也有人認為此文並非蘇洵所作,未有定論。

  《辨奸論》著重分析了一些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從中得出了“見微知著”的結論,給讀者提出了如何識人的參考意見。這也是宋代散文中的一篇名作。《辨奸論》作者尚有爭議。舊說以為是蘇洵為了譏諷王安石的“不近人情”而作,後經清人考證,又定為宋人邵伯溫假托蘇洵之名的偽作。

《辨奸論》蘇洵 拚音讀音參考

biàn jiān lùn
辨奸論

shì yǒu bì zhì, lǐ yǒu gù rán.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wéi tiān xià zhī jìng zhě, nǎi néng jiàn wēi ér zhī zhe.
惟天下之靜者,乃能見微而知著。
yuè yùn ér fēng, chǔ rùn ér yǔ, rén rén zhī zhī.
月暈而風,礎潤而雨,人人知之。
rén shì zhī tuī yí, lǐ shì zhī xiāng yīn, qí shū kuò ér nán zhī, biàn huà ér bù kě cè zhě, shú yǔ tiān dì yīn yáng zhī shì.
人事之推移,理勢之相因,其疏闊而難知,變化而不可測者,孰與天地陰陽之事。
ér xián zhě yǒu bù zhī, qí gù hé yě? hào wù luàn qí zhōng, ér lì hài duó qí wài yě! xī zhě, shān jù yuán jiàn wáng yǎn yuē:" wù tiān xià cāng shēng zhě, bì cǐ rén yě!" guō fén yáng jiàn lú qǐ yuē:" cǐ rén dé zhì.
而賢者有不知,其故何也?好惡亂其中,而利害奪其外也!昔者,山巨源見王衍曰:“誤天下蒼生者,必此人也!”郭汾陽見盧杞曰:“此人得誌。
wú zǐ sūn wú yí lèi yǐ!" zì jīn ér yán zhī, qí lǐ gù yǒu kě jiàn zhě.
吾子孫無遺類矣!”自今而言之,其理固有可見者。
yǐ wú guān zhī, wáng yǎn zhī wéi rén, róng mào yán yǔ, gù yǒu yǐ qī shì ér dào míng zhě.
以吾觀之,王衍之為人,容貌言語,固有以欺世而盜名者。
rán bù zhì bù qiú, yǔ wù fú chén.
然不忮不求,與物浮沉。
shǐ jìn wú huì dì, jǐn dé zhòng zhǔ, suī yǎn bǎi qiān, hé cóng ér luàn tiān xià hū? lú qǐ zhī jiān, gù zú yǐ bài guó.
使晉無惠帝,僅得中主,雖衍百千,何從而亂天下乎?盧杞之奸,固足以敗國。
rán ér bù xué wú wén, róng mào bù zú yǐ dòng rén, yán yǔ bù zú yǐ xuàn shì, fēi dé zōng zhī bǐ àn, yì hé cóng ér yòng zhī? yóu shì yán zhī, èr gōng zhī liào èr zi, yì róng yǒu wèi bì rán yě! jīn yǒu rén, kǒu sòng kǒng lǎo zhī yán, shēn lǚ yí qí zhī xíng, shōu zhào hǎo míng zhī shì bù dé zhì zhī rén, xiāng yǔ zào zuò yán yǔ, sī lì míng zì, yǐ wéi yán yuān mèng kē fù chū, ér yīn zéi xiǎn hěn, yú rén yì qù.
然而不學無文,容貌不足以動人,言語不足以眩世,非德宗之鄙暗,亦何從而用之?由是言之,二公之料二子,亦容有未必然也!今有人,口誦孔、老之言,身履夷、齊之行,收召好名之士、不得誌之人,相與造作言語,私立名字,以為顏淵、孟軻複出,而陰賊險狠,與人異趣。
shì wáng yǎn lú qǐ hé ér wéi yī rén yě.
是王衍、盧杞合而為一人也。
qí huò qǐ kě shèng yán zāi? fū miàn gòu bù wàng xǐ, yī gòu bù wàng huàn.
其禍豈可勝言哉?夫麵垢不忘洗,衣垢不忘浣。
cǐ rén zhī zhì qíng yě.
此人之至情也。
jīn yě bù rán, yī chén lǔ zhī yī.
今也不然,衣臣虜之衣。
shí quǎn zhì zhī shí, qiú shǒu sàng miàn, ér tán shī shū, cǐ qǐ qí qíng yě zāi? fán shì zhī bù jìn rén qíng zhě, xiān bù wéi dà jiān tè, shù diāo yì yá kāi fāng shì yě.
食犬彘之食,囚首喪麵,而談詩書,此豈其情也哉?凡事之不近人情者,鮮不為大奸慝,豎刁、易牙、開方是也。
yǐ gài shì zhī míng, ér jì qí wèi xíng zhī huàn.
以蓋世之名,而濟其未形之患。
suī yǒu yuàn zhì zhī zhǔ, hǎo xián zhī xiāng, yóu jiāng jǔ ér yòng zhī.
雖有願治之主,好賢之相,猶將舉而用之。
zé qí wèi tiān xià huàn, bì rán ér wú yí zhě, fēi tè èr zi zhī bǐ yě.
則其為天下患,必然而無疑者,非特二子之比也。
sūn zǐ yuē:" shàn yòng bīng zhě, wú hè hè zhì gōng.
孫子曰:“善用兵者,無赫赫之功。
" shǐ sī rén ér bù yòng yě, zé wú yán wèi guò, ér sī rén yǒu bù yù zhī tàn.
”使斯人而不用也,則吾言為過,而斯人有不遇之歎。
shú zhī huò zhī zhì yú cǐ zāi? bù rán.
孰知禍之至於此哉?不然。
tiān xià jiāng bèi qí huò, ér wú huò zhī yán zhī míng, bēi fū!
天下將被其禍,而吾獲知言之名,悲夫!

網友評論

* 《辨奸論》辨奸論蘇洵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专题为您介绍:《辨奸論》 蘇洵宋代蘇洵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靜者,乃能見微而知著。月暈而風,礎潤而雨,人人知之。人事之推移,理勢之相因,其疏闊而難知,變化而不可測者,孰與天地陰陽之事。而賢者有不知,其故何也? 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辨奸論》辨奸論蘇洵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原文,《辨奸論》辨奸論蘇洵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翻译,《辨奸論》辨奸論蘇洵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赏析,《辨奸論》辨奸論蘇洵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阅读答案,出自《辨奸論》辨奸論蘇洵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就爱诗词网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dd110.com/chengyu/618f39902228589.html

诗词类别

《辨奸論》辨奸論蘇洵原文、翻譯、的诗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