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懷二首》 李賀

唐代   李賀 長卿懷茂陵,咏怀原文意綠草垂石井。首咏赏析
彈琴看文君,怀首和诗春風吹鬢影。李贺
梁王與武帝,翻译棄之如斷梗。咏怀原文意
惟留一簡書,首咏赏析金泥泰山頂。怀首和诗
日夕著書罷,李贺驚霜落素絲。翻译
鏡中聊自笑,咏怀原文意詎是首咏赏析南山期。
頭上無幅巾,怀首和诗苦蘗已染衣。李贺
不見清溪魚,翻译飲水得自宜。
分類: 抒懷憤懣愁苦

作者簡介(李賀)

李賀頭像

李賀(約公元791年-約817年),字長吉,漢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人,家居福昌昌穀,後世稱李昌穀,是唐宗室鄭王李亮後裔。有“詩鬼”之稱,是與“詩聖”杜甫、“詩仙”李白、“詩佛”王維相齊名的唐代著名詩人。有《雁門太守行》、《李憑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穀集》。李賀是中唐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李白、李商隱稱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詩風轉變期的一個代表者。他所寫的詩大多是慨歎生不逢時和內心苦悶,抒發對理想、抱負的追求;對當時藩鎮割據、宦官專權和人民所受的殘酷剝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雲壓城城欲摧”,“雄雞一聲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李賀的詩作想象極為豐富,經常應用神話傳說來托古寓今,所以後人常稱他為“鬼才”,“詩鬼”,創作的詩文為“鬼仙之辭”。有“‘太白仙才,長吉鬼才’之說。李賀是繼屈原、李白之後,中國文學史上又一位頗享盛譽的浪漫主義詩人。李賀長期的抑鬱感傷,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辭去奉禮郎回昌穀,27歲英年早逝。

詠懷二首翻譯及注釋

翻譯
司馬相如安居茂陵,綠草蓬蓬垂入石井。
一邊彈琴一邊看卓文君,隻見春風拂動她的鬢影。
可歎梁孝王和漢武帝,把他看得像斷梗一樣棄置不用。
死後隻留下一卷文書,武帝卻照著行封禪禮登上泰山頂。

傍晚著書完畢,發現頭上白發忽然像霜似的落下一絲,感到很震驚。
端詳著鏡中早衰的容顏,不禁暗自發笑:像我這樣終日愁苦,年紀輕輕就生了白發,那會有南山之壽呢!
頭上不裹幅巾,身上穿著用苦蘗染的黃衣,與鄉野之人無異。
沒有看見清溪裏的魚兒,隻是飲些清水,依然是那樣怡然自樂嗎?

注釋
⑴長卿:漢代文學家司馬相如的字。他曾經事漢景帝劉啟,為武騎常侍。因病罷免。後因《子虛賦》為漢武帝賞識,用為孝文園令,後因病居茂陵。懷:懷居,留戀安逸。茂陵:在今陝西興平東南,後來漢武帝劉徹墓葬在此。
⑵文君:卓文君。司馬相如的妻子。
⑶梁王:梁孝王劉武,為漢景帝同母弟弟。
⑷斷梗:折斷的葦梗。
⑸一筒書:一卷書。
⑹金泥:水銀和金子攪拌用於塗封封口。此處指的是塗封封禪時用的封禪書。
⑺著書:一作“看書”。
⑻詎(jù):豈,怎。南山期:指壽高如南山。《詩經·小雅·天保》:“如南山之壽,不騫不崩。”
⑼幅巾:裹頭的綢巾。
⑽苦檗(bò):也就是“黃蘖”、“黃柏”,落葉喬木,果實色黃,味苦,可作染料用。
⑾自宜:一作“相宜”。

詠懷二首賞析

  第一首詩全借司馬相如的行事來抒發自己的憤慨。西漢著名文學家司馬相如,字長卿,才華出眾,誌向遠大,但在漢武帝時隻當了一名管理前朝文帝墓園的小官。他抑鬱不得誌,終於棄官而去,閑居在茂陵家中。在他生前,梁孝王劉武與漢武帝劉徹都先後拋棄了他。等他死後,武帝卻把他所寫祭天地神靈的《封禪書》吹捧起來,而且親自到泰山隆重祭祀。李賀就抓住這個古人的遭遇,結合自己的身世寫出了這首寄寓深遠的《詠懷》詩。

  詩分前後兩部分。前部分四句,描寫司馬相如被漢武帝遺棄後與愛妻卓文君在茂陵家居時的恩愛閑逸的生活。碧綠的蔓草掛滿了井邊的石欄,環境是那麽優美寧靜。相如白天無事,不免又對著知音文君彈起琴來,那曲曲幽韻傳達出多少難言的心事。和煦的春風吹亂了文君美麗的鬢影。這裏表麵上寫得悠閑自得,充滿了一片天倫之樂,實際卻吐露出一種懷才不遇的深深寂寞和感慨,正如鮑照在《擬行路難》其六中所寫:“棄置罷官去,還家自休息。……弄兒床前戲,看婦機中織。”同樣充塞著一種痛苦到接近麻木的情緒。

  後部分也是四句,明寫梁王與武帝把相如像斷草敗梗一般地拋棄,隻是武帝更懂得打一下、拉一把的政治權術,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還要利用相如的遺著《封禪書》,為自己塗脂抹粉。他親自登上泰山之頂,裝模作樣地對著天地禮拜。從相如的角度著眼,這個誌大才高寫下了煌煌賦作的文士,卻“惟留一簡書,金泥泰山頂”,死後還硬被拉去為統治者粉飾太平,這真是可恨可歎。一個“唯”字,含蓄著訴不盡的淒涼辛酸,似乎他留給人間的貢獻,就隻是這篇《封禪書》了,這實在太不公平了。

  通篇似乎都是寫司馬相如,其實詩人已經巧妙地將自己融化進去,所以詩作題為《詠懷》。茂陵家居的情景,正是長吉昌穀賦閑的寫照;而泰山頂上的封禪禮拜,也正與長吉屈身奉禮郎的虛應禮讚如出一轍。

  第二首詩抒寫了李賀在昌穀家居的生活和心情,反映了詩人的抑鬱憂傷和不幸。

  “日夕著書罷,驚霜落素絲。”詩人在夜晚吟詠(著書)方罷,突然瞥見一絲白發象秋霜一般地飄落下來,這個意想不到的發現怎能不使他心頭一震?李賀是個苦吟詩人,據說他的詩思常在驢背上覓得,隨想隨寫下來投入身邊攜帶的錦囊中。晚上取出,在燈下斟酌成篇。其母常說:“是兒要當嘔出心來”(李商隱《李長吉小傳》)。正因為他這樣嘔心嚦血地從事創作,再加上家境貧寒、夙誌不伸,所以二十多歲就未老先衰,白發驚秋了。

  “鏡中聊自笑,詎是南山期。”一“驚”之餘,不由便拿出鏡子細細端詳起來。“聊自笑”,顯得這笑是一種對自己的無可奈何的嘲笑,一種難以名狀的苦笑,表麵上似乎反應是淡漠的、不大在意的,卻怎麽也掩飾不了內心深藏的無限悲苦。聯係詩人曾擔當過奉禮郎這樣卑微的職位,可知這就是詩人無聲的啜泣。說他笑中含哭,大概是不過份的。

  “頭上無幅巾,苦蘖已染衣。”頭上已沒有儒雅的頭巾可戴,身上隻穿著用苦蘖染成的黃衣。這完全是一副村夫山民的打扮了。這兩句寫詩人的鄉居生活,已到了一貧如洗、令人酸鼻的程度。深一層看,詩人不僅是寫生活的艱難,而且也暗示自己整個身心都已浸泡在苦水之中。真乃觸處生悲,何往而非苦也。

  寫到這裏,詩人已把悲苦情懷推到了高潮。且看他如何收尾。“不見清溪魚,飲水得相宜?”這是一種自我寬慰之辭,貌似曠達,其實更反襯出詩人的不幸處境。弦不可拉得太緊,詩文也是這樣,作者委婉寫來,使前麵描寫中劍拔弩張的緊張氣氛緩和了不少。

  《詠懷》這類詩,自西晉阮籍創體以來,或托比興,或借史實,或抒感懷,或重諷諭,其手法多變,總以顯示真實情懷,言遠旨深為貴。此篇以賦為主,直寫自身苦狀,透露不遇心態,塑造出一個受壓製被鄙棄的知識分子的自我形象,就認識和審美價值而言,是有它的獨特貢獻的。

詠懷二首創作背景

  李賀因不得舉進士,賦閑在昌穀家中,盡管家鄉山水清幽,又能享受天倫之樂,卻難以排遣苦悶的情懷,因寫此組詩。清人方扶南在《李長吉詩批注》中對《詠懷二首》的寫作緣起是這樣說的:“此二作不得舉進士歸昌穀後,歎授奉禮郎之微官,前者言去奉禮,後者言在昌穀。”

《詠懷二首》李賀 拚音讀音參考

yǒng huái èr shǒu
詠懷二首

zhǎng qīng huái mào líng, lǜ cǎo chuí shí jǐng.
長卿懷茂陵,綠草垂石井。
tán qín kàn wén jūn, chūn fēng chuī bìn yǐng.
彈琴看文君,春風吹鬢影。
liáng wáng yǔ wǔ dì, qì zhī rú duàn gěng.
梁王與武帝,棄之如斷梗。
wéi liú yī jiǎn shū, jīn ní tài shān dǐng.
惟留一簡書,金泥泰山頂。
rì xī zhù shū bà, jīng shuāng luò sù sī.
日夕著書罷,驚霜落素絲。
jìng zhōng liáo zì xiào, jù shì nán shān qī.
鏡中聊自笑,詎是南山期。
tóu shàng wú fú jīn, kǔ bò yǐ rǎn yī.
頭上無幅巾,苦蘗已染衣。
bú jiàn qīng xī yú, yǐn shuǐ dé zì yí.
不見清溪魚,飲水得自宜。

網友評論

* 《詠懷二首》詠懷二首李賀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专题为您介绍:《詠懷二首》 李賀唐代李賀長卿懷茂陵,綠草垂石井。彈琴看文君,春風吹鬢影。梁王與武帝,棄之如斷梗。惟留一簡書,金泥泰山頂。日夕著書罷,驚霜落素絲。鏡中聊自笑,詎是南山期。頭上無幅巾,苦蘗已染衣。不見清 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詠懷二首》詠懷二首李賀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原文,《詠懷二首》詠懷二首李賀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翻译,《詠懷二首》詠懷二首李賀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赏析,《詠懷二首》詠懷二首李賀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阅读答案,出自《詠懷二首》詠懷二首李賀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就爱诗词网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dd110.com/chengyu/586c39906162364.html

诗词类别

《詠懷二首》詠懷二首李賀原文、翻的诗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