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錯論伐蜀》 劉向

兩漢   劉向 司馬錯與張儀爭論於秦惠王前,司马司马赏析司馬錯欲伐蜀,错论错论張儀曰:“不如伐韓。伐蜀伐蜀翻译
”王曰:“請聞其說。原文意
”對曰:“親魏善楚,和诗下兵三川,司马司马赏析塞轘轅、错论错论緱氏之口,伐蜀伐蜀翻译當屯留之道,原文意魏絕南陽,和诗楚臨南鄭,司马司马赏析秦攻新城宜陽,错论错论以臨二周之郊,伐蜀伐蜀翻译誅周主之罪,原文意侵楚魏之地。和诗
周自知不救,九鼎寶器必出。
據九鼎,按圖籍,挾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聽,此王業也。
今夫蜀,西僻之國也,而戎狄之長也,敝兵勞眾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為利。
臣聞:‘爭名者於朝,爭利者於市。
’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爭焉,顧爭於戎狄,去王業遠矣。
”司馬錯曰:“不然。
臣聞之:‘欲富國者,務廣其地;欲強兵者,務富其民;欲王者,務博其德。
三資者備,而王隨之矣。
’今王之地小民貧,故臣願從事於易。
夫蜀,西僻之國也,而戎狄之長也,而有桀紂之亂。
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也。
取其地足以廣國也,得其財足以富民,繕兵不傷眾,而彼已服矣。
故拔一國,而天下不以為暴;利盡西海,諸侯不以為貪。
是我一舉而名實兩附,而又有禁暴止亂之名。
今攻韓劫天子,劫天子,惡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義之名。
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臣請謁其故:周,天下之宗室也;韓,周之與國也。
周自知失九鼎,韓自知亡三川,則必將二國並力合謀,以因於齊、趙而求解乎楚、魏。
以鼎與楚,以地與魏,王不能禁。
此臣所謂危,不如伐蜀之完也。
”惠王曰:“善!寡人聽子。
”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蜀主更號為侯,而使陳莊相蜀。
蜀既屬,秦益強富厚,輕諸侯。
分類: 古文觀止外交爭論

作者簡介(劉向)

劉向頭像

劉向(約前77—前6) 原名更生,字子政,祖籍沛郡(今屬江蘇徐州)人。西漢經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劉向的散文主要是秦疏和校讎古書的“敘錄”,較有名的有《諫營昌陵疏》和《戰國策敘錄》,敘事簡約,理論暢達、舒緩平易是其主要特色。

司馬錯論伐蜀翻譯及注釋

翻譯
  司馬錯和張儀在秦惠王麵前進行了一場爭論。司馬錯要攻打蜀國,張儀說:“不如攻打韓國。”秦惠王說:“請你們說說各自的見解,讓我聽聽。”
  張儀回答說:“應先與魏、楚兩國表示親善,然後出兵三川,堵塞轅、緱氏兩個隘口,擋住通向屯留的路,讓魏國出兵切斷南陽的通路,楚國派兵逼近南鄭,而秦國的軍隊則攻擊新城和宜陽,兵臨二周的近郊,聲討周君的罪行,(隨後)乘機侵占楚、魏兩國的土地。周王室知道已經不能拯救自身,一定會交出九鼎和寶器。我們占有了九鼎,掌握地圖和戶籍,挾持周天子,用他的名義來號令天下,天下沒有敢於違抗的,這就能建立王業了。如今,蜀國是西邊偏僻(落後)的國家,戎狄為首領。攻打蜀國,會使士兵疲憊,使百姓勞苦,卻不能以此來建立名望;即使奪取了那裏的土地,也算不得什麽利益。我聽說:‘爭名的要在朝廷上爭,爭利的要在市場上爭。’現在的三川地區和周王室,正是整個天下的大市場和朝廷,大王不去爭奪,反而與那些野蠻的人爭奪名利,這就離帝王之業遠了。”
  司馬錯說:“不對。我聽到過這樣的話:‘想使國家富庶,一定要擴大他的領地,想使軍隊強大的一定讓他的百姓富足,想建立王業的一定要廣布他的恩德。這三個條件具備了,那麽,王業就會隨之實現了。’現在大王的土地少,百姓貧困,所以我希望大王先從容易辦的事做起。蜀國是西邊偏僻的國家,以戎狄為首領,而且有像桀、紂一樣的禍亂。用秦國的軍隊前往攻打,就如同用豺狼驅趕羊群一樣。得到它的土地,能夠擴大秦國的疆域;得到它的財富,能夠使百姓富足,整治軍隊又不傷害百姓,蜀國已經歸服了。因此,奪取了蜀國,但天下人不認為我們暴虐;取盡了蜀國的財富,諸侯國也不認為我們貪婪。這就是說,我們用兵一次,就能名利雙收,還能得到除暴、平亂的好名聲。如果現在去攻打韓國,脅迫周天子,脅迫周天子必然招致壞名聲,而且不一定有利,又有不義的名聲。去進攻天下人都不希望進攻的地方,這是很危險的!請允許我講明這個緣故:周王室,現在還是天下的宗室;韓國,是周國的友好鄰邦。如果周天子自己知道要失去九鼎,韓王自己知道要喪失三川,那麽,兩國一定會聯合起來,共同采取對策,依靠齊國和趙國,並且向楚、魏兩國求援,以解除危難。把九鼎送給楚國,把土地送給魏國,大王是不能阻止的。這就是我所說的危險,不如攻打蜀國那樣萬無一失。”
  秦惠王說:“很對。我采納你的意見。”結果,出兵進攻蜀國。十月奪取了那裏的土地,然後平定了蜀國。蜀國的君主改稱為侯,秦國派遣陳莊去輔佐蜀侯。蜀國歸附以後,秦國就更加強大富庶,看不起其他諸侯國了。

注釋
①司馬錯:秦將,公元前316年率兵伐蜀,前301年再次出蜀平定叛亂。
②張儀:魏國貴族後代,戰國時著名縱橫家。秦惠王(即秦惠文王,前337年至前311年在位)十年(前328年)為秦相,曾以連橫政策遊說各國,有功於秦,封武信君。
③下兵:出兵。三川:指當時韓國境內黃河、伊水、洛水三水流經的地區,在今河南省黃河以南、靈寶市東部一帶。
④轘(huan,二聲)轅、緱(gou,四聲)氏:當時的兩個軍事要地。
⑤二周:指戰國時周室分裂而成的兩個小國東周、西周。東周都城在今河南省鞏義市西南,西周都城在今河南省洛陽市西。
⑥戎狄:古代對西部落後少數民族的泛稱。
⑦有桀紂之亂:以夏桀商紂之亂喻指巴蜀之亂。當時蜀王封其弟於漢中,號苴侯。苴與巴國交好,而巴與蜀為敵國。於是蜀王伐苴侯,苴侯奔巴。蜀又伐巴,苴侯求救於秦。
⑧陳莊:秦臣。公元前314年任蜀相。

司馬錯論伐蜀賞析

  這是記敘戰國時秦國關於外交軍事的一交論爭,是秦惠王進行軍事擴張,推進王業的軍事論辯。秦相張儀主張伐韓,秦將司馬錯主張伐蜀,二人針鋒相對,各陳己見。

  文章先列張儀的觀點。首先,張儀認為伐韓可分三步:第一,親善魏,楚,出兵三川,扼住轘山和緱氏山的出口,擋住屯留的通道;第二,由魏絕南陽,楚臨南鄭,牽製韓軍,秦軍乘機直逼二周郊外,聲討周天子之罪,迫其交出象征王權的九鼎寶器;第三,擁九鼎而挾天子以令諸侯,成就王業。其次,張儀駁司馬錯伐蜀之論。認為蜀地偏遠,勞師乏眾,不足以成威名,也不足以得厚利。而創建王業的關鍵之地在三川,周室,伐蜀離成功之業太遠,不宜采用。

  針對張儀之論,司馬錯斬釘截鐵地用“不然”二字進行反駁,然後也分三步論證伐蜀的理由。第一,從宏觀上提出建立王業的三條件,即地廣物豐,兵強民富,博德廣施。而秦地小民貧,尚不具備成就王業的條件,宜從易處著手,增強國力;第二,蜀有桀,紂之亂,易攻易伐,用兵不傷眾,取其地可廣域富民,道義上還可獲得禁暴平亂之名,一舉數得,既有利又師出有名,不會引起諸侯國的反對;第三,伐韓不可行。伐韓未必有利,又有挾天子的惡名,勢必迫使各諸侯國聯合抗秦,使秦處於危險的境地,故伐蜀是為上策。

  兩人觀點迥異,但從論辯中可看出:張儀的主張多主觀唯心的空想,諸如魏,韓是否同秦國友善,是否願出兵牽製韓軍;尤其是挾天子以令諸侯,諸侯國是否臣服,均是不可知因素。司馬錯是從實際出發,知己知彼,提出積極穩妥的辦法,既能發展壯大自己,又能在輿論上站住腳。

司馬錯論伐蜀寫作背景

  從為秦國建立“王業”的目的出發,就秦國當前的主攻方向問題,張儀與司馬錯展開爭論。辯論雙方在論證各自主張時,都緊扣“利弊”二字,闡明自己的觀點。

  張儀力主“伐韓”。出兵三川,進逼周室,“據九鼎,按圖籍,挾天子以令天下”,一舉稱霸,功大利近。他描繪的前景,頗為誘人。正麵論證伐韓之利後,再從反麵論證伐蜀之弊。蜀地偏僻,戎狄之長,荒遠貧瘠。勝了,“不足以成名”;取地“不足以為利”。無名無利,且“敝兵勞眾”,其弊大矣。

  司馬錯主張“伐蜀”。先以“不然”二字斬釘截鐵地否定了張儀伐韓的主張。然後正麵立論,指出建立“王業”的三個前提條件:地廣、民富、德博。而秦國的現實則是“地小民貧”,“地小”則需廣地,“民貧”則需取財,欲“德博”則需樹美名。基於當時的客觀現實情況,應先選擇易於成功的事做。接著從正反兩方麵進行縱深論述,一一揭示伐蜀之利,攻韓之弊。先論伐蜀的有利條件:“西僻之國”,“戎狄之長”,“桀紂之亂”,伐蜀適逢其時。既有攻伐的口實——“禁暴止亂”,又有必勝的實力——如“狼逐羊群”。終言其利:取地、得財、獲美名,一石三鳥,何樂不為?然後從反麵揭示伐韓之弊,不僅得惡名、無實利,還可能使秦處於被動危險的境地。對周、韓、楚、魏四國的政治交易與聯合抗秦,雖屬推論,卻切近事實。伐蜀“易”而有利,伐韓“危”而多弊,立論堅實,分析透辟,很有說服力。

  二人的論辯風格大相徑庭:張儀蹈空踏虛,高談闊論,詞語華美,聳人聽聞,頗具誘惑力;而司馬錯則沉著冷靜,注重實際,不以放言高論蠱惑人,而是實事求是,以理服人。張儀縱橫家的風采與司馬錯務實政治家的風範,都給讀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司馬錯論伐蜀》劉向 拚音讀音參考

sī mǎ cuò lùn fá shǔ
司馬錯論伐蜀

sī mǎ cuò yǔ zhāng yí zhēng lùn yú qín huì wáng qián, sī mǎ cuò yù fá shǔ, zhāng yí yuē:" bù rú fá hán.
司馬錯與張儀爭論於秦惠王前,司馬錯欲伐蜀,張儀曰:“不如伐韓。
" wáng yuē:" qǐng wén qí shuō.
”王曰:“請聞其說。
" duì yuē:" qīn wèi shàn chǔ, xià bīng sān chuān, sāi huán yuán gōu shì zhī kǒu, dāng tún liú zhī dào, wèi jué nán yáng, chǔ lín nán zhèng, qín gōng xīn chéng yí yáng, yǐ lín èr zhōu zhī jiāo, zhū zhōu zhǔ zhī zuì, qīn chǔ wèi zhī dì.
”對曰:“親魏善楚,下兵三川,塞轘轅、緱氏之口,當屯留之道,魏絕南陽,楚臨南鄭,秦攻新城宜陽,以臨二周之郊,誅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
zhōu zì zhī bù jiù, jiǔ dǐng bǎo qì bì chū.
周自知不救,九鼎寶器必出。
jù jiǔ dǐng, àn tú jí, xié tiān zǐ yǐ lìng tiān xià, tiān xià mò gǎn bù tīng, cǐ wáng yè yě.
據九鼎,按圖籍,挾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聽,此王業也。
jīn fū shǔ, xī pì zhī guó yě, ér róng dí zhī zhǎng yě, bì bīng láo zhòng bù zú yǐ chéng míng, dé qí dì bù zú yǐ wéi lì.
今夫蜀,西僻之國也,而戎狄之長也,敝兵勞眾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為利。
chén wén:' zhēng míng zhě yú cháo, zhēng lì zhě yú shì.
臣聞:‘爭名者於朝,爭利者於市。
' jīn sān chuān zhōu shì, tiān xià zhī shì cháo yě, ér wáng bù zhēng yān, gù zhēng yú róng dí, qù wáng yè yuǎn yǐ.
’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爭焉,顧爭於戎狄,去王業遠矣。
" sī mǎ cuò yuē:" bù rán.
”司馬錯曰:“不然。
chén wén zhī:' yù fù guó zhě, wù guǎng qí dì yù qiáng bīng zhě, wù fù qí mín yù wáng zhě, wù bó qí dé.
臣聞之:‘欲富國者,務廣其地;欲強兵者,務富其民;欲王者,務博其德。
sān zī zhě bèi, ér wáng suí zhī yǐ.
三資者備,而王隨之矣。
' jīn wáng zhī dì xiǎo mín pín, gù chén yuàn cóng shì yú yì.
’今王之地小民貧,故臣願從事於易。
fū shǔ, xī pì zhī guó yě, ér róng dí zhī zhǎng yě, ér yǒu jié zhòu zhī luàn.
夫蜀,西僻之國也,而戎狄之長也,而有桀紂之亂。
yǐ qín gōng zhī, pì rú shǐ chái láng zhú qún yáng yě.
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也。
qǔ qí dì zú yǐ guǎng guó yě, dé qí cái zú yǐ fù mín, shàn bīng bù shāng zhòng, ér bǐ yǐ fú yǐ.
取其地足以廣國也,得其財足以富民,繕兵不傷眾,而彼已服矣。
gù bá yī guó, ér tiān xià bù yǐ wéi bào lì jǐn xī hǎi, zhū hóu bù yǐ wéi tān.
故拔一國,而天下不以為暴;利盡西海,諸侯不以為貪。
shì wǒ yī jǔ ér míng shí liǎng fù, ér yòu yǒu jìn bào zhǐ luàn zhī míng.
是我一舉而名實兩附,而又有禁暴止亂之名。
jīn gōng hán jié tiān zǐ, jié tiān zǐ, è míng yě, ér wèi bì lì yě, yòu yǒu bú yì zhī míng.
今攻韓劫天子,劫天子,惡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義之名。
ér gōng tiān xià zhī suǒ bù yù, wēi! chén qǐng yè qí gù: zhōu, tiān xià zhī zōng shì yě hán, zhōu zhī yǔ guó yě.
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臣請謁其故:周,天下之宗室也;韓,周之與國也。
zhōu zì zhī shī jiǔ dǐng, hán zì zhī wáng sān chuān, zé bì jiāng èr guó bìng lì hé móu, yǐ yīn yú qí zhào ér qiú jiě hū chǔ wèi.
周自知失九鼎,韓自知亡三川,則必將二國並力合謀,以因於齊、趙而求解乎楚、魏。
yǐ dǐng yǔ chǔ, yǐ dì yǔ wèi, wáng bù néng jìn.
以鼎與楚,以地與魏,王不能禁。
cǐ chén suǒ wèi wēi, bù rú fá shǔ zhī wán yě.
此臣所謂危,不如伐蜀之完也。
" huì wáng yuē:" shàn! guǎ rén tīng zǐ.
”惠王曰:“善!寡人聽子。
" zú qǐ bīng fá shǔ, shí yuè qǔ zhī, suì dìng shǔ, shǔ zhǔ gèng hào wèi hóu, ér shǐ chén zhuāng xiāng shǔ.
”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蜀主更號為侯,而使陳莊相蜀。
shǔ jì shǔ, qín yì qiáng fù hòu, qīng zhū hóu.
蜀既屬,秦益強富厚,輕諸侯。

網友評論

* 《司馬錯論伐蜀》司馬錯論伐蜀劉向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专题为您介绍:《司馬錯論伐蜀》 劉向兩漢劉向司馬錯與張儀爭論於秦惠王前,司馬錯欲伐蜀,張儀曰:“不如伐韓。”王曰:“請聞其說。”對曰:“親魏善楚,下兵三川,塞轘轅、緱氏之口,當屯留之道,魏絕南陽,楚臨南鄭,秦攻新城 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司馬錯論伐蜀》司馬錯論伐蜀劉向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原文,《司馬錯論伐蜀》司馬錯論伐蜀劉向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翻译,《司馬錯論伐蜀》司馬錯論伐蜀劉向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赏析,《司馬錯論伐蜀》司馬錯論伐蜀劉向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阅读答案,出自《司馬錯論伐蜀》司馬錯論伐蜀劉向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就爱诗词网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dd110.com/chengyu/585a39905687814.html

诗词类别

《司馬錯論伐蜀》司馬錯論伐蜀劉向的诗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