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 羅隱

唐代   羅隱 家國興亡自有時,西施吳人何苦怨西施。罗隐
西施若解傾吳國,原文意西隐越國亡來又是翻译誰。
分類: 詠史懷古哲理 西施

作者簡介(羅隱)

羅隱頭像

羅隱(833-909),赏析施罗字昭諫,和诗新城(今浙江富陽市新登鎮)人,西施唐代詩人。罗隐生於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原文意西隐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師,翻译應進士試,赏析施罗曆七年不第。和诗鹹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編其文為《讒書》,西施益為統治階級所憎惡,罗隐所以羅袞贈詩說:“讒書雖勝一名休”。原文意西隐後來又斷斷續續考了幾年,總共考了十多次,自稱“十二三年就試期”,最終還是铩羽而歸,史稱“十上不第”。黃巢起義後,避亂隱居九華山,光啟三年(公元887年),55歲時歸鄉依吳越王錢鏐,曆任錢塘令、司勳郎中、給事中等職。公元909年(五代後梁開平三年)去世,享年77歲。

西施賞析

  曆來詠西施的詩篇多把亡吳的根由歸之於女色,客觀上為封建統治者開脫或減輕了罪責。羅隱這首小詩的特異之處,就是反對這種傳統觀念,破除了“女人是禍水”的論調,閃射出新的思想光輝。

  “家國興亡自有時,吳人何苦怨西施。”一上來,詩人便鮮明地擺出自己的觀點,反對將亡國的責任強加在西施之類婦女身上。這裏的“時”,即時會,指促成家國興亡成敗的各種複雜因素。“自有時”表示吳國滅亡自有其深刻的原因,而不應歸咎於西施個人,這無疑是正確的看法。有人認為這裏含有宿命論成分,其實是出於誤解。“何苦”,勸解的口吻中含有嘲諷意味:你們自己誤了國家大事,卻想要歸罪一個弱女子,真是何必呢!當然,挖苦的對象並非一般吳人,而是吳國統治者及其幫閑們。

  “西施若解傾吳國,越國亡來又是誰?”後麵這兩句巧妙地運用了一個事理上的推論:如果說,西施是顛覆吳國的罪魁禍首,那麽,越王並不寵幸女色,後來越國的滅亡又能怪罪於誰呢?尖銳的批駁通過委婉的發問語氣表述出來,絲毫不顯得劍拔弩張,而由於事實本身具有堅強的邏輯力量,讀來仍覺鋒芒逼人。

  羅隱反對嫁罪婦女的態度是一貫的。僖宗廣明年間(880—881),黃巢起義軍攻入長安,皇帝倉皇出逃四川,至光啟元年(885)才返回京城。詩人有《帝幸蜀》一首絕句記述這件事:“馬嵬山色翠依依,又見鑾輿幸蜀歸。泉下阿蠻應有語,這回休更怨楊妃。”“阿蠻”即“阿瞞”的通假,是唐玄宗的小名。前一回玄宗避安史之亂入蜀,於馬嵬坡縊殺楊妃以杜塞天下人口。這一回僖宗再次釀成禍亂奔亡,可找不到新的替罪羊了。詩人故意讓九泉之下的玄宗出來現身說法,告誡後來的帝王不要諉過於人,諷刺是夠辛辣的。聯係《西施》作比照,一詠史,一感時,題材不同,而精神實質並無二致。這樣看來,《西施》的意義又何止為曆史作翻案而已!

《西施》羅隱 拚音讀音參考

xī shī
西施

jiā guó xīng wáng zì yǒu shí, wú rén hé kǔ yuàn xī shī.
家國興亡自有時,吳人何苦怨西施。
xī shī ruò jiě qīng wú guó, yuè guó wáng lái yòu shì shuí.
西施若解傾吳國,越國亡來又是誰。

網友評論

* 《西施》羅隱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西施 羅隱)专题为您介绍:《西施》 羅隱唐代羅隱家國興亡自有時,吳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傾吳國,越國亡來又是誰。分類:詠史懷古哲理西施作者簡介(羅隱)羅隱833-909),字昭諫,新城今浙江富陽市新登鎮)人,唐代詩人。生於公元 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西施》羅隱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西施 羅隱)原文,《西施》羅隱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西施 羅隱)翻译,《西施》羅隱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西施 羅隱)赏析,《西施》羅隱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西施 羅隱)阅读答案,出自《西施》羅隱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西施 羅隱)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就爱诗词网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dd110.com/chengyu/54b39958815729.html

诗词类别

《西施》羅隱原文、翻譯、賞析和詩的诗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