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歸南康》 貫休

唐代   貫休 殼殼學得律,送僧僧归赏析還鄉見苦情。归南贯休
遠思芳草盛,康送不入楚山行。南康
帆入汀煙健,原文意經吟戍月清。翻译
到鄉同學輩,和诗應到贛江迎。送僧僧归赏析
分類:

作者簡介(貫休)

貫休頭像

貫休(823~912年),归南贯休俗姓薑,字德隱,康送婺州蘭豁(一說為江西進賢縣)人,南康唐末五代著名畫僧。原文意7歲時投蘭溪和安寺圓貞禪師出家為童侍。翻译貫休記憶力特好,和诗日誦《法華經》1000字,送僧僧归赏析過目不忘。貫休雅好吟詩,常與僧處默隔籬論詩,或吟尋偶對,或彼此唱和,見者無不驚異。貫休受戒以後,詩名日隆,仍至於遠近聞名。乾化二年(915年)終於所居,世壽89。

《送僧歸南康》貫休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送僧歸南康》

殼殼學得律,還鄉見苦情。
遠思芳草盛,不入楚山行。
帆入汀煙健,經吟戍月清。
到鄉同學輩,應到贛江迎。

譯文:
殼殼學會了詩詞的格律,回到家鄉看到了艱辛的情況。
遠遠地思念著家鄉的芳草蔥蘢,但卻不能踏上歸鄉的旅途。
揚帆駛入汀煙之中,經曆戍月的清寂。
到達家鄉,和同學們一起歡迎,應該是在贛江邊。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送僧歸南康為主題,但實際上反映了詩人貫休內心的情感和對家鄉的思念。詩人用簡潔的語言,通過對遠離家鄉的僧人的送別,表達了自己對家鄉的思念之情。

詩的第一句“殼殼學得律,還鄉見苦情”,表明了詩人學識淵博,懂得詩詞的規律,但回到家鄉時卻感受到了一種苦澀的情緒。這句中的“殼殼”二字用來形容僧人的名字,也可以理解為僧人內心的苦澀。

接著,詩人用“遠思芳草盛,不入楚山行”的形象描述了他對家鄉美好景色的思念之情。家鄉的芳草盛開,形成了美麗的景色,但是詩人卻不能親自走進楚山,也就是不能回到家鄉。

“帆入汀煙健,經吟戍月清”,寫詩人乘船回鄉的情景,其中的“戍月”形容了夜晚的清冷。這句也有一種頗為孤寂的感覺,暗示了詩人心中的寂寞和無奈。

最後兩句“到鄉同學輩,應到贛江迎”,表達了詩人與家鄉同學的團聚之情,以及贛江作為家鄉的特征之一。整首詩寄托了詩人對家鄉的思念和渴望回歸的心情,表達了作者身處異鄉的孤寂之情。

* 此內容來自古詩詞愛好者,僅供參考

《送僧歸南康》貫休 拚音讀音參考

sòng sēng guī nán kāng
送僧歸南康

ké ké xué dé lǜ, huán xiāng jiàn kǔ qíng.
殼殼學得律,還鄉見苦情。
yuǎn sī fāng cǎo shèng, bù rù chǔ shān xíng.
遠思芳草盛,不入楚山行。
fān rù tīng yān jiàn, jīng yín shù yuè qīng.
帆入汀煙健,經吟戍月清。
dào xiāng tóng xué bèi, yīng dào gàn jiāng yíng.
到鄉同學輩,應到贛江迎。

網友評論

* 《送僧歸南康》送僧歸南康貫休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专题为您介绍:《送僧歸南康》 貫休唐代貫休殼殼學得律,還鄉見苦情。遠思芳草盛,不入楚山行。帆入汀煙健,經吟戍月清。到鄉同學輩,應到贛江迎。分類:作者簡介(貫休)貫休(823~912年),俗姓薑,字德隱,婺州蘭豁一說 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送僧歸南康》送僧歸南康貫休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原文,《送僧歸南康》送僧歸南康貫休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翻译,《送僧歸南康》送僧歸南康貫休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赏析,《送僧歸南康》送僧歸南康貫休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阅读答案,出自《送僧歸南康》送僧歸南康貫休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就爱诗词网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dd110.com/chengyu/529b39909077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