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毅報燕王書》 佚名

先秦   佚名 昌國君樂毅,乐毅乐毅為燕昭王合五國之兵而攻齊,报燕报燕下七十餘城,王书王书盡郡縣之以屬燕。佚名原文意
三城未下,翻译而燕昭王死。赏析
惠王即位,和诗用齊人反間,乐毅乐毅疑樂毅,报燕报燕而使騎劫代之將。王书王书
樂毅奔趙,佚名原文意趙封以為望諸君。翻译
齊田單詐騎劫,赏析卒敗燕軍,和诗複收七十餘城以複齊。乐毅乐毅
燕王悔,懼趙用樂毅乘燕之弊以伐燕。
燕王乃使人讓樂毅,且謝之曰:“先王舉國而委將軍,將軍為燕破齊,報先王之仇,天下莫不振動。
寡人豈敢一日而忘將軍之功哉!會先王棄群臣,寡人新即位,左右誤寡人。
寡人之使騎劫代將軍,為將軍久暴露於外,故召將軍,且休計事。
將軍過聽,以與寡人有隙,遂捐燕而歸趙。
將軍自為計則可矣,而亦何以報先王之所以遇將軍之意乎?”望諸君乃使人獻書報燕王曰:“臣不佞,不能奉承先王之教,以順左右之心,恐抵斧質之罪,以傷先王之明,而又害於足下之義,故遁逃奔趙。
自負以不肖之罪,故不敢為辭說。
今王使使者數之罪,臣恐侍禦者之不察先王之所以畜幸臣之理,而又不白於臣之所以事先王之心,故敢以書對。
”“臣聞賢聖之君不以祿私其親,功多者授之;不以官隨其愛,能當者處之。
故察能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論行而結交者,立名之士也。
臣以所學者觀之,先王之舉錯,有高世之心,故假節於魏王,而以身得察於燕。
先王過舉,擢之乎賓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不謀於父兄,而使臣為亞卿。
臣自以為奉令承教,可以幸無罪矣,故受命而不辭。
“先王命之曰:‘我有積怨深怒於齊,不量輕弱,而欲以齊為事。
’臣對曰:‘夫齊,霸國之餘教而驟勝之遺事也,閑於甲兵,習於戰攻。
王若欲伐之,則必舉天下而圖之。
舉天下而圖之,莫徑於結趙矣。
且又淮北、宋地,楚、魏之所同願也。
趙若許約,楚、趙、宋盡力,四國攻之,齊可大破也。
’先王曰:‘善。
’臣乃口受令,具符節,南使臣於趙。
顧反命,起兵隨而攻齊,以天之道,先王之靈,河北之地,隨先王舉而有之於濟上。
濟上之軍奉令擊齊,大勝之。
輕卒銳兵,長驅至國。
齊王逃遁走莒,僅以身免。
珠玉財寶,車甲珍器,盡收入燕。
大呂陳於元英,故鼎反乎曆室,齊器設於寧台。
薊丘之植,植於汶篁。
自五伯以來,功未有及先王者也。
先王以為順於其誌,以臣為不頓命,故裂地而封之,使之得比乎小國諸侯。
臣不佞,自以為奉令承教,可以幸無罪矣,故受命而弗辭。
”“臣聞賢明之君,功立而不廢,故著於《春秋》,蚤知之士,名成而不毀,故稱於後世。
若先王之報怨雪恥,夷萬乘之強國,收八百歲之蓄積,及至棄群臣之日,遺令詔後嗣之餘義,執政任事之臣,所以能循法令,順庶孽者,施及萌隸,皆可以教於後世。
”“臣聞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終。
昔者伍子胥說聽乎闔閭,故吳王遠跡至於郢;夫差弗是也,賜之鴟夷而浮之江。
故吳王夫差不悟先論之可以立功,故沉子胥而弗悔;子胥不蚤見主之不同量,故入江而不改。
”“夫免身功,以明先王之跡者,臣之上計也。
離毀辱之非,墮先王之名者,臣之所大恐也。
臨不測之罪,以幸為利者,義之所不敢出也。
”“臣聞古之君子,交絕不出惡聲;忠臣之去也,不潔其名。
臣雖不佞,數奉教於君子矣。
恐侍禦者之親左右之說,而不察疏遠之行也。
故敢以書報,唯君之留意焉。
分類: 古文觀止書信

樂毅報燕王書翻譯及注釋

翻譯
  昌國君樂毅,替燕昭王聯合五國的軍隊,攻入齊國,連下七十多座城池,都劃歸燕國。還有三座城邑未攻下,燕昭王就去世了。燕惠王繼位,中了齊人的反間計,懷疑樂毅,派騎劫代替他。樂毅逃到趙國,趙王封他為望諸君。齊國大將田單用計騙了騎劫,打敗燕軍,收複七十多座城邑,恢複了齊國的領土。
  燕王後悔了,又怕趙國任用樂毅,乘燕國戰敗之機來攻燕,便派人去責備樂毅,又向樂毅表歉意,說:“先王把整個燕國托付將軍,將軍為燕攻破了齊國,為先王報了仇,天下人莫不震動。寡人怎敢一刻忘記將軍的功勳啊!不幸先王拋棄群臣而去,寡人剛剛繼位,左右蒙騙了寡人。不過,寡人派騎劫代替將軍,隻是因為將軍長久在野外作戰,所以調將軍回國,休養休養,共商國是。將軍卻誤信流言,和寡人有了隔閡,拋棄燕國而投奔趙國。為將軍自己打算,固然可以;但是又怎樣報答先王對將軍的恩情呢?”
  望諸君樂毅便派人進獻書信,回答惠王說:
  “臣不才,不能奉承先王的遺命,順從大王左右的心意,恐怕回來受到刀斧之刑,以致損害先王知人之明,又使您虧於君臣之義,隻得投奔趙國,承擔了不賢的罪名,也不願表白。現在大王派人來數說臣的罪過,恐怕大王左右不能體會先王重用臣的理由,也不明白臣所以事奉先王的心意,才敢寫信答複大王。
  “臣聽說,賢聖的君主,不把爵祿私賞給自己的親人,隻有立功多的才授予;不把官職隨便授予自己寵幸的人,隻有才能相當的才任命。所以,考察才能而授官,是成就功業的君主;根據德行而結交,是樹立名聲的賢士。臣以所學的知識來觀察,覺得先王處理國事,高於世俗的理想,因此借用魏王的使節,得以到燕國親身考察。先王對臣過看重,從賓客中選拔出來,安置在群臣之上,不與王室的長輩商量,便任命臣為亞卿。臣自以為能夠奉行命令、秉承教導,可以僥幸免於罪過,也就毫不辭讓,接受了任命。
  先王命令臣,說:‘我跟齊國積累了深仇大恨,那怕國小力微,也想報齊國之仇。’臣回答說:‘齊國本來有霸主的傳統,打過多次勝仗,熟悉軍事,長於攻戰。大王如果要伐齊,必須發動天下的兵力來對付它。要發動天下的兵力,最好是先同趙國結盟。還有淮北,本是宋國的土地,被齊國獨吞了,楚魏兩國都想得一份。趙如果讚同,約同楚魏盡力幫助,以四國的力量進攻,就可大破齊國了。’先王說:‘好!’臣便接受命令,準備符節,南下出使趙國。很快回國複命,發兵攻齊。順應上天之道,倚仗先王的聲威,黃河以北的齊國土地,都隨著先王進兵濟上而為燕國所有了,濟水上的燕軍,奉令出擊,大獲勝利。士卒輕裝,武器銳利,長驅直入,攻占齊都。齊王逃奔至莒,幸免一死。所有的珠玉財寶,車甲珍器,歸燕國所有。大呂鍾陳列在元英殿上,燕國的寶鼎又運回曆室殿,齊國的寶器都擺設在燕國的寧台。原來樹立在薊丘的燕國旗幟,插到齊國汶水兩岸的竹田。自從五霸以來,沒有誰的功勳能趕上先王。先王很愜意,認為臣沒有貽誤他的命令,所以裂土封,使臣得比於小國諸侯。臣不才,自信能夠奉行命令,秉承教導,可以僥幸免於罪過,因此毫不推辭而接受了封爵。
  臣聽說,賢明的君主,建立了功業就不讓它廢棄,所以才能記載於史冊;有預見的賢士,成名之後決不讓它敗壞,所以為後世稱讚。像先王這樣報仇雪恨,征服了萬輛兵車的強國,沒收它八百年的積蓄,直到逝世那天,還留下叮囑嗣君的遺訓,使執政任事的官員能遵循法令,安撫親疏上下,推及百姓奴隸,這都是能夠教育後世的啊。
  “臣聽說,善於創造不一定善於完成,善始不一定善終。從前,伍子胥說動了闔閭,因此吳王能夠遠征到楚國的郢都;夫差卻不信伍子胥的預見能夠立功,因此把伍子胥溺死江中而不悔;伍子胥不能預見新舊兩主的氣量不同,因此直到被投入江還不改變他的怨憤。所以,脫身免禍,保伐齊的大功,用以表明先王的業績,這是臣的上策。遭受詆毀和侮辱的錯誤處置,毀害先王的美名,這是臣最大的恐懼。麵臨著不測之罪,卻又助趙攻燕,妄圖私利,我決不幹這不義之事。
  “臣聽說,古代的君子,和朋友斷絕交往,也決不說對方的壞話;忠臣含冤離開本國,也不為自己表白。臣雖然不才,也曾多次受過君子的教誨,隻是恐怕大王輕信左右的讒言,因此冒昧回信說明,希望您多加考慮。”

注釋
①五國之兵:趙、楚、韓、燕、魏五國聯軍。
②三城:指齊國的聊城、莒、即墨三城,都在今山東省。
③用齊人反間:齊將田單放出謠言,說樂毅想反叛燕國,自己做齊王。燕惠王信以為真。
④騎劫:燕國將領。
⑤望諸君:趙國給樂毅的封號。
⑥田單:戰國時齊國大將,屢立戰功,封安平君,被齊襄王任為國相。詐騎劫:田單派人向燕軍詐降,騎劫被蒙蔽;又用千餘頭牛,角上縛兵刃,尾上紮葦草灌油,夜間點燃牛尾,猛衝燕軍營帳,並以數千勇士隨後衝殺,大敗燕軍,殺死騎劫。
⑦讓:責備。
⑧先王:燕惠王之父燕昭王。
⑨左右誤寡人:指燕惠王左右親近的人造謠。
⑩過聽:誤信流言。隙:隔閡。捐:拋棄。
①不佞:沒有才智。謙詞。
②奉承:秉承,領受。左右:書信中對對方的尊稱,表不敢直接稱對方,隻稱呼對方的左右執事者。抵:遭受。斧質:刀斧與砧板,殺人的刑具。
③足下:對對方的尊稱。古時用於尊者,後代隻用於同輩。
④不肖:不賢。自謙之詞。為辭說:用言詞辯解。
⑤侍禦者:侍侯國君的人,實指惠王。畜幸:畜養寵信。
⑥假節:憑借符節。節,外交使臣所持之憑證。
⑦擢:提拔。之:我。乎:同“於”,從。
⑧亞卿:官名,地位僅次於上卿。
①霸國:齊桓公曾稱霸諸侯,故稱齊國為霸國。餘教:留下的功績。驟勝:多次戰勝。遺事:往事。
②閑:同“嫻”,嫻熟,熟練。甲兵:鎧甲兵器,借指軍事。
③徑:直接。
④淮北:淮河以北地區,是齊國屬地。宋地:今江蘇銅山、河南商丘、山東曲阜之間的地區,為齊所吞並。
⑤河北:黃河以北。濟上:濟水旁邊。
⑥莒:今山東莒縣。
⑦大呂:鍾名。元英:燕國宮殿名。
⑧故鼎:指齊國掠奪的燕鼎,複歸燕國。曆室:燕國宮殿名。
⑨寧台:燕國宮殿名。
⑩薊丘:燕國都城,今北京市西南。汶篁:齊國汶水邊的竹田。
⑪不頓命:不辜負使命。
①春秋:指一般史書。古代編年史都叫春秋。
②蚤:通“早”。
③八百歲:從薑太公建國到這次戰爭約八百年。
④庶孽:妾生的兒子。
⑤施:延續普及。萌隸:指百姓。
①善作者:善於開創事業的人。善成:善於守業。
②乎:同“於”,被。
③遠跡:在遠處留下足跡,指長途伐楚。郢:楚國都城,今湖北江陵西北。
④鴟夷:皮革製的口袋。
⑤先論:預見。
⑥量:氣量。
⑦離:通“罹”,遭受。
⑧墮:敗壞。

樂毅報燕王書賞析

  燕王噲時,齊湣王因燕亂起兵攻燕,擄掠燕國寶器運回齊國。燕人共立太子平為燕昭王。昭王用樂毅為上將軍,聯合五國的軍隊攻破齊國。後來燕國中了齊國的反間計,樂毅被迫出逃,齊人大破燕軍。燕惠王因而寫信給樂毅,樂毅寫這封信來回答。

  樂毅針對燕惠王來信中說的“何以報先王之所以遇將軍之意”,從兩方麵予以回答:第一,寫他為了報先王知遇之恩,作了詳盡規劃,再率軍隊徹底報了積怨。第二,考慮到“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終”,所以“負身全功,以明先王之跡,”免得“離毀辱之非,墮先王之名”,從而保留先王知人之明。這第二點,正是回答惠王責備他的“棄燕歸趙”。最後再說明“君子交絕不出惡聲,忠臣之去也不潔其名。”他在回答第二點時隻用典而不點破,正是“不出惡聲”;他不避“遁逃奔趙”,正是“不潔其名”。這封信,回答燕惠王的責問,措辭極為婉轉得體;又恰到好處地顯示出作者的善於謀劃,善於用兵,以及善於全身保名。靠君臣知遇來建功立業,是古代不少有才能的人的願望,所以這封信成為曆代所傳誦的名篇。

《樂毅報燕王書》佚名 拚音讀音參考

lè yì bào yàn wáng shū
樂毅報燕王書

chāng guó jūn lè yì, wèi yàn zhāo wáng hé wǔ guó zhī bīng ér gōng qí, xià qī shí yú chéng, jǐn jùn xiàn zhī yǐ shǔ yàn.
昌國君樂毅,為燕昭王合五國之兵而攻齊,下七十餘城,盡郡縣之以屬燕。
sān chéng wèi xià, ér yàn zhāo wáng sǐ.
三城未下,而燕昭王死。
huì wáng jí wèi, yòng qí rén fǎn jiàn, yí lè yì, ér shǐ qí jié dài zhī jiāng.
惠王即位,用齊人反間,疑樂毅,而使騎劫代之將。
lè yì bēn zhào, zhào fēng yǐ wéi wàng zhū jūn.
樂毅奔趙,趙封以為望諸君。
qí tián dān zhà qí jié, zú bài yàn jūn, fù shōu qī shí yú chéng yǐ fù qí.
齊田單詐騎劫,卒敗燕軍,複收七十餘城以複齊。
yàn wáng huǐ, jù zhào yòng lè yì chéng yàn zhī bì yǐ fá yàn.
燕王悔,懼趙用樂毅乘燕之弊以伐燕。
yàn wáng nǎi shǐ rén ràng lè yì, qiě xiè zhī yuē:" xiān wáng jǔ guó ér wěi jiāng jūn, jiāng jūn wèi yàn pò qí, bào xiān wáng zhī chóu, tiān xià mò bù zhèn dòng.
燕王乃使人讓樂毅,且謝之曰:“先王舉國而委將軍,將軍為燕破齊,報先王之仇,天下莫不振動。
guǎ rén qǐ gǎn yī rì ér wàng jiāng jūn zhī gōng zāi! huì xiān wáng qì qún chén, guǎ rén xīn jí wèi, zuǒ yòu wù guǎ rén.
寡人豈敢一日而忘將軍之功哉!會先王棄群臣,寡人新即位,左右誤寡人。
guǎ rén zhī shǐ qí jié dài jiāng jūn, wèi jiāng jūn jiǔ bào lù yú wài, gù zhào jiāng jūn, qiě xiū jì shì.
寡人之使騎劫代將軍,為將軍久暴露於外,故召將軍,且休計事。
jiāng jūn guò tīng, yǐ yǔ guǎ rén yǒu xì, suì juān yàn ér guī zhào.
將軍過聽,以與寡人有隙,遂捐燕而歸趙。
jiāng jūn zì wèi jì zé kě yǐ, ér yì hé yǐ bào xiān wáng zhī suǒ yǐ yù jiāng jūn zhī yì hū?" wàng zhū jūn nǎi shǐ rén xiàn shū bào yàn wáng yuē:" chén bù nìng, bù néng fèng chéng xiān wáng zhī jiào, yǐ shùn zuǒ yòu zhī xīn, kǒng dǐ fǔ zhì zhī zuì, yǐ shāng xiān wáng zhī míng, ér yòu hài yú zú xià zhī yì, gù dùn táo bèn zhào.
將軍自為計則可矣,而亦何以報先王之所以遇將軍之意乎?”望諸君乃使人獻書報燕王曰:“臣不佞,不能奉承先王之教,以順左右之心,恐抵斧質之罪,以傷先王之明,而又害於足下之義,故遁逃奔趙。
zì fù yǐ bù xiào zhī zuì, gù bù gǎn wéi cí shuō.
自負以不肖之罪,故不敢為辭說。
jīn wáng shǐ shǐ zhě shù zhī zuì, chén kǒng shì yù zhě zhī bù chá xiān wáng zhī suǒ yǐ chù xìng chén zhī lǐ, ér yòu bù bái yú chén zhī suǒ yǐ shì xiān wáng zhī xīn, gù gǎn yǐ shū duì.
今王使使者數之罪,臣恐侍禦者之不察先王之所以畜幸臣之理,而又不白於臣之所以事先王之心,故敢以書對。
"" chén wén xián shèng zhī jūn bù yǐ lù sī qí qīn, gōng duō zhě shòu zhī bù yǐ guān suí qí ài, néng dāng zhě chù zhī.
”“臣聞賢聖之君不以祿私其親,功多者授之;不以官隨其愛,能當者處之。
gù chá néng ér shòu guān zhě, chéng gōng zhī jūn yě lùn xíng ér jié jiāo zhě, lì míng zhī shì yě.
故察能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論行而結交者,立名之士也。
chén yǐ suǒ xué zhě guān zhī, xiān wáng zhī jǔ cuò, yǒu gāo shì zhī xīn, gù jiǎ jié yú wèi wáng, ér yǐ shēn dé chá yú yàn.
臣以所學者觀之,先王之舉錯,有高世之心,故假節於魏王,而以身得察於燕。
xiān wáng guò jǔ, zhuó zhī hū bīn kè zhī zhōng, ér lì zhī hū qún chén zhī shàng, bù móu yú fù xiōng, ér shǐ chén wèi yà qīng.
先王過舉,擢之乎賓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不謀於父兄,而使臣為亞卿。
chén zì yǐ wéi fèng lìng chéng jiào, kě yǐ xìng wú zuì yǐ, gù shòu mìng ér bù cí.
臣自以為奉令承教,可以幸無罪矣,故受命而不辭。
" xiān wáng mìng zhī yuē:' wǒ yǒu jī yuàn shēn nù yú qí, bù liàng qīng ruò, ér yù yǐ qí wèi shì.
“先王命之曰:‘我有積怨深怒於齊,不量輕弱,而欲以齊為事。
' chén duì yuē:' fū qí, bà guó zhī yú jiào ér zhòu shèng zhī yí shì yě, xián yú jiǎ bīng, xí yú zhàn gōng.
’臣對曰:‘夫齊,霸國之餘教而驟勝之遺事也,閑於甲兵,習於戰攻。
wáng ruò yù fá zhī, zé bì jǔ tiān xià ér tú zhī.
王若欲伐之,則必舉天下而圖之。
jǔ tiān xià ér tú zhī, mò jìng yú jié zhào yǐ.
舉天下而圖之,莫徑於結趙矣。
qiě yòu huái běi sòng dì, chǔ wèi zhī suǒ tóng yuàn yě.
且又淮北、宋地,楚、魏之所同願也。
zhào ruò xǔ yuē, chǔ zhào sòng jìn lì, sì guó gōng zhī, qí kě dà pò yě.
趙若許約,楚、趙、宋盡力,四國攻之,齊可大破也。
' xiān wáng yuē:' shàn.
’先王曰:‘善。
' chén nǎi kǒu shòu lìng, jù fú jié, nán shǐ chén yú zhào.
’臣乃口受令,具符節,南使臣於趙。
gù fǎn mìng, qǐ bīng suí ér gōng qí, yǐ tiān zhī dào, xiān wáng zhī líng, hé běi zhī dì, suí xiān wáng jǔ ér yǒu zhī yú jì shàng.
顧反命,起兵隨而攻齊,以天之道,先王之靈,河北之地,隨先王舉而有之於濟上。
jì shàng zhī jūn fèng lìng jī qí, dà shèng zhī.
濟上之軍奉令擊齊,大勝之。
qīng zú ruì bīng, cháng qū zhì guó.
輕卒銳兵,長驅至國。
qí wáng táo dùn zǒu jǔ, jǐn yǐ shēn miǎn.
齊王逃遁走莒,僅以身免。
zhū yù cái bǎo, chē jiǎ zhēn qì, jǐn shōu rù yàn.
珠玉財寶,車甲珍器,盡收入燕。
dà lǚ chén yú yuán yīng, gù dǐng fǎn hū lì shì, qí qì shè yú níng tái.
大呂陳於元英,故鼎反乎曆室,齊器設於寧台。
jì qiū zhī zhí, zhí yú wèn huáng.
薊丘之植,植於汶篁。
zì wǔ bó yǐ lái, gōng wèi yǒu jí xiān wáng zhě yě.
自五伯以來,功未有及先王者也。
xiān wáng yǐ wéi shùn yú qí zhì, yǐ chén wèi bù dùn mìng, gù liè dì ér fēng zhī, shǐ zhī dé bǐ hū xiǎo guó zhū hóu.
先王以為順於其誌,以臣為不頓命,故裂地而封之,使之得比乎小國諸侯。
chén bù nìng, zì yǐ wéi fèng lìng chéng jiào, kě yǐ xìng wú zuì yǐ, gù shòu mìng ér fú cí.
臣不佞,自以為奉令承教,可以幸無罪矣,故受命而弗辭。
"" chén wén xián míng zhī jūn, gōng lì ér bù fèi, gù zhe yú chūn qiū, zǎo zhī zhī shì, míng chéng ér bù huǐ, gù chēng yú hòu shì.
”“臣聞賢明之君,功立而不廢,故著於《春秋》,蚤知之士,名成而不毀,故稱於後世。
ruò xiān wáng zhī bào yuàn xuě chǐ, yí wàn shèng zhī qiáng guó, shōu bā bǎi suì zhī xù jī, jí zhì qì qún chén zhī rì, yí lìng zhào hòu sì zhī yú yì, zhí zhèng rèn shì zhī chén, suǒ yǐ néng xún fǎ lìng, shùn shù niè zhě, shī jí méng lì, jiē kě yǐ jiào yú hòu shì.
若先王之報怨雪恥,夷萬乘之強國,收八百歲之蓄積,及至棄群臣之日,遺令詔後嗣之餘義,執政任事之臣,所以能循法令,順庶孽者,施及萌隸,皆可以教於後世。
"" chén wén shàn zuò zhě bù bì shàn chéng, shàn shǐ zhě bù bì shàn zhōng.
”“臣聞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終。
xī zhě wǔ zǐ xū shuō tīng hū hé lǘ, gù wú wáng yuǎn jī zhì yú yǐng fū chāi fú shì yě, cì zhī chī yí ér fú zhī jiāng.
昔者伍子胥說聽乎闔閭,故吳王遠跡至於郢;夫差弗是也,賜之鴟夷而浮之江。
gù wú wáng fū chāi bù wù xiān lùn zhī kě yǐ lì gōng, gù chén zi xū ér fú huǐ zi xū bù zǎo jiàn zhǔ zhī bù tóng liàng, gù rù jiāng ér bù gǎi.
故吳王夫差不悟先論之可以立功,故沉子胥而弗悔;子胥不蚤見主之不同量,故入江而不改。
"" fū miǎn shēn gōng, yǐ míng xiān wáng zhī jī zhě, chén zhī shàng jì yě.
”“夫免身功,以明先王之跡者,臣之上計也。
lí huǐ rǔ zhī fēi, duò xiān wáng zhī míng zhě, chén zhī suǒ dà kǒng yě.
離毀辱之非,墮先王之名者,臣之所大恐也。
lín bù cè zhī zuì, yǐ xìng wèi lì zhě, yì zhī suǒ bù gǎn chū yě.
臨不測之罪,以幸為利者,義之所不敢出也。
"" chén wén gǔ zhī jūn zǐ, jiāo jué bù chū è shēng zhōng chén zhī qù yě, bù jié qí míng.
”“臣聞古之君子,交絕不出惡聲;忠臣之去也,不潔其名。
chén suī bù nìng, shù fèng jiào yú jūn zǐ yǐ.
臣雖不佞,數奉教於君子矣。
kǒng shì yù zhě zhī qīn zuǒ yòu zhī shuō, ér bù chá shū yuǎn zhī xíng yě.
恐侍禦者之親左右之說,而不察疏遠之行也。
gù gǎn yǐ shū bào, wéi jūn zhī liú yì yān.
故敢以書報,唯君之留意焉。

網友評論

* 《樂毅報燕王書》樂毅報燕王書佚名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专题为您介绍:《樂毅報燕王書》 佚名先秦佚名昌國君樂毅,為燕昭王合五國之兵而攻齊,下七十餘城,盡郡縣之以屬燕。三城未下,而燕昭王死。惠王即位,用齊人反間,疑樂毅,而使騎劫代之將。樂毅奔趙,趙封以為望諸君。齊田單詐騎 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樂毅報燕王書》樂毅報燕王書佚名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原文,《樂毅報燕王書》樂毅報燕王書佚名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翻译,《樂毅報燕王書》樂毅報燕王書佚名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赏析,《樂毅報燕王書》樂毅報燕王書佚名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阅读答案,出自《樂毅報燕王書》樂毅報燕王書佚名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就爱诗词网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dd110.com/chengyu/395f39924523676.html

诗词类别

《樂毅報燕王書》樂毅報燕王書佚名的诗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