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檢校山園書所見》 辛棄疾

宋代   辛棄疾 連雲鬆竹,清平清平萬事從今足。乐检乐检
拄杖東家分社肉,校山辛弃析和校山辛弃白酒床頭初熟。园书译赏园书
西風梨棗山園,所见诗意兒童偷把長竿。疾原疾
莫遣旁人驚去,文翻老夫靜處閑看。清平清平
分類: 農村生活 清平樂

作者簡介(辛棄疾)

辛棄疾頭像

辛棄疾(1140-1207),乐检乐检南宋詞人。校山辛弃析和校山辛弃原字坦夫,园书译赏园书改字幼安,所见诗意別號稼軒,疾原疾漢族,文翻曆城(今山東濟南)人。清平清平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複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誌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於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後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清平樂·檢校山園書所見翻譯及注釋

翻譯
山園裏一望無際的鬆林竹樹,和天上的白雲相連接。隱居在這裏,與世無爭,也該知足了。遇上了秋社的日子,拄上手杖到主持社日祭神的人家分回了一份祭肉,又恰逢床頭的那甕白酒剛剛釀成,正好痛快淋漓地喝一場。
西風起了,山園裏的梨、棗等果實都成熟了。一群嘴饞貪吃的小孩子,手握著長長的竹竿,偷偷地撲打著樹上的梨和棗。別叫家人去驚動了小孩子們,讓我在這兒靜靜地觀察他們天真無邪的舉動,也是一種樂趣呢。

注釋
⑴清平樂:詞牌名,又名《清平樂令》、《醉東風》、《憶蘿月》,為宋詞常用詞牌。檢校:核查。
⑵連:連接。
⑶足:滿足、知足。
⑷社:指祭祀土地神的活動,《史記·陳丞相世家》:“裏中社,平為宰,分肉甚均。”可知逢到“社”日,就要分肉,所以有“分社肉”之說。
⑸白酒:此指田園家釀;床頭:指釀酒的糟架;初熟:謂白酒剛剛釀成。
⑹西風:指秋風。
⑺偷:行動瞞著別人。代指孩子斂聲屏氣、躡手躡腳、東張西望撲打棗、梨的情態。
⑻莫:不要。旁人:家人。
⑼閑:悠閑;看:觀察,觀看。

清平樂·檢校山園書所見創作背景

  南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冬十一月,四十八歲的辛棄疾,由江西安撫使改任兩浙西路提點刑獄公事,但隨即又因台臣王藺的彈劾,被免掉了職務,作者不得不回到在上饒靈山之隈建成不久的帶湖新居過退隱的生活。作者不僅沒有因被迫閑居而苦惱,反倒有擺脫官場紛擾的愉悅。因此,在閑居期間,他創作了大量讚美帶湖風光、歌唱村居生活的詞篇,《清平樂·檢校山園書所見》便是其中之一。

清平樂·檢校山園書所見賞析

  這首鄉情詞,描寫的農村是一片升平氣象,沒有矛盾,沒有痛苦,有酒有肉,豐衣足食,太理想化了。盡管在當時的情況下,江南廣大農村局部的安寧是有的,但也很難設想,絕大多數的勞動人民生活得很幸福、愉快。當然,這不是說辛棄疾有意粉飾太平,而是因為他接觸下層人民的機會很少,所以大大限製了他的眼界,對生活的認識不免受到局限。

  上闋寫閑居帶湖的滿足及安居樂業的農村生活景象,烘托靜謐和諧的氛圍。“連雲鬆竹,萬事從今足。”雲霧繚繞,籠罩著生長茂盛、鬱鬱蔥蔥的鬆、竹,環境優美、生活舒適和諧,所以說“從今萬事足”。上句寫景,說山園的鬆竹高大,和天上的白雲相連,飽含著讚賞之情,使人想到的是林木蔥籠,環境清幽,準確地把握住了隱居的特色。如果舍此而去描繪樓台亭閣的宏麗,那就不足以顯示是隱居了,而會變為庸俗的富家翁的自誇。下句抒情,表現與世無爭的知足思想。這一思想,無疑是來自老子的。《老子》一書中,即從正麵教誨人說“知足者富”,“知足不辱”,又從反麵告誡人說“禍莫大於不知足”。作者這一思想,雖然是消極的,但是比那些勾心鬥角、貪得無厭之徒的肮髒意識卻高尚得多。這兩句領起全篇,確定了全篇的基調。一“足”字,表達了詞人對居住環境、生活的滿足。

  “拄杖東家分社肉,白酒床頭初熟”,是對“萬事足”的補充說明,字裏行間透露出生活的甜美溫馨。從一個側麵來寫生活上的“足”。上句說同鄰裏的關係融洽,共同分享歡樂。“拄杖”,表明年老。估計詞人這時,已是年過半百。“分社肉”,是當時仍存的古風,每當春社日和秋社日,四鄰相聚,屠宰牲口以祭社神,然後分享祭社神的肉。據下文,這裏所說的應是秋社分肉。下句說山園富有。李白《南陵敘別》有句雲:“白酒初熟山中歸,黃雞啄麥秋正肥。”如此說富有,意近誇而不俗。因為飲酒是高人雅士的嗜好,所以新分到了社肉,又恰逢白酒剛剛釀成,豈不正好愜意地一醉方休嗎?讀了這兩句,不禁使人想起王駕的《社日》:“鵝湖山下稻粱肥,豚柵雞棲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

  下闋攝取一個情趣盎然的生活鏡頭直接入詞,更使此詞具有濃鬱的生活氣息。“西風梨棗山園,兒童偷把長竿。莫遣旁人驚去,老夫靜處閑看。”這既有很強的情節性,又具強烈的行動性、連續性。可以設想,如果畫家把這場麵稍事勾勒、著色,就是一幅生氣勃勃的農村風俗畫;如果作家用散文把這場麵和人物的活動記下來,又可成功為一篇可讀性很強的優美的小品。隻是平常的幾句話卻具繪畫的立體美,又具散文的情節美,稼軒運用語言文字功力嫻熟,由此也可見一斑。下闋“書所見”,表現閑適的心情。“西風犁棗山園,兒童偷把長竿。”藉“西風”點明時間是在秋天。“犁棗山園”,展現出莊園內的犁樹和棗樹上果實累累的景象,透露出詞人對豐收的喜悅之情。“兒童偷把長竿”,是詞人所見的一個場麵,甚似特寫鏡頭:一群兒童,正手握長長的竹竿在偷著撲打犁、棗。“偷”字極有趣味,使人仿佛看到了這群饞嘴的兒童,一邊撲打著犁、棗,一邊東張西望地提防隨時準備拔腿逃跑。一個“偷”字,寫出了貪嘴孩子的天真童趣和心虛膽怯、唯恐被人發現的神情。

  “莫遣旁人驚去,老夫靜處閑看。”反映詞人對偷梨、棗的兒童們的保護、欣賞的態度。這兩句很容易使人聯想到杜甫《又呈吳郎》的“堂前撲棗任西鄰,無食無兒一婦人。不為困窮寧有此,隻緣恐懼轉須親”,都是對撲打者采取保護的、關心的態度,不讓他人幹擾。然而兩者卻又有不同:杜甫是推已及人,出於對這“無食無兒一婦人”的同情。作者是在“萬事人今足”的心態下,覺得這群頑皮的兒童有趣,要留著“老夫靜處閑看”;杜甫表現出的是一顆善良的“仁”心,語言深沉,作者表現出的是一片萬事足後的“閑”情,筆調輕快。一“閑”字,是指在“萬事從今足”的心態下,作者覺得“偷梨棗”的兒童頑皮、有趣,展現出作者的悠閑;輕快筆調之中,透露出對當前生活的喜悅之情。一個“看”字,既有觀看之意,又有看護之意,表現了詩人對“偷”梨和棗的兒童欣賞、愛護之情。

  陸遊鄉居時曾說“身閑詩簡淡”。作者的這首詞,也是因“身閑”而“簡淡”的。它通篇無奇字,無麗句,不用典故,不雕琢,如同家常語一樣,而將主人公形象的神情活靈活現地表現出來,實在耐人尋味,這也正是它“簡淡”的妙處。

《清平樂·檢校山園書所見》辛棄疾 拚音讀音參考

qīng píng lè jiǎn jiào shān yuán shū suǒ jiàn
清平樂·檢校山園書所見

lián yún sōng zhú, wàn shì cóng jīn zú.
連雲鬆竹,萬事從今足。
zhǔ zhàng dōng jiā fēn shè ròu, bái jiǔ chuáng tóu chū shú.
拄杖東家分社肉,白酒床頭初熟。
xī fēng lí zǎo shān yuán, ér tóng tōu bǎ zhǎng gān.
西風梨棗山園,兒童偷把長竿。
mò qiǎn páng rén jīng qù, lǎo fū jìng chù xián kàn.
莫遣旁人驚去,老夫靜處閑看。

網友評論

* 《清平樂·檢校山園書所見》辛棄疾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清平樂·檢校山園書所見 辛棄疾)专题为您介绍:《清平樂·檢校山園書所見》 辛棄疾宋代辛棄疾連雲鬆竹,萬事從今足。拄杖東家分社肉,白酒床頭初熟。西風梨棗山園,兒童偷把長竿。莫遣旁人驚去,老夫靜處閑看。分類:農村生活清平樂作者簡介(辛棄疾)辛棄疾11 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清平樂·檢校山園書所見》辛棄疾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清平樂·檢校山園書所見 辛棄疾)原文,《清平樂·檢校山園書所見》辛棄疾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清平樂·檢校山園書所見 辛棄疾)翻译,《清平樂·檢校山園書所見》辛棄疾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清平樂·檢校山園書所見 辛棄疾)赏析,《清平樂·檢校山園書所見》辛棄疾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清平樂·檢校山園書所見 辛棄疾)阅读答案,出自《清平樂·檢校山園書所見》辛棄疾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清平樂·檢校山園書所見 辛棄疾)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就爱诗词网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dd110.com/chengyu/362d39927877766.html

诗词类别

《清平樂·檢校山園書所見》辛棄疾的诗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