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軍行》 陳羽

唐代   陳羽 海畔風吹凍泥裂,从军陈羽枯桐葉落枝梢折。军行
橫笛聞聲不見人,原文意紅旗直上天山雪。翻译
分類: 邊塞行軍

作者簡介(陳羽)

[唐](約公元八O六年前後在世)字不詳,赏析江東人。和诗生卒年均不詳,从军陈羽約唐憲宗元和初前後在世。军行工詩,原文意與上人靈一交遊,翻译唱答頗多。赏析貞元八年,和诗(公元七九二年)二人登進士第;而他與韓愈、从军陈羽王涯等共為龍虎榜。军行後仕曆東宮衛佐。原文意《全唐詩》之三百四十八一卷傳世。

從軍行翻譯及注釋

翻譯
湖海之濱冷風次得泥土凍裂,枯桐葉飄落了,樹枝折下來。
遠遠聽到橫笛聲卻看不到人,把紅旗一直插上天山頭頂雪。

注釋
⑴從軍行:樂府《相和歌辭·平調曲》名。歌詞內容多寫邊塞情況和將士生活。
⑵海:古代西域的沙漠、大湖泊都叫“海”。這裏指天山腳下的湖泊。
⑶折:斷。
⑷橫笛:橫吹的一種笛子。
⑸直上:一直向上、向前。

從軍行鑒賞

  這是一首寫風雪行軍的仄韻絕句,全詩寫得十分壯美。一、二句寫從軍將士麵對的環境極為嚴酷:天山腳下寒風勁吹,湖邊(“海畔”)凍泥紛紛裂開,梧桐樹上的葉子已經刮光,枝梢被狂風折斷。就在這一嚴酷的背景上,映出皚皚雪山,傳出高亢嘹亮的笛聲。詩人以這一笛聲,就點出了這裏也許有人的聯想,同時又將人隱去,以“不見人”造成懸念:那風裏傳來的笛聲究竟來自何處呢?從而自然轉出末句:尋聲望去,隻見在天山白雪的映襯下,一行紅旗正在向峰巔移動。風雪中紅旗不亂,已足見出從軍將士的精神,“直上”的動態描寫,更使畫麵生機勃然,高昂的士氣、一往無前的精神,盡在這“直上”二字中溢出。

  這首詩在藝術上善於映襯與妙用指代。一、二句對環境的描寫,竭力突出自然環境的惡劣,用濃重氛圍映襯從軍將士無所畏懼的精神風貌。如果是在風和日麗、山明水淨的條件下行軍,便難能見出士氣的昂揚堅強了。適應氛圍描寫的需要,在押韻上采用了入聲的韻腳,一、二、四句末一字入韻,“裂”、 “折”、“雪”都是入聲“屑”韻字,韻尾為舌尖音,收音短促,適宜於抒寫或悲或壯的詩情。

  前兩句的氛圍描寫與入聲韻的選用,為抒寫壯美的詩情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但映襯畢竟是陪賓,描寫的成敗,關鍵在於作為主體的三、四兩句。後兩句意在寫人,卻不正麵寫出,更不和盤托出,而隻是拈出與人相關的二物——“橫笛”、“紅旗”,不言人而自有人在。這種指代手法的運用,既節省了筆墨,又豐富了作品的藝術容量,給了讀者廣闊的想象的空間。軍中物品無數,隻寫笛、旗二者,不僅出於隻有笛聲、紅旗才會被遠處發現,還因為隻有此二物最足以表見行軍將士的精神。在寫法上,先寫“橫笛聞聲”,後寫“紅旗直上”,符合人們對遠處事物的注意往往“先聲後形”的一般習慣。特別巧妙的是“不見人”三字的嵌入。“聞聲”而尋人,尋而“不見”,從而形成文勢的跌宕,使末句的動人景象更為顯豁地表現出來。

  這首《從軍行》兼有詩情畫意之美,莽莽大山,成行紅旗,雪的白,旗的紅,山的靜,旗的動,展示出一幅壯美的風雪行軍圖。

從軍行創作背景

  陳羽生活的年代正處於中唐,其時,唐代邊患不斷,描寫戰士生活的詩歌層出不窮,這首詩即使作者早年宦遊,任職幕府時所作。

《從軍行》陳羽 拚音讀音參考

cóng jūn xíng
從軍行

hǎi pàn fēng chuī dòng ní liè, kū tóng yè luò zhī shāo zhé.
海畔風吹凍泥裂,枯桐葉落枝梢折。
héng dí wén shēng bú jiàn rén, hóng qí zhí shàng tiān shān xuě.
橫笛聞聲不見人,紅旗直上天山雪。

網友評論

* 《從軍行》從軍行陳羽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专题为您介绍:《從軍行》 陳羽唐代陳羽海畔風吹凍泥裂,枯桐葉落枝梢折。橫笛聞聲不見人,紅旗直上天山雪。分類:邊塞行軍作者簡介(陳羽)[唐]約公元八O六年前後在世)字不詳,江東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唐憲宗元和初前後在世 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從軍行》從軍行陳羽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原文,《從軍行》從軍行陳羽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翻译,《從軍行》從軍行陳羽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赏析,《從軍行》從軍行陳羽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阅读答案,出自《從軍行》從軍行陳羽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就爱诗词网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dd110.com/chengyu/360b399282396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