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李叔時二首》 王安石

宋代   王安石 知子鳴弦意在山,示李叔时首示时首石原诗意一官聊複戲人間。李叔
能為白下東南尉,王安文翻藜杖緇巾得往還。译赏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頭像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析和字介甫,示李叔时首示时首石原诗意號半山,李叔諡文,王安文翻封荊國公。译赏世人又稱王荊公。析和漢族,示李叔时首示时首石原诗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李叔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王安文翻思想家、译赏文學家、析和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讚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後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於《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示李叔時二首》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示李叔時二首》

知子鳴弦意在山,
一官聊複戲人間。
能為白下東南尉,
藜杖緇巾得往還。

中文譯文:

了解孩子彈奏琴弦的意境在山間,
擔任一官隻是為了消遣凡世間的煩憂。
能夠做白下地區東南部的尉官,
手持藜杖,頭戴緇色巾,自由往返。

詩意和賞析:

這是王安石寫給他的友人李叔時的兩首示意詩。詩中表達了作者對於追求內心真實情感和個人理想的思考和追求。

首先,作者通過描述孩子彈奏琴弦的意境在山間,暗示了追求內心的自由和純真之情。這裏的"知子鳴弦"可以理解為了解孩子彈奏琴弦的意境,也可以理解為了解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和情感。山的意象常常被用來象征自然和寧靜,這裏表示了作者向往遠離塵囂和世俗的生活,追求心靈的自由與寧靜。

其次,作者提到自己擔任一官隻是為了消遣凡世間的煩憂。這裏的"一官"可以理解為一份官職,也可以理解為世俗與功名。作者暗示自己並不追求權勢和功名,而是將官職看作是一種消遣,用來排遣塵世的煩憂。這表達了作者對於世俗功名的淡漠態度,強調內心真實情感和個人理想的重要性。

最後,作者提到能夠做白下地區東南部的尉官,同時自由地往來,手持藜杖,頭戴緇色巾。這裏的白下是指一個地區的名字,作者在其中擔任東南部的尉官,這是一種地方官職。藜杖和緇巾象征著儉樸和樸素的生活方式。作者通過描述自己的官職和生活狀態,表達了一種自在從容的心態,強調了個人追求內心真實和自由的態度。

總的來說,這首詩表達了作者王安石對於內心真實情感和個人理想的追求,並對功名利祿和世俗煩憂持有一種超然的態度。通過山、琴弦、官職等意象的運用,詩詞傳達了一種追求內心自由與寧靜的情感,以及對於個人理想和真實感受的重視。

* 此內容來自古詩詞愛好者,僅供參考

《示李叔時二首》王安石 拚音讀音參考

shì lǐ shū shí èr shǒu
示李叔時二首

zhī zi míng xián yì zài shān, yī guān liáo fù xì rén jiān.
知子鳴弦意在山,一官聊複戲人間。
néng wéi bái xià dōng nán wèi, lí zhàng zī jīn dé wǎng huán.
能為白下東南尉,藜杖緇巾得往還。

網友評論


* 《示李叔時二首》示李叔時二首王安石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专题为您介绍:《示李叔時二首》 王安石宋代王安石知子鳴弦意在山,一官聊複戲人間。能為白下東南尉,藜杖緇巾得往還。分類:作者簡介(王安石)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諡文,封 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示李叔時二首》示李叔時二首王安石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原文,《示李叔時二首》示李叔時二首王安石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翻译,《示李叔時二首》示李叔時二首王安石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赏析,《示李叔時二首》示李叔時二首王安石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阅读答案,出自《示李叔時二首》示李叔時二首王安石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就爱诗词网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dd110.com/chengyu/360a39962368775.html

诗词类别

《示李叔時二首》示李叔時二首王安的诗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