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歐陽舍人書》 曾鞏

宋代   曾鞏 鞏頓首再拜,寄欧寄欧舍人先生:去秋人還,阳舍阳舍原文意蒙賜書及所撰先大父墓碑銘。人书人书
反複觀誦,曾巩感與慚並。翻译
夫銘誌之著於世,赏析義近於史,和诗而亦有與史異者。寄欧寄欧
蓋史之於善惡,阳舍阳舍原文意無所不書,人书人书而銘者,蓋古之人有功德材行誌義之美者,曾巩懼後世之不知,翻译則必銘而見之。赏析
或納於廟,和诗或存於墓,寄欧寄欧一也。
苟其人之惡,則於銘乎何有?此其所以與史異也。
其辭之作,所以使死者無有所憾,生者得致其嚴。
而善人喜於見傳,則勇於自立;惡人無有所紀,則以愧而懼。
至於通材達識,義烈節士,嘉言善狀,皆見於篇,則足為後法。
警勸之道,非近乎史,其將安近? 及世之衰,為人之子孫者,一欲褒揚其親而不本乎理。
故雖惡人,皆務勒銘,以誇後世。
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為,又以其子孫之所請也,書其惡焉,則人情之所不得,於是乎銘始不實。
後之作銘者,常觀其人。
苟托之非人,則書之非公與是,則不足以行世而傳後。
故千百年來,公卿大夫至於裏巷之士,莫不有銘,而傳者蓋少。
其故非他,托之非人,書之非公與是故也。
然則孰為其人而能盡公與是歟?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無以為也。
蓋有道德者之於惡人,則不受而銘之,於眾人則能辨焉。
而人之行,有情善而跡非,有意奸而外淑,有善惡相懸而不可以實指,有實大於名,有名侈於實。
猶之用人,非畜道德者,惡能辨之不惑,議之不徇?不惑不徇,則公且是矣。
而其辭之不工,則世猶不傳,於是又在其文章兼勝焉。
故曰,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無以為也,豈非然哉! 然畜道德而能文章者,雖或並世而有,亦或數十年或一二百年而有之。
其傳之難如此,其遇之難又如此。
若先生之道德文章,固所謂數百年而有者也。
先祖之言行卓卓,幸遇而得銘,其公與是,其傳世行後無疑也。
而世之學者,每觀傳記所書古人之事,至其所可感,則往往衋然不知涕之流落也,況其子孫也哉?況鞏也哉?其追睎祖德而思所以傳之之繇,則知先生推一賜於鞏而及其三世。
其感與報,宜若何而圖之? 抑又思若鞏之淺薄滯拙,而先生進之,先祖之屯蹶否塞以死,而先生顯之,則世之魁閎豪傑不世出之士,其誰不願進於門?潛遁幽抑之士,其誰不有望於世?善誰不為,而惡誰不愧以懼?為人之父祖者,孰不欲教其子孫?為人之子孫者,孰不欲寵榮其父祖?此數美者,一歸於先生。
既拜賜之辱,且敢進其所以然。
所諭世族之次,敢不承教而加詳焉?愧甚,不宣。
鞏再拜。
分類: 古文觀止感恩書信

作者簡介(曾鞏)

曾鞏頭像

曾鞏(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豐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稱“南豐先生”。漢族,建昌南豐(今屬江西)人,後居臨川(今江西撫州市西)。曾致堯之孫,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進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為“南豐七曾”(曾鞏、曾肇、曾布、曾紆、曾紘、曾協、曾敦)之一。在學術思想和文學事業上貢獻卓越。

寄歐陽舍人書翻譯及注釋

翻譯
  曾鞏叩頭再次拜上,舍人先生:
  去年秋天,我派去的人回來,承蒙您賜予書信及為先祖父撰寫墓碑銘。我反複讀誦,真是感愧交並。
  說到銘誌之所以能夠著稱後世,是因為它的意義與史傳相接近,但也有與史傳不相同的地方。因為史傳對人的善惡都一一加以記載,而碑銘呢,大概是古代功德卓著、才能操行出眾,誌氣道義高尚的人,怕後世人不知道,所以一定要立碑刻銘來顯揚自己,有的置於家廟裏,有的放置在墓穴中,其用意是一樣的。如果那是個惡人,那麽有什麽好銘刻的呢?這就是碑銘與史傳不同的地方。銘文的撰寫,為的是使死者沒有什麽可遺憾,生者借此能表達自己的尊敬之情。行善之人喜歡自己的善行善言流傳後世,就積極建立功業;惡人沒有什麽可記,就會感到慚愧和恐懼。至於博學多才、見識通達的人,忠義英烈、節操高尚之士,他們的美善言行,都能一一表現在碑銘裏,這就足以成為後人的楷模。銘文警世勸戒的作用,不與史傳相近,那麽又與什麽相近呢!
  到了世風衰微的時候,為人子孫的,一味地隻要褒揚他們死去的親人而不顧事理。所以即使是惡人,都一定要立碑刻銘,用來向後人誇耀。撰寫銘文的人既不能推辭不作,又因為死者子孫的一再請托,如果直書死者的惡行,就人情上過不去,這樣銘文就開始出現不實之辭。後代要想給死者作碑銘者,應當觀察一下作者的為人。如果請托的人不得當,那麽他寫的銘文必定會不公正,不正確,就不能流行於世,傳之後代。所以千百年來,盡管上自公卿大夫下至裏巷小民死後都有碑銘,但流傳於世的很少。這裏沒有別的原因,正是請托了不適當的人,撰寫的銘文不公正、不正確的緣故。
  照這樣說來,怎樣的人才能做到完全公正與正確呢?我說不是道德高尚文章高明的人是做不到的。因為道德高尚的人對於惡人是不會接受請托而撰寫銘文的,對於一般的人也能加以辨別。而人們的品行,有內心善良而事跡不見得好的,有內心奸惡而外表良善的,有善行惡行相差懸殊而很難確指的,有實際大於名望的,有名過其實的。好比用人,如果不是道德高尚的人怎麽能辨別清楚而不被迷惑,怎麽能議論公允而不徇私情?能不受迷惑,不徇私情,就是公正和實事求是了。但是如果銘文的辭藻不精美,那麽依然不能流傳於世,因此就要求他的文章也好。所以說不是道德高尚而又工於文章的人是不能寫碑誌銘文的,難道不是如此嗎?
  但是道德高尚而又善作文章的人,雖然有時會同時出現,但也許有時幾十年甚至一二百年才有一個。因此銘文的流傳是如此之難;而遇上理想的作者更是加倍的困難。象先生的道德文章,真正算得上是幾百年中才有的。我先祖的言行高尚,有幸遇上先生為其撰寫公正而又正確的碑銘,它將流傳當代和後世是毫無疑問的。世上的學者,每每閱讀傳記所載古人事跡的時候,看到感人之處,就常常激動得不知不覺地流下了眼淚,何況是死者的子孫呢?又何況是我曾鞏呢?我追懷先祖的德行而想到碑銘所以能傳之後世的原因,就知道先生惠賜一篇碑銘將會恩澤及於我家祖孫三代。這感激與報答之情,我應該怎樣來表示呢?
  我又進一步想到象我這樣學識淺薄、才能庸陋的人,先生還提拔鼓勵我,我先祖這樣命途多乖窮愁潦倒而死的人,先生還寫了碑銘來顯揚他,那麽世上那些俊偉豪傑、世不經見之士,他們誰不願意拜倒在您的門下?那些潛居山林、窮居退隱之士,他們誰不希望名聲流播於世?好事誰不想做,而做惡事誰不感到羞愧恐懼?當父親、祖父的,誰不想教育好自己的子孫?做子孫的,誰不想使自己的父祖榮耀顯揚?這種種美德,應當全歸於先生。我榮幸地得到了您的恩賜,並且冒昧地向您陳述自己所以感激的道理。來信所論及的我的家族世係,我怎敢不聽從您的教誨而加以研究審核呢?
  榮幸之至,書不盡懷,曾鞏再拜上。

注釋
①銘:在器物上記述事實、功德等的文字。
②通材:兼有多種才能的人。
③勒:刻。
④畜:積聚。
⑤兼勝:都好,同樣好。
⑥卓卓:卓著,突出的好。
⑦衋(xì)然:痛苦的樣子。
⑧蹶:挫折。
⑨魁閎:高大。

寄歐陽舍人書創作背景

  曾鞏十分仰慕歐陽修的道德文章,曾把他與唐代的韓愈相提並論,從二十歲起就與歐陽修建立了親密的過從關係。公元1046年(宋仁宗慶曆六年)夏,曾鞏寫信請歐陽修為已故的祖父曾致堯作一篇墓碑銘。當年,歐陽修寫好《尚書戶部郎中贈右諫議大夫曾公神道碑銘》,曾鞏即寫此信致謝。這封信作於公元1047年(慶曆七年),作者29歲。

寄歐陽舍人書鑒賞

  這是一篇獨具特色的感謝信,它沒有平常的客套,也沒有空泛的溢美之辭。而是通過對銘誌作用及流傳條件的分析。來述說“立言”的社會意義,闡發“文以載道”的主張,表達了對道德文章兼勝的讚許與追求。文章結構謹嚴,起承轉合非常自然。

  第一段(起承部分),首先交待寫這封信的緣起與觀誦墓碑後的總的感受。接著敘及撰寫暮誌銘的意義。先提出論點“銘誌之著於世,義近於史”,然後比較銘、史之異同。先言其異,次言其同。本段借助銘、史對比展開文章,深刻地闡述了銘誌的警世作用。

  第二段談今銘“二弊”,首先是不實;其次是“傳者蓋少”。

  第三段,強調立言者的素質是糾除今弊的根本條件。作者提出:“立言者”必須是“畜道德而能文章者”。作者在本段總的提出這個論點,然後再分說,“畜道德”和“能文章”。最後總說: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無以為也,豈非然哉!二三段為“轉”,最後兩段為“合”,從立言者之論,歸結至於歐陽修身上,盛譽歐陽修“畜道德而能文章”之賢,深謝歐陽修賜銘之恩。與文章開頭呼應。在唐宋八大家當中,曾鞏是最重視章法的,在以上所述中,讀者可以看到曾鞏文章的這一特點,結構十分謹嚴,內容環環相扣,起承轉合,如行雲流水。此文可稱得上曾鞏文章這一方麵的典範之作。

《寄歐陽舍人書》曾鞏 拚音讀音參考

jì ōu yáng shè rén shū
寄歐陽舍人書

gǒng dùn shǒu zài bài, shè rén xiān shēng: qù qiū rén hái, méng cì shū jí suǒ zhuàn xiān dà fù mù bēi míng.
鞏頓首再拜,舍人先生:去秋人還,蒙賜書及所撰先大父墓碑銘。
fǎn fù guān sòng, gǎn yǔ cán bìng.
反複觀誦,感與慚並。
fū míng zhì zhī zhe yú shì, yì jìn yú shǐ, ér yì yǒu yǔ shǐ yì zhě.
夫銘誌之著於世,義近於史,而亦有與史異者。
gài shǐ zhī yú shàn è, wú suǒ bù shū, ér míng zhě, gài gǔ zhī rén yǒu gōng dé cái xíng zhì yì zhī měi zhě, jù hòu shì zhī bù zhī, zé bì míng ér jiàn zhī.
蓋史之於善惡,無所不書,而銘者,蓋古之人有功德材行誌義之美者,懼後世之不知,則必銘而見之。
huò nà yú miào, huò cún yú mù, yī yě.
或納於廟,或存於墓,一也。
gǒu qí rén zhī è, zé yú míng hū hé yǒu? cǐ qí suǒ yǐ yǔ shǐ yì yě.
苟其人之惡,則於銘乎何有?此其所以與史異也。
qí cí zhī zuò, suǒ yǐ shǐ sǐ zhě wú yǒu suǒ hàn, shēng zhě dé zhì qí yán.
其辭之作,所以使死者無有所憾,生者得致其嚴。
ér shàn rén xǐ yú jiàn chuán, zé yǒng yú zì lì è rén wú yǒu suǒ jì, zé yǐ kuì ér jù.
而善人喜於見傳,則勇於自立;惡人無有所紀,則以愧而懼。
zhì yú tōng cái dá shí, yì liè jié shì, jiā yán shàn zhuàng, jiē jiàn yú piān, zé zú wèi hòu fǎ.
至於通材達識,義烈節士,嘉言善狀,皆見於篇,則足為後法。
jǐng quàn zhī dào, fēi jìn hū shǐ, qí jiāng ān jìn? jí shì zhī shuāi, wéi rén zhī zǐ sūn zhě, yī yù bāo yáng qí qīn ér bù běn hū lǐ.
警勸之道,非近乎史,其將安近? 及世之衰,為人之子孫者,一欲褒揚其親而不本乎理。
gù suī è rén, jiē wù lēi míng, yǐ kuā hòu shì.
故雖惡人,皆務勒銘,以誇後世。
lì yán zhě jì mò zhī jù ér bù wéi, yòu yǐ qí zǐ sūn zhī suǒ qǐng yě, shū qí è yān, zé rén qíng zhī suǒ bù dé, yú shì hū míng shǐ bù shí.
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為,又以其子孫之所請也,書其惡焉,則人情之所不得,於是乎銘始不實。
hòu zhī zuò míng zhě, cháng guān qí rén.
後之作銘者,常觀其人。
gǒu tuō zhī fēi rén, zé shū zhī fēi gōng yǔ shì, zé bù zú yǐ xíng shì ér chuán hòu.
苟托之非人,則書之非公與是,則不足以行世而傳後。
gù qiān bǎi nián lái, gōng qīng dài fū zhì yú lǐ xiàng zhī shì, mò bù yǒu míng, ér chuán zhě gài shǎo.
故千百年來,公卿大夫至於裏巷之士,莫不有銘,而傳者蓋少。
qí gù fēi tā, tuō zhī fēi rén, shū zhī fēi gōng yǔ shì gù yě.
其故非他,托之非人,書之非公與是故也。
rán zé shú wèi qí rén ér néng jǐn gōng yǔ shì yú? fēi chù dào dé ér néng wén zhāng zhě, wú yǐ wéi yě.
然則孰為其人而能盡公與是歟?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無以為也。
gài yǒu dào dé zhě zhī yú è rén, zé bù shòu ér míng zhī, yú zhòng rén zé néng biàn yān.
蓋有道德者之於惡人,則不受而銘之,於眾人則能辨焉。
ér rén zhī xíng, yǒu qíng shàn ér jī fēi, yǒu yì jiān ér wài shū, yǒu shàn è xiàng xuán ér bù kě yǐ shí zhǐ, yǒu shí dà yú míng, yǒu míng chǐ yú shí.
而人之行,有情善而跡非,有意奸而外淑,有善惡相懸而不可以實指,有實大於名,有名侈於實。
yóu zhī yòng rén, fēi chù dào dé zhě, è néng biàn zhī bù huò, yì zhī bù xùn? bù huò bù xùn, zé gōng qiě shì yǐ.
猶之用人,非畜道德者,惡能辨之不惑,議之不徇?不惑不徇,則公且是矣。
ér qí cí zhī bù gōng, zé shì yóu bù chuán, yú shì yòu zài qí wén zhāng jiān shèng yān.
而其辭之不工,則世猶不傳,於是又在其文章兼勝焉。
gù yuē, fēi chù dào dé ér néng wén zhāng zhě wú yǐ wéi yě, qǐ fēi rán zāi! rán chù dào dé ér néng wén zhāng zhě, suī huò bìng shì ér yǒu, yì huò shù shí nián huò yī èr bǎi nián ér yǒu zhī.
故曰,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無以為也,豈非然哉! 然畜道德而能文章者,雖或並世而有,亦或數十年或一二百年而有之。
qí chuán zhī nán rú cǐ, qí yù zhī nán yòu rú cǐ.
其傳之難如此,其遇之難又如此。
ruò xiān shēng zhī dào dé wén zhāng, gù suǒ wèi shù bǎi nián ér yǒu zhě yě.
若先生之道德文章,固所謂數百年而有者也。
xiān zǔ zhī yán xíng zhuō zhuō, xìng yù ér dé míng, qí gōng yǔ shì, qí chuán shì háng hòu wú yí yě.
先祖之言行卓卓,幸遇而得銘,其公與是,其傳世行後無疑也。
ér shì zhī xué zhě, měi guān zhuàn jì suǒ shū gǔ rén zhī shì, zhì qí suǒ kě gǎn, zé wǎng wǎng xì rán bù zhī tì zhī liú luò yě, kuàng qí zǐ sūn yě zāi? kuàng gǒng yě zāi? qí zhuī xī zǔ dé ér sī suǒ yǐ chuán zhī zhī yáo, zé zhī xiān shēng tuī yī cì yú gǒng ér jí qí sān shì.
而世之學者,每觀傳記所書古人之事,至其所可感,則往往衋然不知涕之流落也,況其子孫也哉?況鞏也哉?其追睎祖德而思所以傳之之繇,則知先生推一賜於鞏而及其三世。
qí gǎn yǔ bào, yí ruò hé ér tú zhī? yì yòu sī ruò gǒng zhī qiǎn bó zhì zhuō, ér xiān shēng jìn zhī, xiān zǔ zhī tún juě fǒu sāi yǐ sǐ, ér xiān shēng xiǎn zhī, zé shì zhī kuí hóng háo jié bù shì chū zhī shì, qí shuí bù yuàn jìn yú mén? qián dùn yōu yì zhī shì, qí shuí bù yǒu wàng yú shì? shàn shuí bù wéi, ér è shuí bù kuì yǐ jù? wéi rén zhī fù zǔ zhě, shú bù yù jiào qí zǐ sūn? wéi rén zhī zǐ sūn zhě, shú bù yù chǒng róng qí fù zǔ? cǐ shù měi zhě, yī guī yú xiān shēng.
其感與報,宜若何而圖之? 抑又思若鞏之淺薄滯拙,而先生進之,先祖之屯蹶否塞以死,而先生顯之,則世之魁閎豪傑不世出之士,其誰不願進於門?潛遁幽抑之士,其誰不有望於世?善誰不為,而惡誰不愧以懼?為人之父祖者,孰不欲教其子孫?為人之子孫者,孰不欲寵榮其父祖?此數美者,一歸於先生。
jì bài cì zhī rǔ, qiě gǎn jìn qí suǒ yǐ rán.
既拜賜之辱,且敢進其所以然。
suǒ yù shì zú zhī cì, gǎn bù chéng jiào ér jiā xiáng yān? kuì shén, bù xuān.
所諭世族之次,敢不承教而加詳焉?愧甚,不宣。
gǒng zài bài.
鞏再拜。

網友評論

* 《寄歐陽舍人書》寄歐陽舍人書曾鞏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专题为您介绍:《寄歐陽舍人書》 曾鞏宋代曾鞏鞏頓首再拜,舍人先生:去秋人還,蒙賜書及所撰先大父墓碑銘。反複觀誦,感與慚並。夫銘誌之著於世,義近於史,而亦有與史異者。蓋史之於善惡,無所不書,而銘者,蓋古之人有功德材行 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寄歐陽舍人書》寄歐陽舍人書曾鞏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原文,《寄歐陽舍人書》寄歐陽舍人書曾鞏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翻译,《寄歐陽舍人書》寄歐陽舍人書曾鞏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赏析,《寄歐陽舍人書》寄歐陽舍人書曾鞏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阅读答案,出自《寄歐陽舍人書》寄歐陽舍人書曾鞏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就爱诗词网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dd110.com/chengyu/353b39929551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