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灘》 崔道融

唐代   崔道融 宰嚭亡吳國,西施西施陷惡名。滩崔
浣紗春水急,道融似有不平聲。原文意西
分類: 吊古傷今抒情議論 西施

作者簡介(崔道融)

崔道融頭像

崔道融,翻译江陵人。赏析施滩唐末詩人。和诗以征辟為永嘉(今浙江省溫州市)令。崔道累官至右補闕。西施後避居於閩,滩崔因號“東甌散人”。道融與司空圖為詩友,原文意西人稱江陵才子。翻译工絕句。赏析施滩僖宗乾符二年(875年),和诗於永嘉山齋集詩500首,輯為《申唐詩》3卷。另有《東浮集》9卷,當為入閩後所作。

西施灘翻譯及注釋

翻譯
奸臣伯嚭使吳國滅亡,惡名卻推在西施身上。
想當年浣紗春水滾滾,聲聲好似為美女不平。

注釋
⑴西施灘:西施,春秋時代的越國人,家住浙江諸暨縣南的苧羅山。苧羅山下臨浣江,江中有浣紗石,傳說西施常在此浣紗,西施灘因而得名。
⑵宰嚭:即伯嚭。春秋時,吳國太宰,又稱太宰嚭。在吳國與越國的爭戰中,吳王夫差打敗越國,俘虜了越王勾踐及群臣,勾踐賄賂了伯嚭獲得了釋放,回國後臥薪嚐膽,終於滅了吳國。
⑶陷:落得,這裏指承擔。
⑷浣:洗。

西施灘鑒賞

  西施是春秋時代的越國人,家住浙江諸暨縣南的苧羅山。苧羅山下臨浣江,江中有浣紗石,傳說西施常在此浣紗,西施灘因而得名。這首詩不同於一般吊古傷今的登臨之作,而是針對“女人禍水”這一傳統的曆史觀念,為西施翻案。

  這首詩立意新穎,議論形象而富有感情。上聯平平道來,旨在澄清史實。據《史記》載,越王勾踐為吳王夫差戰敗後困於會稽,派大夫文種將寶器美女(西施在其中)賄通吳太宰伯嚭,準許越國求和,從此越王勾踐獲得了休養生息的機會,其後終於滅掉了吳國。這就是曆史的真相。所以詩一開頭就道破問題的實質:“宰嚭亡吳國,西施陷惡名。”這個“陷”字用得十分精當,推翻了“女人禍水”論,把顛倒了的史實再顛倒過來。

  議論入詩一般容易流於枯澀,而這首詩卻把議論和抒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詩人在為西施辯誣之後,很自然地將筆鋒轉到了西施灘,用抒情的筆觸,描寫了西施灘春日的情景。春天到了,江河水漲,西施當年浣紗的灘頭那嘩嘩的江水急促奔流,好像在為她蒙上一層曆史的汙垢發出如泣如訴的聲音,訴說著世事的不平。但春水畢竟不具有人的思想感情,這一切隻能是詩人想象,所以第四句很快補上:“似有不平聲。”這“似有”二字,選用得非常得體,真切自然,寄寓著作者深沉的慨歎。這一聯,完全是在抒情中進行議論,在議論中滲透感情。

  晚唐詩人羅隱也寫過類似的詩:“家國興亡自有時,吳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傾吳國,越國亡來又是誰?”比較起來,兩詩的立意相似,又各具特色。羅詩議論充分,能聯係“時運”來分析國家的興亡,這比崔詩似覺深入一層;崔詩發議論,不僅訴諸理智,而且訴諸感情,將理智和感情自然地揉合在一起,這較之羅詩又有其高出一籌的地方。

《西施灘》崔道融 拚音讀音參考

xī shī tān
西施灘

zǎi pǐ wáng wú guó, xī shī xiàn è míng.
宰嚭亡吳國,西施陷惡名。
huàn shā chūn shuǐ jí, shì yǒu bù píng shēng.
浣紗春水急,似有不平聲。

網友評論

* 《西施灘》崔道融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西施灘 崔道融)专题为您介绍:《西施灘》 崔道融唐代崔道融宰嚭亡吳國,西施陷惡名。浣紗春水急,似有不平聲。分類:吊古傷今抒情議論西施作者簡介(崔道融)崔道融,江陵人。唐末詩人。以征辟為永嘉今浙江省溫州市)令。累官至右補闕。後避居於 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西施灘》崔道融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西施灘 崔道融)原文,《西施灘》崔道融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西施灘 崔道融)翻译,《西施灘》崔道融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西施灘 崔道融)赏析,《西施灘》崔道融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西施灘 崔道融)阅读答案,出自《西施灘》崔道融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西施灘 崔道融)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就爱诗词网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dd110.com/chengyu/34a39960833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