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州民問》 白居易

唐代   白居易 龍昌寺底開山路,代州代州巴子台前種柳林。民问民问
官職家鄉都忘卻,白居誰人會得使君心。易原译赏
分類: 唐詩三百首初中古詩詠史懷古戰爭懷才不遇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頭像

白居易(772年-846年),文翻字樂天,析和號香山居士,诗意又號醉吟先生,代州代州祖籍太原,民问民问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白居生於河南新鄭。易原译赏是文翻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析和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诗意世稱“元白”,代州代州與劉禹錫並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讚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於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代州民問》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代州民問》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龍昌寺底開山路,
巴子台前種柳林。
官職家鄉都忘卻,
誰人會得使君心。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官員在代州(今山西省忻州市)的景象。詩人描述了龍昌寺底下的山路開闊,而在巴子台前種滿了柳樹。然而,官員卻完全忘記了自己的官職和家鄉,不知道有誰能夠理解他的心情。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代州的景色,表達了詩人對官員生活的深刻思考。詩中的龍昌寺和巴子台都是代州的地名,通過這些地名的描述,詩人展示了代州的寧靜和美麗。

詩的第一句“龍昌寺底開山路”描繪了一條寬廣的山路,給人一種廣闊的感覺。第二句“巴子台前種柳林”描繪了巴子台前種滿了翠綠的柳樹,增添了一絲生機和活力。

然而,詩人通過“官職家鄉都忘卻”表達了官員內心的矛盾和迷茫。身為一位官員,他應該忠誠履行自己的職責,但他卻選擇忘記官職和家鄉,這顯示了他對官場生活的厭倦和對現實的迷失。

最後一句“誰人會得使君心”表達了詩人的孤獨和無奈。他渴望有人能夠真正理解他的內心世界,卻不知道是否有這樣的人存在。

整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官員內心的掙紮和對現實的反思。通過描繪代州的景色,詩人將自然景觀與人物情感相結合,展現了對官場生活的思考和對理想的追求。這首詩詞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深刻的思考,使讀者能夠感受到詩人內心的苦悶和迷茫,引發人們對於人生和社會的思考。

* 此內容來自古詩詞愛好者,僅供參考

《代州民問》白居易 拚音讀音參考

dài zhōu mín wèn
代州民問

lóng chāng sì dǐ kāi shān lù, bā zǐ tái qián zhǒng liǔ lín.
龍昌寺底開山路,巴子台前種柳林。
guān zhí jiā xiāng dōu wàng què, shuí rén huì de shǐ jūn xīn.
官職家鄉都忘卻,誰人會得使君心。

網友評論

* 《代州民問》代州民問白居易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专题为您介绍:《代州民問》 白居易唐代白居易龍昌寺底開山路,巴子台前種柳林。官職家鄉都忘卻,誰人會得使君心。分類:唐詩三百首初中古詩詠史懷古戰爭懷才不遇作者簡介(白居易)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 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代州民問》代州民問白居易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原文,《代州民問》代州民問白居易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翻译,《代州民問》代州民問白居易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赏析,《代州民問》代州民問白居易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阅读答案,出自《代州民問》代州民問白居易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就爱诗词网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dd110.com/chengyu/326d39936713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