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寧鄉令張沆》 梅堯臣

宋代   梅堯臣 長沙過洞庭,送宁送宁诗意水泊風搖矴。乡令乡令析和
青山接夷蠻,张沆张沆白晝鳴鴞鸋。梅尧
竹存帝女啼,臣原夔學林雍鑋。文翻
不嫌卑濕往,译赏教令民須聽。送宁送宁诗意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頭像

梅堯臣(1002~1060)字聖俞,乡令乡令析和世稱宛陵先生,张沆张沆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梅尧漢族,臣原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文翻宣城古稱宛陵,译赏世稱宛陵先生。送宁送宁诗意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後,於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並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送寧鄉令張沆》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寧鄉令張沆》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梅堯臣。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長沙過洞庭,水泊風搖矴。
青山接夷蠻,白晝鳴鴞鸋。
竹存帝女啼,夔學林雍鑋。
不嫌卑濕往,教令民須聽。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送寧鄉令張沆的場景。詩人經過洞庭湖,感受到湖麵上波浪起伏、風吹蕩的景象。遠處的青山將寧鄉與邊境的夷蠻地帶連接在一起,而白天也傳來鳥兒的鳴叫聲。在這片山水之間,竹子依然存留,仿佛在哭泣,而夔學和林雍鑋則是古代音樂樂器的名字。詩人說自己並不嫌棄這裏的荒涼和濕潤,他希望通過教育命令使百姓聽從。

賞析:
《送寧鄉令張沆》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勾勒出了一幅山水畫卷,展現了宋代時期長沙地區的自然風光和文化背景。詩中的洞庭湖是湖南地區的重要水域,詩人通過描繪湖波風搖和青山相連的景象,展現了湖光山色的壯麗和邊疆地區的開闊。白晝中鳴鴞鸋的聲音則增添了一絲生動與活力。

詩中的竹子、夔學和林雍鑋等形象暗示了文化的延續和音樂藝術的傳承。竹子作為中國文化中的象征之一,承載著詩人對民族精神和文化傳統的思考。夔學和林雍鑋則代表了古代音樂的傳承和發展,體現了對藝術的推崇。

詩人表達了自己對這片土地的熱愛和對百姓教育的重視。他不嫌棄這裏的濕潤和荒涼,而是希望通過教育命令,使百姓能夠接受教育,提高自身素質,為社會的發展做出貢獻。

整首詩以簡短的語言描繪了自然景觀,融入了文化和教育的主題,展示了詩人對家鄉的深情厚意和對社會進步的期許,具有深遠的意義。

* 此內容來自古詩詞愛好者,僅供參考

《送寧鄉令張沆》梅堯臣 拚音讀音參考

sòng níng xiāng lìng zhāng hàng
送寧鄉令張沆

cháng shā guò dòng tíng, shuǐ pō fēng yáo dìng.
長沙過洞庭,水泊風搖矴。
qīng shān jiē yí mán, bái zhòu míng xiāo níng.
青山接夷蠻,白晝鳴鴞鸋。
zhú cún dì nǚ tí, kuí xué lín yōng qīng.
竹存帝女啼,夔學林雍鑋。
bù xián bēi shī wǎng, jiào lìng mín xū tīng.
不嫌卑濕往,教令民須聽。

網友評論


* 《送寧鄉令張沆》送寧鄉令張沆梅堯臣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专题为您介绍:《送寧鄉令張沆》 梅堯臣宋代梅堯臣長沙過洞庭,水泊風搖矴。青山接夷蠻,白晝鳴鴞鸋。竹存帝女啼,夔學林雍鑋。不嫌卑濕往,教令民須聽。分類:作者簡介(梅堯臣)梅堯臣1002~1060)字聖俞,世稱宛陵先生 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送寧鄉令張沆》送寧鄉令張沆梅堯臣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原文,《送寧鄉令張沆》送寧鄉令張沆梅堯臣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翻译,《送寧鄉令張沆》送寧鄉令張沆梅堯臣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赏析,《送寧鄉令張沆》送寧鄉令張沆梅堯臣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阅读答案,出自《送寧鄉令張沆》送寧鄉令張沆梅堯臣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就爱诗词网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dd110.com/chengyu/312c39960317542.html

诗词类别

《送寧鄉令張沆》送寧鄉令張沆梅堯的诗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