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李學士》 陳師道

宋代   陳師道 眼看遊舊半東都,寄李寄李五歲曾無一紙書。学士学士析和
平日齊名多早達,陈师暮年同國未情疏。道原
稍尋東刹論茲事,文翻賴有西方托後車。译赏
說與杜郎須著便,诗意不應濠上始知魚。寄李寄李
分類:

作者簡介(陳師道)

陳師道頭像

陳師道(1053~1102)北宋官員、学士学士析和詩人。陈师字履常,道原一字無己,文翻號後山居士,译赏漢族,诗意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寄李寄李元祐初蘇軾等薦其文行,起為徐州教授,曆仕太學博士、穎州教授、秘書省正字。一生安貧樂道,閉門苦吟,有“閉門覓句陳無己”之稱。陳師道為蘇門六君子之一,江西詩派重要作家。亦能詞,其詞風格與詩相近,以拗峭驚警見長。但其詩、詞存在著內容狹窄、詞意艱澀之病。著有《後山先生集》,詞有《後山詞》。

《寄李學士》陳師道 翻譯、賞析和詩意

《寄李學士》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陳師道。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的生平經曆和感慨,表達了對友人李學士的思念之情。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分析:

中文譯文:
眼看遊舊半東都,
五歲曾無一紙書。
平日齊名多早達,
暮年同國未情疏。
稍尋東刹論茲事,
賴有西方托後車。
說與杜郎須著便,
不應濠上始知魚。

詩意與賞析:
這首詩詞以自述的方式,展現了作者陳師道的一生經曆和對友人的思念之情。首句“眼看遊舊半東都”,揭示了作者在東京城(即東都)流連往事的心境。接著,“五歲曾無一紙書”,表明了作者在幼年時缺乏教育的機會,這句話也反映了當時社會教育的不完善。

接下來的兩句“平日齊名多早達,暮年同國未情疏”,表達了作者在年輕時名聲鵲起,早早獲得了社會的認可,但到了晚年,他與國家的情感依然緊密相連,沒有疏遠。這種情感的堅持和深厚讓人感到敬佩。

下半首,作者逐漸轉向對友人李學士的思念。他說“稍尋東刹論茲事”,表明自己在東京城的佛寺中尋找李學士,想與他交流心情。然而,由於種種原因,他無法親自與李學士相會。這時,作者表達了對西方的依賴,“賴有西方托後車”,西方可能指代佛教,也可以理解為寄托他情感的地方。

最後兩句“說與杜郎須著便,不應濠上始知魚”,表明作者希望通過寫詩與李學士交流,表達自己的心情,以期得到友人的回應。他認為,隻有與李學士分享自己的感受,才能讓李學士真正了解他的內心世界,就像魚隻有在濠(魚塘)上才能感受到自由一樣。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作者的生平經曆和對友人的思念,展示了作者的真摯情感和對教育的思考。同時,通過對東西方的對比,表達了作者對友情和交流的渴望。整首詩詞構思巧妙,情感深沉,具有一定的感染力。

* 此內容來自古詩詞愛好者,僅供參考

《寄李學士》陳師道 拚音讀音參考

jì lǐ xué shì
寄李學士

yǎn kàn yóu jiù bàn dōng dōu, wǔ suì céng wú yī zhǐ shū.
眼看遊舊半東都,五歲曾無一紙書。
píng rì qí míng duō zǎo dá, mù nián tóng guó wèi qíng shū.
平日齊名多早達,暮年同國未情疏。
shāo xún dōng shā lùn zī shì, lài yǒu xī fāng tuō hòu chē.
稍尋東刹論茲事,賴有西方托後車。
shuō yǔ dù láng xū zhe biàn, bù yīng háo shàng shǐ zhī yú.
說與杜郎須著便,不應濠上始知魚。

網友評論


* 《寄李學士》寄李學士陳師道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专题为您介绍:《寄李學士》 陳師道宋代陳師道眼看遊舊半東都,五歲曾無一紙書。平日齊名多早達,暮年同國未情疏。稍尋東刹論茲事,賴有西方托後車。說與杜郎須著便,不應濠上始知魚。分類:作者簡介(陳師道)陳師道1053~1 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寄李學士》寄李學士陳師道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原文,《寄李學士》寄李學士陳師道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翻译,《寄李學士》寄李學士陳師道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赏析,《寄李學士》寄李學士陳師道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阅读答案,出自《寄李學士》寄李學士陳師道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就爱诗词网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dd110.com/chengyu/300d39963039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