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軍行》 楊炯

唐代   楊炯 烽火照西京,从军心中自不平。军行
牙璋辭鳳闕,杨炯原文意鐵騎繞龍城。翻译
雪暗凋旗畫,赏析風多雜鼓聲。和诗
寧為百夫長,从军勝作一書生。军行
分類: 初中古詩邊塞戰爭勵誌

作者簡介(楊炯)

楊炯頭像

楊炯(650年-692年),杨炯原文意漢族,翻译弘農華陰(今屬陝西)人,赏析排行第七;唐朝詩人,和诗初唐四傑之一。从军顯慶六年(公元661年),军行年僅11歲的杨炯原文意楊炯被舉為神童,上元三年(676年)應製舉及第,授校書郎。後又任崇文館學士,遷詹事、司直。垂拱元年(685年),降官為梓州司法參軍。天授元年(690年),任教於洛陽宮中習藝館。如意元年(692年)秋後改任盈川縣令,吏治以嚴酷著稱,卒於任所。因此後人稱他為“楊盈川”。

從軍行翻譯及注釋

翻譯
烽火照耀京都長安,不平之氣油然而生。
辭別皇宮,將軍手執兵符而去;圍敵攻城,精銳騎兵勇猛異常。
大雪紛飛,軍旗黯然失色;狂風怒吼,夾雜咚咚戰鼓。
我寧願做個低級軍官為國衝鋒陷陣,也勝過當個白麵書生隻會雕句尋章。

注釋
①從軍行:為樂府《相和歌·平調曲》舊題,多寫軍旅生活。
②烽火:古代邊防告急的煙火。西京:長安。
③牙璋:古代發兵所用之兵符,分為兩塊,相合處呈牙狀,朝廷和主帥各執其半。指代奉命出征的將帥鳳闕:闕名。漢建章宮的圓闕上有金鳳,故以鳳闕指皇宮。
④龍城:又稱龍庭,在今蒙古國鄂爾渾河的東岸。漢時匈奴的要地。漢武帝派衛青出擊匈奴,曾在此獲勝。這裏指塞外敵方據點。
⑤凋:原意指草木枯敗凋零,此指失去了鮮豔的色彩。
⑥百夫長:一百個士兵的頭目,泛指下級軍官。

從軍行鑒賞

  這首詩借用樂府舊題“從軍行”,描寫一個讀書士子從軍邊塞、參加戰鬥的全過程。僅僅四十個字,既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動,又渲染了環境氣氛,筆力極其雄勁。

  前兩句寫邊報傳來,激起了誌士的愛國熱情。詩人並不直接說明軍情緊急,卻說“烽火照西京”,通過“烽火”這一形象化的景物,把軍情的緊急表現出來了。一個“照”字渲染了緊張氣氛。“心中自不平”,是由烽火而引起的,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他不願再把青春年華消磨在筆硯之間。一個“自”字,表現了書生那種由衷的愛國激情,寫出了人物的精神境界。首二句交待了整個事件展開的背景。第三句“牙璋辭鳳闕”,描寫軍隊辭京出師的情景。這裏,詩人用“牙璋”、“鳳闕”兩詞,顯得典雅、穩重,既說明出征將士懷有崇高的使命,又顯示出師場麵的隆重和莊嚴。第四句“鐵騎繞龍城”,說明唐軍已經神速地到達前線,並把敵方城堡包圍得水泄不通。“鐵騎”、“龍城”相對,渲染出龍爭虎鬥的戰爭氣氛。一個“繞”字,又形象地寫出了唐軍包圍敵人的軍事態勢。五六兩句開始寫戰鬥,詩人卻沒有從正麵著筆,而是通過景物描寫進行烘托。“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前句從人的視覺出發:大雪彌漫,遮天蔽日,使軍旗上的彩畫都顯得黯然失色;後句從人的聽覺出發:狂風呼嘯,與雄壯的進軍鼓聲交織在一起。兩句詩,有聲有色,各臻其妙。詩人別具機抒,以象征軍隊的“旗”和“鼓”,表現出征將士冒雪同敵人搏鬥的堅強無畏精神和在戰鼓聲激勵下奮勇殺敵的悲壯激烈場麵。詩的最後兩句:“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直接抒發從戎書生保邊衛國的壯誌豪情。艱苦激烈的戰鬥,更增添了他對這種不平凡的生活的熱愛,他寧願馳騁沙場,為保衛邊疆而戰,也不願作置身書齋的書生。

  這首短詩,寫出書生投筆從戎,出塞參戰的全過程。能把如此豐富的內容,濃縮在有限的篇幅裏,可見詩人的藝術功力。首先詩人抓住整個過程中最有代表性的片斷,作了形象概括的描寫,至於書生是怎樣投筆從戎的,他又是怎樣告別父老妻室的,一路上行軍的情況怎樣,詩人一概略去不寫。其次,詩采取了跳躍式的結構,從一個典型場景跳到另一個典型場景,跳躍式地發展前進。如第三句剛寫了辭京,第四句就已經包圍了敵人,接著又展示了激烈戰鬥的場麵。然而這種跳躍是十分自然的,每一個跨度之間又給人留下了豐富的想象餘地。同時,這種跳躍式的結構,使詩歌具有明快的節奏,如山崖上飛流驚湍,給人一種一氣直下、一往無前的氣勢,有力地突現出書生強烈的愛國激情和唐軍將士氣壯山河的精神麵貌。

從軍行創作背景

  唐高宗調露、永隆年間(679—681),吐蕃、突厥曾多次侵擾甘肅一帶,唐禮部尚書裴行儉奉命出師征討。唐汝詢在《唐詩解》中認為是作者看到朝廷重武輕文,隻有武官得寵,心中有所不平,故作詩以發泄牢騷。

《從軍行》楊炯 拚音讀音參考

cóng jūn xíng
從軍行

fēng huǒ zhào xī jīng, xīn zhōng zì bù píng.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yá zhāng cí fèng quē, tiě qí rào lóng chéng.
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
xuě àn diāo qí huà, fēng duō zá gǔ shēng.
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
níng wèi bǎi fū zhǎng, shèng zuò yī shū shēng.
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網友評論

我寧作百夫長衝鋒陷陣,也不耐守筆硯做個書生。
唐高宗調露、永隆年間(679—681),吐蕃、突厥曾多次侵擾甘肅一帶,唐禮部尚書裴行儉奉命出師征討。唐汝詢在《唐詩解》中認為是作者看到朝廷重武輕文,隻有武官得寵,心中有所不平,故作詩以發泄牢騷。

* 《從軍行》從軍行楊炯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专题为您介绍:《從軍行》 楊炯唐代楊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分類:初中古詩邊塞戰爭勵誌作者簡介(楊炯)楊炯650年-692年),漢族,弘農華 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從軍行》從軍行楊炯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原文,《從軍行》從軍行楊炯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翻译,《從軍行》從軍行楊炯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赏析,《從軍行》從軍行楊炯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阅读答案,出自《從軍行》從軍行楊炯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就爱诗词网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dd110.com/chengyu/282c39971386428.html

诗词类别

《從軍行》從軍行楊炯原文、翻譯、的诗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