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言五首 並序》 白居易

唐代   白居易 元九在江陵時,首并诗意有《放言》長句詩五首,序放析和韻高
而體律,言首易原译赏意古而詞新。并序白居
予每詠之,文翻甚覺有味,首并诗意雖前輩深於詩者,序放析和未有此作。言首易原译赏
唯李頎有雲:“
濟水至清河自濁,并序白居周公大聖接輿狂。文翻
”斯句近
之矣。首并诗意
予出佐潯陽,序放析和未屆所任,言首易原译赏舟中多暇,并序白居江
上獨吟,文翻因綴五篇,以續其意耳。
朝真暮偽何人辨?古往今來底事無?
但愛臧生能詐聖,可知寧子解佯愚?
草螢有耀終非火,荷露雖團豈是珠?
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憐光彩亦何殊?
世途倚伏都無定,塵網牽纏卒未休。
禍福回還車轉轂,榮枯反覆手藏鉤。
龜靈未免刳腸患,馬失應無折足憂。
不信君看弈棋者,輸贏須待局終頭。
贈君一法決狐疑,不用鑽龜與祝蓍。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
[真玉燒三日不熱。
豫章木生七年而後知。
]
周公恐懼流言後,王莽謙恭未篡時。
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複誰知?
誰家第宅成還破?何處親賓哭複歌?
昨日屋頭堪炙手,今朝門外好張羅。
北邙未省留閑地,東海何曾有定波。
莫笑貧賤誇富貴,共成枯骨兩如何。
泰山不要欺毫末,顏子無心羨老彭。
鬆樹千年終是朽,槿花一日自為榮。
何須戀世常憂死,亦莫嫌身漫厭生。
生去死來都是幻,幻人哀樂係何情? 分類: 哲理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頭像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讚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於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當初:一作當時。

白居易七律《放言五首》,是一組政治抒情詩。詩前有序:“元九在江陵時有《放言》七句詩五首,韻高而體律,意古而詞新。……予出佐潯陽,未屆所任,舟中多暇,江上獨吟,因綴五篇,以續其意耳。”據序文可知,這是憲宗元和十年(815)詩人被貶赴江州途中所作。當年六月,詩人因上疏急請追捕刺殺宰相武元衡的凶手,遭當權者忌恨,被貶為江州司馬。詩題“放言”,就是無所顧忌,暢所欲言。組詩就社會人生的真偽、禍福、貴賤、貧富、生死諸問題縱抒己見,宣泄了對當時朝政的不滿和對自身遭遇的忿忿不平。此詩為第一首,放言政治上的辨偽──略同於近世所謂識別兩麵派的問題。

  “朝真暮偽何人辨,古往今來底事無。”底事,何事,指的是朝真暮偽的事。首聯單刀直入地發問:早晨還裝得儼乎其然,到晚上卻揭穿了是假的,古往今來,什麽樣的怪事沒出現過?可有誰預先識破呢?開頭兩句以反問的句式概括指出:作偽者古今皆有,人莫能辨。

  “但愛臧生能詐聖,可知寧子解佯愚。”頷聯兩句都是用典。臧生,即春秋時的臧武仲,當時人稱他為聖人,孔子卻一針見血地斥之為憑實力要挾君主的奸詐之徒。寧子,即寧武子,孔子十分稱道他在亂世中大智若愚的韜晦本領。臧生奸而詐聖,寧子智而佯愚,性質不同,作為則一。然而可悲的是,世人隻愛臧武仲式的假聖人,哪曉得世間還有寧武子那樣的高賢?

  “草螢有耀終非火,荷露雖團豈是珠。”頸聯兩句都是比喻。草叢間的螢蟲,雖有光亮,可它終究不是火;荷葉上的露水,雖呈球狀,難道那就是珍珠嗎?然而它們偏能以閃光、晶瑩的外觀炫人,人們又往往為假象所蒙蔽。

  “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憐光彩亦何殊。”尾聯緊承頸聯螢火露珠之喻,明示辨偽之法。燔柴,語出《禮記·祭法》:“燔柴於泰壇。”這裏用作名詞,意為大火。照乘,明珠。兩句是說:倘不取燔柴大火照乘明珠來作比較,又何從判定草螢非火,荷露非珠呢?諺雲:“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詩人提出對比是辨偽的重要方法。當然,如果昏暗到連燔柴之火、照乘之珠都茫然不識,比照也就失掉了依據。所以,最後詩人乃有“不取”、“可憐”的感歎。

  這首詩,通篇議論說理,卻不使人感到乏味。詩人借助形象,運用比喻,闡明哲理,把抽象的議論,表現為具體的藝術形象了。而且八句四聯之中,五次出現反問句,似疑實斷,以問為答,不僅具有咄咄逼人的氣勢,而且充滿咄咄怪事的感歎。從頭至尾,“何人”、“底事”、“但愛”、“可知”、“終非”、“豈是”、“不取”、“何殊”,連珠式的運用疑問、反詰、限製、否定等字眼,起伏跌宕,能篇跳蕩著不可遏製的激情,給人以骨鯁在喉、一吐為快的感覺。聯係詩人直言取禍的冤案,讀者自會領悟到辨偽之說並非泛泛而發的宏論,而是對當時黑暗政治的針砭,是為抒發內心憂憤而做的《離騷》式的呐喊。

  (趙慶培)


元和五年(810),白居易的好友元稹因得罪了權貴,被貶為江陵士曹參軍。元稹在江陵期間,寫了五首《放言》詩表示自己的心情:“死是老閑生也得,擬將何事奈吾何”(其一),“兩回左降須知命,數度登朝何處榮”(其五)。過了五年,白居易也被貶為江州司馬。這時元稹已轉官通州司馬,聞訊後寫下了充滿深情的詩篇:《聞樂天授江州司馬》。白居易在貶官途中,風吹浪激,感慨萬千,也寫下五首《放言》詩奉和。

  這是一首富有理趣的好詩。它以極通俗的語言說出了一個道理:對人、對事要得到全麵的認識,都要經過時間的考驗,從整個曆史去衡量、去判斷,而不能隻根據一時一事的現象下結論,否則就會把周公當成篡權者,把王莽當成謙恭的君子了。詩人表示象自己以及友人元稹這樣受誣陷的人,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因而應當多加保重,等待“試玉”、“辨材”期滿,自會澄清事實,辨明事偽。這是用詩的形式對自身遭遇進行的總結。

  在表現手法上,雖以議論為詩,但行文卻極為曲折,富有情味。

  “贈君一法決狐疑”,詩一開頭就說要告訴人一個決狐疑的方法,而且很鄭重,用了一個“贈”字,強調這個方法的寶貴,說明是經驗之談。這就緊緊抓住了讀者。因在生活中不能做出判斷的事是很多的,大家當然希望知道是怎樣的一種方法。

  這個方法是什麽呢?“不用鑽龜與祝蓍”。先說不是什麽、不是什麽;是什麽,卻不徑直說出。這就使詩歌有曲折、有波瀾,對讀者也更有吸引力。

  詩的第三、四句才把這個方法委婉地介紹出來:“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很簡單,要知道事物的真偽優劣隻有讓時間去考驗。經過一定時間的觀察比較,事物的本來麵目終會呈現出來的。

  這是從正麵說明這個方法的正確性,然後掉轉筆鋒,再從反麵說明:“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如果不用這種方法去識別事物,就往往不能做出準確的判斷。對周公和王莽的評價,就是例子。周公在鋪佐成王的時期,某些人曾經懷疑他有篡權的野心,但曆史證明他對成王一片赤誠,他忠心耿耿是真,說他篡權則是假。王莽在未代漢時,假裝謙恭,曾經迷惑了一些人。《漢書》本傳說他“爵位愈尊,節操愈謙”;但曆史證明他的“謙恭”是偽,代漢自立才是他的真麵目。

  “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複誰知?”是一篇的關鍵句。“決狐疑”的目的是分辨真偽。真偽分清了,狐疑自然就沒有了。如果過早地下結論,不用時間來考驗,就容易為一時表麵現象所蒙蔽,不辨真偽,冤屈好人。

  詩的意思極為明確,出語卻紆徐委婉。從正麵、反麵敘說“決狐疑”之“法”,都沒有徑直點破。前者舉出“試玉”、“辨材”兩個例子,後者舉出周公、王莽兩個例子,讓讀者思而得之。這些例子,既是論點,又是論據,寓哲理於形象之中,以具體事物表現普遍規律,小中見大,耐人尋思。以七言律詩的形式,表達一種深刻的哲理,令人思之有理,讀之有味。

  (張燕瑾)

《放言五首 並序》白居易 拚音讀音參考

fàng yán wǔ shǒu  bìng xù
放言五首 並序

yuán jiǔ zài jiāng líng shí, yǒu fàng yán cháng jù shī wǔ shǒu, yùn gāo
元九在江陵時,有《放言》長句詩五首,韻高
ér tǐ lǜ, yì gǔ ér cí xīn.
而體律,意古而詞新。
yǔ měi yǒng zhī, shén jué yǒu wèi,
予每詠之,甚覺有味,
suī qián bèi shēn yú shī zhě, wèi yǒu cǐ zuò.
雖前輩深於詩者,未有此作。
wéi lǐ qí yǒu yún:"
唯李頎有雲:“
jì shuǐ zhì qīng hé zì zhuó, zhōu gōng dà shèng jiē yú kuáng.
濟水至清河自濁,周公大聖接輿狂。
" sī jù jìn
”斯句近
zhī yǐ.
之矣。
yǔ chū zuǒ xún yáng, wèi jiè suǒ rèn, zhōu zhōng duō xiá, jiāng
予出佐潯陽,未屆所任,舟中多暇,江
shàng dú yín, yīn zhuì wǔ piān, yǐ xù qí yì ěr.
上獨吟,因綴五篇,以續其意耳。
cháo zhēn mù wěi hé rén biàn? gǔ wǎng jīn lái dǐ shì wú?
朝真暮偽何人辨?古往今來底事無?
dàn ài zāng shēng néng zhà shèng, kě zhī níng zǐ jiě yáng yú?
但愛臧生能詐聖,可知寧子解佯愚?
cǎo yíng yǒu yào zhōng fēi huǒ, hé lù suī tuán qǐ shì zhū?
草螢有耀終非火,荷露雖團豈是珠?
bù qǔ fán chái jiān zhào chéng, kě lián guāng cǎi yì hé shū?
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憐光彩亦何殊?
shì tú yǐ fú dōu wú dìng, chén wǎng qiān chán zú wèi xiū.
世途倚伏都無定,塵網牽纏卒未休。
huò fú huí huán chē zhuǎn gǔ, róng kū fǎn fù shǒu cáng gōu.
禍福回還車轉轂,榮枯反覆手藏鉤。
guī líng wèi miǎn kū cháng huàn, mǎ shī yīng wú zhé zú yōu.
龜靈未免刳腸患,馬失應無折足憂。
bù xìn jūn kàn yì qí zhě, shū yíng xū dài jú zhōng tóu.
不信君看弈棋者,輸贏須待局終頭。
zèng jūn yī fǎ jué hú yí, bù yòng zuān guī yǔ zhù shī.
贈君一法決狐疑,不用鑽龜與祝蓍。
shì yù yào shāo sān rì mǎn, biàn cái xū dài qī nián qī.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
zhēn yù shāo sān rì bù rè.
[真玉燒三日不熱。
yù zhāng mù shēng qī nián ér hòu zhī.
豫章木生七年而後知。
]
zhōu gōng kǒng jù liú yán hòu, wáng mǎng qiān gōng wèi cuàn shí.
周公恐懼流言後,王莽謙恭未篡時。
xiàng shǐ dāng chū shēn biàn sǐ, yī shēng zhēn wěi fù shéi zhī?
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複誰知?
shuí jiā dì zhái chéng hái pò? hé chǔ qīn bīn kū fù gē?
誰家第宅成還破?何處親賓哭複歌?
zuó rì wū tóu kān zhì shǒu, jīn zhāo mén wài hǎo zhāng luó.
昨日屋頭堪炙手,今朝門外好張羅。
běi máng wèi shěng liú xián dì, dōng hǎi hé zēng yǒu dìng bō.
北邙未省留閑地,東海何曾有定波。
mò xiào pín jiàn kuā fù guì, gòng chéng kū gǔ liǎng rú hé.
莫笑貧賤誇富貴,共成枯骨兩如何。
tài shān bú yào qī háo mò, yán zi wú xīn xiàn lǎo péng.
泰山不要欺毫末,顏子無心羨老彭。
sōng shù qiān nián zhōng shì xiǔ, jǐn huā yī rì zì wèi róng.
鬆樹千年終是朽,槿花一日自為榮。
hé xū liàn shì cháng yōu sǐ, yì mò xián shēn màn yàn shēng.
何須戀世常憂死,亦莫嫌身漫厭生。
shēng qù sǐ lái dōu shì huàn, huàn rén āi yuè xì hé qíng?
生去死來都是幻,幻人哀樂係何情?

網友評論


* 《放言五首 並序》放言五首 並序白居易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专题为您介绍:《放言五首並序》 白居易唐代白居易元九在江陵時,有《放言》長句詩五首,韻高而體律,意古而詞新。予每詠之,甚覺有味,雖前輩深於詩者,未有此作。唯李頎有雲:“濟水至清河自濁,周公大聖接輿狂。”斯句近之矣。 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放言五首 並序》放言五首 並序白居易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原文,《放言五首 並序》放言五首 並序白居易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翻译,《放言五首 並序》放言五首 並序白居易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赏析,《放言五首 並序》放言五首 並序白居易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阅读答案,出自《放言五首 並序》放言五首 並序白居易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就爱诗词网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dd110.com/chengyu/246d39974339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