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 白居易

唐代   白居易 憶得少年長乞巧,夕夕析和竹竿頭上願絲多。白居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頭像

白居易(772年-846年),易原译赏字樂天,文翻號香山居士,诗意又號醉吟先生,夕夕析和祖籍太原,白居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易原译赏生於河南新鄭。文翻是诗意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夕夕析和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白居世稱“元白”,易原译赏與劉禹錫並稱“劉白”。文翻白居易的诗意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讚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於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七夕》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七夕》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憶得少年長乞巧,竹竿頭上願絲多。
長憶少年時乞巧的情景,願望像竹竿尖上的絲線一樣多。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回憶起自己年少時在七夕節慶祝乞巧的情景。七夕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也被稱為牛郎織女節,講述了牛郎織女相愛卻被天河隔開,隻能在每年的七月七日相會一次。乞巧是七夕節的重要習俗之一,年輕的女孩們在這一天向牛郎織女祈求巧藝、智慧和美好姻緣。

賞析:
這首詩通過回憶少年時的情景,展現了作者對七夕節的美好回憶和情感。首兩句"憶得少年長乞巧,竹竿頭上願絲多"表達了作者對自己年少時乞巧活動的記憶。少年時的作者用竹竿作為乞巧的工具,希望能夠得到更多的絲線,寄托了他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詩通過簡潔明了的語言,傳遞了作者對年少時充滿憧憬和向往的情感。詩中的"竹竿頭上願絲多"一句,既描繪了少年時代的情景,又隱喻了作者對美好事物的追求。這種追求不僅體現在乞巧的願望上,也可以理解為對人生和愛情的追求。

總之,這首詩通過簡潔的語言和生動的情境,表達了作者對七夕節和年少時充滿憧憬的回憶。它既展現了乞巧的習俗,又滲透了作者對美好事物和追求的向往,給讀者帶來了一種清新而愉悅的感覺。

* 此內容來自古詩詞愛好者,僅供參考

《七夕》白居易 拚音讀音參考

qī xī
七夕

yì dé shào nián zhǎng qǐ qiǎo, zhú gān tóu shàng yuàn sī duō.
憶得少年長乞巧,竹竿頭上願絲多。

網友評論


* 《七夕》七夕白居易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专题为您介绍:《七夕》 白居易唐代白居易憶得少年長乞巧,竹竿頭上願絲多。分類:作者簡介(白居易)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 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七夕》七夕白居易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原文,《七夕》七夕白居易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翻译,《七夕》七夕白居易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赏析,《七夕》七夕白居易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阅读答案,出自《七夕》七夕白居易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就爱诗词网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dd110.com/chengyu/244d39974549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