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 劉向 撰

先秦   劉向 撰 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裏之地易安陵,唐雎唐雎安陵君其許寡人!不辱不辱”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使命使命诗意以大易小,撰原甚善;雖然,文翻受地於先王,译赏願終守之,析和弗敢易!唐雎唐雎”秦王不說。不辱不辱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於秦。使命使命诗意
(說 通:悅)
秦王謂唐雎曰:“寡人以五百裏之地易安陵,撰原安陵君不聽寡人,文翻何也?且秦滅韓亡魏,译赏而君以五十裏之地存者,析和以君為長者,唐雎唐雎故不錯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於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唐雎對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於先王而守之,雖千裏不敢易也,豈直五百裏哉?”秦王怫然怒,謂唐雎曰:“公亦嚐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曰:“臣未嚐聞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屍百萬,流血千裏。
”唐雎曰:“大王嚐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於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休祲降於天,與臣而將四矣。
若士必怒,伏屍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
”挺劍而起。
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先生坐!何至於此!寡人諭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裏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 分類: 初中文言文古文觀止讚美寫人謀略

唐雎不辱使命翻譯及注釋

翻譯
  秦王派人對安陵君(安陵國的國君)說:“我打算要用方圓五百裏的土地交換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應我!”安陵君說:“大王給以恩惠,用大的地盤交換我們小的地盤,實在是善事;即使這樣,但我從先王那裏接受了封地,願意始終守衛它,不敢交換!”秦王知道後(很)不高興。因此安陵君就派遣唐雎出使到秦國。

  秦王對唐雎說:“我用方圓五百裏的土地交換安陵,安陵君卻不聽從我,為什麽?況且秦國使韓國魏國滅亡,但安陵卻憑借方圓五十裏的土地幸存下來的原因,就是因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長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現在我用安陵十倍的土地,讓安陵君擴大自己的領土,但是他違背我的意願,這不是看不起我嗎?”唐雎回答說:“不,並不是這樣的。安陵君從先王那裏繼承了封地所以守護它,即使(是)方圓千裏的土地(也)不敢交換,更何況隻是這僅僅的五百裏的土地呢?”

  秦王勃然大怒,對唐雎說:“先生也曾聽說過天子發怒的情景嗎?”唐雎回答說:“我未曾聽說過。”秦王說:“天子發怒(的時候),會倒下數百萬人的屍體,鮮血流淌數千裏。”唐雎說:“大王曾經聽說過百姓發怒嗎?”秦王說:“百姓發怒,也不過就是摘掉帽子,光著腳,把頭往地上撞罷了。”唐雎說:“這是平庸無能的人發怒,不是有才能有膽識的人發怒。專諸刺殺吳王僚的時候,彗星的尾巴掃過月亮;聶政刺殺韓傀的時候,一道白光直衝上太陽;要離刺殺慶忌的時候,蒼鷹撲在宮殿上。他們三個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膽識的人,心裏的憤怒還沒發作出來,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現在專諸、聶政、要離)連同我,將成為四個人了。假若有膽識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發怒,那麽就讓兩個人的屍體倒下,五步之內淌滿鮮血,天下百姓(將要)穿喪服,現在就是這個時候。”說完,拔劍出鞘立起。

  秦王變了臉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說:“先生請坐!怎麽會到這種(地步)!我明白了:韓國、魏國滅亡,但安陵卻憑借方圓五十裏的地方幸存下來,就是因為有先生您在啊!”

注釋
1.唐雎(jū),也作唐且,人名。不辱使命,意思是完成了出使的任務。辱,辱沒、辜負。
2.秦王:即秦始皇嬴政,當時他還沒有稱皇帝。
3.使:派遣,派出。
4.謂...曰:對...說。
5.欲:想。
6.以:用,用作介詞。
7.之:的。
8.安陵君:安陵國的國君。安陵是當時的一個小國,在河南鄢(yān)陵西北,原是魏國的附屬國。戰國時魏襄王封其弟為安陵君。
9.守:守護。
10.易:交換。
11.直:隻,僅僅。
12.怫然:盛怒的樣子。
13.公:相當於“先生”,古代對人的客氣稱謂。
14.布衣:指平民。古代沒有官職的人都穿布衣服,所以稱布衣。
15.亦免冠徒跣(xiǎn),以頭搶(qiāng)地耳:也不過是摘掉帽子,光著腳,把頭往地上撞罷了。搶,撞。徒,光著。
16.庸夫:平庸無能的人。
17.士:這裏指有才能有膽識的人。
18.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專諸刺殺吳王僚(的時候),彗星的尾巴掃過月亮。
19.聶政之刺韓傀(guī)也,白虹貫日:聶政刺殺韓傀(的時候),一道白光直衝上太陽。
20.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於殿上:要離刺殺慶忌(的時候),蒼鷹撲到宮殿上。倉,通“蒼”,蒼鷹。
21.懷怒未發,休祲(jìn)降於天,與臣而將(jiāng)四矣:心裏的憤怒還沒發作出來,上天就降示了征兆。(專諸、聶政、要離)加上我,將成為四個人了。這是唐雎暗示秦王,他將效仿專諸、聶政、要離三人,刺殺秦王。休祲,吉凶的征兆。休,吉祥。祲,不祥。於,從。
22.若:如果。
23.必:將要。
24.縞(gǎo)素:白色的絲織品,這裏指穿喪服。
25.是:此,這樣。
26.秦王色撓:秦王變了臉色。撓,屈服。
27.長跪而謝之:長跪,古人席地而坐,兩膝著地,臀部壓在腳跟上。如果跪著則聳身挺腰,身體就顯得高(長)起來,所以叫“長跪”。謝,認錯,道歉。
28.諭:通“喻”,明白,懂得。
29.以:憑借。
30.存:幸存
31.者:原因。
32.徒:隻。
33.以:因為。

唐雎不辱使命文言現象

通假字
1. 故不錯意也(“錯”通“措”,放置)
2.倉鷹擊於殿上(“倉”通“蒼”,青白色)
3. 輕寡人與(“與”通“歟”,疑問語氣助詞)
4. 豈直五百裏哉(“直”通“隻”,隻,僅僅)
5. 寡人諭矣(“諭”通“喻”,明白)
6.秦王不說(“說”通“悅”,高興,愉快)

一詞多義
以:
1.寡人欲以五百裏之地易安陵(用,用來)
2.而君以五十裏之地存者(憑借)
3.徒以有先生也(因為)
4.以君為長者(把)
徒:
1.亦免冠徒跣(光著,動詞)
2.徒以有先生也(隻,僅僅,副詞)
夫:
1.此庸夫之怒也(……的人)
2.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句首發語詞,無意義)
怒:
1.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發怒)
2.懷怒未發(怒氣)
使:
1.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曰(派遣)
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於秦。(前“使”:派遣;後“使”:出使)
而:
1.挺劍而起(連詞,表修飾)
2.而安陵以五十裏之地存者(表轉折,但是)
3.長跪而謝之(連詞,表修飾)
之:
1.而安陵以五十裏之地存者(結構助詞,的)
2.願終守之(代詞,指代安陵國土)
3.夫專諸之刺王僚也(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4.長跪而謝之曰(代詞,指唐雎)
5.寡人以五百裏之地易安陵(助詞,的)
者:
1.以君為長者(……的人)
2.而安陵以五十裏之地存者(……的原因)
然:
1.雖然(這樣)
2.秦王怫然怒 (...的樣子)
雖:
1.雖千裏不敢易也(假設連詞,即使)
2.雖然,受地於先王(假設連詞,雖然)
於:
1.受地於先王(從)
2.倉鷹擊於殿上(到)
3.請廣於君(給)
與:
1.輕寡人與(通"歟",疑問語氣助詞)
2.與臣而將四矣(加)

古今異義
1.非若是也(古:這樣,如此。今:經常用作判斷詞)
2.豈直五百裏哉(古:隻,僅僅。今:不彎曲)
3.休祲降於天(古:吉祥。今:經常用作休息)
4.以五百裏之地易安陵(古:交換。今:容易,簡單)
5.雖然,受地於先王(古:雖然這樣。今:表轉折關聯詞,與“但是”合用)
6.徒以有先生也(古:隻。今:徒弟)
7.秦王色撓(古:屈服。今:輕輕地抓)
8.跪而謝之(古:一種坐姿。今:雙膝著地。 古:道歉。今:感謝或凋落)
9.以頭搶地耳(古:撞。今:搶奪)
10.安陵君因使唐雎使於秦(古:於是。今:因為)
11.大王加惠,以大易小(古:給予。今:增加)
12.彗星襲月(古:掃過。今:襲擊)

詞類活用
且秦滅韓亡魏——————滅和亡也可以理解成使動用法,使韓國和魏國滅亡,滅稍微牽強點,但亡是可以的。判斷使動主要是看這個詞是後麵的賓語還是前麵的主語的性質,這裏是魏亡而非秦亡,所以可以理解為使動。
請廣於君——————廣,可以看作形容詞活用為動詞,解釋為擴充
輕寡人與?——————輕,形容詞用作動詞,此處的意思是輕視。
雖千裏不敢易也——————千裏可以理解為數量詞活用為名詞,千裏的土地。但我們不這樣翻譯,其實也理解得通順
伏屍百萬,流血千裏——————伏,使動用法,使……伏流,使動用法,使……流因為主語是天子,所以伏屍和流都可以理解為使動,使百萬人屍體倒下,使血流千裏。
天下縞素——————縞素,名詞作動詞,穿戴喪服
亦免冠徒跣——————免,動詞的使動用法,使……免,脫去。徒: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徒,光著
與臣而將四矣——————數詞活用做動詞,成為四人

特殊句式
非若是也——判斷句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判斷句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判斷句
受地於先王——狀語後置(倒裝句)
請廣於君——狀語後置(倒裝句)
倉鷹擊於殿上--狀語後置(倒裝句)

唐雎不辱使命評析

  在矛盾衝突的發展過程中,展示人物性格變化的軌跡,是本文一個鮮明的特點。秦王嬴政在“滅韓亡魏”之後,雄視天下,根本不把小小的安陵放在眼裏,他似乎不屑以武力相威脅,企圖以“易地”的謊言詐取安陵。在他看來,安陵君哪敢說個“換”字,更不敢說“不”,“安陵君其許寡人”,這種命令式的口吻,既表現了他的強橫無理,又表現了他對安陵君的輕蔑。不料在安陵君那裏竟碰了個軟釘子,因此當唐雎出使來秦,秦王便在強迫對方服從的基礎上,增加了脅迫威逼的氣勢,“且秦滅韓亡魏,而君以五十裏之地存者,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秦王恃強淩弱,不可一世的嘴臉漸露猙獰,“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麵對秦王的盛氣淫威,唐雎則寸步不讓,據理力爭:“雖千裏不敢易也,豈直五百裏哉?”一個委婉的反詰句,既駁斥了秦王的無理要求,也表示了對秦王強烈的輕蔑。這使本來就很尖銳的矛盾更加激化了,文章至此陡起波瀾,讀者頓生焦慮之情,為衝突的後果而擔憂。

  秦王自以為無人敢摸老虎屁股,而唐雎居然敢在老虎頭上猛擊一掌。秦王被激怒,於是以“天子之怒”相威脅,而唐雎則針鋒相對以“布衣之怒”奮起抗爭。唐雎以布衣俠士為榜樣,挺劍而起以死相拚,迫使秦王屈服。作者充分調動了對比、誇張等藝術手段以烘托氣氛,同時對二人的情態舉止的變化略加點染,強化衝突,精心營造戲劇性的驚心動魄的場麵,成功地刻畫出唐雎不畏強暴的鮮明個性。

唐雎不辱使命解析

  這篇文章所記敘的是強國和弱國之間一場外交鬥爭的情況。戰國時期的最後十年,秦以秋風掃落葉之勢相繼翦滅各諸侯國,前230年滅韓,前225年滅魏。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國,秦企圖用“易地”的政治騙局不戰而屈人之兵(秦人往往借遷移之名行滅國之實),由此引起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國一事。文章用人物對話生動地塑造了唐雎的形象,表現了唐雎維護國土的嚴正立場和不畏強暴、敢於鬥爭的布衣精神,從而揭示了弱國安陵能夠在外交上戰勝強秦的原因。唐雎這種凜然不可侵犯的獨立人格和自強精神,在曆史長河中一直熠熠生輝。

  本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寫唐雎出使秦國的背景。秦王派人向安陵君提出“以五百裏之地易安陵”的要求,這是一個明顯的騙局,因為安陵隻是一個方圓五十裏的附庸小國。安陵君看出秦王的野心,委婉地加以拒絕,並派唐雎出使秦國,意在修好。唐雎在吞並和反吞並鬥爭的背景下出使秦國,任務的艱巨程度可以想見。這一部分是為下麵的情節做鋪墊。

  第二部分(第2、3段),寫唐雎同秦王進行針鋒相對的鬥爭的經過。可分兩層:

  第一層(第2段),寫唐雎堅決抵製秦王的騙局,表現出維護國土的嚴正立場。唐雎一到秦廷,秦王就對安陵君提出嚴厲的指責。他一麵裝出一副施恩加惠的臉孔,指責安陵君“逆寡人”“輕寡人”,一麵以“滅韓亡魏”來炫耀自己的軍事實力,企圖迫使唐雎屈從他的意誌。唐雎對此則洞若觀火,立即重申“受地於先王,願終守之,弗敢易”的嚴正立場,斷然拒絕“易地”。這種尖銳的對立,勢必促使雙方間的矛盾進一步發展。這是鬥爭的第一個回合。

  第二層(第3段),寫唐雎以“士之怒”反擊秦王的“天子之怒”。秦王的騙局既被揭穿,炫耀武力也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於是進一步用戰爭進行恫嚇,極力描繪由“天子之怒”引起的戰爭的可怕場景。對此,唐雎也毫不示弱,立即接過話題,以“士之怒”進行反擊,自然而然地引出專諸、聶政、要離行刺的故事,並表示自己要效法他們,意即要跟秦王拚命。說罷,立即付諸行動,“挺劍而起”。這是鬥爭的第二個回合,也是這場鬥爭中的高潮。

  第三部分(第4段),寫唐雎在這場鬥爭中得到了勝利。秦王沒有料到唐雎敢於跟他拚命,隻好“長跪而謝之”,表示屈服。這種表示雖屬權宜之計,但也反映出他確實看到了唐雎在保存安陵五十裏地這件事情上的作用。這是鬥爭的結局。

  本文記敘了唐雎出使秦國,與秦王進行針鋒相對的鬥爭,表現了唐睢沉著鎮靜、不畏強暴的精神。

唐雎不辱使命賞析

  《唐雎不辱使命》記敘了唐雎在國家存亡的危急關頭出使秦國,與秦王針鋒相對地進行鬥爭,終於折服秦王,保存國家,完成使命的經過;歌頌了他不畏強暴、敢於鬥爭的愛國精神。揭露秦王的驕橫欺詐,外強中幹,色厲內荏的本質,雖不假修飾,卻十分鮮明生動,在刻畫人物性格方麵,取得很高的成就。

  首先,最引人注意的是人物的對白。除了很少幾句串場的敘述,幾乎全是對白;用對白交代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局,重點突出,層次清晰;用對白表現人物的精神麵貌,安陵君的委婉而堅定,唐雎的沉著幹練,口鋒銳利,義正辭嚴,秦王的驕橫無理,無不躍然紙上。

  開頭一段是秦王嬴政在“滅韓亡魏”之後,雄視天下,根本不把小小的安陵放在眼裏,他似乎不屑以武力相威脅,企圖以“易地”的謊言詐取安陵。在他看來,安陵君哪敢說個“換”字,更不敢說“不”,“使人謂”三字,劈頭即自稱寡人(隻有對下,諸侯才可自稱寡人),見出秦王對安陵君的輕慢,“安陵君其許寡人”,著一命令副詞“其”,活現出秦王的盛氣淩人。安陵君識破騙局,婉言拒絕。“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態度和言辭都十分婉和,但不是卑躬屈膝,而是婉辭,是麵對虎狼之敵的鬥爭藝術。“受地於先王,願終守之”,陳理為據,無容置喙。“弗敢易”,於委婉中透出堅決的態度,必然會使“秦王不悅”。

  這時,唐雎出場,“使於秦”,係國家人民的命運於一身,深入虎穴狼窩,令讀者不能不為他捏一把汗!以下唐雎出使到秦國的文章分三個段落來做,也是唐雎與秦王麵對麵鬥爭的三個回合。唐雎如何到達秦國,怎樣拜見秦王,與本文中心無關,一概略去不寫,而直接寫會見時的對話。

  進而體會秦王與唐雎的語言,其意趣和從前也迥然不同。“秦王謂唐雎曰”之前,已經“不悅”,這時,他是壓住火氣說話,不像秦使者那樣“簡而明”,而是亦拉亦打,於委婉中露出威脅,儼然是勝利者的口吻:“……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於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這是質問。“秦滅韓亡魏,而君以五十裏之地存者”,純屬威脅。話中句句不離“寡人”如何,還偏要說“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吾以十倍之地,請廣於君”,秦王的狡詐驕橫之態不言自明。唐雎早已胸有成竹,並不多與之周旋。“否,非若是也”,態度沉著明朗。寸步不讓,據理力爭:“雖千裏不敢易也,豈直五百裏哉?”把安陵君的“弗敢易”換做一個反問句,並以“千裏”對“五百裏”提出,就遠比安陵君的回答更為堅定有力,不給對方一點便宜。這必然引起“秦王怫然怒”,由“不悅”到“怫然怒”。這使本來就很尖銳的矛盾更加激化了,文章至此陡起波瀾,讀者頓生焦慮之情,為衝突的後果而擔憂。

  第二回合是鬥爭的高潮,從寫作來說是全文重心,因此寫得最細最詳。“秦王怫然怒”一句,籠罩全段。一個小國的使者如何治服大國暴君的盛怒,固然很難;作者如何在短短的文字中把這個場麵寫出來,寫得入情入理,令人信服,也非易事。但《戰國策》的作者有這本領,而且勝任愉快,把這個場麵寫得波瀾起伏,有聲有色,令人仿佛親臨其境。這一段作者分兩個層次來寫。第一層,秦王怒氣衝衝,施以恐嚇,“公亦嚐聞天子之怒乎”,公然自稱“天子”,全不把一個小國及其使者放在眼裏。“天子之怒,伏屍百萬,流血千裏”,如果聯係“滅韓亡魏”的背景,委實令人不寒而栗。唐雎“臣未嚐聞也”一句,沉著冷靜,不為秦王的恐嚇所動,實際上是按兵待敵。因而這一層猶如兩大浪峰中的一個浪穀。

  第二層,唐雎先是反唇相譏,“大王嚐聞布衣之怒乎”,照用秦王口吻,以“布衣”對“天子”,真是寸步不讓。然後又用“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一正一反兩個判斷句,斷然駁掉秦王“免冠徒跣,以頭搶地爾”的誣蔑,於是條件成熟,反攻開始。先用三個排比句擺出專諸刺王僚、聶政刺韓傀、要離刺慶忌的事實,又說“與臣而將四矣”,打掉秦王的氣焰,再用“若士必怒”等五個四字短句,像滾木擂石般對準秦王打過去,以“二人”對“百萬”、“五步”對“千裏”,不給他一點喘息時間,氣氛之緊張,令人屏息。最後唐雎“挺劍而起”,緊緊逼住秦王,這更是秦王所始料不及,於是精神防線完全被摧毀,隻有繳械投降。

  作者懂得寫好唐雎這段反駁痛斥秦王台詞的重要,讓他來作這個回合的鬥爭的主角,給他大段的獨白,用排比,用節奏鮮明的短句,讓他激昂慷慨地大講特講,賦予他狂風掃地的氣勢,而秦王已是一敗塗地了。秦王的心理活動抽不出筆墨來寫,或者更準確地說,是沒有必要寫,因為秦王早已被這意外的一擊打昏了,他來不及思考一下眼前發生了什麽,而結局已經擺在他的麵前,隻有俯首就範而已。明寫唐雎,突出了他大義凜然的鮮明形象,虛寫秦王,也更符合這一特定情景。

  第三回合寫法上反過來了,虛寫唐雎,因為唐雎的形象已經完成,再寫反而畫蛇添足從“色撓”至於“長跪而謝”,“先生坐,何至於此”,這是此時此刻秦王的所言,簡直讓人難以相信還是剛才那個秦王幹的。秦王先因為自己是大強國有恃無恐,誤以為可以放膽作惡;後迫於眼前處境,黔驢技窮,不得已而為之,並不能改變他的本性。而且君王的架子並不能完全放下,對唐雎的恭維顯然言過其實。

  作者充分調動了對比、誇張等藝術手段以烘托氣氛,同時對二人的情態舉止的變化略加點染,強化衝突,精心營造戲劇性的驚心動魄的場麵。兩種人物、兩種思想和行為的對比,可以突出他們各自的特征,讓讀者認識得更清楚,這是一種廣泛使用而且行之有效的表達方法。同樣,俗話說,“紅花雖好,還需綠葉扶持”,襯托在很多種情況下,也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把這兩種有效的表現方法結合起來,相輔相成,收到了顯著效果。我們先說本文中對比手法的運用。首先,本文中唐雎和秦王是對立而存在的,他倆之間生死不容、唇槍舌劍的鬥爭,為作者充分運用對比的手法,提供了堅實的生活基礎,因而作者緊緊抓住這一點,對比著來寫兩個人物。

  例如寫秦王一倨一恭,也形成對比,藝術上叫做相反相成,更有力地揭示了秦王這一複雜性格──既是凶惡的,又是虛偽的。

  又以安陵君來襯托唐雎。安陵君是作品的次要人物,但又是必不可少的人物。他是君,唐雎是臣,他的態度決定著唐雎的態度,他不失為明君,但卻比唐雎軟弱,更缺乏才幹,大敵當前,他有見識,會應對,卻拿不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找不到走出險地的途徑。而唐雎出使秦國,麵對秦王,一開口便勝安陵君一籌,“否,非若是也”,不卑不亢;接下去則一句比一句更有鋒芒。他看透了秦王的色厲內荏,隻要掌握時機,就能一舉而戰勝之。但反回頭說,沒有安陵君的支持信任,唐雎縱然渾身膽識,怕也難有用武之地。兩個人物,兩種性格,互為表裏,相輔相成。

唐雎不辱使命創作背景

  《唐雎不辱使命》是寫唐雎奉安陵君之命出使秦國,與秦王展開麵對麵的激烈鬥爭的故事。唐雎(jū),是安陵國的臣子。安陵是附屬於魏國的一個小國,安陵君原是魏襄王的弟弟。當時,靠近秦國的韓國、魏國相繼滅亡,其餘山東六國中的趙、燕、齊、楚,在連年不斷的戰爭中,早已被秦國日消月割,奄奄待斃了,又過幾年,秦國就統一了天下。安陵在它的宗主國魏國滅亡之後,一度還保持著獨立的地位。秦王就想用欺騙的手段輕取安陵。出小誘而釣大魚以騙取利益,是秦君的故技。秦惠王曾派張儀入楚,把商於之地六百裏許給楚懷王,條件是讓楚與齊斷交,結果傻頭傻腦的懷王上了當。秦昭襄王以十五城請易趙惠文王的和氏璧,結果騙局被藺相如識破,偷雞不成蝕把米。這些事據唐雎出使,不過幾十年的時間。而秦王嬴政又故伎重演,安陵君和唐雎選擇與虎狼之秦作爭鋒相對的堅決鬥爭。

唐雎不辱使命教學建議

  一、本文故事情節生動,富有戲劇性,學生樂於接受。教學時,仍應以朗讀為主,在反複誦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自己講解文章主要內容,教師隻需要對個別詞句略加點撥,其餘由同學自主思考,把不懂的問題提出來。朗讀時應引導學生注意把握說話人的語氣。甚至可以讓學生表演唐雎和秦王的這段對話,以便加深理解。

  二、引導學生從分析唐雎和秦王的形象入手,由此加深學生對文言詞語、句式的理解也是一個一舉多得的辦法。

  三、在中國曆史上,像唐雎這樣“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有著凜然正氣的布衣之士還有很多,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了解他們的事跡,鼓勵學生學習他們的品格。

  四、《戰國策》中的許多人物、事例,往往不合史實。如課文,唐雎是不可能帶劍接近秦王的,並且一個使者是不可能如此同君主說話。如果學生有疑問,教師可以給予解釋。本文主要還是體會人物形象,不必過分認真計較史實。

《唐雎不辱使命》劉向 撰 拚音讀音參考

táng jū bù rǔ shǐ mìng
唐雎不辱使命

qín wáng shǐ rén wèi ān líng jūn yuē:" guǎ rén yù yǐ wǔ bǎi lǐ zhī dì yì ān líng, ān líng jūn qí xǔ guǎ rén!" ān líng jūn yuē:" dài wáng jiā huì, yǐ dà yì xiǎo, shén shàn suī rán, shòu dì yú xiān wáng, yuàn zhōng shǒu zhī, fú gǎn yì!" qín wáng bù shuō.
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裏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雖然,受地於先王,願終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說。
ān líng jūn yīn shǐ táng jū shǐ yú qín.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於秦。
shuō tōng: yuè qín wáng wèi táng jū yuē:" guǎ rén yǐ wǔ bǎi lǐ zhī dì yì ān líng, ān líng jūn bù tīng guǎ rén, hé yě? qiě qín miè hán wáng wèi, ér jūn yǐ wǔ shí lǐ zhī dì cún zhě, yǐ jūn wèi zhǎng zhě, gù bù cuò yì yě.
(說 通:悅)秦王謂唐雎曰:“寡人以五百裏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且秦滅韓亡魏,而君以五十裏之地存者,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
jīn wú yǐ shí bèi zhī dì, qǐng guǎng yú jūn, ér jūn nì guǎ rén zhě, qīng guǎ rén yǔ?" táng jū duì yuē:" fǒu, fēi ruò shì yě.
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於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唐雎對曰:“否,非若是也。
ān líng jūn shòu dì yú xiān wáng ér shǒu zhī, suī qiān lǐ bù gǎn yì yě, qǐ zhí wǔ bǎi lǐ zāi?" qín wáng fú rán nù, wèi táng jū yuē:" gōng yì cháng wén tiān zǐ zhī nù hū?" táng jū duì yuē:" chén wèi cháng wén yě.
安陵君受地於先王而守之,雖千裏不敢易也,豈直五百裏哉?”秦王怫然怒,謂唐雎曰:“公亦嚐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曰:“臣未嚐聞也。
" qín wáng yuē:" tiān zǐ zhī nù, fú shī bǎi wàn, liú xiě qiān lǐ.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屍百萬,流血千裏。
" táng jū yuē:" dài wáng cháng wén bù yī zhī nù hū?" qín wáng yuē:" bù yī zhī nù, yì miǎn guān tú xiǎn, yǐ tóu qiāng dì ěr.
”唐雎曰:“大王嚐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
" táng jū yuē:" cǐ yōng fū zhī nù yě, fēi shì zhī nù yě.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fū zhuān zhū zhī cì wáng liáo yě, huì xīng xí yuè niè zhèng zhī cì hán guī yě, bái hóng guàn rì yào lí zhī cì qìng jì yě, cāng yīng jī yú diàn shàng.
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於殿上。
cǐ sān zi zhě, jiē bù yī zhī shì yě, huái nù wèi fā, xiū jìn jiàng yú tiān, yǔ chén ér jiāng sì yǐ.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休祲降於天,與臣而將四矣。
ruò shì bì nù, fú shī èr rén, liú xiě wǔ bù, tiān xià gǎo sù, jīn rì shì yě.
若士必怒,伏屍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
" tǐng jiàn ér qǐ.
”挺劍而起。
qín wáng sè náo, cháng guì ér xiè zhī yuē:" xiān shēng zuò! hé zhì yú cǐ! guǎ rén yù yǐ: fū hán wèi miè wáng, ér ān líng yǐ wǔ shí lǐ zhī dì cún zhě, tú yǐ yǒu xiān shēng yě.
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先生坐!何至於此!寡人諭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裏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

網友評論

* 《唐雎不辱使命》唐雎不辱使命劉向 撰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专题为您介绍:《唐雎不辱使命》 劉向 撰先秦劉向 撰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裏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雖然,受地於先王,願終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說。安陵君因使 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唐雎不辱使命》唐雎不辱使命劉向 撰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原文,《唐雎不辱使命》唐雎不辱使命劉向 撰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翻译,《唐雎不辱使命》唐雎不辱使命劉向 撰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赏析,《唐雎不辱使命》唐雎不辱使命劉向 撰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阅读答案,出自《唐雎不辱使命》唐雎不辱使命劉向 撰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就爱诗词网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dd110.com/chengyu/242f39940139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