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江紅·中秋夜潮》 史達祖

宋代   史達祖 萬水歸陰,满江故潮信盈虛因月。红中和诗
偏隻到、秋夜涼秋半破,潮史鬥成雙絕。达祖
有物指磨金鏡淨,原文意满夜潮何人拏攫銀河決?想子胥今夜見嫦娥,翻译沉冤雪。赏析史达
光直下,江红蛟龍穴;聲直上,中秋祖蟾蜍窟。满江
對望中天地,红中和诗洞然如刷。秋夜
激氣已能驅粉黛,潮史舉杯便可吞吳越。达祖
待明朝說似與兒曹,心應折! 分類: 豪邁中秋節寫水月亮 滿江紅

作者簡介(史達祖)

史達祖1163~1220?年,字邦卿,號梅溪,汴(河南開封)人。一生未中第,早年任過幕僚。韓侂胄當國時,他是最親信的堂吏,負責撰擬文書。韓敗,史牽連受黥刑,死於貧困中。史達祖的詞以詠物為長,其中不乏身世之感。他還在寧宗朝北行使金,這一部分的北行詞,充滿了沉痛的家國之感。今傳有《梅溪詞》。存詞112首。

滿江紅·中秋夜潮賞析

  史達祖本來是一位“婉約派”的詞人。前人之所以盛讚他,主要是因為他具有那種婉麗細膩的詞風。其實,他的詞風並不局限於“婉約”一路。像這首詞,就抒發了他胸中不常被人看見的豪氣激情,在風格上也顯得沉鬱頓挫、激昂慷慨,這就可以大大幫助讀者加深對其人、其詞的全麵了解。

  因為是寫“中秋夜潮”,所以全詞就緊扣海潮和明月來寫。開頭兩句“萬水歸陰,故潮信盈虛因月”,即分別交待了潮與月兩個方麵,意謂:水歸屬於“陰”,而月為“太陰之精”,因此潮信的盈虛——潮漲潮落,皆與月亮的圓缺有關。這裏所用的“歸”和“盈虛”兩組動詞,就為下文的描寫江潮夜漲,蓄貯了巨大的“勢能”。試想:大江東去,這其中本就蓄積了多少的“力量”。此時,在月球的引力下,它又要返身過來,提起它全身的氣力向錢塘江中撲湧而去,這更該何等壯觀驚險!故而在分頭交待過潮與月之後,接著就把它們合起來寫:“偏隻到,涼秋半破,鬥成雙絕”。意為隻有逢到每年的中秋(即“涼秋半破”時),那十分的滿月與“連山噴雪”而來的“八月潮”(李白《橫江詞》:“浙江八月何如此?濤似連山噴雪來”),才拚合(“鬥成”:拚成)成了堪稱天地壯觀的“雙絕”奇景。它們“壯”在何處、“奇”在何處呢?以下兩句即分寫之:“有物揩磨金鏡淨”是寫月亮,它似經過什麽人把它重加揩磨以後那樣,越發顯得明亮澄圓:“何人拏攫銀河決”是寫江潮,它就像銀河被人挖開了一個缺口那樣,奔騰而下。對於後者,不妨引一節南宋人周密描繪浙江(即錢塘江)潮的文字來與之參讀,以加強感性認識。《武林舊事》卷三《觀潮》條裏寫道:“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為最盛。方其遠出海門,僅如銀線;既而漸近,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勢極雄豪。”至於前者(中秋之月),則前人描寫多矣,無須贅引。總之,眼觀明月,耳聽江潮,此時此地,怎能不引起驚歎亢奮之情?但由於觀潮者的身世際遇和具體心境不同,所以同是麵對這天下“雙絕”,其聯想和感觸亦自不同。比如宋初的潘閬,他寫自己觀潮後的心情是“別來幾向夢中看,夢覺尚心寒”(《酒泉子》),主要言其驚心動魄之感;蘇軾則在觀潮之後,“笑看潮來潮去,了生涯”(《南歌子》),似乎悟得了人生如“潮中之沙”(“寓身化世一塵沙”)的哲理;而辛棄疾則說:“滔天力倦知何事?白馬素車東去。堪恨處,人道是、子胥冤憤終千古”(《摸魚兒》),在他看來,那滔天而來的白浪,正是伍子胥的幽靈駕著素車白馬而來!但是史達祖此詞,卻表達了另一種想象與心情:“想子胥今夜見嫦娥,沉冤雪。”這裏的一個著眼點在於“雪”字:月光是雪白晶瑩的,白浪也是雪山似地噴湧而來,這豈不象征著伍子胥的“沉冤”已經洗雪幹淨!——張孝祥《念奴嬌·過洞庭》寫時近中秋、月夜泛湖的情景道:“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裏俱澄澈。”又雲:“孤光自照,肝膽皆冰雪。”這實際是寫他“通體透明”、“肝膽冰雪”的高潔人品。史詞的“子胥見嫦娥”則意在借白浪皓月的景象來表達伍子胥那一片純潔無垢的心跡,也借此而為伍子胥一類忠君愛國而蒙受冤枉的豪傑平反昭雪。按:公元1204年夏(史料記載為嘉泰四年五月),韓侂胄在定議伐金之後上書寧宗,追封嶽飛為“鄂王”;次年四月,又追論秦檜主和誤國之罪,改諡“謬醜”。韓氏之所為,其主觀目的姑且不論,但在客觀上卻無疑大長了抗戰派的誌氣,大滅了投降派的威風,為嶽飛伸張了正義。史達祖身為韓侂胄的得力幕僚,他在詞裏寫伍子胥的沉冤得以洗雪,恐即與此事有關。它使讀者明白:史氏雖身為“堂吏”,胸中亦自有其政治上的是非愛憎,以及對於國事的關注之情。

  下闋繼續緊扣江潮與明月來寫。“光直下,蛟龍穴”是寫月,兼顧海:月光普瀉,直照海底的蛟龍窟穴:“聲直上,蟾蜍窟”是寫潮,兼及月:潮聲直震蟾蜍藏身的月宮。兩個“直”字極有氣勢,極有力度,充分顯示了中秋夜月與中秋夜潮的偉觀奇景。“對望中天地,洞然如刷”,則合兩者寫之:天是潔淨的天,月光皓潔,“地”是潔淨的“地”,白浪噴雪;上下之間,一派“洞然如刷”,即張孝祥所謂“表裏俱澄澈”的晶瑩世界。對此,詞人的心又一次為之而激動萬分、“激氣已能驅粉黛,舉杯便可吞吳越。待明朝說似與兒曹,心應折!”這前兩句,正好符合了現今所謂的“移情”之說。——按照這種“移情論”,在創作過程中,物我雙方是可以互相影響、互相滲透的。比如,把“我”的情感移注到“物”中,就會出現象杜甫《春望》“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之類的詩句;而“物”的形相、精神也同樣會影響到詩人的心態、心緒,如人見鬆而生高風亮節之感,見梅而生超塵脫俗之思,見菊而生傲霜鬥寒之情。史詞明謂“激氣已能”、“舉杯便可”,這後兩個詞組就清楚地表達了他的這種激氣豪情,正是在“光直下”、“聲直上”的偉奇景色下誘發和激增起來的。——當然,這也與他本身含有這種激氣豪情的內在條件有關。在外物的感召之下,一腔激情直衝雲霄,似乎能驅走月中的粉黛(美人);這股激情又使他舉杯酌酒,似乎一口能吞下吳越兩國。這兩句自是“壯詞”。一則表現了此時此地作者心胸的開闊和心情的激昂;另一則——如果細加玩味的話,也不無包含有對於吳王夫差、越王勾踐這些或者昏庸、或者狡獪的君王,以及那當作“美人計”誘餌的西施的憎惡與譴責,因為正是他們共同謀殺了伍子胥!所以這兩句雖是寫自己的激氣與豪情,但仍是暗扣“月”(粉黛即月中仙女)、“潮”(吳越之爭釀出子胥作濤的故事)兩方麵來展開詞情的,因此,並不能視為走題。末兩句則“總結”上文,詞人說:若是明朝把我今夜觀潮所見之奇景與所生之豪情說與你輩(“兒曹”含有輕視之意)去聽,那不使你們為之心膽驚裂才怪呢!詞情至此,達到高潮,也同時戛然中止,令人如覺有激蕩難遏的宏響嗡嗡回旋於耳畔。

滿江紅·中秋夜潮創作背景

  中秋海潮,是大自然的壯觀景象。早在北宋,蘇軾就寫過《八月十五看潮五絕》,其首絕曰:“定知玉兔十分圓,已作霜風九月寒。寄語重門休上鑰,夜潮留向月中看”。南宋辛棄疾也寫過《摸魚兒·觀潮上葉丞相》等上乘之作。史達祖這首題為“中秋夜潮”的《滿江紅》,在某種程度上看,就正是繼承蘇、辛“豪放”詞風之作,它寫出了夜潮的浩蕩氣勢,寫出了皓潔的中秋月色,更借此而抒發了自己胸中的一股激情,令人讀後產生如聞錢塘潮聲擊蕩於耳的感覺。

《滿江紅·中秋夜潮》史達祖 拚音讀音參考

mǎn jiāng hóng zhōng qiū yè cháo
滿江紅·中秋夜潮

wàn shuǐ guī yīn, gù cháo xìn yíng xū yīn yuè.
萬水歸陰,故潮信盈虛因月。
piān zhǐ dào liáng qiū bàn pò, dòu chéng shuāng jué.
偏隻到、涼秋半破,鬥成雙絕。
yǒu wù zhǐ mó jīn jìng jìng, hé rén ná jué yín hé jué? xiǎng zi xū jīn yè jiàn cháng é, chén yuān xuě.
有物指磨金鏡淨,何人拏攫銀河決?想子胥今夜見嫦娥,沉冤雪。
guāng zhí xià, jiāo lóng xué shēng zhí shàng, chán chú kū.
光直下,蛟龍穴;聲直上,蟾蜍窟。
duì wàng zhōng tiān dì, dòng rán rú shuā.
對望中天地,洞然如刷。
jī qì yǐ néng qū fěn dài, jǔ bēi biàn kě tūn wú yuè.
激氣已能驅粉黛,舉杯便可吞吳越。
dài míng cháo shuō shì yǔ ér cáo, xīn yīng zhé!
待明朝說似與兒曹,心應折!

網友評論

* 《滿江紅·中秋夜潮》史達祖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滿江紅·中秋夜潮 史達祖)专题为您介绍:《滿江紅·中秋夜潮》 史達祖宋代史達祖萬水歸陰,故潮信盈虛因月。偏隻到、涼秋半破,鬥成雙絕。有物指磨金鏡淨,何人拏攫銀河決?想子胥今夜見嫦娥,沉冤雪。光直下,蛟龍穴;聲直上,蟾蜍窟。對望中天地,洞然如 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滿江紅·中秋夜潮》史達祖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滿江紅·中秋夜潮 史達祖)原文,《滿江紅·中秋夜潮》史達祖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滿江紅·中秋夜潮 史達祖)翻译,《滿江紅·中秋夜潮》史達祖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滿江紅·中秋夜潮 史達祖)赏析,《滿江紅·中秋夜潮》史達祖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滿江紅·中秋夜潮 史達祖)阅读答案,出自《滿江紅·中秋夜潮》史達祖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滿江紅·中秋夜潮 史達祖)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就爱诗词网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dd110.com/chengyu/23b39962616153.html

诗词类别

《滿江紅·中秋夜潮》史達祖原文、的诗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